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建筑与文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张跃明

月刊

1672-4909

chinaacsc@qq.com

025-84468007

100010

南京市玄武区胜利村路50号1栋3D

建筑与文化/Journal Architecture & Culture
查看更多>>《建筑与文化》杂志于2004年3月1日正式创刊,是由中国出版集团主管、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主办的集权威性、批判性、专业性、可读性、知识性于一体的专业性期刊,是中国第一份建筑与文化类专业刊物,国家一级刊物,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会刊,中国出版集团重点刊物。国内统一刊号:CN11-5058/Z,国际标准:ISSN 1672-4909,邮发代号:28-377。 杂志在各级政府、开发商、院校和设计所的支持下,经过多次改版,已经成为与国际接轨的建筑、文化界的主流媒体。杂志以探索建筑的文化脉络 、挖掘文化的建筑精神 、弘扬中华民族建筑文化 、增进中外建筑文化交流为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祭与纪念——中山陵碑亭设计的发生与陵墓空间的功能转化

    孙美琳
    192-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今天构成中山陵的重要建筑物,碑亭在中山陵的最初设计中并不存在.通过考察,中山陵设计之初,祭堂充当了碑亭的角色,直至吕彦直对其参赛稿修改形成的初定稿①中,碑亭才进入中山陵的设计.碑亭的加入促成了中山陵空间功能的转换.当碑亭进入中山陵的空间序列,陵墓最初设计中祭堂内的墓碑及其体现"祭"的意义转移至碑亭,祭堂内又重新设计放置一座孙中山像,使祭堂呈现出更多的"纪念"意义,陵墓整体也因此有序地形成了"祭"与"纪念"两个空间,兼具了"祭"与"纪念"两种功能.

    中山陵碑亭最初的设计纪念

    民俗学视角下苏州园林中砖雕门楼浅析

    周圣易
    195-197页
    查看更多>>摘要:苏州园林中有各式各样的砖雕,前人对园林中砖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雅文化"上.文章从民俗学的视角入手,对砖雕门楼中的"雅文化"与"民俗文化"元素题材进行辨析.以"藻耀高翔"门楼为例,从门楼位置、字牌和纹饰三个方面辨析苏州园林中砖雕门楼的雅俗文化及其转换,有助于完整地理解苏州园林中砖雕门楼的历史风貌.

    民俗学苏州园林砖雕门楼纹样

    陕西富平古城现状与保护研究

    王雪薇雷恒
    198-200页
    查看更多>>摘要:富平古城是全国唯一一座保存完整的堑城,其保存至今的独特形制是古人筑城科学性的体现,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同时富平古城也是传统村落的典型代表,是活态的文化遗产.文章基于对富平古城的选址思想、历史空间格局演变以及内部街巷传统风貌的研究,提炼出富平古城的历史文化价值.提出对富平古城的保护既要从物质层面对古城进行整体规划,也要从发展的角度调整古城产业结构,促进古城历史文脉的传承.

    富平堑城空间格局整体保护

    抚州玉隆万寿宫会馆建筑的形制与建筑特征研究

    杨亚辉陈可蕊周春雷
    201-20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万寿宫起初是了为纪念江西的地方保护神许真君而建,明清时期又结合江右商帮的使用,成为江西会馆.它是明清时期政治、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伴随着江右商帮的行商路线遍及全国.文章以江西本土会馆建筑抚州玉隆万寿宫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抚州玉隆万寿宫的空间形态,同时实地调研发现其独特的营造技艺,通过建筑本身空间形态和营造技艺揭示赣派建筑集大成者——万寿宫的建筑艺术价值.

    万寿宫江西会馆建筑形制

    从"集体参考"与"个体参考"的角度解读筱原一男作品

    许泽冰
    204-206页
    查看更多>>摘要:安东尼奥·希门尼斯·托雷西亚斯所提出的"集体参考"与"个体参考",前者是对建筑工具性的、本质的普遍认知,表现为不经意将本能发挥到极致的乡土建筑;而后者则更多加入了设计者个人情怀,在不同的建筑设计中对前者起着强化、弱化、异化或叠加等影响.以"集体参考"作为媒介,可以让"自我"更好地理解"他者"的体验.文章从这一角度解读筱原一男的作品,在前期作品中筱原一男敏锐地抓住"宅"的"集体参考",并将自己的"个体参考"赋予其上,而之后的样式中将城市思考实体化的思想占了上风,"集体参考"印象被极大弱化.

    集体参考个体参考风土建筑筱原一男

    岗头古村与樵桑联围空间关系的活化研究

    吴肇波王家明
    207-2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三水岗头村作为西江流域旁的一个千年历史古村,水患频繁,修筑堤围成为抵御水患的重要措施.西江第二道防洪线——樵桑联围穿村而过,导致该村的空间肌理遭到了破坏,同时堤围也对其两侧村落的空间环境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在对岗头村以及樵桑联围进行文献研究、田野调查、图像数据分析等研究的基础上,选取堤围旁的一个有代表性的村落空间进行活化设计,通过融入村落原始肌理、引入地域特色文化、增加复合空间等方法在堤围旁营造积极空间,为探索如何在原有堤围的基础上更好地实现古村落空间的活化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樵桑联围岗头村堤围空间活化设计

    南京灵谷寺无梁殿明代形制特征研究

    葛澄钰史云鹏郭华瑜
    211-2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南京灵谷寺无梁殿始建于明朝初期,是现今无梁殿建筑遗存中较早的实例.灵谷寺无梁殿近代改建为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祭堂,屋顶拱券已重新翻修,但基址与格局中仍有丰富的明初建造信息.文章结合史料研究、实地测绘,探析明初灵谷寺无梁殿形制特点,分析砖石拱券砌筑技术特征,开展对灵谷寺无梁殿的深化研究.

    砖拱券无梁殿灵谷寺明代形制

    可持续视角下的建筑与环境共生实践探究——迪埃贝多·弗朗西斯·凯雷的建筑创作观

    常悦田莹莹
    214-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凯雷建筑事务所2001年至2021年的建筑创作实践为研究对象,在可持续视角下,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个方面,基于类型学整理分析建筑作品相关信息数据,进一步剖析了迪埃贝多·弗朗西斯·凯雷的触及建筑与环境的可持续设计观.

    可持续建筑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共生迪埃贝多·弗朗西斯·凯雷

    基于旅游生态足迹模型的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冯宇洋
    217-2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历史文化街区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历史文化街区中的地方特色食品可开发成旅游餐饮产品,传统民居可以开发成旅游客栈等,成为人们了解和学习特定城市或地区的过往及其发展演变历史的场所.但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多、游客消费行为模式的变化,以及区域旅游设施规模的扩大,旅游开发方面出现了一些负面影响,不利于旅游可持续发展目标.因此,文章通过对历史文化街区旅游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研究,了解其旅游发展态势,改善旅游开发模式,推动历史文化街区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历史文化街区旅游资源旅游可持续发展旅游生态足迹

    购物中心内部公共空间公园化场景设计研究

    吴福兴倪阳
    220-2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公园城市建设政策的引导下,购物中心内部空间公园化是生态空间与生产空间相互融合的有效手段.在新的消费时代,购物中心公园化场景能够满足消费者多样的消费需求.文章对典型案例从道具的辅助、知觉的升华以及界面的打造三个角度进行分析解读,提出相应的设计策略,以期为日后实践提供参考.

    购物中心内部公共空间公园化场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