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建筑与文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张跃明

月刊

1672-4909

chinaacsc@qq.com

025-84468007

100010

南京市玄武区胜利村路50号1栋3D

建筑与文化/Journal Architecture & Culture
查看更多>>《建筑与文化》杂志于2004年3月1日正式创刊,是由中国出版集团主管、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主办的集权威性、批判性、专业性、可读性、知识性于一体的专业性期刊,是中国第一份建筑与文化类专业刊物,国家一级刊物,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会刊,中国出版集团重点刊物。国内统一刊号:CN11-5058/Z,国际标准:ISSN 1672-4909,邮发代号:28-377。 杂志在各级政府、开发商、院校和设计所的支持下,经过多次改版,已经成为与国际接轨的建筑、文化界的主流媒体。杂志以探索建筑的文化脉络 、挖掘文化的建筑精神 、弘扬中华民族建筑文化 、增进中外建筑文化交流为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建筑灰空间消防设计实践——景德镇陶溪明珠项目

    朱巍吴健
    68-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灰空间"也称"泛空间",多指建筑室内封闭空间与室外开敞空间之间的过渡空间.灰空间模糊了建筑的室内外界限,其空间属性的暧昧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使得建筑多出了许多可能性,深受广大建筑师的喜爱.然而如何保证火灾时"灰空间"的安全性是值得建筑师深入思考的问题.文章结合真实项目案例,探讨并总结了一些针对"灰空间"的消防设计策略.

    灰空间拱廊混凝土消防设计

    社区体育馆的公益性实现设计策略——以广州市天河区为例

    林逸伦
    72-7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我国大众体育的公益性困境出发,梳理社区体育馆兼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的公益性内涵.通过调研广州市天河区15座社区体育馆的规划设计要素与公益性实现现状,总结不同规划设计要素的影响规律与现阶段的突出问题,从理性多样的用地规划配置、公共开放的外部空间优化、紧凑高效功能空间设计以及经济适用的结构设施配置四个方面,总结社区体育馆公益性实现的设计规划策略.

    社区体育馆公益性调研分析设计策略

    人本视角下山地村镇公共服务设施满意度研究——以重庆市永川区板桥镇为例

    张辰张晨阳
    76-79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我国文教类公共服务设施在规模和标准化方面取得较大发展.然而从城乡统筹的视角上看,我国文教类公共服务设施仍然存在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农村文教类公共服务设施存在资源总量不足和服务质量不高的现象,无法满足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以重庆永川区板桥镇为例,基于村镇居民对已有多层级公共服务设施的使用情况,构建山地村镇的"人本视角-满意度"评价体系,从使用强度、使用意愿、可达性等方面分析影响文教类公共服务设施满意度的因素.研究发现,针对当前山地村镇文教类公共服务设施在可达性、城乡协同性与公平性、适老性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升策略可以总结为三个方面:集中布置扩大规模,丰富内容城乡联动,发展优化公共交通.

    山地村镇人本主义公共服务设施满意度评价

    国土空间规划内容体系的国际比较与思考

    胡刚钰石佳宁黄建中陈思玲...
    80-8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中国全面推进国土空间规划改革大背景下,研究主要通过文献综述,采用定性比较的方法,简要介绍我国空间规划发展历程后,从编制审批、实施监督、法规体系、技术标准四个方面介绍了我国国土空间规划的内容体系,并与规划体系较为完善的美国、英国、荷兰、德国、法国、日本等六个国家空间规划进行对比,归纳相关国际经验.研究认为,我国当前国土空间规划实践需要在"多规合一"中实现多种规划思维方式的有机融合,"一张图"建制在不同层级运用不同的组织逻辑,在传导中注重弹性机制,并真正实现规划事权对应,同时加强法规、技术标准和学科及理论方法体系的建设.

    国土空间规划发展历程内容体系国际比较多规合一

    国内农村人口研究现状及热点分析——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

    徐懿德尚正永
    83-8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基于CiteSpace软件对1998年至2021年间CSSCI期刊中关于农村人口研究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年发文量总体上呈波浪状,为先递增后递减趋势,国家政策是影响农村人口研究兴衰的重要因素;(2)国内作者和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意识不强,大多数为独立研究,尚未形成稳定的研究合作团队;(3)城镇化、人口流动、人口老龄化、乡村振兴等是目前研究的热点;(4)农村人口转移、人力资本、人口增长等方面的研究是未来研究的前沿.

    农村人口CiteSpace可视化分析研究现状研究热点

    美国郊区振兴的靶向性策略对中国乡村振兴的启示

    陶汝聿郭哲延
    87-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美国一定程度上存在与我国类似的基层管理和郊区衰落问题与背景,为此美国在理论和实践上充分体现了靶向性,在明确定位的基础上进行策略制定.主要从经济振兴模式创新,发展合作模式创新来入手,尤其注重发展模式、基层规划能力的提升与扶持以及人口和产业的更新.我国当下的郊区发展正面临严峻的潜在威胁以及新形式的变化,且城乡二元对立已成为最大的发展障碍之一,需要正视和严肃对待.因此可从美国经验教训中结合中国文化语境进行学习,建立现代乡村文化体系与群体认同,进而为资金、人群、产业的引流、转型奠定基础.

    郊区产业发展靶向性美国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背景下陕南移民安置点公共空间文化重塑与品质提升策略研究

    李敏李钰
    92-94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升安置点公共空间品质、重塑移民安置点精神文化是乡村振兴的一部分,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也可以通过充分发掘公共空间的内在功能体现.通过现场踏勘,文章对陕南移民安置点公共空间进行了研究,从中总结出陕南移民安置点文化重塑和品质提升策略.通过公共空间精神塑造特色化、功能设定精细化、资源共享化等方式对目前陕南移民安置点公共空间进行改善和优化,希望为未来的移民安置点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乡村振兴移民搬迁公共空间文化重塑空间设计

    熟人社会变迁下城中村外部空间中的人群交往研究

    张悦张云
    95-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合"场域-惯习"理论和交往空间相关理论,搭建"空间"和"人群"的联系,总结了场域关系和空间载体作为交往形成的条件.通过分析乡村社会以及熟人社会变迁下的城中村人群的交往变化,得出空间和关系的双重缺失导致了流动人口形成的外地人群在城中村中交往缺失、融入受阻.当外地人群之间缺少场域关系的基础时,可以通过空间环境的引导,鼓励交往,促进其社区融入和社会融入.

    城中村流动人口外部空间人群交往

    耦合多元价值的乡村绿道网络构建——以成都市黄龙溪镇为例

    徐伦会傅红
    98-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绿道推动乡村空间重构,促进乡村旅游发展.基于生态保护、生活营造、产业发展、文旅游憩的多元需求,提出多元价值目标导向下的乡村绿道规划路径.以成都市黄龙溪镇为例,采用AHP、GIS空间分析与成本路径工具,在构建整合多源数据的定量适宜性评价模型基础上,优选绿道线路并规划分级,得到乡村绿道网络布局进行实证研究.以期为日后乡村绿道规划建设提供科学的方法与技术支撑.

    乡村绿道多元价值适宜性评价绿道网络

    全域旅游导向下雄安周边工贸小城镇转型发展策略分析——以保定市高阳县为例

    张卓隋向茹冯婷彭浩譞...
    101-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探讨了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雄安新区周边工贸小城镇以全域旅游为抓手带动产业升级、城镇转型的发展路径及主要策略.在对雄安新区设立以及全域旅游发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分析雄安周边工贸型小城镇以全域旅游为抓手带动产业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性和可行性.并选取保定市高阳县作为案例,提出"强化顶层、丰富产品、完善功能、跨界发展、城乡一体"的发展模式,以期为仍处于产业转型升级中的雄安周边工贸型小城镇的转型发展提供模式与路径的借鉴.

    雄安新区小城镇产业升级全域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