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建筑与文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张跃明

月刊

1672-4909

chinaacsc@qq.com

025-84468007

100010

南京市玄武区胜利村路50号1栋3D

建筑与文化/Journal Architecture & Culture
查看更多>>《建筑与文化》杂志于2004年3月1日正式创刊,是由中国出版集团主管、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主办的集权威性、批判性、专业性、可读性、知识性于一体的专业性期刊,是中国第一份建筑与文化类专业刊物,国家一级刊物,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会刊,中国出版集团重点刊物。国内统一刊号:CN11-5058/Z,国际标准:ISSN 1672-4909,邮发代号:28-377。 杂志在各级政府、开发商、院校和设计所的支持下,经过多次改版,已经成为与国际接轨的建筑、文化界的主流媒体。杂志以探索建筑的文化脉络 、挖掘文化的建筑精神 、弘扬中华民族建筑文化 、增进中外建筑文化交流为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苏州绿宝广场及其周边机动车交通问题研究

    徐操王强
    135-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大型商业广场遍地开花,但是商业广场的蓬勃发展有时也给城市带来交通问题.每一个商业广场都有自成体系的交通规划,但是这些商业广场的交通规划可能只考虑到了如何使自身的交通体系完整流畅,而没有考虑到应该如何衔接城市的交通体系,以及自身可能带来的交通问题要如何解决.苏州绿宝广场是其周边居民最熟悉的商业广场,同时其周边地区的交通问题也是目前苏州高新区交通问题比较突出且典型的地区,解决绿宝商业广州周边的交通问题有利于我们以此为例去解决其他类似的问题.

    绿宝广场交通问题出入口邓尉路商业综合体交通

    对话与叙事——公共艺术介入城市公共空间

    王伟
    137-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表面、人的聚集和文化语境的结合形成一种城市介入,创建了能够激活公共空间并引导公众参与其中的动态平台,为想象力、自发性和社会互动提供机会,同时促进了城市自发性的自我完善和提升.文章首先辨析了城市化背景下公共空间的多重属性,进而着重探讨了公共艺术介入城市公共空间的实施机制、参与路径、概念工具以及价值判断.这一空间媒介作为一种实现对话和激发叙事的工具和机制,使人们能够参与空间生产,建立创造性的应变能力,以适应区域政治和社会的变化而不断重塑与空间的关系.

    公共空间城市介入公共艺术对话叙事

    "洛阳模式"——功能分区思想下的现代城市规划

    曹梦卉
    139-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计划经济时期156工程背景下建设起来的洛阳第一期城市规划,由于其"脱开老城建新城"和"生产生活分开"的特点被国内外专家称为"洛阳模式".洛阳模式中涧西工业区功能分区思想的应用是现代城市规划影响下造就的经典案例.文章从现代主义功能分区思想的起源入手,分析涧西工业区规划中功能分区思想的应用,探讨"洛阳模式"的不足以及对我国新时代城市规划的启示.

    洛阳模式156工程功能分区城市规划

    传统港口城市形态及文化特征研究——以泉州、马六甲、河内为例

    汪涵程光
    141-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洋贸易引领下的传统港口商业城市更新成为新时期经济型城市发展的新主题.不同国家或地域的传统港口城市受各自历史发展条件和内在文化因素的影响,在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呈现出各自不同的形态特征.文章以传统港口城市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城市形态学研究的相关理论,选取中国及东南亚地区的部分典型港口商业城市,对其城市区域与街道空间,建筑地块结构进行分析,探索各自港口城市形态形成的机制、发展动力、表现方式和文化内涵,为港口城市的形态研究和可持续性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方法支撑.

    城市形态传统港口城市海洋贸易街道空间建筑地块

    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城市形态与交通可达性评价研究——以河南罗山县为例

    白梅陈剑张金江朱林...
    144-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发生严重影响了城市的正常运行,居民在城市街道空间聚集流动会加速疫情的传播.文章以河南省罗山县为例,基于空间句法理论,分析罗山县的城市空间交通可达性.研究发现,灵山大道与龙山大道等路段有着较高的交通潜力,在空间上会产生人流聚集现象.通过对城市活力空间提出有效的交通管理建议,从物理空间隔绝的角度控制疫情传播,以期为应对未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参考.

    空间句法城市形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交通可达性

    新时代体验式教学在数字化城市设计人才培养中的应用研究

    魏书祥田诺王阳
    146-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以大数据和数字技术为基础的研究热点使城市设计出现新的变革.数字化设计作为高新技术具有难掌握、难普及等特征.高等教育作为数字化设计理念培养的起点,规划、构建和研究数字化设计课程可为数字化设计的实践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持.结合环境意象体验式教学模式,使学生更直观和真实地参与到数字化教学研究中.同时它可以为城市设计工作提供海量且精准的数据信息,为培养数字化城市设计人才提供理论支撑,为大数据等数字技术融入教学与学习过程提供新的可能性,推动数字化体验式教学的再发展.

    环境意象体验式教学数字化城市设计人才培养

    论城市公共空间与城市综合体的耦合关系——城市综合体的设计反思

    邹雨薇
    148-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城市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中,建筑随着规模的扩大和功能的复合,导致所涉及的空间领域越来越向城市的尺度靠拢.城市综合体就是对此类建筑的一种描述.在设计中,建筑周边环境甚至内部空间的设计都应当站在城市的角度去思考,与城市公共空间发生着渗透.文章借作者的课程设计城市综合体设计思考来尝试探讨城市公共空间与城市综合体的耦合关系,以期对未来城市设计中,公共空间与建筑的关系有所启示.

    城市公共空间城市综合体城市设计耦合

    山地城市商业步行街转角空间使用评价分析——以重庆三峡广场步行街为例

    冉佳珞
    150-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大尺度城市背景下,许多微型城市空间逐渐被人们忽视而失去活力.文章将研究对象聚焦到城市步行街转角空间这类城市微型空间上,运用环境行为学研究方法,对重庆市三峡广场中心广场内三个转角空间进行调研分析,得出各个转角空间的使用评价,再结合具体行为活动及人的行为心理,分析其对各个转角空间的各类职能发挥的影响,并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为城市商业步行街转角空间设计以及提升转角空间活力提供参考依据.

    转角空间环境行为学商业步行街使用评价

    城市形态学视角下的路网构型表述方法适用性分析

    葛欣
    153-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路网构型表述在城市形态学领域已发展出多种多样的方法,但它们没有被置于一个一致的框架内进行分析和比较,极易导致方法选择和应用过程中的混淆和失误.文章重点研究了空间句法轴线图及其衍生方法和路径结构分析,搭建了节点/边的建构逻辑、距离度量、指标体系的分析框架,揭示了各方法间的关联和差异.最后,探讨了各方法的适用性特征,以推动路网构型研究的理论和工具发展.

    路网构型表述方法空间句法路径结构分析

    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传统村落文旅产品数字化设计研究

    郑喆人陶林康孙力徐俊...
    156-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居民消费进一步升级,传统村落旅游的用户需求更加趋向个性化、体验化,但是传统村落旅游过程中仍然存在严重体验落差.文章从文化旅游数字化现状出发,总结当前传统村落旅游中存在的体验问题,阐述增强现实交互技术在文化旅游中的应用优势,并结合增强现实技术设计了一款传统村落文旅数字化产品,帮助解决历史全貌浏览障碍、景点遗漏、分享品质差等体验问题,在保护传统村落历史性的基础上,优化旅游者旅行过程中的体验.

    传统村落增强现实文旅产品交互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