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建筑与文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张跃明

月刊

1672-4909

chinaacsc@qq.com

025-84468007

100010

南京市玄武区胜利村路50号1栋3D

建筑与文化/Journal Architecture & Culture
查看更多>>《建筑与文化》杂志于2004年3月1日正式创刊,是由中国出版集团主管、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主办的集权威性、批判性、专业性、可读性、知识性于一体的专业性期刊,是中国第一份建筑与文化类专业刊物,国家一级刊物,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会刊,中国出版集团重点刊物。国内统一刊号:CN11-5058/Z,国际标准:ISSN 1672-4909,邮发代号:28-377。 杂志在各级政府、开发商、院校和设计所的支持下,经过多次改版,已经成为与国际接轨的建筑、文化界的主流媒体。杂志以探索建筑的文化脉络 、挖掘文化的建筑精神 、弘扬中华民族建筑文化 、增进中外建筑文化交流为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国内外案例对比研究的儿童友好型社区道路设计研究

    陈天成杨婷伊孙漪南
    159-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儿童友好型社区的建设在国内日益受到重视,但对于社区内的道路是否满足儿童友好,相关研究较少.文章从儿童在社区内出行安全角度出发,通过对国内外儿童友好型社区道路的建设经验进行研究,从道路体系状况和道路安全保障计划两个方面对比了美国、英国和中国的典型案例,研究三者之间的差异,以形成一套适应国情的特色化儿童友好道路设计启示,为儿童友好型社区道路的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儿童友好社区道路出行安全道路景观

    基于景观叙事理论的历史文化街区空间设计——以温州"公园路"历史文化街区改造为例

    郑源泓高冲赵小龙
    162-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城市文化与风貌的展示窗口,具有传承精神文明、塑造城市形象、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意义.将景观叙事策略应用于历史文化街区的空间设计,能够强化使用者体验,增强街区的故事性与可读性,使街区的文化内涵得到更充分的表达.文章从理论出发,探究了历史文化街区的叙事性景观设计策略,并以温州"公园路"历史文化街区改造的工程实践为例,分析了叙事性景观节点塑造与空间逻辑构建方法,为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特色化发展提供新思路.

    历史文化街区景观叙事设计改造

    校城互动视角下大学老校区空间更新手法研究——以浙江大学西溪校区南区为例

    钟佳滨王卡林美凤
    166-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我国大学老校区局部转型和旧城存量更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老校区的高品质物质空间资源可以利用成为其所在旧城片区更新的核心驱动力.如何通过大学老校区更新将一部分闲置设施转型为城市所需要的设施,以实现校城互动成为一个新的课题.文章以浙江大学西溪校区南区更新为样本展开研究,从功能、交通和景观三方面总结了大学老校区与城市互动的空间更新手法.

    大学老校区校城互动空间更新手法转型

    海岸带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以烟台市为例

    叶昊儒冯小航杜莹王晓鹏...
    169-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时代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内容与制度日臻完善的背景下,海岸带作为海陆衔接的关键区域,其文化遗产保护是建设海洋强国、完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题中之义.针对海岸带遗产在保护价值研究失位、空间保护失序、保护尺度失衡、陆海统筹的管理制度方面仍有待完善的问题,在借鉴国内外的优秀理论与经验的基础上,文章结合烟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实践,探索海岸带文化遗产在认识理念、空间优化和制度管理方面的工作路径,提出规划策略,进一步探索海岸带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完善丰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

    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海岸带烟台

    基于仿真模拟的携幼老人社区公园适应性研究——以郑州市绿荫公园为例

    吴岩封亚彤曹珂
    175-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育政策的调整使携幼老人成为社区公园的主要使用者,亟须增强对其户外活动空间的适应性研究.文章通过对社区公园中携幼老人的行为特征及空间需求进行调查,利用行为仿真技术构架空间-活动场景模型并进行可视化分析,综合问卷与访谈结果,识别具有最大适应性的空间,探索不同控制要素对携幼老人户外活动的影响规律,并提出空间优化策略,为社区公园的适老化建设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

    携幼老人仿真模拟社区公园空间-活动场景适应性

    京西斋堂地区传统民居的自主更新

    陈章捷
    178-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传统民居的建筑形态也在自主地发生着更新变化,这个更新过程蕴含着丰富的信息内容,深入了解这些自主的更新情况,有助于我们了解真正的民居传统.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对北京西部斋堂地区的村落中普遍存在的传统民居更新现象进行考察分析,并提出其中潜在的发展矛盾.

    传统民居自主更新维护开发

    基于共生理念的历史建筑活化研究——以阿尔山贮木场为例

    王佳慧
    181-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是人类历史的舞台,建筑是构建城市的重要元素.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使本应作为有机整体的城市产生了割裂,造成了不符合功能需求的历史建筑被彻底废弃,不仅对城市整体性造成破坏,同时也对空间资源和建造资源产生了浪费.文章以城市更新和发展为背景,引入共生的理念,探究城市历史建筑如何有机地融入城市发展,探索历史建筑与城市有机融合共生的方式,让历史建筑活过来.同时以阿尔山贮木场为例,为其他历史建筑保护和再利用提供思路.

    共生理念历史建筑活化阿尔山

    皖南民居适应性改造的技术措施研究——以H型民居为例

    马天智
    184-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皖南民居现如今不仅承担着居住功能,更承担着文化传承功能,但是其室内空间与热环境已经不符合现代人对室内空间环境的基本需求.如何在减少破坏其原本室内空间体验与建造技艺的同时提升其居住质量一直是研究的重点.文章对皖南民居的使用现状进行分析,通过结构安全性提升与室内热环境质量提升两个方面,利用具体的功能性改造方案,针对H型民居提出了具体的适应性改造措施.文章对皖南传统民居的适应性改造提供了技术支持,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皖南民居适应性改造天井墙体屋顶

    大同古城寺庙建筑保护历程与更新现状浅析

    张婧泓
    187-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同市作为第一批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遗存有大量的寺庙建筑.在大同大规模古城更新背景下,寺庙建筑作为古城建筑遗产的代表,成为第一批进行修复的历史建筑,其保护更新方式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文章简述了大同古城寺庙建筑的保护历程,并对当前保护更新后的寺庙建筑建设规模进行了统计与对比,综合分析了大同古城寺庙建筑的更新模式,并对大同古城寺庙建筑的更新策略进行了总结.

    大同古城寺庙建筑保护历程建筑更新

    历史街区火灾蔓延规律分析——以道口古镇为例

    苏良康李亚磊曹笛
    190-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影响历史街区内传统砖木建筑之间火灾蔓延的因素,文章以河南省安阳市滑县道口古镇内传统院落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及数据统计,确定该区域典型传统院落相关尺寸,运用火灾动力学仿真软件Pyrosim对砖木建筑之间的火灾蔓延进行三维数值模拟,根据在上风向设置燃烧源,设置多组不同室外环境风速进行模拟,并通过HRR和火势蔓延特征来探索火灾增长及蔓延规律.根据模拟结果分析得出:当风速小于3m/s时,风速风场及起火源位置对火势的发展影响较小;当风速大于3m/s时,风速风场对火势的发展影响较显著.

    历史街区火灾蔓延传统院落Pyrosim风速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