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建筑与文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张跃明

月刊

1672-4909

chinaacsc@qq.com

025-84468007

100010

南京市玄武区胜利村路50号1栋3D

建筑与文化/Journal Architecture & Culture
查看更多>>《建筑与文化》杂志于2004年3月1日正式创刊,是由中国出版集团主管、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主办的集权威性、批判性、专业性、可读性、知识性于一体的专业性期刊,是中国第一份建筑与文化类专业刊物,国家一级刊物,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会刊,中国出版集团重点刊物。国内统一刊号:CN11-5058/Z,国际标准:ISSN 1672-4909,邮发代号:28-377。 杂志在各级政府、开发商、院校和设计所的支持下,经过多次改版,已经成为与国际接轨的建筑、文化界的主流媒体。杂志以探索建筑的文化脉络 、挖掘文化的建筑精神 、弘扬中华民族建筑文化 、增进中外建筑文化交流为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开封工业建筑遗产历史研究与价值分析

    王楠张义忠
    173-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化是开封引以为傲的旗帜,城市更新主要以文化为引导,合理改造与利用旧工业文化遗产,发展地方创意文化,是开封发展的一个新机遇.文章通过实地考察和整理相关文件,梳理了开封工业发展脉络,分析了开封工业建筑遗产的保存现状与遗产价值,以期为开封工业建筑遗产保护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开封工业建筑建筑遗产文化价值

    "网红经济"视域下历史街区更新规划策略研究

    王艳霞贺婉清陈蕾伊
    175-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自媒体短视频行业发展如火如荼,应运而生的"网红经济"为更新后的历史街区的宣传提供了新的平台.文章通过对"抖音"中的"网红景点"进行特色点归纳总结,分析自媒体短视频旅游宣传对历史街区更新改造的响应特征,在"网红经济"视角下探索基于自媒体传播的历史街区"网红景点"的构建策略和手段.

    网红景点自媒体传播历史街区更新前期规划设计

    晋南黄土台塬区传统聚落空间形态成因及保护发展策略研究——以稷山县北阳城村为例

    石谦飞郭珺芳
    177-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传统聚落空间形成与发展亟须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以晋南黄土台塬区典型传统聚落——北阳城村为例,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运用理论与实证结合、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方法,结合自然地理学、社会学、城乡规划学等多学科理论,通过自然、社会、文化、经济等多视角深入探究其空间形态的成因,并利用空间句法软件Depthmap对聚落现有空间进行量化分析,总结出聚落形成的四个影响因素及北阳城村的空间特征.最后提出晋南黄土台塬区传统聚落的保护发展策略,以期为传统聚落的保护与发展提供新思路与新方法.

    北阳城村空间形态成因空间句法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村景观设计研究——以佳所村红色美丽村庄试点规划为例

    王永利
    180-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佳所村红色美丽村庄试点为研究对象,通过相关文献研究、现状综合调查与试点村规划方案设计,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试点村寨规划设计策略、系统规划与布局、建筑风貌与人居环境整治体系、分区规划设计等方面,探讨了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结合村落特征发展自身优势,将当地的生态资源、产业资源、建筑风格、民俗民风、区域文化等条件有机地融入到景观设计中,进而打造生态优美、文化特色突出、宜居宜业的红色美丽村庄.

    乡村振兴景观设计美丽村庄佳所村

    便民服务设施可达性分析及城市更新策略——以北京市中关村街道为例

    吴霜邹啸然
    183-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当前城市更新工作中,"街道"这一城市基层行政单位存在的空有热情与干劲、在具体哪些地方需要更新整治这一问题上无从下手的情况,基于现状便民服务设施点位及道路网络,利用ArcGIS网络分析工具,对各类便民服务设施进行5\10\15分钟可达性分析及可视化表达,明确设施错配或缺失情况及点位,指导街道在城市更新工作中有的放矢,切实解决当前普遍存在的便民服务设施在15分钟生活圈语境下的不足问题.

    城市更新街道便民服务设施ArcGIS可达性15分钟生活圈

    基于风环境适应性的浙西古祠堂建筑布局研究

    沈嘉炜方建平孙亚丽沈娇御...
    186-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传统建筑中蕴含的智慧进行解析,可以启迪现代城乡建筑.文章对浙西地区的传统建筑祠堂适应区域风环境的建筑布局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浙西地区的古祠堂建筑布局严谨,中轴线上布局依次是入口的门厅、正厅和后厅,在正厅和后厅的天井两侧布置回廊.因浙西地区地形复杂,各祠堂建筑所处的区域环境有差异,导致建筑的朝向也不同.但在轴线上,从入室门厅开始,沿轴线均设置门窗、天井和通廊等连续的开敞空间,在夏季促进了风压引起的自然通风,而在轴线的端头后厅则建造封闭的外立面,则避免了冬季北风的侵袭.这种建筑布局适应了室外环境季节变化而确保了室内舒适的环境,该适应气候的设计应在现代建筑中传承和创新.

    建筑布局风环境适应性祠堂浙西地区

    浅析安藤忠雄建筑设计三要素——以和美术馆为例

    徐冰金建宏
    189-191页
    查看更多>>摘要:安藤忠雄是日本著名的建筑设计大师之一,其设计理念独特,有着独树一帜的建筑风格特征,留下了包括光之教堂在内的众多广为人知的作品.其建筑设计的三要素——材料、几何、自然,是其设计理念的抽象概括,文章将以和美术馆为例对安藤建筑设计理念进行深入分析研讨,并探寻其蕴藏的人文内涵.

    安藤忠雄三要素和美术馆人文内涵

    中国大运河江苏段明清历史城市景观研究——以淮安为例

    单超席子菡
    192-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悠悠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跨度最长的人工运河.明清时期,由于厉行海禁,内陆运河沿岸河港城市获得了发展机遇,纷纷兴起成为重要的商业、文化交流中心,尤其是江南运河段.2014年中国大运河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其中运河江苏段是沿线八个省市中河道最长、流经城市最多、运河遗产最为丰富的片段.运河沿岸衍生出的城市历史景观繁荣发展至今,形成了独特的沿运城市风貌,是历史风貌的继承和延续.文章以淮安城为例,研究了从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上,基于城市遗产保护和城市发展视角下的明清时期中国大运河江苏段沿运城市历史景观.

    中国大运河江苏段淮安城市历史景观遗产特色

    吉林省图书馆旧址保护与利用研究

    李天骄孙芳明
    195-197页
    查看更多>>摘要:吉林省图书馆旧址是吉林省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原吉林省第一座大型综合性公共图书馆,现作为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办公地仍在使用中.文章通过对吉林省图书馆旧址进行历史研究、现状调研以及相关历史资料查找分析,对其现状问题进行分析总结,结合吉林省图书馆旧址建筑原始施工图纸,提出吉林省图书馆旧址的保护修缮策略.希望通过对吉林省图书馆旧址的保护和利用,唤起城市居民自发的历史文化建筑保护观念,为相关历史建筑保护利用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吉林省图书馆旧址保护利用文化传承修缮策略

    刘敦桢河南古建筑调查(1936—1937年)研究

    张茜张敬衍韦峰
    198-200页
    查看更多>>摘要:营造学社成立期间,刘敦桢三次深入河南进行古建筑调查(1936—1937年),根据刘敦桢当时的调查日记、笔记以及后期发表的调查报告等,对比历史文献中的照片、测绘图和记录文字,梳理刘敦桢三次河南古建筑调查的重点内容,总结主要调查成果在其建筑史学建构、古建筑修缮保护中的价值和作用.

    建筑史刘敦桢河南古建筑调查中国营造学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