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建筑与文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张跃明

月刊

1672-4909

chinaacsc@qq.com

025-84468007

100010

南京市玄武区胜利村路50号1栋3D

建筑与文化/Journal Architecture & Culture
查看更多>>《建筑与文化》杂志于2004年3月1日正式创刊,是由中国出版集团主管、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主办的集权威性、批判性、专业性、可读性、知识性于一体的专业性期刊,是中国第一份建筑与文化类专业刊物,国家一级刊物,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会刊,中国出版集团重点刊物。国内统一刊号:CN11-5058/Z,国际标准:ISSN 1672-4909,邮发代号:28-377。 杂志在各级政府、开发商、院校和设计所的支持下,经过多次改版,已经成为与国际接轨的建筑、文化界的主流媒体。杂志以探索建筑的文化脉络 、挖掘文化的建筑精神 、弘扬中华民族建筑文化 、增进中外建筑文化交流为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共同缔造理念的传统民居保护与利用研究——以辅堂里为例

    陈铭陈晶
    237-2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研究传统民居保护与利用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入手,发现传统民居在活化利用的同时,也带来了建筑破坏、人文内涵及精神价值丢失、商住矛盾、居民仍对居住环境不满意等问题.研究通过相关文献和案例分析,结合辅堂里设计,提出设计时应贯彻"共同缔造"的规划理念,注重培育居民的主体意识.文章采取多视角的调查研究、参与式的规划设计、内生型的社区营造等路径,有效地解决了传统民居利用改造时出现的问题.

    共同缔造传统民居里分建筑保护与利用

    建筑遗产继承发展中的不变与变——圣家族大教堂建造中的启示

    席若溪田银生
    239-242页
    查看更多>>摘要:2005年,位于西班牙加泰罗尼亚首府巴塞罗那尚在建设中的天主教圣家族大教堂被UNESCO定为世界文化遗产.在到今天为止的近140年中,圣家族大教堂在建造过程中充满了"不变"与"变",可根据其内容和关系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维拉-高迪的过渡阶段,为不变要素的奠定阶段;第二阶段.高迪至今的继承发展阶段,为变化要素的运用阶段.其中,主要由于高迪奠定的基础与理事会的把控,保证了核心内涵的不变;时代变迁的影响与建造者的更替,引起了具体适应性的变化.如此,使得圣家族大教堂成为一个既有继承又有发展的这个情况启示我们:对于建筑遗产不是只能一成不变地保护,而是要辩证看待其随时代变化中的不变与变的内容关系,从而选择合适的继承发展方式.

    建筑遗产圣家族大教堂继承与发展不变与变

    大连市某城市广场不同行为活动高度热环境分析

    苏媛王婵娟吴学政
    243-2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广场为市民提供了不同行为活动的户外空间和室外环境,构成城市广场空间形态的环境要素影响着市民的健康和舒适度.文章对大连市某广场不同行为活动高度的空间形态和环境要素进行了实测调研,从下垫面材质、空间形态等角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发现,0.75m和1.50m处的热环境差别不大,草地材质的特殊性使得其地面温度波动较大,空间形态的差异使得树荫下的热环境较稳定.本研究期待为城市广场的规划和热环境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城市广场不同高度室外热环境空间形态

    绍兴文脉表达——浅谈建筑地域性再创作

    董鸣骏王卡徐雷
    246-2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筑的地域性表达不仅能够反映出当地的历史文脉、自然特征,还能与现代建筑新功能相互融合产生出新的生命力.多年来无数建筑师、学者对于建筑地域性创作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及理论的研究,发展到目前阶段,建筑地域性的发展已经朝着理性创新的方向延伸.文章通过梳理飞速发展的近20年时间里绍兴地域性建筑创作的期刊文献,整理出了建筑师、学者对于绍兴建筑地域性创作的关注点,即绍兴地域性要素.文章通过分析这些要素所指向的原型,并对比近几年绍兴载地建筑方案,从而试着探讨绍兴文脉传承的再创作之路.

    绍兴地域性创作文脉传承再创作

    内蒙古中部地区传统民居适宜性节能窗应用探讨

    赵宣苏晓明
    249-2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民居是我们见证历史的载体,是我们文化重要表现形式.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存的大多数传统民居都存在结构老化、室内热环境、居住舒适性差的问题.外窗是整个围护结构散热最为严重的部位,达到整个建筑能耗的约50%左右,大多数传统民居建筑外窗都是采用木料作为窗框,使用单层玻璃连接,存在窗框和玻璃安装不合理的问题,以及密封性较差、单层玻璃传热系数过大导致热量散失严重的问题.文章针对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包括窗框的选择、玻璃的选择,外窗附加物冬季加强保温措施,有效提升外窗保温、气密性,提升外窗热工性能,为传统民居外窗节能改良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提升提供更多的参考.

    传统民居建筑外窗传热系数热成像

    梅州传统客家建筑文化的现代演绎——以梅州市林风眠小学设计为例

    刘锐张子聪
    251-253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客家建筑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风格特色,凝聚了客家人的营建智慧.文章基于对梅州客家传统建筑地域性研究,总结出梅州地区的传统客家建筑的特征,并根据当地的文化发展与历史文脉,提炼相关元素应用与现代建筑设计中.文章以梅州市林风眠小学设计实践为案例,从设计思路与设计策略的层面对传统客家建筑文化现代演绎的实践方法展开探讨.

    传统客家建筑文化小学建筑设计现代实践

    爵誉村聚落空间形态与建筑特色探析

    萧大钧孙丽平
    254-2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聚落是非建筑师营造的场所,属于人们生活的聚集地.如今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传统聚落受到巨大的冲击.聚落作为文化的载体,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研究聚落文化也是为了探索聚落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文章以江西省泰和县爵誉村作为研究对象,爵誉村于2016年入选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2019年入选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极具研究价值.文章通过实地调研测绘、访问居民、查询史料(族谱)的方法,从聚落空间形成影响因素、聚落空间的构成对爵誉村空间形态以及从传统民居类型、功能布局、营造技艺、装饰艺术对传统民居特色方面进行系统的分析,以期为当下聚落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爵誉村聚落空间形态建筑特色

    "三生空间"视角下的严寒地区乡村多功能评价及分区优化——以黑龙江省为例

    杜立柱杨微微
    258-26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顺应国土空间规划改革的新要求,突出严寒地区乡村特色,文章以黑龙江省为例,从"三生空间"的视角出发,运用多指标综合评价、自然断点、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来进行乡村多功能评价.结果表明,黑龙江省乡村各功能发展水平具有等级差异和明显的空间相关性,并可进一步划分为5个多功能分区,就此,文章也提出一些分区优化策略.

    严寒地区三生空间乡村多功能评价分区优化

    新冠疫情后医院建筑的发展动向

    张骏黄晓群郑雯君
    262-26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冠肺炎疫情对医院建筑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通过调研医院在疫情中暴露的短板及发生的变化,文章总结出疫情后医院建筑在既能"节约成本",又能"保障安全"的框架下体现出的几点发展趋势:全国范围内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综合医院的韧性功能空间设置;重视智慧医院建设;提升医护工作环境、条件.

    新冠疫情医院医院建筑趋势

    六朝烟雨吴风新韵

    高祥生
    264-26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