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建筑与文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张跃明

月刊

1672-4909

chinaacsc@qq.com

025-84468007

100010

南京市玄武区胜利村路50号1栋3D

建筑与文化/Journal Architecture & Culture
查看更多>>《建筑与文化》杂志于2004年3月1日正式创刊,是由中国出版集团主管、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主办的集权威性、批判性、专业性、可读性、知识性于一体的专业性期刊,是中国第一份建筑与文化类专业刊物,国家一级刊物,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会刊,中国出版集团重点刊物。国内统一刊号:CN11-5058/Z,国际标准:ISSN 1672-4909,邮发代号:28-377。 杂志在各级政府、开发商、院校和设计所的支持下,经过多次改版,已经成为与国际接轨的建筑、文化界的主流媒体。杂志以探索建筑的文化脉络 、挖掘文化的建筑精神 、弘扬中华民族建筑文化 、增进中外建筑文化交流为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小中见大——解析网师园的空间营造手法

    蔡云飞梁明捷
    109-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网师园是江南私家园林中"宅园一体"的典范,以布局精巧和结构紧凑在江南园林中独树一帜.园虽小,游人置身其中不仅不会有拥堵沉闷之感,反觉景中有景,园外有园,畅游怡神,意境深远.文章基于分析网师园这种"小中见大"效果的营造手法,将从"空间对比""空间层次""空间转折""空间序列"等角度展开探讨,试图解读网师园在营造中利用有限空间创造丰富多变的园林景观的造园艺术,总结出"小中见大"的普遍性规律,以期为现代的景观设计提供借鉴.

    网师园小中见大造园手法

    苏南古村落环境与景观形象特色研究——以苏州石公村为例

    周超
    112-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开展,传统古村落的保护和利用方式发生改变,过去同质化的商业开发行为导致村落个性缺失、历史文脉中断现象不断上演,而乡村振兴的同时还应留住"乡愁".文章以苏南①石公村环境与景观改造为例,从区域整体层面规划设计,到对建筑庭院细节整治、村落周边环境、公共交往空间、水体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对环境、景观整治改造的同时注重彰显地域文脉,营造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人居环境.

    苏南古村落景观形象地域特色

    20世纪闽南高校滨海校园景观营造理念探析

    黄锦茹陈志宏
    115-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20世纪初期,陈嘉庚先生在厦门建立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校园临海而建,构建了优美的滨海校园景观.他对闽南滨海校园的景观营造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并对解放后厦门大学的发展和华侨大学的建设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文章通过对三校历史资料的解读,从校园山海关系、滨海景观格局、校内环境塑造等方面,探讨滨海校园景观的营建特色,以期为滨海校园的景观建设提供参考.

    20世纪闽南高校滨海校园校园景观景观遗产

    我国景中村改造方法研究综述

    邵亦文孙瑶
    119-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乡村振兴和景区外溢效应的影响下,景中村试图创造与景区功能互补、空间互通、客源共享的景、村融合式乡村发展模式.文章应用文献综述的方法,从景中村的概念内涵、改造驱动力、主要问题、空间改造方法及其商业模式等层面对我国景中村融入景区的方法论进行系统归纳,揭示我国景中村演变的内源性动因.基于此,文章从空间结构与功能改造、基础设施升级、景观风貌优化、低影响控制四个层面,总结了景中村改造的方法路径.分析发现,我国对景中村的研究已经涌现出一批实证研究成果,但整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同时文章也提出了未来景中村的研究趋势.

    景中村景区融合共赢改造方法

    城市设计思维下的纪念性建筑设计研究

    王可为黎冰
    122-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纪念性建筑的建设日渐成为城市公共空间发展的先锋,文章从城市设计的思维出发,剖析了国内纪念性建筑设计丧失"城市性"的缘由,并从选址、形式、功能、空间四个层面上对城市思维下的纪念性建筑设计策略进行探讨,为相关的纪念性建筑实践提供了理论的借鉴和参考.

    城市设计纪念性建筑功能复合地域性空间尺度

    基于使用者行为聚类的杭州居住建筑低能耗策略研究

    吴津东宋丘吉夏冰关康翔...
    124-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杭州位于夏热冬冷地区,冬季的室内热舒适条件较少,因此该地区的居民形成了特有的热适应行为来提高自身的舒适性.文章通过问卷调查和模拟分析的方法,对居住建筑的空调采暖时间、设定温度和开窗习惯进行分析,阐明不同行为模式下的节能潜力.该模拟结果有助于指导杭州市居民的热适应性行为,减少空调能耗并提高室内热环境质量.

    室内热环境热适应行为能耗模拟低能耗策略

    苏联影响下的北京城市居住区规划(1949—1958年)

    潘萌胡深
    126-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受到了来自苏联的方方面面的影响,城市建设也不例外.在北京,城市居住区的规划思想在当时学习苏联的背景下依次经历了三次转变:"居住邻里单位""苏维埃大街坊"和"居住小区".文章以时间为顺序对这三种规划思想的主要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并对这三种思想指导下的住宅区实例进行简单介绍.

    邻里住宅大街坊居住小区城市居住区规划

    唤醒集体记忆的城市公共艺术

    吴抒玲游琳玲
    128-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从集体记忆理论的视角出发,探索能使地域集体人群重新获得记忆归属感,产生空间情绪共鸣的城市公共艺术设计.针对当代城市公共艺术设计所缺乏的集体认同感和情绪共鸣问题,将集体记忆与城市公共艺术设计结合,通过探讨集体记忆的构建形式、产生条件及感官激发,来唤醒当代城市公共艺术中的集体记忆.

    集体记忆公共艺术地域特色感官激发

    国内城市新区地下空间开发界面模式研究

    仇怡嘉
    131-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断加速发展,多数城市新区在规划中都同时考虑了地下空间的整体开发和利用.在规划前期,地下空间最为重要的一项内容即为开发界面的确定.文章阐述了地下空间开发界面的多重定义.随后从空间的角度对私有企业和政府开发区域的界面划分提出了三种可实施模式,并给出合理建议.最后从开发时序的角度明确了土地权属和取得方式,并对公共道路下方的开发方式进行多方案探讨,综合开发速度、开发难度、经济效益等方面给出权衡方案.

    地下空间开发界面权属公共道路开发

    空间生产视角下的苏州市吴江区松陵老城区更新研究

    蒋复旺
    133-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苏州市吴江区松陵老城区曾是吴江的核心区域,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松陵老城区和其他城市中失落的老城区一样荣光不在.当前对于松陵老城区的更新进展缓慢.文章从松陵老城区实际情况出发,结合空间生产理论分析了松陵老城区整体更新的现实基础并给出了相应的更新路径,以期为松陵老城区及其他相似老城区的更新提供参考.

    松陵老城区空间生产现实基础更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