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建筑与文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张跃明

月刊

1672-4909

chinaacsc@qq.com

025-84468007

100010

南京市玄武区胜利村路50号1栋3D

建筑与文化/Journal Architecture & Culture
查看更多>>《建筑与文化》杂志于2004年3月1日正式创刊,是由中国出版集团主管、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主办的集权威性、批判性、专业性、可读性、知识性于一体的专业性期刊,是中国第一份建筑与文化类专业刊物,国家一级刊物,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会刊,中国出版集团重点刊物。国内统一刊号:CN11-5058/Z,国际标准:ISSN 1672-4909,邮发代号:28-377。 杂志在各级政府、开发商、院校和设计所的支持下,经过多次改版,已经成为与国际接轨的建筑、文化界的主流媒体。杂志以探索建筑的文化脉络 、挖掘文化的建筑精神 、弘扬中华民族建筑文化 、增进中外建筑文化交流为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跨城市街道的校园设计策略——以张家港职业中专学校为例

    周珂倪阳
    130-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索跨城市街道的校园设计策略,总结完善这类校园规划,对改善学校—社区—社会关系,鼓励和引导校城良性互动具有一定意义.文章通过研究现有案例,分析过境街道对校园及城市街区的多面影响,并从保障校园正常运行和挖掘地块附属价值两方面总结出跨越城市街道的校园设计策略,最后结合张家港职业中专学校案例,提出在具体实践上的策略应用,希望对校园发展产生探索作用.

    校园规划城市社区跨越城市街道

    鼓浪屿近代建筑门楼样式变迁研究

    王均杰陈志宏
    134-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鼓浪屿的近代建筑中,除考究的布局、文化多元的建筑与装饰外,门楼也颇具特色,其作为许多宅邸的庭院入口,展示着屋主的身份地位及审美品位.文章通过整理鼓浪屿近代建筑中的门楼,分类总结了门楼的样式及特征,将闽南传统样式、西方复古主义、中西结合样式、近代摩登样式及其他样式五类门楼依据建造年代的不同进行数量统计,在不同时期的鼓浪屿历史地图中分析门楼的分布状态和演变情况,并尝试从风格角度浅析门楼样式的变迁发展.

    鼓浪屿近代门楼样式特征发展演化

    浅析"竹文化"在新中式景观的运用——以苏州景瑞无双为例

    耿玉文张新宇
    138-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材料的不断挖掘,"新中式"景观设计在现代景观中具有别样的中式传统情怀,能够和国人产生很好的共鸣.从宏观角度看,新中式景观的兴起,标志着现代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从微观角度看,新中式景观不同元素的构成,也在景观外形、功能上有着不同的突破.文章通过实际案例浅析"竹文化"在新中式景观中的运用,并从本土材料、乡土情怀、人文素养、环境融合、归属感等方面探究"竹文化"对于新中式景观更深远的意义与影响.

    新中式景观竹文化传统文化传承

    现代景观设计中传统园林空间营造手法的应用

    曾玉烨
    140-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传统园林有"世界园林之母"的美称,这主要得益于园林在空间营造手法上有着别具匠心的设计,利用花、木、石等元素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出无限的可能.在现代景观设计中,除了注重景观的实用性之外,还应该将更多的目光关注到园林景观的艺术性上,给予城市居民不一样的文化体验.文章对中国传统园林及其空间营造手法进行了简单介绍,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了现代景观设计中传统园林空间营造手法的具体应用分析,旨在不断推动我国现代景观设计的发展.

    现代景观设计传统园林空间营造手法应用分析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传统园林建筑在东南亚的传播与发展——以泰国为例

    彭鸿绪李文钰秦倩倩陈小辉...
    142-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园林建筑自古以来就是社会价值取向最直观的表现,充分反映了一个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程度.随着"一带一路"的发展,各个国家地区文化得到更好的交流与融合,在此背景之下,中国园林与泰国园林之间既有相互借鉴,也有由于泰国独特的社会历史文化发展特征而产生的特色"中式园林建筑".文章将通过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等方法,对中泰两国园林建筑的演变进行梳理凝练和对比,研究其演变的原因,通过对比两国园林建筑的典型案例来分析其差异.

    中国园林建筑泰国园林建筑"一带一路"传播与发展

    基于Fragstats的哈尔滨市阿城区景观格局分析

    张蕾韩秀哲
    145-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代城市发展过程中,常采用撤市设区的行政区划调整,以更好地延展城市文脉,发挥中心城市的集约效益、规模效益和生态效益.文章以哈尔滨金源文化为代表的阿城区为研究对象,基于景观格局分析软件Fragstats,采用多个景观空间格局指数计算方法,量化分析其景观格局特征,探讨不同类型景观格局指数的变化及其对阿城区整体生态效益的影响,以期为阿城区今后的生态发展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优化策略,为与阿城区具有相似行政区划调整和景观格局特征的景观规划和建设提供方法层面的指导.

    Fragstasts景观格局景观指数哈尔滨市阿城区

    残存古建筑及其周边环境保护研究

    胡川晋高宇波朱向东
    147-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古建筑遗产的保护和城镇发展建设的矛盾日趋突出,特别是规模较小的古建筑遗产成为保护的难点.为更加合理地保护这类遗产及其所处的环境,文章通过文献查阅、实地调研和归类比较等方法,对这一类型的古建筑遗产的保护方式进行分类总结,并选取典型实例进行分析,提出适合其类型的保护原则,为同类型古建筑遗产的保护提供参考.

    残存古建筑周边历史环境古建筑保护环境营建

    基于生活圈概念的住区室外环境层级化改造策略

    董丽李子木韩江伟
    150-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上海市于2016年发布了"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成为全国首个由政府部门发布的生活圈规划纲领性文件.同时,2018年出台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50180-2018)对"生活圈"进行了明确定义和划分.因此,文章紧跟城市发展布局政策,以居住区新规范中的生活圈理念为切入点,研究其功能、特点及适用范围,以其理念为契机,探讨其在既有住区室外环境改造中的应用模式,尝试提出基于生活圈概念的住区室外环境品质提升策略,为既有住区的室外环境更新提出新的层级化改造思路与具体实施方案.

    住区室外环境生活圈层级化改造品质提升

    浅析居住区住宅建筑底部的架空层中关于青年空间的营造

    陈健张新宇
    152-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人民生活水平日渐提高的今天,居住区住宅建筑底部的架空层以其特有的空间结构和属性,模糊了室内与室外的界线,为当下处在快节奏城市生活中的人们创造了一个全新的缓冲空间.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架空层的设计更多考虑的是对于老人和小孩活动空间的营造,数量最多的青年人群活动空间在设计时却往往被忽略,这种设计的失衡会造成居民归属感的缺失,影响居住区生活氛围的营造.因此,文章以青年空间营造展开探讨,希望对日后的架空层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居住区架空层青年空间空间营造

    基于地区差异性的城市CBD发展模式优化研究——以温州市滨江商务区为例

    徐静
    154-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CBD是集金融、贸易、产业、服务、交通和居住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核心区域建筑群,是城市设计及区域发展的重要元素.但是不同城市的CBD需要根据地区差异性找到适合自身的发展模式,才能带动城市的综合发展.温州滨江商务区就是利用了温州的地域文化特色、人文自信和温商历史等地区特点,引入金融创新和功能复合策略,激活了区域的经济体制,推动了温州的城市发展.

    CBD地区差异性功能复合温州滨江商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