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建筑与文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张跃明

月刊

1672-4909

chinaacsc@qq.com

025-84468007

100010

南京市玄武区胜利村路50号1栋3D

建筑与文化/Journal Architecture & Culture
查看更多>>《建筑与文化》杂志于2004年3月1日正式创刊,是由中国出版集团主管、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主办的集权威性、批判性、专业性、可读性、知识性于一体的专业性期刊,是中国第一份建筑与文化类专业刊物,国家一级刊物,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会刊,中国出版集团重点刊物。国内统一刊号:CN11-5058/Z,国际标准:ISSN 1672-4909,邮发代号:28-377。 杂志在各级政府、开发商、院校和设计所的支持下,经过多次改版,已经成为与国际接轨的建筑、文化界的主流媒体。杂志以探索建筑的文化脉络 、挖掘文化的建筑精神 、弘扬中华民族建筑文化 、增进中外建筑文化交流为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诗意的栖居和真实的建造

    周琦
    1页

    大美之道——建筑是包裹生命的容器

    周琦
    2-9页

    浅析人防救护站的建筑设计——以苏州某地块地下人防工程为例

    陈立冬
    10-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战时,在空袭作用下的伤员需要及时的救治,此时就需要人防救护工程对伤员进行紧急救护.文章结合苏州某救护站人防工程浅析救护站的建筑设计,仅供参考.

    救护站建筑设计

    电影建筑学在本科建筑设计教学中的应用——以华南理工大学为例

    傅娟孙海涛
    16-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影与建筑都是关于时间和空间的艺术.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创新性地将电影建筑学引入本科建筑设计基础课程第一个作业"初看建筑",通过小组合作拍摄"建筑与我"电影视频短片的方式,让初学者身历其境地感受建筑的时空特征,培养初学者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进而培养良好的从业习惯.文章选取2020级本科生"初看建筑"的优秀教学案例《故事丰盈建筑,建筑见证人事》,对其电影主题、情节编排、时间结构进行分析,探讨建筑与电影故事的关联性,强调空间的电影性.最后,通过对优秀教学案例的点评和思考,指出电影建筑学较好地将建筑的空间和时间特征,以及建筑背后的情境内涵呈现出来,在本科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中具有创新性意义,还有很大的发展应用空间.

    电影建筑学本科建筑设计教学初看建筑课程教学

    门户之内——航站楼建筑设计中的人文特色体现

    高扬
    19-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幅员辽阔,在机场建设中,不同规模、干线、支线、南北方之间的机场均存有差异.不同于早期着眼于满足功能需求,或中期力求体现宏伟的城市形象,航站楼建筑设计已逐步回归理性,努力探索着效率与规模、功能与尺度间新的平衡.相较于数十年前,日趋成熟的航站楼建筑设计领域在机场外部形态中已展现出了大量的属地化实践,从众多优秀的航站楼建筑中已不难发现与当地文脉相契合的多样化尝试.但因航站楼各类流程基本相同,机场发展形式相近,在满足交通功能时,极易导致旅客在体验层面上无明显差异,单纯优化通行效率已经难以支撑机场旅客的多样化诉求.航站楼内部若缺乏心理层面上的人文关怀,仅重视机场作为交通建筑的基本属性,难免令旅客产生"千楼一面"的出行体验.

    航站楼建筑设计人文特色本土创新城市特色

    从尺规度量到大数据计算——建筑量化方式的演进

    姜晚竹王佳琦
    22-24页
    查看更多>>摘要:量化是数学和建筑之间的直接桥梁,贯穿设计和建造过程,由抽象的数学概念形成具象的建筑实体.从古希腊的几何学基础到新古典主义的算术学基础,建筑的量化模式随着数学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文章将从历史与现今之间的对比和照应中重新思考量化模式对于建筑的重要性.在大数据时代,算法与人工智能的应用使数据成为新的量化对象,可被建筑理解并表达.由此,建筑量化将从建造前的一次性尺寸计算,转变为贯穿整个生命周期的循环过程.建筑也将在新的量化过程中获得数字化生命力,成为更高维度的智能体系.

    量化模式自治建筑大数据计算第二次数字革命

    凌源万祥寺大殿建筑形制分析

    孙冠臻朱雅坤
    25-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目前藏传佛教殿堂建筑形制的分类,与凌源万祥寺大殿进行比较分析,明确其建筑特点,揭示万祥寺在空间布局与建筑结构层面与现存蒙古各地藏传佛教殿堂建筑的异同点,探究它们之间的渊源关系,并在一定程度上对万祥寺大殿形制进行归类.研究表明:凌源万祥寺大殿属汉藏混合式殿堂建筑中的一类,其在整体设计层面沿用了藏式的思想,在局部设计层面却采用汉式的手法,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或者在于用当地的建造条件去创造藏式的精神内核.

    万祥寺都纲法式藏传佛教汉藏结合

    产教融合背景下的土建类BIM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与应用

    孙亚丽方建平张鲁莎
    28-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产教融合"作为校企合作的深化阶段,是地方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对于实践性要求较高的土建类人才的培养更为重要.同时,随着信息化技术深入融合到各行各业,BIM作为建筑业的信息化技术,近年来发展极其迅速,为使培养的人才适应建筑产业的技术革命,文章在企业调研的基础上对产教融合背景下土建类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构建,从培养计划的修订、课程内容的重组以及可移动学习资源的构建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实践表明,将BIM技术深度融合到课程体系中,从产业发展的角度培养建筑产业亟须的BIM人才,不仅可以极大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而且有助于建筑企业的转型升级.

    产教融合BIM技术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点缀绿水青山——树兰(安吉)医院现代与传统的对话

    朱加丰缪海霞
    3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医院是一座城市中的重要场所,既是治病救人的重要地点,也是城市形象的体现之一,因此建筑设计与地域文化的融合是极为重要的.文章通过分析树兰(安吉)医院的建筑意向、空间形态、材料运用等手段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阐述传统与现代相融的建筑形象.

    建筑设计地域文化装饰意向

    城市特色公共阅览空间声环境研究

    程林祥
    34-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特色公共阅览空间是由传统的公共图书馆向多元综合文化服务转化而成,城市特色公共阅览空间的设计和服务布局从而也变得更加多元化,从而达到进一步提升服务效益的目的.文章以合肥市"字里行间"特色公共阅览空间为研究对象,针对当下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改良策略.

    公共阅览空间声环境声压噪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