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建筑与文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张跃明

月刊

1672-4909

chinaacsc@qq.com

025-84468007

100010

南京市玄武区胜利村路50号1栋3D

建筑与文化/Journal Architecture & Culture
查看更多>>《建筑与文化》杂志于2004年3月1日正式创刊,是由中国出版集团主管、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主办的集权威性、批判性、专业性、可读性、知识性于一体的专业性期刊,是中国第一份建筑与文化类专业刊物,国家一级刊物,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会刊,中国出版集团重点刊物。国内统一刊号:CN11-5058/Z,国际标准:ISSN 1672-4909,邮发代号:28-377。 杂志在各级政府、开发商、院校和设计所的支持下,经过多次改版,已经成为与国际接轨的建筑、文化界的主流媒体。杂志以探索建筑的文化脉络 、挖掘文化的建筑精神 、弘扬中华民族建筑文化 、增进中外建筑文化交流为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浅谈民国时期乡村师范历史建筑的保护性更新——以黄麓师范学校为例

    孟瑶邓寿朋
    233-235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国时期乡村师范建筑是民国教育类建筑的一种特殊类型.文章首先阐述该类建筑的产生背景、发展概述及特征;其次分析民国时期乡村师范历史建筑的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然后从建筑层面探讨保护性更新的价值意义和基本原则;最后以黄麓师范学校为例,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依照历史传承、精神延续、时代创新的设计理念,对重要历史建筑进行修缮保护更新,并提出具体改造策略,进而为民国乡村师范历史建筑的保护性更新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乡村师范民国建筑保护性更新黄麓师范学校

    山西风土建筑形制研究

    叶芊蔚巨凯夫
    236-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首先概述了风土与风土建筑的含义,再通过研究山西的风土环境特征,对合院式、窑洞式、窑房并构式三种山西具有代表性的风土建筑形制进行阐述,探求风土环境与风土建筑二者之间的关系,为之后山西风土建筑形制研究提供参考.

    风土建筑山西合院式民居窑洞窑房并构

    对城市场所的描述与分析——以宽窄巷子历史街区空间体验为例

    刘洋
    238-23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越来越趋于商业化与均质化.如何平衡好"保护"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我们需要不断关注与面对的社会课题.笔者通过五年内两次在宽窄巷子历史街区的不同空间体验,从历史框架、产业结构、商业影响和空间变化等方面简要分析宽窄巷子的外部街道空间,并总结出宽窄巷子所营造的城市意向与场所精神.文章在对其入口空间、街巷尺度和庭院营造的层次上进行了更进一步的分析与总结,最后得出思考与启发.希望在个性中找到共性,帮助其他历史文化街区在保护与发展中能够延续过去,放眼未来.

    宽窄巷子空间场所精神城市意向街巷活力

    京杭大运河江南运河段沿线历史街区现代适应性研究

    汪梦露
    240-24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一带一路"的开展,世界遗产的大运河作为中国的金名片,其保护与发展牵动着每一个国人的心,而运河沿线的历史街区是大运河有机组成的重要部分,凝聚着当地的历史信息,蕴藏着珍贵的文化价值,反映出了鲜明的地域性与深刻的场所感.但根据笔者在运河沿线城镇的实地调研,发现目前历史街区现代适应性较弱,许多历史街区脱离了城市,成为了独立的"病区".文章根据专家及使用者意见,确定了历史街区现代适应性评价因子,提出运河沿线历史街区的现代适应性评价体系,为将来运河沿线历史街区的现代适应性提供参考依据.

    历史街区现代适应性评价更新改造

    徽州古桥的保护策略研究

    金乃玲丁望旺
    242-2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徽州地区曾经记录在册的古桥有一千两百多座,现如今大多损毁殆尽,现留存也就百余座.而徽州古桥有着极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学术价值,探究古桥的保护策略对徽州地区古桥的保护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徽州古桥的特征分析,研究该地区古桥损毁及缘由,并以"镇海桥"案例进行例证,给予徽州现存古桥以切实的保护策略.

    古桥地域文化保护策略

    建筑批评学视角下的地域性建筑——以西安地区的建筑为例

    董淑敏
    245-2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建筑师致力于研究具有地域特色的建筑来应对千城一面的的城市问题.文章以拥有鲜明地域特色的西安为研究区域,从建筑批评学视角选择类型学的评论模式对该类型建筑进行解读,了解西安地域建筑的发展过程以及在建筑创作中运用的设计手法,经过归纳总结,为西安之后地域建筑的设计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思考.

    地域建筑类型学评论模式历史文化传统元素

    速写视角下的中国传统民居

    丁思远刘影张澄洋
    247-248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国土面积辽阔,气候差异较大,少数民族众多.在长期的发展中,各民族逐渐因地制宜的建造起极具浓厚地方特色的传统民居建筑,是古人智慧和技术的结晶.文章以皖南和云南民居为例,对走访的古村落进行建筑速写技法表达和文字评述,以期展现不同类型传统民居的地方特色和村落布局艺术,彰显古人优秀的设计思想.希望能通过建筑速写画的独特视角增进人们对传统民居的了解,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皖南民居云南民居速写聚居

    当代高层建筑综合体地域性设计模式研究

    王扬陈咏雯许可
    249-2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域性是建筑创作的重要依据,当代高层建筑综合体的发展离不开对地域的回应.文章聚焦高层建筑综合体,从显性模式与隐性模式的角度,探讨当代高层建筑综合体的地域性设计,总结出高层建筑综合体适应地域性的设计模式与方法,提出具有理论研究与实践创作的经验参考.

    地域性高层建筑综合体显性模式隐性模式

    原真性视角下郏县老城非文物类历史建筑保护与更新初探

    方广琳黄华毕昕
    252-2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原真性是国际上定义、评估和监控文化遗产的一项基本因素,文章在郏县老城区内非文物类历史建筑调研的基础上,从原真性视角下分析非文物类历史建筑的使用价值和文化价值,通过对空间形态的更新、挖掘显性和隐性价值以及对于建筑的可适性再利用等方法,来探索此类建筑的保护和更新方法.

    郏县老城原真性非文物类历史建筑保护与更新

    文化地域性在华侨园林中的体现——以开平立园为例

    李月明傅娟魏成
    255-2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开平近代私家园林立园为研究对象,通过史料研究分析及实地考察与体验,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立园的空间结构、水景、植被、建筑四大主要景观要素及其要素组合方式,并与传统岭南园林和西方古典园林相比较,以此挖掘立园的文化地域性内涵.

    华侨园林开平立园景观要素文化地域性中外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