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建筑与文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张跃明

月刊

1672-4909

chinaacsc@qq.com

025-84468007

100010

南京市玄武区胜利村路50号1栋3D

建筑与文化/Journal Architecture & Culture
查看更多>>《建筑与文化》杂志于2004年3月1日正式创刊,是由中国出版集团主管、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主办的集权威性、批判性、专业性、可读性、知识性于一体的专业性期刊,是中国第一份建筑与文化类专业刊物,国家一级刊物,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会刊,中国出版集团重点刊物。国内统一刊号:CN11-5058/Z,国际标准:ISSN 1672-4909,邮发代号:28-377。 杂志在各级政府、开发商、院校和设计所的支持下,经过多次改版,已经成为与国际接轨的建筑、文化界的主流媒体。杂志以探索建筑的文化脉络 、挖掘文化的建筑精神 、弘扬中华民族建筑文化 、增进中外建筑文化交流为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城市青年共享居住建筑中公共空间设计研究相关文献综述

    谌珂王慧
    37-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如何为城市青年群体创造能够提高生活品质、促进邻里交往、提高归属感的居住环境是当下社会的重要议题.共享居住模式具有价格低、空间和公共资源利用率高等一系列优点,而其开放性和共享性的关键核心则体现在公共空间的设计上.文章对国内外城市青年共享居住建筑中公共空间设计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案例进行总结归纳,形成系统的综述,期望能够为今后该领域的研究和相关实践项目建设提供有意义的参考内容.

    城市青年共享居住建筑公共空间设计研究文献综述

    乡村振兴背景下新郑新农房宅形设计研究——以梨园村为例

    姜典朋陈泉安陈云祥
    40-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农房设计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乡村地域风貌和村民的生活水平,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难题.新农房设计既要对传统有所呼应,又要符合其所在地区的现实需求.文章首先通过对梨园村所处的新郑地区的传统民居宅形特征进行梳理,总结出新郑地区传统民居的平面布局、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建筑装饰等宅形特征.其次,笔者经过实地调研发现,当下的村民对农房的需求与传统产生了较大的差异,新农房的设计需要与时俱进.最后,以梨园村新农房设计为例,提出一种基于传统特征的新农房宅形设计方案,为今后新郑地区的新农房宅形设计提供可参考的思路.

    乡村振兴新农房新郑农村宅形设计

    双碳目标下建筑设计策略初析——从碳循环及其理论演变为源头

    龚俊
    43-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建筑学期刊,厘清双碳目标提出的背景及意义,回顾生态建筑、绿色建筑及低碳建筑的实践发展及脉络.将建筑设计置于双碳目标宏观背景下,分析双碳目标下绿色低碳与建筑设计营建策略如何交汇融合,共同塑造基于双碳目标下的低碳建筑设计和绿色营建的理论框架和行动指南,同时基于低碳视野对建筑设计路径进行反思.

    双碳目标绿色低碳建筑设计碳循环

    商业空间中集装箱建筑的消费符号研究

    吴梦颖
    46-48页
    查看更多>>摘要:集装箱借助结构与材质的优势、改造的便捷性与环保性以及丰富创意表现力等优势,完成从运输载体到建筑空间的转变.文章结合具体商业空间案例,探讨集装箱建筑在临时快闪商店、单体商业建筑、复合型商业区中的适用性,解读商业空间中的集装箱建筑于使用功能改变时的符号转变.

    集装箱建筑商业空间消费符号

    高校集约化发展背景下学生活动中心设计策略研究

    郭佳陈向荣苏笑悦
    49-52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高校建设从扩大规模向提高品质的方向转变,规划设计强调以高校内在需求为导向的集约化发展模式.高校学生活动中心作为功能需求多元多变的综合体类建筑更需要做到集约高效以适应校园未来发展,而其当下仍存在着功能单一、使用效率低、开放性不足等问题.文章以高校集约化发展为研究背景,通过文献研究和实例探究,整理分析国内外学生活动中心相关案例在组织方式、空间界面、功能布局等方面的设计手法,归纳总结出满足师生活动需求的学生活动中心设计策略,以适应高校未来发展.

    集约化发展高校学生活动中心设计策略

    地域语境下的建筑传承与探索——以广东职业技术学院纺织服装公共实训中心项目为例

    陈勇陈华王春艺李琳...
    53-54页
    查看更多>>摘要:20世纪80年代,K·弗兰普顿提出"批判的地域主义"的论述,其核心表达的是一种建筑-场所-人的关系重构.文章以广东职业技术学院纺织服装公共实训中心为例,试图从空间开合、院落平台、场所界面、建构与感知几个层面出发,重点剖析建筑在地域文化和场所特征的映射下,如何以某种再创造性的姿态呈现出来,以期为同类型的项目设计带来一些有益参鉴.

    地域建筑设计场所与形式传承与发扬

    城市居住区建筑、绿化指标与室外热舒适的关联研究——以寒冷地区郑州市为例

    沈潇涵
    55-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镇化背景下,高层居住区数量渐增,为创造更宜居的居住区室外热环境,文章以寒冷地区郑州市为例,选择生理等效温度(PET)来表征人体热舒适,采用模拟软件ENVI-met对居住区的5个建筑、景观设计要素进行探究.分析设计要素与热舒适的相关关系,得到以下结论:建筑高度是影响室外热舒适最重要的要素;较低的建筑高度,较大的建筑、绿地间距和较大的绿地率易形成优异的居住区室外热环境.综合考虑建筑、绿化布局与要素水平,能形成更舒适的居住区热环境,以期为宜居导向下寒冷地区居住区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居住区正交试验法ENVI-met热舒适PET

    湘中地区乡村住宅现状及户型多样化设计策略——基于生活生产空间尺寸与连接关系分析

    赵子豪徐峰夏胜史鑫钰...
    58-6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调研入手,对湘中地区乡村住宅空间的尺寸和连接关系进行分析,明确在乡村全面发展背景下,乡村住宅存在生活、生产空间不协调的问题.基于问题,以乡村住宅生活、生产空间合理的尺寸范围为基础,提出分区明确的原型,通过多种方式对原型的生活、生产空间进行变化,形成多种户型空间,以适应不同的家庭结构、生产类型和生产规模的需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客厅、餐厅和卧室尺寸的建议及生产空间面积参考数值,为乡村住宅设计提供参考.

    乡村住宅生产生活空间户型多样化湘中地区

    空间环境视角下我国特色小镇研究综述

    刘灵芝毛静怡吴歆悦
    62-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特色小镇作为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举措,其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同质化""单一化"等问题,如何展现小镇特色成为现阶段需要思考的问题.文章梳理了近10年来我国关于特色小镇的研究以及相关学术成果数据与内容.发现国内对于特色小镇的研究趋势与相关政策发布有一定的联系;早期的研究内容大多侧重于宏观的规划领域,近年的研究逐渐转为中微观的环境空间的空间品质优化等方面.文章对现有研究成果的综述分析,为更深入研究特色小镇提供参考和借鉴,有助于特色小镇健康持续发展.

    特色小镇研究综述发展趋势空间环境空间优化

    住区规划中多主体日照权益遮挡时间分配探析

    周吉平郑江艳邵磊
    65-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筑高密度片区内的住区规划设计时,因多地块相邻,规划报审时常存在以下日照遮挡问题:某两个不同业主的A、B地块、规划设计时对地块C的建筑进行日照分析,各单独计算时满足国家日照标准无遮挡,报审时发现共同计算时产生了遮挡,该情况下各主体权益遮挡时间应如何划分?如何避免该类问题的产生?文章采用了建立理论模型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将日照权益遮挡时间作为地块前期的日照设计条件的设想,使相邻地块在日照条件上可独立开展设计不必必须联合计算日照、联合规划设计,减少了相互间的牵制,大大提高了设计、审批及地块开发效率,均衡了日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同时也为行政主管部门解决类似日照纠纷提供了量化依据,减少了日照纠纷.

    城市高密度区域日照权益遮挡时间量化分配日照遮挡责任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