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建筑与文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张跃明

月刊

1672-4909

chinaacsc@qq.com

025-84468007

100010

南京市玄武区胜利村路50号1栋3D

建筑与文化/Journal Architecture & Culture
查看更多>>《建筑与文化》杂志于2004年3月1日正式创刊,是由中国出版集团主管、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主办的集权威性、批判性、专业性、可读性、知识性于一体的专业性期刊,是中国第一份建筑与文化类专业刊物,国家一级刊物,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会刊,中国出版集团重点刊物。国内统一刊号:CN11-5058/Z,国际标准:ISSN 1672-4909,邮发代号:28-377。 杂志在各级政府、开发商、院校和设计所的支持下,经过多次改版,已经成为与国际接轨的建筑、文化界的主流媒体。杂志以探索建筑的文化脉络 、挖掘文化的建筑精神 、弘扬中华民族建筑文化 、增进中外建筑文化交流为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旧城更新背景下历史风貌建筑界面连续性评估研究

    王怡宁姜乃彬
    193-195页
    查看更多>>摘要:旧城更新的背景下,城市历史风貌保护是城市整体协调发展的重点方向,其中历史风貌建筑界面连续性地呈现与控制对于城市环境的连续性与整体性至关重要.文章以中国知网数据库及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为源,利用Citespace建立建筑界面连续性评估研究相关的可视化知识图谱.图谱表明,国外对于建筑界面连续性评估的研究较国内而言,更多地与机器学习、计算机技术相结合,计算机技术逐渐成为建筑界面连续性评估的热点研究方向.

    旧城更新历史风貌建筑建筑界面连续性

    山西红色遗产阐释与展示的社会后效研究——基于网络文本内容分析

    王雪
    196-1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色遗产的历史价值特殊、艺术价值不鲜明而象征价值突出,历史事件及其衍生的场所精神是红色遗产当代价值的主要来源.遗产阐释与展示是公众感知遗产价值的最直接环节,因此要将场所精神具体化,必须依靠有效地阐释与展示.文章基于对山西红色旅游地网络评论文本的内容分析,揭示公众对红色遗产的关注度、认知结构和感知特征.分析内容包括:基于网络关注度的社会影响力与吸引力,基于情感分析的遗产地总体意象,基于特征词解析的地方意象精细结构等.据此研判红色遗产阐释与展示的社会后效,并提出优化方向.

    红色遗产阐释与展示内容分析遗产地意象红色旅游

    联结——传统木构建筑中榫卯的"语义"探析

    王立邬铃莉李平
    200-203页
    查看更多>>摘要:拥有至少7000多年发展历史的榫卯是我国传统木构建筑自成一体、独树一帜的关键构件,在其漫长的发展历史过程中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也逐渐成为凝聚传统文化的载体和解读建筑文化的符号.因此,文章从语义阅读的角度,通过分析传统木构建筑中榫卯构件的联结作用、方式、形态等,探析其建构中的思想、智慧及蕴含的深远传统文化语义,以期"见微知著",更透彻地了解传统木构建筑的文化表征和建构特点.

    榫卯联结语义传统木构建筑

    延边地区山东移民居住文化现状分析——以安图县长平村为例

    金日学洪瑶
    204-20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代山东移民是中国移民史上规模最大的人口迁移运动之一,移民带来社会、文化、环境等元素的变化,影响着传统建筑的形式和风格.文章以安图县地区汉族民居为研究对象,以长平村为例,对移民前后民居的空间形态以及居住行为进行对比,总结延边地区山东移民居住现状,进而探讨移民文化影响下延边地区传统居住文化的变迁.

    延边地区山东移民传统民居居住文化

    三亚黎苗族传统村落保护评价体系及实证研究——以那受村为例

    丁绍刚牛雪
    207-20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对三亚黎苗族传统村落的实地调研,从村落环境、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村民参与和保护管理机制等5个维度,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由26个评价因子组成的三亚黎苗族传统村落保护评价体系,并以那受村代表进行综合评价.以5分为总分,结果明确那受村整体保护情况介于一般与较差之间(2.5688),其中村落环境(3.8095)介于一般与较好之间,是其保护和发展的优势;而物质文化遗产(1.7318)则是介于较差与很差之间,对其保护不力则是劣势所在;非物质文化遗产(2.8558)、村民参与(2.7888)和保护管理机制(2.1620)均处于一般与较差之间,仍有一定改善空间.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村民参与以及保护管理机制是三亚黎苗族村落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应从这几方面进一步提升对其保护力度.

    传统村落综合评价保护策略那受村

    浅析路易斯·康的创造性建筑语言——以路易斯·康两个未建成作品为例

    李歌高裕江
    210-2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现代主义承前启后的建筑大师,路易斯·康一直在持续地探索建筑的未知领域,其有大量具有创造性的建筑作品由于种种现实原因未能建成而鲜有人知.文章基于对路易斯·康未建成作品的研究,分析路易斯·康独特的设计手法及精神内涵,以期填补这一方面研究的空白,形成对路易斯·康建筑思想更全面的理解.

    未建成空间秩序创造性路易斯·康

    滇藏区民居小木作的数字化模型构建方法探析

    梁胜袁哲李莹强明礼...
    213-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求传统建筑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发展,基于典型木结构建筑——滇藏区传统民居建筑小木作构件,分析其构建特点,以建模方法进行虚拟现实数字化模型构建,对该建筑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文章在分析滇藏区民居小木作构件特点的基础上,研究和总结了适合小木作特点的数字化模型构建步骤及构建方法,以期更好地保证数字化民族建筑文化遗产的原真性,为进一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对其进行数字化保护和传承发展提供借鉴.

    民居建筑小木作数字化模型建模方法

    嘉绒藏族传统民居挑厕形制及其适应性改造——以丹巴县中路乡呷仁依村为例

    曾渊郭龙
    216-2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嘉绒藏族传统民居挑厕改造为例,从建构形式、宗教信仰、生活方式、功能适应四个方面展开分析,总结其空间属性与居民生活方式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提出适应性改造的可能.希望在保留传统民居建筑形式的基础上,让居住者获得干净卫生的如厕环境,减少挑厕对当地人居生活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为少数民族传统民居的现代化改造提供参考.

    嘉绒藏族传统民居挑厕居住方式

    明定陵建造史实探赜及复原研究

    孟令建张胜强王茹茹
    219-2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文献资料和遗址测绘为基础,对明定陵选址、建筑形制(包含地宫)以及历史沿革进行考证;结合现场踏勘,展现明定陵组群格局和建筑特征.

    明定陵万历皇帝选址复原设计明永陵

    基于建筑符号学视角的滨海渔村演进策略思考

    陈晓龙沈磊虞雅菲
    222-224页
    查看更多>>摘要:滨海传统渔村是中国重要的一种村落形式,随着国内生产力的进步,传统的围绕渔业而形成的渔村空间模式面临转型压力.文章以建筑符号学的视角重新审视渔村的演进过程,从村落布局、空间形态、立面形态方面对"渔村"的符号特征总结归纳,找到属于中国渔村的符号原型及发展策略,希望对渔村村落的合理演进提供借鉴.

    符号学渔村民居地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