首页期刊导航|建筑与文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张跃明

月刊

1672-4909

chinaacsc@qq.com

025-84468007

100010

南京市玄武区胜利村路50号1栋3D

建筑与文化/Journal Architecture & Culture
查看更多>>《建筑与文化》杂志于2004年3月1日正式创刊,是由中国出版集团主管、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主办的集权威性、批判性、专业性、可读性、知识性于一体的专业性期刊,是中国第一份建筑与文化类专业刊物,国家一级刊物,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会刊,中国出版集团重点刊物。国内统一刊号:CN11-5058/Z,国际标准:ISSN 1672-4909,邮发代号:28-377。 杂志在各级政府、开发商、院校和设计所的支持下,经过多次改版,已经成为与国际接轨的建筑、文化界的主流媒体。杂志以探索建筑的文化脉络 、挖掘文化的建筑精神 、弘扬中华民族建筑文化 、增进中外建筑文化交流为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垂直城市模式下的后疫社区立体化空间策略研究

    王震程然
    154-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筑与规划设计一直在思考如何应对各类自然灾害对城市的破坏.2020年初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作为当下的一个重要历史节点,让全球多国进入了"暂停"模式.现代城市的高密度与人口的高流动性已无法避免,目前的难点在于城市中心区紧凑型复合功能的垂直城市模式如何在疫情来临时快速"反应".文章以基准杯2020建筑设计竞赛参赛作品为例,提出居住空间立体化、公共空间立体化等策略,以期为新型人居设计提供更多的可能.

    后疫情时代立体化空间垂直城市弹性空间

    呼和浩特市既有社区嵌入式养老设施需求分析研究

    王子涵王崴
    156-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问卷调研的研究方式对呼和浩特市既有社区进行养老设施需求调研,利用SPSS进行相关数据分析,明确嵌入式养老设施相较于传统养老设施更满足老年人的需求,从核心需求两个方面研究嵌入式养老的功能配置,最后尝试提出在核心原则下与五分钟生活圈相耦合的嵌入式养老设施的配置建议.

    呼和浩特既有社区嵌入式养老设施需求分析

    文旅小镇中工业类历史建筑保护性再利用的设计研究——以淄博博山匣钵厂区域整体更新改造设计为例

    敖雷
    158-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工业类历史建筑是见证城市经济活动和发展的重要物质载体,伴随着当下城市产业的转型以及原工业区域区域功能定位的变化,诸多城区范围内的工业类历史建筑及周边进入存量更新的新阶段,其保护性再利用也成为当下城市更新面临的重要课题.文章剖析工业类历史建筑及周边保护性再利用面临的具体问题,以淄博博山匣钵厂区域整体更新改造设计为例,阐述了设计过程中对这一问题的深入思考,为这一类型的更新改造设计实践建立一套可供借鉴的逻辑价值体系.

    文旅小镇工业类历史建筑保护性再利用更新改造

    苏州市古城区交通拥堵成因及优化策略研究——以十全街与相王路交叉口为例

    李瑶鸿敏
    160-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交通拥堵是城市向高质量发展的一大阻碍因素,城市老城区往往极易成为交通拥堵的"高发区",而道路交叉口又是拥堵的关键汇集点,改善交叉路口的拥堵现状,对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苏州市古城区内的十全街和相王路交叉口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分析该路段交通拥堵的原因,并提出优化策略.

    交通拥堵交叉路口优化策略古城区苏州

    混合居住模式下的人才安居房建设策略研究——以南京市江北新区为例

    张鹏方遥张书阳李梦莹...
    162-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合理的建设人才住房,提高南京市江北新区人才吸附力,为了解决目前江北新区各类各级人才的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在法规和制度上保障各类人才的住房权益,最大限度地满足江北新区不同层次人才居住的稳定发展需要,根据江北新区实际发展状态,结合新区社会环境与住房的现状及混合居住模式的特点,提出基于混合居住模式的人才安居房建设策略,为未来南京市江北新区人才房建设提供思路.

    混合居住模式人才安居房建设策略江北新区

    基于共生理念的石库门更新模式探究——以田子坊为例

    邬昊睿董春方
    165-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石库门作为上海近代最有代表性的民居建筑形式,当下由于建筑结构的老化以及空间条件的限制,大多面临着建筑拆改和文脉存续的问题.田子坊区域作为石库门里弄自下而上更新的典型案例,自20世纪90年代伊始,便有多种不同类型的功能逐步迁入其中,打破了原本以居住为主体的功能格局.时至今日,田子坊区域仍在自发地演化和更新当中.文章尝试以共生理念的视角,剖析这种功能混合的更新模式对传统里弄所产生的影响及自发生长的表现形式,并针对更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定的改进策略.

    石库门建筑共生理念建筑更新田子坊

    现代木结构在乡村文化建筑中的设计初探——以第五届全国高等学校木结构设计邀请赛获奖作品为例

    龚文韬张海燕彭柏寒
    169-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发展的速度加快,越来越多的人涌入乡村.乡村文化建筑作为村民文化生活的重要载体和对外形象的名片,为社会各界特别是政府部门高度关注.对此,文章从第五届全国高等学校木结构设计邀请赛获奖作品——"山·棱"着手,通过研究现代木结构在乡村文化建筑的应用,对胶合木框架结构体系在乡村建筑中的设计全过程进行解析,初步探索了现代木结构在乡村公共文化建筑设计中带来的空间和造型新变化.

    乡村振兴乡村文化建筑现代木结构胶合木框架结构体系

    "游栖山水之间,品读宋风雅韵"——诸暨十四都村传统村落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唐乐乐傅玮芸
    172-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当前文化兴浙战略及浙江省大花园建设的时代背景下,文章基于现状自然与文化资源的梳理与整合,深度挖掘浙中丘陵地区的传统村落:诸暨十四都村的地域文化特色,明晰村落发展定位并提出具有针对性及实用性的传统村落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策略.

    浙中丘陵地区传统村落台门古建筑活化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论现代主义建筑与中国传统园林的设计思想重合点

    李子嘉秦洛峰
    174-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代主义建筑所代表的前卫、简洁、功能性等精神,看起来与中国传统园林内敛含蓄的思想、繁复逼仄又抽象的空间设计理念完全不同,二者甚至分别归属于建筑与景观两个学科.但是,随着绿色建筑学、生态学的发展,当下建筑与景观的学科融合成为大趋势.文章通过对比现代主义建筑与传统园林在设计思想上的共通点,来探讨中西方设计思想在文化和历史长河的交锋点、重合点,对东西方文化共通的美学观、建筑观进行归纳.

    现代主义建筑中国传统园林自然观中西方文化交流

    根植于历史传统的现代民居设计——以浙江省武义县范村民居试点设计为例

    陈鑫李乘
    176-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大力推进城市化的影响下,传统村落中风格迥异的现代民居使乡村聚落空间形态遭到了严重破坏.文章以浙江省武义县范村民居试点项目为例,重点探讨了在现代民居的设计中如何将民居历史传统与建筑设计相融合,打造更富有地方特色的现代乡村民居,进而总结其价值体现.

    范村民居历史传统转译文化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