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建筑与文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张跃明

月刊

1672-4909

chinaacsc@qq.com

025-84468007

100010

南京市玄武区胜利村路50号1栋3D

建筑与文化/Journal Architecture & Culture
查看更多>>《建筑与文化》杂志于2004年3月1日正式创刊,是由中国出版集团主管、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主办的集权威性、批判性、专业性、可读性、知识性于一体的专业性期刊,是中国第一份建筑与文化类专业刊物,国家一级刊物,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会刊,中国出版集团重点刊物。国内统一刊号:CN11-5058/Z,国际标准:ISSN 1672-4909,邮发代号:28-377。 杂志在各级政府、开发商、院校和设计所的支持下,经过多次改版,已经成为与国际接轨的建筑、文化界的主流媒体。杂志以探索建筑的文化脉络 、挖掘文化的建筑精神 、弘扬中华民族建筑文化 、增进中外建筑文化交流为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意大利文物建筑保护观念发展及改变——以斯福尔扎城堡为例

    刘悦
    225-2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物建筑保护历史悠久,意大利作为欧洲文明起源地之一,文化遗产在全世界享有盛誉,其在文物建筑保护领域上百年的探索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教训,从早期宗教记忆的传递到文艺复兴对古代遗物的收集,从学习历史追求传统的"风格性修复"到区分古今保留历史痕迹,从集体无意识的自发性保护到制定法规完善管理体系.保护对象的丰富、保护理念的更新、主流文化的影响,都在推动着意大利、欧洲乃至世界遗产保护的发展.文章将基于文献资料探讨意大利文化遗产保护观念经历了哪些阶段的变化,并以斯福尔扎城堡跨越600年的重建修复历程为例,探讨新与旧的链接、建筑的原真性,以及如何通过技术手法重建现在与历史的关联.

    文物建筑保护历史连续性原真性改造再利用

    重庆跳伞塔建筑遗产特色与价值探析

    燕炳燊
    228-231页
    查看更多>>摘要:重庆跳伞塔建于20世纪40年代初期,是我国第一座跳伞塔,由我国建筑大师杨廷宝先生主持设计,是抗战时期用于培养飞行人才而建造的公共建筑.文章根据相关史料,对重庆跳伞塔的历史沿革、建筑特征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其建筑遗产的特色与价值.

    重庆跳伞塔建筑特色遗产价值保护利用

    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住宅小区命名研究——以上海市宝山区淞宝单元两街道为例

    朱俊毅
    232-234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二十多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住宅商品化的实现,房地产市场持续升温,上海作为一线城市,楼市尤其火爆.在这个过程中,住宅小区的命名不断更迭,不仅能展现社会的发展,还能反映出社会文化的变迁和人们意识的转变.文章以宝山区的淞宝单元两个街道为例,对住宅小区的命名进行社会语言学分析.

    宝山区住宅房地产命名社会语言学

    地域文化影响下防御性传统民居研究——以甘肃省河西地区为例

    常悦贺菲
    235-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甘肃河西走廊地区的防御性传统民居,通过研究河西地区的地域文化历史脉络,厘清堡寨式建筑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从现存的堡寨建筑中挖掘其空间组成、材料结构、防卫特征等部分,试图从中总结出堡寨式建筑在河西地区表现出来的地域特征和应用的地域性创作手法,为以后该地区传统民居研究以及乡土民居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传统民居多元文化堡寨式建筑地域建筑学可持续发展

    中国传统建筑庭院空间的时空感知

    张法卓
    238-2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传统建筑庭院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精华,体现着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及空间营造理念.文章对中国传统建筑庭院空间的时空感知进行探讨,希望返回人与建筑之间直接、真实、鲜活的互动关系,以知觉现象学视角对其进行探究,在当代语境下重新理解中国传统建筑庭院的设计思想.

    中国传统建筑庭院空间时空感知知觉现象学

    高校步行系统与景观协同设计研究

    黄骏高德宇林燕
    240-243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步行系统作为串联校园的空间线索,从步行者的体验出发,是校园空间整体性与延续性的重要体现.如何从设计上进一步提升校园步行空间的品质值得我们进行思考创新.文章引入了协同的设计理念,结合典型案例,分别从宏观层面、微观层面以及文化层面切入,总结归纳高校步行系统与景观空间的协同设计模式,进一步凸显步行系统的协同特质,希望为高校间步行系统的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步行系统校园空间协同理论校园景观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园林设计探析

    陈栋
    244-2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经济的快速发展下,生活质量明显提升,居民对周边环境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园林工程不仅可以为居民提供休闲、放松场所,同时也可以为城市环境改变提供支持,保障生产、生活生态化功能.在城市化进程中,水资源污染、不足等问题不断增多,如果没有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很容易限制城市发展.海绵城市作为改善生态环境、提升水资源利用效果的重要理念,已经广泛运用到城市园林建设中.

    海绵城市理念城市园林设计园林绿化生态环境水资源利用

    医院附属花园疗愈功能提升策略研究——以叶家花园为例

    陈静王卓霖闫红丽周向频...
    247-25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进入城市高质量发展和创建高品质生活的新阶段,人们去医院除了获得基本的治疗之外,还对就医环境品质产生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医院户外空间就成为就医环境品质提升的重要载体.传统医院附属花园在现代语境下不再是医院户外空间的装饰和点缀,反而承担了重要的保健、疗愈、康复、科研和科普功能.文章结合上海市肺科医院附属花园——叶家花园的现状,基于层次分析法评估了其近百年的历史遗产价值,并对其划分了遗产保护三级分区.针对花园三个主要用户群体即病人、工作人员和访客不同的使用需求,提出了叶家花园整体保护与局部更新、用户群体多样化空间和设施配置、肺科医院科研和科普功能强化的三大优化提升策略,以期为其他医院的附属绿地或花园的优化提升提供参考.

    风景园林医院附属花园空间优化疗愈花园

    扬州个园假山营造中"势"与"质"的表达

    陈鑫胡振宇李子秀周旋...
    252-254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传统园林景观的营造深受画论的影响."远取其势,近取其质"作为画论中观照自然的独特方式,在我国江南园林景观的营造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文章以扬州个园假山为研究对象,从画论和造园理论的共通之处入手,解读传统山水画中"势"与"质"的表达,从空间设计角度探讨传统山水画中的"势"与"质"在个园假山营造中的应用,尝试为建设具有山水画意境和中国审美特色的当代园林景观提供新的思路.

    画论形势本质景观营造个园

    流动的系统:折衷主义园林与新中式景观

    孙依含陈思佳丁绍刚徐芃...
    255-257页
    查看更多>>摘要:折衷主义园林在我国风景园林界并未得到深入研究.文章通过对折衷主义园林相关概念及其理论与实践的梳理、分析,认为折衷主义不是固定不变的某种风格与流派,而是一种"活的系统"."通过理性地思考探寻出依存于今的适当性是折衷主义的核心思想"[1],任何时代都有"当代"的折衷主义,它是传承与创新的一种手法与思潮.新中式景观是当代中国"折衷主义"园林的一种体现.

    风景园林折衷主义维多利亚时期新中式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