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建筑与文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张跃明

月刊

1672-4909

chinaacsc@qq.com

025-84468007

100010

南京市玄武区胜利村路50号1栋3D

建筑与文化/Journal Architecture & Culture
查看更多>>《建筑与文化》杂志于2004年3月1日正式创刊,是由中国出版集团主管、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主办的集权威性、批判性、专业性、可读性、知识性于一体的专业性期刊,是中国第一份建筑与文化类专业刊物,国家一级刊物,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会刊,中国出版集团重点刊物。国内统一刊号:CN11-5058/Z,国际标准:ISSN 1672-4909,邮发代号:28-377。 杂志在各级政府、开发商、院校和设计所的支持下,经过多次改版,已经成为与国际接轨的建筑、文化界的主流媒体。杂志以探索建筑的文化脉络 、挖掘文化的建筑精神 、弘扬中华民族建筑文化 、增进中外建筑文化交流为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价值导引下的历史城镇保护更新发展——以山东省沾化古城镇为例

    于文彦
    161-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我国小城镇保护与更新发展中仍存在大拆大建、路径单一、千城一面的情况,由此带来的人口外流、产业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较为突出,如何引导小城镇合理有序发展是保护更新规划的重点和难点.建立价值评价导向下的城镇发展策略,是延续城市文脉、符合发展规律、解决小城镇发展问题的重要举措.文章基于山东省沾化古城镇的规划实践,探讨建立价值评价导引下的城镇保护更新发展路径,在基于国内价值研究,建立城镇价值评价体系的基础上,探讨小城镇保护更新对策的制定,并进行规划实践,以期为相关保护更新规划提供有益参考.

    小城镇价值评价历史保护城市更新规划对策

    基于昌德宫后苑匾额楹联的文化意蕴和同源文化遗产价值认知

    张琳傅凡
    164-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朝鲜李氏王朝时期园林中的昌德宫后苑为议题,以园林内建筑上悬挂的匾额楹联为研究对象,结合相关文本记录和现存遗迹实例,具体对昌德宫后苑的百余副匾额楹联进行系统分析和解读,从而发掘匾额楹联诗句的由来和文化意蕴,进而结合实际空间布局和景观要素等,探讨中韩同源文化遗产的价值认知以及韩国的地域性景观特征.

    李氏园林匾额楹联同源文化遗产地域性景观

    张良皋先生文化景观谱系学思想初探

    汤士东成亮
    167-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张良皋先生作为我国第二代著名建筑师,其研究领域跨越建、规、景三界,尤其在文化景观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笔者通过对其西南干栏建筑演化轨迹、巴楚族源图谱、沼泽和盐源开发顺序等文化景观内容的梳理研究,分析其文化景观研究中的谱系学思想和方法,进而阐明其在巴楚文化建构方面的贡献.

    干栏建筑谱系巴楚族源谱系湿地文化景观谱系盐源文化景观谱系

    中国传统营造技艺整体性保护的思路与策略

    王颢霖
    170-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整体性保护是中国传统营造技艺保护实践中的重要原则.伴随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持续推进,新时代背景下的传统营造技艺保护工作也进入系统化、科学化发展的新阶段,需要通过整体性保护思路的探讨,寻求符合传统营造技艺自身发展规律与现状的保护策略,切实提高技艺项目的保护传承能力.对传统营造技艺整体性保护的思考需要面对技艺本体保护与技艺传承保护两方面的任务,对传统营造技艺本体的保护涉及技艺内容、形式以及技艺存在的文化生态;技艺的传承保护则需要对传承主体、传承方式及传承机制共同关注,通过各保护要素的紧密配合、相互促进实现传统营造技艺的整体保护,从而不断增强其生命力与影响力.

    传统营造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传承保护

    北方满族传统民居建筑文化景观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以吉林市乌拉街古镇建筑为例

    白立敏魏玉芝邵敏张丹彤...
    173-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满族文化历史悠久,经过漫长的发展演变形成了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文化景观.满族民居建筑作为重要的文化景观类型,具有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作用.文章以吉林市乌拉街镇满族传统民居建筑为例,研究满族传统民居建筑的地域分布和选址,以及北方满族传统民居建筑演变、空间布局、建筑构造、建筑材料等方面的文化景观特征.并分析北方满族传统民居建筑文化景观特征形成的影响因素,提出其保护和利用的策略建议.

    满族民居建筑文化景观乌拉街镇吉林市

    余杭"四无粮仓"——仓前粮仓工业建筑遗产保护研究

    文旭涛林枞姚沁彤刘抚英...
    176-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仓前粮仓是余杭"四无粮仓"仅存的建筑遗产.文章首先对余杭"四无粮仓"历史发展概况进行论述;其次,针对仓前粮仓进行保护性修复与功能更新的探究,包括:仓前粮仓的整体空间布局结构的历史演进与整体保护、建筑形构保护性修复、内部空间再生和空间序列组织等;最后,对仓前粮仓工业建筑遗产的价值和保护模式进行阐释和总结.

    余杭粮仓工业建筑遗产保护性修复功能更新

    窑居建筑结构的设计思路探究

    刘芸霏成辉
    179-1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窑居建筑是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古老的居住形态.窑居建筑历史悠久、分布广泛且极具价值,挖掘窑居建筑的原生内核、提取窑居建造原型、探索窑居原型的形成动因,推动窑居的持续发展是必要且迫切的.针对窑居建筑结构的应用价值展开分析,思考其形式、空间、功能和结构等方面的设计成果和实用价值,通过研究可以了解到窑居在形式方面,具有拱形的立面、门窗装饰艺术和虚实相生的群体组织;在空间方面,单孔窑居具有轴向纵深式的空间形式,多孔窑居的组织更加明确,窑居整体空间具有"点、线、面"的三维组合;在功能方面,满足了人们的居住需求;在结构方面,具有适宜的地形条件、稳定的拱形结构和高强度的黄土材质.

    窑居建筑原型建筑结构形成动因

    文化人类学视角下河南传统民居门楼造型解读

    任玉冰赵凯郑东军
    182-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筑门楼是传统合院民居的入口和外在形象,有着空间形制和文化象征.以河南传统民居门楼建筑为研究对象,从文化人类学视角对其结构、材料、形制、空间、装饰等进行分析与探讨,挖掘传统民居门楼建筑的造型特征与文化内涵,以期对传统民居保护的地域特色研究有所参考.

    文化人类学传统民居建筑门楼

    晋冀豫地区石窟空间形制演变研究

    陈晓玲胡英爽曹迎春
    185-187页
    查看更多>>摘要:晋冀豫地区石窟开凿于北魏至明朝时期,承袭关系明显,却鲜有研究.文章从功能切入,以建筑空间界面元素为引导,采用数学统计等多种方法,从空间分布、功能变化、要素变化、时序演化精确刻画区域三个时期的石窟空间形制特征.研究结果发现,该地区石窟空间形制特征受政治、经济、文化等复杂因素的影响,形成了以云冈、龙门石窟、响堂山石窟为三大中心的辐射影响网络.文章通过分析,期待为解析我国中原地区石窟建筑空间形制提供新视角.

    晋冀豫地区石窟空间形制演变

    晋东南地区乡村传统民居建筑设计改造教学——以中村申家二十四院为例

    于越
    188-191页
    查看更多>>摘要:晋东南地区留存有数量可观的传统民居建筑,是最能够体现出当地历史文化的古建筑形式,将其作为旅游资源可带动乡村旅游的发展,还可促进传统民居的保护与利用.文章为笔者将传统民居建筑保护与利用的理论知识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一个案例,主要阐述了传统民居建筑设计改造的重点以及难点,并对学生的设计成果进行了展示与点评.

    传统民居建筑概念设计保护与利用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