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建筑与文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张跃明

月刊

1672-4909

chinaacsc@qq.com

025-84468007

100010

南京市玄武区胜利村路50号1栋3D

建筑与文化/Journal Architecture & Culture
查看更多>>《建筑与文化》杂志于2004年3月1日正式创刊,是由中国出版集团主管、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主办的集权威性、批判性、专业性、可读性、知识性于一体的专业性期刊,是中国第一份建筑与文化类专业刊物,国家一级刊物,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会刊,中国出版集团重点刊物。国内统一刊号:CN11-5058/Z,国际标准:ISSN 1672-4909,邮发代号:28-377。 杂志在各级政府、开发商、院校和设计所的支持下,经过多次改版,已经成为与国际接轨的建筑、文化界的主流媒体。杂志以探索建筑的文化脉络 、挖掘文化的建筑精神 、弘扬中华民族建筑文化 、增进中外建筑文化交流为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空间生产视角下黄岩城市空间变迁及发展趋势研究

    文清刘声李王鸣
    162-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空间生产视角下针对"市场型"中小城市空间演变动力机制的实证研究存在不足,这一类城市是中国城市化的典型样本,其中的资本权利逻辑亟待研究.文章基于对资本、权利两大要素城市空间运作逻辑的梳理,以黄岩城市空间变迁过程为实证,验证了理论的吻合性,并发现了"市场型"中小城市空间生产"并行"现象与理论"顺次"的差异,最后构建了权利资本要素预测空间发展趋势的可行路径.

    空间生产空间变迁动力机制空间发展趋势

    基于人性化理念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研究

    张广平杨欢
    165-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通过对城市公共空间的定义与分类进行简要论述,就人性化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相关要求进行归纳和总结,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者和使用者,如何满足和提高城市公共空间内人类活动需求将成为其评价人性化设计优劣的首要指标.针对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各项人类活动行为,提出以交通行为、社交行为、休憩娱乐行为、运动健身行为等为对象的人性化改进策略.

    人性化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空间布局

    地域性视角下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策略研究

    王晓冬林祥顺朱嘉欣向思蓉...
    167-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建设活动如火如荼,伴随着欣欣向荣的城市发展,我国城市面貌日益趋向同质化.千篇一律的公共空间建设使得城市地域特色黯然失色,市民对城市的归属感和认同感降低.文章通过分析现代城市地域特色缺失的问题,立足于地域性视角,对城市公共空间建设提出地域特色的设计策略,以延续城市地域文化和历史文脉.

    地域性地域特色公共空间设计策略

    旧工业建筑再利用改造的结构表现研究

    廖一聪李铁军
    169-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就空间艺术创造而言,结构是支撑整体空间的重要骨架,而空间形态也正是基于此实际依托而能表现出多样化的特征.由此可见,空间形态不仅能反映结构规律,同时也是结构内在理性以及技术美学的外在表现.另外,结构对空间的赋形与授意,使得外在空间之形能将内在空间之精神一并包含在内.文章通过具体分析旧工业建筑再利用改造的内部空间类型分类,以及空间划分、合并空间、延伸空间的情况,优化旧工业建筑再利用改造的结构.

    旧工业建筑结构表现再利用改造结构

    森林城市创建规划研究——以长沙市森林城市创建工作成效解析

    李明峰彭重华
    171-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森林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宝藏库",不仅为人类制造和提供宝贵的氧气,还发挥其他生态作用与景观作用.我国将森林城市建设作为考量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之一,其充分认可森林在维持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中所展现的不可替代作用,从上世纪末开始,我国许多城市纷纷投入创建森林城市的浪潮中.文章以森林城市概念为切入点,将长沙市森林城市创建工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和研究长沙市森林城市创建规划中的城市核心区、生态廊道区及森林公园等三层不同布局空间的布局形式和植被选择,并归纳了长沙市在森林城市创建过程中的推进保障措施.

    森林城市长沙规划生态

    日新韩城市更新国家干预作用及启示

    唐斌
    173-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发达国家的中央政府通过组织机构、法规政策、资金赞助等综合途径统筹协调全国的更新事务.文章通过对亚洲发达国家日本、新加坡、韩国的研究,指出我国应加强城市更新的国家战略地位,设立专职管理机构、健全国家法规政策、结合资金杠杆形成顶层更新支撑体系,以加强对全国更新事业的管控.

    城市更新国家干预组织机构法规政策资金赞助

    城市环境景观设计中动态景观视觉审美略论

    孙明阳
    175-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城市环境景观设计中的动态景观作为景观视觉审美的研究对象,通过理论与案例分析,梳理城市景观中动态景观的涵义、内容和特点,提出了城市环境设计中动态景观视觉审美的提升方法.从视觉美学的角度,研究动态景观对城市景观、城市居民产生的视觉审美效应,丰富城市环境景观理论,拓宽研究的范围.

    城市环境环境景观动态景观视觉美学审美

    浅析场所的叙事性设计策略——以乌镇阿丽拉为例

    金文婷张新宇
    177-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场所叙事是将人们生活的环境作为叙述的载体,通过非触摸的方式去感知那些所谓的文脉(历史、回忆、精神等)信息,让不同人群从中感知自身与空间环境的对话与交流,加深对场所叙事主旨的植入和对自身的启发.旅游业的发展为度假酒店的建设提供了许多契机,酒店景观设计的雷同化和场所精神的缺失使得我们需要探究新的场所设计方式.文章以张唐设计的阿丽拉酒店为研究对象,通过场所主题的营造、自然元素的引入和人的感受与环境的呼应三方面来探讨叙事性设计策略在场所景观中的应用.

    叙事性场所精神酒店设计景观设计

    福州古城区传统街巷慢行系统建构初探

    陆烨
    179-1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今中国城市建设提倡完善慢速交通体系,以改善交通拥堵、丰富居民出行体验,彰显城市活力.文章以福州市为例,探讨传统街巷与慢行系统的结合方式,通过利用古城区内留存的大量传统街巷,形成富有地域特色与历史文化内涵的传统慢行核;分析不同传统街巷类型,由点及面,打造古城区传统慢行核.具体措施为:历史街区及风貌区内传统街巷形成慢行网络游览核心点;转变为干道的传统街巷形成线状慢行廊道串合各区域;居民区内的传统街巷成面状交织成网.

    传统街巷慢行系统路网格局福州

    城市广场"日常性"公共品质研究——以上海静安寺下沉广场与上海五角场下沉广场为例

    刘韩昕李响
    182-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日常性"逐渐成为公共生活的主题,城市公共空间的使用方式正在呈现出公共与私密的融合与多元化趋势.基于此,文章重点关注城市公共生活的"日常性"品质内涵,并以在高密度城市中越发普及的下沉广场为研究对象,以私密需求与"日常性"的内在原生关联性为理论依据,从"城市家具—空间形态"的互动视角出发,基于形态学的研究方法,从尺寸、形态、位置、尺度四个维度分析城市广场空间形态与典型的私密需求行为表现以及总体"日常性"停留活动表现之间的互动影响机制,并以此探讨城市公共空间"日常性"品质的价值内涵与营造方法.

    日常性私密需求城市家具下沉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