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建筑与文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张跃明

月刊

1672-4909

chinaacsc@qq.com

025-84468007

100010

南京市玄武区胜利村路50号1栋3D

建筑与文化/Journal Architecture & Culture
查看更多>>《建筑与文化》杂志于2004年3月1日正式创刊,是由中国出版集团主管、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主办的集权威性、批判性、专业性、可读性、知识性于一体的专业性期刊,是中国第一份建筑与文化类专业刊物,国家一级刊物,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会刊,中国出版集团重点刊物。国内统一刊号:CN11-5058/Z,国际标准:ISSN 1672-4909,邮发代号:28-377。 杂志在各级政府、开发商、院校和设计所的支持下,经过多次改版,已经成为与国际接轨的建筑、文化界的主流媒体。杂志以探索建筑的文化脉络 、挖掘文化的建筑精神 、弘扬中华民族建筑文化 、增进中外建筑文化交流为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双碳"目标下夏热冬冷地区绿色产业园建筑设计策略——以江苏省南京市江北新区软件园超高层产业园区项目为例

    肖鲁江张金水
    113-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探讨了双碳背景下,现代科技园区如何借鉴传统建筑设计策略及营建智慧构建新的绿色建筑体系,从被动式建筑设计策略等方面实践低能耗、低碳绿色建筑的实现路径,探索"双碳"目标下的夏热冬冷地区绿色产业园建筑设计的方向.

    双碳减碳被动式绿色建筑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标准适宜性研究及对策建议

    王飞郭君君
    116-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量大面广,在实际改造工作中,涉及的标准规范繁多.文章从保障安全类、完善提升类、综合配套类三个大类系统梳理了各项标准规范中与老旧小区改造相关的内容,并提出了建立健全老旧小区改造标准体系,通过统筹规划的工作方法加强对标准落实的工作建议,旨在为全国的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老旧小区改造服务设施标准

    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社区垃圾分类回收系统优化策略研究

    张玥晗黄薇吴剑锋
    118-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区垃圾分类回收系统存在的政策推进难、居民参与难、社区管理难、后端处理难等现象亟待优化.文章以影响力和利益关系为参考,将影响社区垃圾分类回收的利益相关者划分为直接层、间接层和潜在层,从层级内利益分配流转与层级间相互影响角度梳理社区垃圾分类回收系统效果不佳的原因.基于现存问题,从利益相关者视角提出优化顶层设计、完善利益分配、加强利益相关者联系、营造良好外部环境等策略,为社区垃圾分类回收系统优化提供现实意义指导.

    垃圾分类回收社区生活垃圾利益相关者优化策略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宁波慈城古镇步行友好性评价

    魏薇傅莹莉
    121-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对慈城古镇的步行友好性进行评价,首先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再应用因子分析法对多源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建立步行友好性评价模型.模型分析显示,慈城古镇的步行友好性受步行通畅性影响最大;其次是步行环境舒适度,步行服务与危险性;最后是文保影响力.最后利用运动轨迹数据对评价模型进行验证,发现两者存在显著正相关,验证了评价模型的可靠性.研究成果为历史文化街区、古镇设计和改造具有步行友好性的公共空间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宁波慈城古镇步行友好性因子分析法评价模型

    "视域融合"理论在历史街区设计中的应用

    梁辰浩
    124-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交织着历史和文化记录的历史街区具有新建街区所不能替代的价值,因为这里成为延续"城市记忆"、彰显城市魅力的重要容器.针对目前历史街区设计存在的视域局限问题,哲学诠释学的重要理论"视域融合"强调设计者的"自身视域"和传统街区的"历史视域"互相融合,努力在"历史和当代"融合中获得"整体视域".通过两种不同的"视域"之间的理解、交流、实践和扬弃,设计者与历史街区进行交流和反思、碰撞和磨合,并从中发觉其意义,形成不同融合理解的新作品.

    视域融合诠释学街区设计历史街区

    基于空间句法的老旧社区入口空间微改造——以南昌市南站街区为例

    陈五英何可颖熊芷微
    128-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正积极推进城市更新这一重大决策,国家也颁布了一系列政策大力动员老旧社区进行更新改造.街区入口空间作为城市界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内部社区与外部街道的重要手段.文章通过采用空间句法梳理出南昌市南站街道入口空间的现状及对其微改造的路径与框架,为片区公共空间提供良好的积极性和活动性.文章将以南站街道站南巷社区作为典型老旧社区示范,提出相应的微改造可实施策略,力求把老旧社区入口空间打造成融合生态、社交服务于一体的生活节点.

    老旧社区空间句法街区入口空间微改造

    全龄友好型的旧厂房改造与再生——以长春市拖拉机厂为例

    张成龙毕琳博鲍春晓
    130-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筑的再生不仅仅是建筑本身的再生,也是城市记忆的延续.工业遗产作为建筑再生的载体,不但要处理好旧建筑的改造,同时也要关注老一辈工业文化的保护与继承.文章主要介绍了全龄友好和建筑再生的相关概念以及二者相结合的可行性,并对长春市老拖拉机厂进行改造设计,以期为未来的工业遗产保护与再生的学习和工作提供借鉴.

    工业遗产旧厂房人文价值再生理念全龄友好

    对话与融合:新旧共生的城市更新实践研究——以长春财金中心为例

    丁铭
    133-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有机更新成为重要的发展模式.老城区的开发建设需要在保护中求发展,如何在丰富的城市历史环境中进行新建筑的设计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文章以长春财金中心项目实践为例,探讨新旧共生理念下的城市更新设计策略,通过场所营造的空间组织与资源整合的技术手段来面对城市更新问题的复杂性与矛盾性,来连接历史、现实与未来.

    城市更新新旧共生场所空间技术

    基于边缘效应的城市工业遗产再利用研究——以南京晨光1865创意产业园为例

    江文浩丁炜
    136-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工业遗产是一种独特的城市公共文化资源,现阶段我国对于工业遗产再利用愈发重视,同时正处于增量发展向细致的存量发展的转变时期.文章对国内工业遗产再利用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结合对南京1865创意产业园区的调研,结合边缘效应理论,从环境、空间、流线、功能四个角度,探讨和归纳了工业遗产地块边缘区的规划设计可能性,提出了相关思考与建议,以期对同类工业遗产再利用项目提供更全面的视角.

    工业遗产再利用南京1865创意产业园边缘效应

    基于空间句法的历史文化街区街道空间活力分析——以济南商埠区为例

    刘畅陈平
    139-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于城市街区量化分析,既有研究多在调研的基础上开展,以经验数值结合设计师主观判定得到最终的结果并给出建议,这种方式人力物力成本高、工作效率低.文章立足于空间句法理论,以济南商埠区为对象进行历史文化街区量化分析,以图像的形式较为高效地表征了不同区域的街道活力,结果表明:济南商埠区街区空间可理解度相对较高,即空间的辨识度高、易于识别,空间活力呈现西高东低的状态.

    历史文化街区空间句法平面分析街道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