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建筑与文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张跃明

月刊

1672-4909

chinaacsc@qq.com

025-84468007

100010

南京市玄武区胜利村路50号1栋3D

建筑与文化/Journal Architecture & Culture
查看更多>>《建筑与文化》杂志于2004年3月1日正式创刊,是由中国出版集团主管、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主办的集权威性、批判性、专业性、可读性、知识性于一体的专业性期刊,是中国第一份建筑与文化类专业刊物,国家一级刊物,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会刊,中国出版集团重点刊物。国内统一刊号:CN11-5058/Z,国际标准:ISSN 1672-4909,邮发代号:28-377。 杂志在各级政府、开发商、院校和设计所的支持下,经过多次改版,已经成为与国际接轨的建筑、文化界的主流媒体。杂志以探索建筑的文化脉络 、挖掘文化的建筑精神 、弘扬中华民族建筑文化 、增进中外建筑文化交流为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人工湿地水生态系统服务研究进展

    胡光亮张一新顾昕翟俊...
    120-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人类发展同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冲突愈演愈烈,人工湿地所提供类似自然湿地的水生态系统服务能够促进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回用和生态人居环境建设三者的良性循环.文章首先从人工湿地的研究方向出发,明确该领域的三个宏观方向;其次,总结出人工湿地四种类型、八大维度水生态系统服务;最后,提出人工湿地应用于城市水管理的发展前景,通过探讨人工湿地水生态系统服务的研究方向和发展前景,以期为人工湿地开发利用过程提供借鉴与参考.

    人工湿地水生态系统服务研究方向发展前景

    基于CiteSpace图谱分析的风热气候适应性城市设计研究进展

    朱吉奇赵晓龙王秀慧
    122-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化进程加剧了极端气候频发,风热气候适应性城市设计成为人居环境学科的重要议题.文章筛选了与风热气候适应性城市设计相关的411篇国内外文献,并借助CiteSpace工具进行了知识图谱分析:结合国家合作网络分析与学科共现分析,明晰了研究学科的分布情况;借助关键词共现分析,辨析了从风热气候效应向人体舒适度转变的研究热点,最后提出了该研究领域要注重多学科合作、多技术协同以及多要素协同,实现基础与应用研究协同,加强定量研究,促进生态要素与物质空间的整合.

    风热气候适应性城市设计CiteSpace知识图谱

    成都"北改"背景下城市形态发展研究——以曹家巷三个住区为例

    潘芳宏胡昂
    125-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成都主城区北部正由增量扩张转向内生存量优化,而曹家巷片区属于成都市"北改"政策中的典型单元,正面临改造更新.文章借助测绘地形图和现场调研,选择曹家巷片区中不同建成年代下的三个地块——工人村、马鞍北路社区、恒大雅苑,为典型案例进行城市形态指标的对比与分析,探寻城市化进程下曹家巷片区城市形态的演变规律.研究发现三个类型住区的形态指标随建成年代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变化,研究成果可为制定城市可持续发展与更新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旧城区改造曹家巷城市形态住区规划

    城校融合的共享型校园规划设计探索

    林燕奚琰冰黄骏侯诗景...
    128-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1年的"十四五"规划,国家提出教育强国的重要方向.在国家促进创新经济发展和优化高教布局的双重背景下,建设城校融合的共享型校园成为当代校园规划的重要目标.校园空间与城市融合,校园功能与城市混合,学校与城市融合无边界.大学校园的规划设计也趋向于多元与混合,呈现出功能共享、资源开放、空间共融、景观互通、交通无缝等特点.文章从城校融合的功能与空间互融模式分析入手,结合实践进行归纳总结,以期在城校融合的发展热潮下为校园规划的设计调整提供相关经验及理论支持.

    城校融合共享校园规划设计功能混合空间融合

    基于城市设计的工业园区风貌管控策略研究

    王璐杜尉鹏孙润中
    132-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我国工业园区面临着形态结构缺失、风貌特征趋同或混乱、公共空间衰落等风貌建设问题.文章从工业园区风貌的特殊性和管控难点着手,以江门市新会区大泽园区为例,提出了基于城市设计理念与方法的风貌管控策略,从地块、建筑、公共空间三个核心要素层面分析总结工业园区风貌管控的技术要点和关键性原则,从而探索适配工业园区风貌建设的管控指引.

    工业园区风貌管控城市设计设计指引

    符号学视域下城市品牌形象的文化特征设计研究

    吕久扬张耿
    137-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适值国家鼓励保护城市文化特色、弘扬城市文化之际,文章选取国内部分城市品牌形象建设案例,结合皮尔斯的符号学理论,探析城市文化特征转译为视觉因素的依据.总结在文化特征背景下城市品牌形象构建的成功经验.以此为据,提出普适的方法论,为城市品牌形象中文化特征的构建提供参考.

    符号学三分构造法城市品牌形象城市文化视觉传达

    基于空间权力转换视角下的乡村建筑改造创作路径——以安宁金方街道甸苴村项目为例

    陈虹羽赵能武向阳
    140-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持续开展乡村振兴计划,特别是村落风貌改造业已凸显.建筑师介入创作的途径呈现多元的发展态势.文章用空间权力转换的视角解读Urban Wave STUDIO建筑设计事务所新近完成的安宁金方街道甸苴村落改造项目,探讨其驻地创作的实践经历与其设计策略激发的一系列创作路径:即"民众环境与空间认知""建造技术与低技创新"和"合作营建与就业生产".这种创作途径阐明了建筑师驻地思考乡建本源的意识和对这种创作精神的建筑学思考,激发了当地村落建造共同体的萌生.望能启发今后本土乡建思路,探究深层次的创作本源.

    驻地创作空间权力甸苴村村落改造

    碳中和导向的绿道综合带绩效评价与分析——多社区共享的临平山绿道实证

    朱晓青应文豪戴伟丁杰...
    143-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双碳"大背景下,绿道作为一种生态边界与空间廊道系统,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载体.在物质空间中,与绿道关联的碳源与碳汇已突破绿道主线本身,涉及周边建筑、道路、设施;在碳排活动上,绿道影响的功能活动也涵盖了社会生活、生产、生态.文章提出绿道综合带概念,划定合理评价范围,建立绩效评价体系,运用DPSIR模型,分区段计算出绿道综合带碳中和指数.通过不同区段空间的分析与比较,为绿道综合带的更新改造和新区段设计、建造、运维提供理论依据、经验参考和设计导向.

    碳中和绿道综合带绩效评价DPSIR模型

    客运码头地景化再造中的复合矛盾及其解决——代际范例比较研究

    方菲谭峥
    146-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当代大都市经历后工业化转型的趋势下,码头作为交通基础设施,其公共化转型的过程也是对城市公共空间网络的再构建的过程,过程中存在兼顾市民滨水行为多样化与地景与用地组织、协调优化码头机动交通提升与滨水绿道慢行可达性这两对矛盾关系.文章采用多案例比较研究法,从平面和典型滨水空间出发分析上述两对矛盾从第一代到第四代的演变,以最终发现码头地景化的规划与设计趋势,以及漫游体验与模糊边界对计划的不稳定性的化解与回应.

    后工业水岸地景软基础设施漫游体验边界

    艺术事件塑造城市活力街道——以2021年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四平社区实践为例

    翟宇琦丁凡
    150-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2021年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四平社区实践为例,探讨了上海15分钟生活圈规划理念下以艺术事件塑造城市活力街道的策略,总结出作为活力骨架的街道公共空间营造、作为活力节点的艺术景观小品设施以及作为活力媒介的文化艺术活动三种主要的策略,以期为上海未来城市更新中的街道空间活力塑造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艺术事件15分钟生活圈活力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