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建筑与文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张跃明

月刊

1672-4909

chinaacsc@qq.com

025-84468007

100010

南京市玄武区胜利村路50号1栋3D

建筑与文化/Journal Architecture & Culture
查看更多>>《建筑与文化》杂志于2004年3月1日正式创刊,是由中国出版集团主管、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主办的集权威性、批判性、专业性、可读性、知识性于一体的专业性期刊,是中国第一份建筑与文化类专业刊物,国家一级刊物,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会刊,中国出版集团重点刊物。国内统一刊号:CN11-5058/Z,国际标准:ISSN 1672-4909,邮发代号:28-377。 杂志在各级政府、开发商、院校和设计所的支持下,经过多次改版,已经成为与国际接轨的建筑、文化界的主流媒体。杂志以探索建筑的文化脉络 、挖掘文化的建筑精神 、弘扬中华民族建筑文化 、增进中外建筑文化交流为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地域符号在城市公共设施中的情感化设计研究

    李威赵玉龙
    127-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目的是探讨地域符号在公共设施中的情感表达,将设施景观视为一种符号序列,并赋予人群感知的功能.使用分析符号与地域之间的关联之方法,探讨了符号运用及当下所存在的问题与机遇,从情感表达原则上阐释地域符号在设施上的重要作用,在形态意象、色彩感知、情景互动、文化隐喻维度上分析情感表达方式,从本能层次、行为层次、反思层次上剖析符号情感化设计的三种对应模式,即情感反应、情感反馈和情感利益,进一步引证设计有情感性的地域符号是发展必然趋势.得出人是情感符号,在物质空间需要地域符号构建精神空间的结论.因此,在符号设计层面不仅需要关注形态与色彩的感知,也要关注人与物的互动性,从而最终实现人与人的交流,带动激发空间活力,形成物质刺激+情感互动=激活人性空间的辩证统一关系.这将有助于提高公众视野的幸福感、亲近感、文化自信感.

    地域符号公共设施认同情感化设计情感层次

    城市公共空间的街头摊贩治理提升——以杭州市滨江拉喜街摊贩治理为例

    占梦瑶
    130-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0年后,地摊经济在中国全面展开和推广,对于街头摊贩的管理政策总结而言可以分三个类型:商业化管理、社区化管理、非正式化管理.文章以拉喜街为例,探究政府对非正式经济的正规化的商业管理模式是否能够有效治理街头摊贩且不损害摊贩的基本利益诉求,以此检验该正式化管理的现状成效.文章基于改造片区的战略区位、可达性、区域主要活动、舒适性等方面,分析街头摊贩的空间场所利用效度,采用定量描述的方式,通过调查和访谈及基础资料收集获取相关数据,以两方面为基础,研究正规化治理的成效,关注非正式性群体的现实情况,并为正式化的治理提供有效解决途径.

    街头摊贩空间改造城市治理拉喜街

    酒店建筑平疫结合设计技术要点研究

    刘智伟黄晶晶张美峰
    133-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平疫结合设计需求的新建酒店建筑设计,研究从规划、建筑、细节等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设计技术要点,不仅需要注重总体的场地设计、总体布局、交通组织等方面的要求,同时提出了建筑设计层面建筑各功能区的转换、客房布局形态的选取、内部流线的合理组织等三大技术要点,在细节上充分考虑隔离人员的需求、物品传递功能的设计、弹性活动空间的预留等,以期实现平时功能与疫情时期的灵活转换,为新建的平疫结合需求的酒店建筑设计提供指导.

    平疫结合设计隔离酒店技术要点研究

    经济型地下车库设计研究——以路桥南官新天地5#ABCD项目为例

    张真针
    136-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众所周知,中国开革开放后的几十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现代化历程,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改善.如今私家汽车已成为寻常之物,然而社会的迅猛发展必然会带来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大中城市停车难问题越来越严重,许多车辆被迫停在道路两旁,给人们和公共交通都带来了诸多不便.人们对公共停车空间的迫切需求结合城市立体空间的规划设计工作,地下停车库工程应运而生.文章结合路桥南官新天地5#ABCD项目,通过收集资料、解读规划条件、认真研究现行规范标准和业主内部标准,分析了当下地下车库存在的平面布局不合理、层高偏高、柱网设计缺少推敲等设计现状,论述了经济型地下车库设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地下停车库商业住宅设计经济型

    街道空间宜人性测度及精准更新——以成都市三道街为例

    金伊婕匡晓明奚婷霞陈筝...
    142-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选取成都三道街为研究案例,利用语义差别法和眼追踪技术对改造前后的街道空间宜人性感知特征及其关键要素展开探索.宜人性评价发现:在保障绿意感受的前提下,改造后的街道宜人性显著提升.而眼动证据支持了感知背后的逻辑:在空间宜人性感知过程中,街道底层界面是承载了主要关注的区域,而底层绿化的数量和布局会影响人们在视线上对街道关键区域的感知,因此移去底层灌木和开放型绿地布局的改造策略有助于街道空间品质的精细化设计导控.

    宜人性评价城市更新生活性街道眼追踪语义差别法

    杭州亚运会体育馆周边慢行交通系统更新设计研究——以萧山体育馆"最后一公里"体验区建设为例

    诸葛连福诸葛乐乐
    146-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越来越完善,对于发展城市慢行交通系统来提升城市公共空间品质,增强城市活力,塑造城市形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对萧山体育馆周边设施环境的深入调研,文章从"基础设施完善、慢行交通网络构建、人居环境提升、文化氛围营造、系统化标识体系"五大方面着手,从而为市民创造高品质的公共空间,更好地为市民开展公共生活提供便利.

    慢行交通系统最后一公里过街设施街道更新改造

    从功能转型到自我更新——城市"日常更新"背景下的铁路遗产活化

    莫畏刘畅
    149-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城市正在经历从增量扩张向存量提升的转型.城市"日常更新"的大背景对城市内铁路遗产活化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通过梳理城市内铁路遗产的特征和价值,结合国内外遗产适宜性再利用案例,从宏观视角的功能转型、分级分类的控制管理机制、可持续的维护管理机制三方面论述通过功能转型达到使铁路遗产重获自我更新能力的活化策略.

    城市更新铁路遗产功能转型保护再利用

    历史文化街区微更新策略研究——以天津蓟州古城鼓楼广场为例

    吴宇堃彭军
    153-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在增量扩张阶段的建设活动造成了复杂的城市问题,其中,历史文化街区的物质空间不合理利用与在地文化破坏问题尤为严重.当前中国的城市建设已然进入存量优化时代,正是以微更新手段更正街区不合理问题、重塑街区在地文化的大好时机.文章以天津蓟州区鼓楼广场为例,吸收优秀微更新案例的经验,归纳场地问题,从有形的空间改造和无形的文化演绎两部分切入,探讨微更新场地修复手段与在地文化重塑方法,以期为类似城市空间布局优化提供借鉴.

    城市建设历史文化街区微更新在地文化文化重塑

    老旧社区畸零空间活化更新策略探究——以宁波市白鹤社区为例

    吴宏振章宏健王亚莎
    157-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老旧社区中的"畸零空间"分布较广、利用率低、环境无序,具有提升活力品质的巨大潜力.文章以宁波白鹤社区为例,对畸零空间样本进行量化测度与统计聚类分析,结合半结构访谈收集社区居民意见与建议,从而针对性地提出社区畸零空间活化更新的策略建议.研究结果加深了对这些畸零空间特征的精准认识,强调了针对性提出活化更新策略的必要性,可为改善城市老旧社区空间环境、建设高品质宜居城市提供借鉴和参考.

    老旧社区畸零空间聚类分析半结构访谈

    老旧社区居民日常行为活动特征及其影响要素分析——以苏州养育巷社区为例

    王轩轩张文君夏正伟
    161-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区公共空间是承载居民日常活动的重要场所,由于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现如今老城区公共空间在功能、环境、社会活力等层面均无法满足居民的日常活动需求.文章聚焦于老城区社区公共空间优化,探讨建成环境要素对居民日常行为活动特征的影响机制,得出高功能混合度、多样化的需求配置以及便捷的步行网络与感知体验丰富的空间品质对居民日常行为活动均有促进作用,并提出相应的更新策略,以提升老城区社区生活圈的组织.

    老旧社区社区公共空间居民行为活动养育巷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