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建筑与文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张跃明

月刊

1672-4909

chinaacsc@qq.com

025-84468007

100010

南京市玄武区胜利村路50号1栋3D

建筑与文化/Journal Architecture & Culture
查看更多>>《建筑与文化》杂志于2004年3月1日正式创刊,是由中国出版集团主管、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主办的集权威性、批判性、专业性、可读性、知识性于一体的专业性期刊,是中国第一份建筑与文化类专业刊物,国家一级刊物,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会刊,中国出版集团重点刊物。国内统一刊号:CN11-5058/Z,国际标准:ISSN 1672-4909,邮发代号:28-377。 杂志在各级政府、开发商、院校和设计所的支持下,经过多次改版,已经成为与国际接轨的建筑、文化界的主流媒体。杂志以探索建筑的文化脉络 、挖掘文化的建筑精神 、弘扬中华民族建筑文化 、增进中外建筑文化交流为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GIS技术的河南新乡市近现代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探研

    申辰郑东军
    167-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对新乡市近现代工业遗产(1840-1980年)发展进行梳理,通过使用ArcGIS技术对新乡市各时期工业发展特征、工业分布特征和工业遗产基本特征进行分析,结合文献资料整理和田野调查,对新乡市工业遗产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保护与再利用的策略和方法.

    新乡市近现代工业工业遗产ArcGIS

    适老化视角下兰州工人住区改造更新的建议——以东苑小区为例

    胡珊李德伦
    170-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老龄化的到来,适老化问题是当下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工人住区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工厂职工解决住房问题的住宅,当下面临着众多问题.笔者通过对兰州市工人住区的深入调研,以东苑小区为例,对其首次更新后存在的问题,探讨二次更新后就适老化问题的着重点和关键点进行阐述论证,对暂未更新或已更新的工人住区提供相关建议.

    老龄化兰州工人住区东苑小区建议

    资源供需视角下杭州市大学老校区转型影响因素研究

    钟佳滨王卡何文彬
    174-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我国大学老校区转型和旧城更新的时代背景下,通过对影响因素的研究,梳理老校区转型的因果关系,有助于重新确定老校区的功能定位,以更好地实现高校与城市的互动.文章以杭州市文教区现存7个大学老校区的转型为样本展开研究,从资源供需视角出发,深入探究资源供应端和需求端相关因素对老校区转型的影响.

    大学老校区转型资源供需影响因素

    BOT模式应用于历史街区的优化策略——以永庆坊为例

    郑莉李标
    177-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些年来,BOT模式被发展中国家用来进行基础设施建设.BOT模式的采用也给予了历史街区改造新的方式.文章选取广州市恩宁路永庆坊片区作为研究案例,厘清BOT模式在项目中出现的问题,并认为BOT模式运用于历史街区这一特殊的改造类型,需要进行相应的策略优化,使得街区文化达到生产真实化.

    历史文化街区BOT模式永庆坊文化生产

    知觉交互视角下的城区公共空间适老化改造设计研究——以深圳龙华公园为例

    余杨聂璐
    180-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将从知觉交互角度来塑造城区公共空间的适老化氛围,以深圳龙华公园为例,基于知觉交互、老年心理学等理论,运用问卷调查、行为观察、实地调研等方法,通过对城市公共空间中的老年行为类型、规律以及知觉体验进行分析,探讨老年人和城区公共空间交互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以知觉交互为原则,对城区的公共空间进行系统的适老化评价,并对城市公共空间适老化改造设计提出建议.

    知觉交互公共空间适老化改造设计

    城市触媒理论下的城市点状绿地微更新——以Q-City品质城市国际青年设计师竞赛一等奖"无界之森"为例

    延茂松陈建华
    183-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如今中国的城市发展已经由增量模式转为存量模式,如何在用地紧张、人口密集的城市中发掘出更多的公共空间供人们使用,是当下城市更新热潮中的重点问题之一.城市绿地作为天然可利用的公共活动空间,却往往遭到人们的忽视,特别是许多尺度较小的城市点状绿地,大多呈现出一种荒废的状态.以Q-City品质城市国际青年设计师竞赛(中国唐山)为实例,在城市微更新的背景下,引入触媒理论的概念,将城市点状绿地作为城市公共活动的激发点,通过"确定触媒元素""提出触媒策略""引导后续触媒反应"三步来论证触媒理论在城市微更新中的应用,提出工业文明与自然生态共生的城市规划理念,总结触媒理论下的城市点状绿地微更新模式,以此提升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品质,创造宜居、宜游的城市公共空间,为城市更新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城市更新微更新点状绿地触媒理论

    江南运河沿线商业聚落的历史演变及驱动机制研究

    温乃欣龚嘉佳
    187-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江南运河商业聚落是运河时期典型的人居环境,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及历史保护意义,其产生和发展充分展示了人与自然的互动关系.但至清末,随着江南运河漕运废止及现代交通的发展,在城镇化背景下沿运商业聚落面临着巨大的发展困境.文章通过梳理历史脉络,剖析江南运河与商业聚落的演变过程及规律,进而挖掘江南运河商业聚落的内外驱动机制,同时分析在当代运河价值转变背景下对此类聚落发展的启示,以期为此类型聚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江南运河商业聚落演变过程驱动机制

    朝杞铁路郑州段历史遗存田野调查及改造设计

    李文彪
    190-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工业遗产研究已逐渐超越单一"建筑学"视角,向交叉学科方向发展.如何使社会大众转变以往陈旧的观念,认识到铁路工业遗产是承载我们回忆的物质载体,是我们目前亟须努力的方向.为了更加准确地了解朝杞铁路沿线的工业遗存以及为后续的保护工作提供基础的普查统计,文章对朝杞铁路沿线做了铁路工业遗产的田野调查,统计沿线站点和铁路的现状,并提出了一部分保护改造的设想.

    朝杞铁路郑州工业遗产田野调查文化景观

    声景感知优化导向下的高层住区更新设计策略研究

    杨青张侃
    193-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优化声景感知既是创造健康城市声环境的关键手段,也是城市更新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声景感知与视觉环境、物理环境和行为心理等环境心理要素存在交互作用,据此对典型高层住区进行现场实测和问卷调查,并通过统计学方法查明相关环境心理因素对声景感知的影响机制,从中提取出11项声景感知因子,进而从空间营造、功能布局、景观设计、设施调节四个方面提出了高层住区更新设计策略.

    声景感知环境心理因素高层住区更新设计

    日常生活视角下的传统街区保护利用策略——以濉溪县石板街为例

    吴宁
    197-19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的城市发展模式进入精细化的优化增长模式,作为老旧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传统街区,一方面应保留当地居民的历史记忆;另一方面也应针对时代发展进行优化升级,使之在保留传统风貌基础上更符合现代居民生活需求.文章以濉溪县石板街为例,从日常生活视角出发,探究居民日常生活与传统街区的矛盾与关系,以期为传统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提出建议.

    传统街区日常生活城市更新活力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