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建筑与文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张跃明

月刊

1672-4909

chinaacsc@qq.com

025-84468007

100010

南京市玄武区胜利村路50号1栋3D

建筑与文化/Journal Architecture & Culture
查看更多>>《建筑与文化》杂志于2004年3月1日正式创刊,是由中国出版集团主管、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主办的集权威性、批判性、专业性、可读性、知识性于一体的专业性期刊,是中国第一份建筑与文化类专业刊物,国家一级刊物,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会刊,中国出版集团重点刊物。国内统一刊号:CN11-5058/Z,国际标准:ISSN 1672-4909,邮发代号:28-377。 杂志在各级政府、开发商、院校和设计所的支持下,经过多次改版,已经成为与国际接轨的建筑、文化界的主流媒体。杂志以探索建筑的文化脉络 、挖掘文化的建筑精神 、弘扬中华民族建筑文化 、增进中外建筑文化交流为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南昌市江纺地区工业遗产多维度保护与利用研究

    李刚吴淞楠闻雯李申...
    104-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南昌市重要的工业遗产——江西棉纺厂(简称江纺)为主要规划研究对象,通过借鉴国内外相关的理论实践,提出"遗产保护"和"发展利用"协调并重的技术思路.从宏观视角明确保护利用价值,保护江纺老厂区的建筑遗存、格局风貌、景观环境;从完善城市功能角度明确人文江纺、创新智坊、城市画舫的功能定位,制定"通江达湖、经红纬绿、博古汇新、东西借力"四大策略,用以引导改造利用,助推城市和所在区域的功能转型和活力提升.

    江纺工业遗产多维度保护与利用

    基于空间叙事的名人故里型传统村落保护更新——以禹州山底吴村为例

    丁东方陈续涛陈梦欣
    108-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名人故里型传统村落是一种特殊的传统村落,具有较强的名人色彩,是研究名人文化的重要基地.而空间叙事理论在叙事的资源、结构、形式与主体方面均与此类传统村落的保护更新有着较高的契合度.因此文章以河南省禹州市山底吴村为例,引入空间叙事理论,提出梳理叙事资源、确立叙事结构、塑造叙事情境、定位叙事角色的名人故里型传统村落保护策略,以期这类村庄的特色文化能得到更好的保护与传承.

    名人文化空间叙事名人故里传统村落

    产城融合视角下生态产业园发展困境及规划对策研究——以眉县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

    潘冬李丹妮周婷
    111-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当前存量规划的背景下,我国生态产业园区进入飞速发展阶段,推动工业可持续发展.针对当前生态产业园区应风险能力不足,发展落后于经济、社会、生态融合发展的需求等问题.文章以产城融合视角,结合眉县霸王河产业园区规划建设展开实证研究,从完善理论支撑、加强模式构建、创新设施整治和改革管理机制等方面提出我国生态产业园区发展规划策略,实现生态产业园区内外经济和环境平衡发展,以期为我国生态产业园区产城融合创新发展提供借鉴依据.

    产城融合生态产业园区可持续发展规划对策

    浙江历史文化村落改造设计研究

    胡颖徐颖
    115-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合理地保护、传承和利用历史文化村落对浙江农村的生态维系、文化延续、旅游开发和经济发展,以及健康人居环境的促进具有重要作用.历史文化村落改造设计需要设计者梳理地域文化特色,融合现代技术与材料的优势,结合当代的可持续发展需求与新的生产生活方式,创建出新的构造形式与技术细部.文章在分析浙江地区传统村落风貌特征的基础上提出浙江历史文化村落建设中民居改造的具体实施性策略.

    历史文化村落风貌特征保护利用改造设计

    区块链概念下的"互助链"防疫模式赋能数字孪生未来社区构建

    孟静亭林再国王瑞
    118-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未来社区作为数字社会综合应用的核心场景,是浙江省打造"重要窗口"的一项标志性成果,也是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要内容.研究以应对突发疫情危机下的未来社区为对象,利用对区块链社区通证化改造、众包链等技术的应用,构建具有灾难危机适应性的未来社区的互助支持体系,实现社区物质空间与数字空间的孪生映射.

    未来社区互助防疫区块链数字孪生

    情绪健康导向的生活性街道空间要素分析——以广州市为例

    郭毓婷杜宏武
    122-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活性街道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城市空间,街道环境会对人的情绪产生影响,积极情绪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基于健康街道理念和人性化设计理念,结合文献研究,对影响情绪体验的街道空间要素进行归纳.针对广州市三类具有代表性的生活性街道类型进行实地调研,分析不同类型的生活街道中各类空间要素对情绪的影响,从促进情绪健康的角度出发,从视觉感受塑造和行为需求满足两方面,对生活性街道的空间要素进行分析.

    情绪体验情绪健康生活性街道空间要素

    基于文献计量的国内社区韧性研究文献述评

    朱松颖张慎娟
    125-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区作为城市治理与居民生活的基本单元,其应对各种灾害的韧性水平受到广泛关注,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社区韧性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基于文献计量与知识图谱可视化方法,使用软件CiteSpace对2012-2021年CNKI数据库收录的国内社区韧性研究的339篇相关文献进行分析,从社区韧性概念界定、分类研究和韧性评价研究三个方面综述了国内社区韧性的研究内容,总结了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以期提升未来的社区韧性能力.

    社区韧性CiteSpace研究内容韧性评价评价体系

    理论·方法·策略——城市地下空间行人疏散研究综述

    魏书祥张晏彩
    128-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为提升城市地下空间行人疏散效能,诸多学者对相关领域展开研究.文章应用计量分析软件对已有成果进行量化分析,发现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疏散理论、研究方法、影响因素以及设计策略等方面.针对以上研究热点进行分析,厘清研究现状,总结发展趋势,为建立兼顾安全与效率的城市地下空间行人疏散系统提供理论基础与现实依据.

    城市地下空间疏散理论疏散影响因素设计策略

    基于ENVI-met的街道空间形态对微气候的影响——以郑州市德化街为例

    张瀚文
    131-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采用微气候模拟软件ENVI-met,以郑州市德化街为研究对象建立商业街道模型,实测和模拟相结合,量化分析了夏季商业街微气候特征.研究表明:(1)增加建筑高度和植物覆盖率,均可降低空气温度,同一时间各测点最大温差达到1.14℃,同时也改善了商业街空间微气候和室外人体热舒适,各测点之间最大PET温差达到了12.7℃.(2)植物由于蒸腾作用可显著增加街道空间相对湿度,同一时间各测点最大相对湿度差达到6.4%.(3)较高街道高宽比可提升风速,各测点全天平均风速最大相差1.10m/s.由此可得,较高的街道建筑和植物覆盖率对街道微气候和室外人体热舒适影响显著.

    商业街ENVI-met微气候热舒适

    海绵城市背景下的城市污水处理问题及技术发展分析——以二沉池为例

    张申旺张鹏
    134-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海绵城市背景出发,对城市污水处理的概况和发展进行概括与分析.对城市污水处理存在的总体性问题进行阐述,因处理系统的复杂性,选取污水处理环节中的二沉池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展望进行分析研究.以二沉池的研究成果作为参考,引申出对未来城市污水处理的技术展望和发展,以期为城市水资源管理与利用提供经验和建议.

    海绵城市城市污水处理二沉池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