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建筑与文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张跃明

月刊

1672-4909

chinaacsc@qq.com

025-84468007

100010

南京市玄武区胜利村路50号1栋3D

建筑与文化/Journal Architecture & Culture
查看更多>>《建筑与文化》杂志于2004年3月1日正式创刊,是由中国出版集团主管、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主办的集权威性、批判性、专业性、可读性、知识性于一体的专业性期刊,是中国第一份建筑与文化类专业刊物,国家一级刊物,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会刊,中国出版集团重点刊物。国内统一刊号:CN11-5058/Z,国际标准:ISSN 1672-4909,邮发代号:28-377。 杂志在各级政府、开发商、院校和设计所的支持下,经过多次改版,已经成为与国际接轨的建筑、文化界的主流媒体。杂志以探索建筑的文化脉络 、挖掘文化的建筑精神 、弘扬中华民族建筑文化 、增进中外建筑文化交流为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参数化设计下未来可降解材料的建筑全生命周期研究

    梁变凤杜欣格王金平徐强...
    58-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和建筑不是静态的,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就像生物随时间推移逐渐老去、消亡一样.在日本,新陈代谢理论认为城市是一个活的器官,在生长、进化、成熟和死亡.他们反对城市和建筑在一定的规则下,只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直到一个固定的终点.无法更新的城市将成为未来的垃圾场.最终,这些文明将成为隐藏在自然环境中的废墟.如果我们能让建筑自然死亡,在一定的时间内,没有任何剩余的垃圾产生,城市的活力和生活将会更加持久.受到这个理论的启发,笔者也进行了赋予未来建筑新的全生命周期的研究.

    新材料持续发展新陈代谢演变Ameba

    城市会展中心科技馆设计的启示——以江苏运河文化体育会展中心科技馆设计为例

    万蕴万邦伟
    62-63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江苏运河文化体育会展中心——会展中心科技馆的设计进行认真分析、研究,亲自设计过的身教胜于浮在纯粹理论上的言传,有许多可贵的经验超出设计本身,宝贵的心得体会和启示都非常重要,应及时总结出来并发声,尽可能让设计师少走弯路,在如何能极大提高会展中心项目的社会效益、文化效益、经济效益与绿色效益方面,一定会受益匪浅.

    会展中心大型展厅时代特征综合效益绿色节能心得体会设计启发

    国内电竞场馆设计标准问题研究

    汪奋强乔昱
    64-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子竞技运动是传统体育运动外的新趋势,是信息化时代与文娱生活需求碰撞下的产物.伴随着电竞产业的飞速发展,电竞赛事逐渐拥有更加广泛的受众和社会影响力,电竞场馆的使用需求也越来越大,越来越专业化.国内电竞场馆的发展时间较短,虽然已经有一定的实践案例,但相关理论内容缺乏研究,相关实践经验缺乏总结.文章通过对国内典型电竞场馆的案例调研,结合相关行业报告和学术成果,从场馆等级、功能流线、观赛空间三个维度对国内电竞场馆设计标准中的问题进行更新优化.

    电子竞技赛事需求电竞场馆设计标准

    江西省资溪县特色村落空间分布研究

    管子元李涵之郭新曹蕾...
    66-6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运用ArcGIS和Excel软件对资溪县20个特色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研究发现,受坡度、水文、气候等因素影响,资溪县特色村落的空间分布呈集聚型,在乡镇级层面集中分布并且存在差异性.资溪县未来乡村的发展可据此采取合适的措施.

    资溪县特色村落空间分布影响因素

    协同论视角下的城郊型美丽乡村营建研究——以武汉市新洲区仓埠街为例

    秦仁强苏晓丽刘彦辰韩京杉...
    68-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郊型乡村作为都市后花园以及城市圈内接外联的主要纽带,其建设强调区域性统筹布局与自身要素的协调共促,因此以协同论为基础的美丽乡村建设将是值得探讨的方向.文章基于协同理论与城乡关系、乡村系统构成的契合性分析,指出城郊型乡村协同发展的内涵,并构建城郊型美丽乡村协同发展框架.在理论研究基础上,以武汉市新洲区仓埠街乡村为例,进行实证研究,探讨其在镇域、村域层面的协同发展和空间共建方法,以期对类似城郊型乡村区域的协同发展产生一定借鉴意义.

    城郊型乡村协同发展仓埠街乡村营建

    文化空间的阶段性特征解析——基于消费主义研究的新视角

    任帅李胜全程喆
    72-7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的时期文化空间面临诸多新的变化,在历史文化空间之外,横生出复杂的文化消费来搅乱局面.这种消费形成了先验的部分,但强加给个体并抹去了时间空间化的过程,个体意识被控制和压缩.这种预加的基于文化工业的符号生产会衍生出背后工业社会的一系列均质且庸俗的特征.认清阶段性的问题有利于更好地面对未来的形势并相应地制定规划策略.

    文化空间消费主义先验论文化空间规划文化工业

    生活圈视角下的公共医疗服务设施配置及可达性研究——以郑州市中原区为例

    万曌陈红
    75-7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暴发,完善住区公共医疗服务设施规划再次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以生活圈规划理念为视角,结合现行相关标准规范,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以郑州市中原区为例,对当下城市住区公共医疗服务设施的配置和可达性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住区生活圈医疗服务设施可达性设施配置

    全域旅游视阈下乡村绿道网络规划技术体系思辨

    姜雪朱祥龙
    77-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十四五"规划中乡村振兴被提升到新高度,其中乡村旅游与乡村绿道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在全域旅游快速建设时期,文章从全域旅游与乡村绿道网络结合出发,探索乡村绿道网络化构建新路径.在解析全域旅游视阈构建乡村绿道网络特殊性的基础上,辨析绿道网络各类规划技术优势与特征,优选绿道规划技术方法体系,为乡村快速建设时期提供绿道规划与资源组织的技术实施路径.

    乡村绿道绿道规划技术全域旅游乡村振兴

    "因之古村,相借相生"之乡村空间与文化复兴——以山西省晋中市范村镇上安村为例

    廖莹
    80-8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古村落复兴之路的探索过程中,以因借造园思想精髓为基础探究古村落空间形态,并在此过程中,提出以城乡边界空间为载体设计节点——乡村地标性空间综合体,以点带面联系古村内部空间,并促进与村域外部互利发展,充分发挥其宣传性、展示性、联系性的动态促进作用.文章以古典园林造园原则的视角,利用"巧于因借,精在体宜"的主旨要义深入探讨设计乡村地标性空间综合体的边界优势,利用边界空间为载体,探究此空间承载文化复兴的空间发展模式,协调城市与古村落良性互动,从而提高村民文化自信与归属感,最终使历史文化得以传承.因此,以传统古典园林中的因借空间关系为原则,融汇古典造园思想与现代城市规划设计相结合的方法,指导于古村落复兴,对协调城乡关系共荣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巧于因借边界空间空间形态古村落文化复兴城乡互动发展

    生计韧性的概念内涵与研究趋势——城乡规划语境下的展望

    魏鹏香邵亦文
    83-8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面对日益不确定的发展环境,民众的生计稳定与提升问题受到持续关注,生计韧性在我国也开始成为新兴的研究分野.基于详实的文献分析,文章追溯了生计韧性概念的源起和演化,通过解析不同关联学科背景下的概念内涵,区分了生计韧性"能力"与"过程"两种研究侧重,并在城乡规划语境下展望了生计韧性理论与实践研究的趋势.

    生计韧性概念内涵研究趋势城乡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