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建筑与文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张跃明

月刊

1672-4909

chinaacsc@qq.com

025-84468007

100010

南京市玄武区胜利村路50号1栋3D

建筑与文化/Journal Architecture & Culture
查看更多>>《建筑与文化》杂志于2004年3月1日正式创刊,是由中国出版集团主管、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主办的集权威性、批判性、专业性、可读性、知识性于一体的专业性期刊,是中国第一份建筑与文化类专业刊物,国家一级刊物,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会刊,中国出版集团重点刊物。国内统一刊号:CN11-5058/Z,国际标准:ISSN 1672-4909,邮发代号:28-377。 杂志在各级政府、开发商、院校和设计所的支持下,经过多次改版,已经成为与国际接轨的建筑、文化界的主流媒体。杂志以探索建筑的文化脉络 、挖掘文化的建筑精神 、弘扬中华民族建筑文化 、增进中外建筑文化交流为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山水观的社区场景空间营造

    张画景
    260-26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将中国山水观融入社区场景空间营造,借鉴传统山水画的构图美学特征与观看之道,研究现代社区场景的文化逻辑和规划方法,分析具有东方美学意境的人居环境空间体验与组织方式,以期为城市住区设计提供新的山水文化发展方向.

    社区场景山水观构景

    传统村落景观审美价值分析与阐释——以秀山县大寨村为例

    曾渊回夏郝宇飞
    263-26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基于乡村审美理论,分析了传统村落区别于城市和普通乡村的美学价值;归纳了传统村落审美对象的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等美学特征;以审美价值的分析为契机,探索传统村落景观美的彰显、提升与再利用,将审美价值转化为保护传统村落风貌、提升传统村落人居环境、发展传统村落美学经济的有效途径.促使传统村落成为集美育、游憩、文化传播为一体的多价值空间载体.以重庆市秀山县大寨村为例,基于大寨审美价值分析,探索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乡村审美传统村落审美价值审美特征

    符号的暗语:弗洛伦泰因·霍夫曼设计思想分析初探

    王宜军李南
    266-267页
    查看更多>>摘要:艺术符号这一概念源远流长,通常一物的指代意义可称之为符号,一物的典型象征亦可称之为符号.艺术家便是将这些具有特定意义但缺乏视觉形象的信息进行符号化的转译,从而实现人与事物的情感交流、信息的传达等.荷兰艺术家弗洛伦泰因·霍夫曼创造的小黄鸭项目是近年来大热的艺术符号之一,文章试图从弗洛伦泰因·霍夫曼的设计思想展开论述,探讨艺术符号如何更好地与大众建立情感共鸣,以及在不同文化背景的传播和本土化效果.

    符号大黄鸭弗洛伦泰因·霍夫曼

    中国剪纸艺术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研究

    刘娜
    268-27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对中国剪纸艺术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创新运用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对中国剪纸艺术的渊源和现有室内设计风格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梳理,从创作题材、构图特征、光色运用3个方面探讨了剪纸艺术的表现形式.得出了中国剪纸艺术与陈设工艺品、木制家具、灯具、墙面装饰、布艺软装饰等室内家具和装饰结合,具有充分的可行性.结论将中国剪纸艺术与现代室内设计相结合,寻求一条彰显中华民族特色的设计新路径,既实现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又为中国现代室内设计提供更加丰富的选择.

    艺术价值室内装饰文化传承民族特色创新运用

    一拓千年:建筑类美术课程中的拓印实践

    张永刚
    272-273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对吴良镛先生《广义建筑学》和教育部《建筑类教育质量管理国家标准》的实践,"拓印"这一古老的复制艺术,可借美术课程服务中国本土建筑教育中的三类课程:需要复制历史建筑信息的遗产类课程、需要认识材质肌理和艺术载体的设计类课程、需要理解中国传统艺术特点的历史理论课程.

    建筑类美术教育拓印

    以人为范寓道于器:唐宋建筑与造像一体化设计模式初探

    陈斯亮喻梦哲许心悦彭琛...
    274-2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围绕古代建筑与造像间尺度设计关联性的问题,分析了建筑和造像两种体系存在的难题及应对策略,梳理了统摄性方法的产生逻辑和全局基准长的探寻思路,提出建筑与造像一体化设计方法.通常是以具有文化意义且符合整尺的事物(如塑像面部)作为基准长,以屋心或像心为定位依据,运用方格网、同心圆、放射线,通过几何作图而实现.结合唐宋时期实例验证了操作手法并剖析其设计本质,阐释了一体化设计模式中所蕴含的"数形义合一"营造理念、"天圆地方、建极向心"宇宙观、人本理念、型范思维.研究进一步揭示了古代营造智慧及其演化脉络,也为探寻共同基准长、复原营造尺、发现设计模式的跨时空关联等提供新思路.

    一体化设计像面基准长建筑与造像方格网同心圆等角放射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