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建筑与文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张跃明

月刊

1672-4909

chinaacsc@qq.com

025-84468007

100010

南京市玄武区胜利村路50号1栋3D

建筑与文化/Journal Architecture & Culture
查看更多>>《建筑与文化》杂志于2004年3月1日正式创刊,是由中国出版集团主管、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主办的集权威性、批判性、专业性、可读性、知识性于一体的专业性期刊,是中国第一份建筑与文化类专业刊物,国家一级刊物,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会刊,中国出版集团重点刊物。国内统一刊号:CN11-5058/Z,国际标准:ISSN 1672-4909,邮发代号:28-377。 杂志在各级政府、开发商、院校和设计所的支持下,经过多次改版,已经成为与国际接轨的建筑、文化界的主流媒体。杂志以探索建筑的文化脉络 、挖掘文化的建筑精神 、弘扬中华民族建筑文化 、增进中外建筑文化交流为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浅议社会学理念下特色消费空间的设计方法——以重庆磁器口古镇与重庆天地为例

    李波
    100-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收入水平的不断提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也愈加强烈,我国正在进入消费经济新时代,市场上也涌现了一大批成功运营的空间运作模式与范例.文章根据对重庆磁器口古镇和重庆天地社会表象与空间表现的系统梳理,运用空间分析与城市社会学的相关理论,探究其产生的原因与内部机制,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及空间问题.提出在设计过程中应将空间背后的社会逻辑考虑进去,从消费空间本身多元社会价值的营造出发,发挥消费空间联动周边社区的纽带作用,并最终构建"任何人都能感受到希望"的城市消费空间网络,使城市特色消费空间成为实现社会融合的重要载体.

    磁器口古镇重庆天地消费空间社会分异空间设计

    基于"生活真实性"的历史文化街区更新研究——以柳林县明清街历史文化街区为例

    王英慧
    102-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与改造过程往往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破坏了街区的生活真实性.柳林明清街保留了许多历史民俗文化,比如需要原住居民传承与供奉的"盘子会"①等,因此保留原有的社会网络是延续其文化与生活的重点.文章采取多种调研方式,了解原住居民对街区的改造需要,从空间提升、业态整治、行为延续三个角度破题,以街区空间为依托,传承文化与生活.

    柳林明清街历史文化街区生活真实性空间提升

    工程化措施下的瓯江滨水景观设计

    韩江伟李天飞董丽
    104-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的河道综合治理项目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治理经验不足,部分综合治理项目存在许多负面影响,其根本原因在于在河道综合治理过程中只考虑了河道治理的排洪蓄水等物质功能,却忽视了滨河景观效能以及对河道的生态保护.文章以瓯江干流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总体规划项目为例,通过分析、归纳等方法提出在河道综合治理基础上的滨水景观设计理论.

    河道综合治理瓯江河道治理生态修复滨水景观

    浅谈高校新校园设计的文化传承与创新策略

    林灿封陈向荣傅娟
    106-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很多高校选择异地建立新校区来满足扩招需求.然而大量新校园在设计过程中并没有重视文化传承与创新,造成千校一面,缺乏个性.文章对高校新校园设计中存在的文化缺失现象及成因进行反思,并通过对优秀案例进行研究分析,从规划设计、建筑设计、景观设计三个层面,总结高校新校园设计的文化传承与创新策略,旨在对今后新校园设计提供参考与借鉴.

    高校新校园设计文化传承创新

    中国山水园林的时空内涵

    魏薇
    110-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首先概述了中西方时空认知差异,提出了中国独特的山水时空概念,认为时空观决定了艺术观,指出这一山水时空认知塑造了中国的审美意境与意象.文章进而阐述了中国园林的审美意境,即是在绘画、诗歌和音乐基础上的立体时空审美的塑造,具有诗文、隐喻、全景和灵动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文章探讨了中国建筑的自然特征及意象以及园林中的水、山、木、曲的时空审美意境.文章最后指出:中国山水时空意识奠定了中国文化以形写意、观形取象的艺术共识.中国园林具有深厚的人文精神内涵和审美意蕴,它们与山水融为一体,成为诗意的山水画卷.

    时空山水园林建筑空间意象

    一池三山对传统园林空间布局的影响

    靳荟民陈炜
    113-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传统园林中一池三山的造园手法,对皇家园林和一些私家园林思想的传承和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设计手法还是空间布局,都隐现着海上仙山的造园思想.文章首先从一池三山的理论入手,简要论述一池三山与传统园林的渊源,然后从空间布局和造园手法两个角度探究一池三山对传统园林空间布局的影响,并结合三个典型的中国传统园林案例进行分析.

    一池三山传统园林空间营造布局理念

    国槐绿在新中式园林中的应用研究

    陈秋禧陈炜
    115-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现代化进程中,新中式园林风格逐渐成为当下炙手可热的园林设计风格之一.中国传统色彩之一的国槐绿作为新中式园林景观的重要表现色,从古至今,在园林中的应用依旧占据着重要地位.文章通过对国槐绿不同高度、明度的变化,让整个景观相互协调,体现古典与现代的融合,实现视觉美的享受.同时国槐绿对人的视觉和心理都会有不一样的影响.

    新中式园林色彩运用国槐绿植物营造

    城市园林景观中的废弃材料再利用思考

    陈默张屹然
    117-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对城市园林景观中常见的可再利用材料进行了分类,并通过对城市园林景观中材料再利用基本方法的分析总结,为园林中废弃的材料找到新的处理途径,同时也为景观设计中的材料使用开辟新的思路,以缓解城市垃圾围城带来的压力,使城市园林的景观效益与生态效益都得到提升.

    城市园林景观景观材料废弃材料材料再利用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传统园林建筑在南洋的传播与发展——以新加坡与马来西亚为例

    彭鸿绪吴欣怡张斌陈小辉...
    119-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传统园林自产生到现在,经过了长年累月的发展,已经成为一种特殊的中国文化.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南洋园林的发展存在借鉴与更新的关系,中国园林作为世界最具有代表性的园林之一,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影响深远.文章以中国和新加坡、马来西亚的园林为研究对象,在了解其历史文化的基础上,通过文献研究方法对相关资料进行提炼梳理,从地域差异、文化差异以及气候差异等方面剖析两地园林建筑演变的原因,最后通过具体园林建筑的案例对比分析两地差异.

    中国传统园林建筑一带一路传播与发展新加坡马来西亚

    从《环翠堂园景图》看晚明文人市隐心态

    漆媛媛
    124-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坐隐园选址于安徽休宁,为徽商、戏曲家、版刻家汪廷讷所有,是晚明文人园林的典型代表.《环翠堂园景图》作为研究坐隐园的唯一图像史料,完整描绘了其全盛时期的园景风貌,为探析园林环境营造、解读文士生活风尚提供了重要依据.文章以《环翠堂园景图》为研究对象,从山水环境描绘、园林生活展示、人物形象刻画、园景命名隐喻四方面入手,探讨晚明文人造园特点及渴望摆脱世俗烦扰又不愿割舍世情的矛盾心态.对于解读晚明文人造园思想,丰富古代徽州园林研究成果等具有重要价值意义.

    《环翠堂园景图》坐隐园晚明市隐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