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建筑与文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张跃明

月刊

1672-4909

chinaacsc@qq.com

025-84468007

100010

南京市玄武区胜利村路50号1栋3D

建筑与文化/Journal Architecture & Culture
查看更多>>《建筑与文化》杂志于2004年3月1日正式创刊,是由中国出版集团主管、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主办的集权威性、批判性、专业性、可读性、知识性于一体的专业性期刊,是中国第一份建筑与文化类专业刊物,国家一级刊物,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会刊,中国出版集团重点刊物。国内统一刊号:CN11-5058/Z,国际标准:ISSN 1672-4909,邮发代号:28-377。 杂志在各级政府、开发商、院校和设计所的支持下,经过多次改版,已经成为与国际接轨的建筑、文化界的主流媒体。杂志以探索建筑的文化脉络 、挖掘文化的建筑精神 、弘扬中华民族建筑文化 、增进中外建筑文化交流为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国土空间规划的涉县山地小城镇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以西达镇与关防乡为例

    张春彦孟博阳
    90-92页
    查看更多>>摘要:小城镇作为中国经济转型发展最基本的单元以及市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的纽带,迫切需要进行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及理论支撑.文章以邯郸涉县西达、关防乡镇2007-2018年资源环境数据为基础,依据"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构建承载力综合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AHP)-熵权-优劣解距离法(TOPSIS)"模型进行承载力评价,并给出承载力提升策略.研究表明:该地区承载力2016年后严重降低.耕地被破坏与工业生产是承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需从规划层面进行深层次治理,其结果可为山地小城镇承载力评价提供思路借鉴.

    国土空间规划资源环境承载力PSR模型AHP-熵权-TOPSIS山地小城镇

    句法视角下珠江三角洲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研究——以广州番禺南村为例

    李进彭长歆
    93-9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乡村振兴国家战略的全面推进,句法视角下快速城镇化进程中的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研究成为学界热议话题.文章以珠江三角洲广州番禺南村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句法理论的轴线分析、视域分析、凸空间分析等方法,对村落的整体形态、居住组团、单体建筑等多尺度空间形态进行定量解析,探讨了人类社会活动与空间形态的互动关联,进而提出相应的空间优化建议,以期为当代城镇化语境下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系统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空间句法空间形态珠三角地区传统村落广州番禺南村

    乡村振兴背景下"网红村"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以江西省竹桥村、大坊村、游垫村为例

    肖芬李峥杨涵婷
    96-98页
    查看更多>>摘要: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是我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重点内容.在互联网时代兴起的"网红村",为众多乡村的产业振兴开创崭新路径.文章以江西省金溪县为例,通过对竹桥、大坊、游垫三个"网红村"发展脉络及相关问题的剖析,研究其可持续发展路径,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新策略.

    网红村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江西省

    基于CiteSpace的我国乡村振兴在经济学领域的研究可视化分析

    张祎彭文杰蒋顺康
    99-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更好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着力点.自2017年被提出以来,该战略就受到了经济学领域学者的密切关注.文章基于CiteSpace软件对2018-2022年的2890篇CSSCI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发现,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研究起步迅速且成果数增长稳定,但无论是发文作者还是研究机构,合作紧密度都有待提高.另外,经济学领域的学者主要从乡村旅游、脱贫攻坚、乡村文化治理、三权分置等方面对乡村振兴展开研究.

    乡村振兴CiteSpaceCSSCI可视化分析

    从大空间"实体"到大模型"数字"——人工智能背景下未来城市规划及管理的构想

    程明骏朱云辰郑昕文黄杉...
    102-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基于人工智能及其相关设备的智慧城市与数字化城市建设正成为当下城乡规划行业的重点工作,而最新出现的多模态通用大模型(GPT4)则标志着城乡规划工作结构、工作方法及工具即将迎来全面改变;我们所处的城市也将分为可视空间上的"实体"与人工智能为基础所构建的"数字"两个部分,通过对"实体城市"与"数字城市"及其工作内容变化过程的推演,梳理了未来城市的结构以及未来城乡规划工作人员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规划师应当在实体和数字城市两个层面上进行跃升,分别向实体城市"下沉",从微观视角感受人对环境的认知,并向数字城市"飞升",从宏观视角来分析数据背后的逻辑与问题.

    多模态通用大模型人工智能城乡规划未来城市

    后疫情时代城市绿色空间对双相情感障碍影响的文献研究

    杨皓丹马建武
    106-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心理健康与人的生理健康一样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2020年,疫情暴发以来,更多出现的是生活方式上的改变,人的生活模式被打破,生活理念发生转变,更加注重身心的健康,人们对城市绿色空间的需求逐渐增加,绿色空间所能带来的良好心理效益正在被人们所注意到.文章基于双相情感障碍人群和后疫情时代的背景,从城市绿色空间对人类心理健康作用的视角出发,收集国内外相关主题文献的研究时间、研究学科及研究内容进行统计,并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了新冠肺炎疫情后城市绿色空间对双相情感障碍人群心理健康的影响,论证了后疫情时代下,城市绿色空间能够有效减少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增加户外活动从而保持身心健康水平,同时也是对双相情感障进行更好的非药物治疗的重要影响之一.

    后疫情时代城市绿色空间心理健康的影响双相情感障碍文献研究

    国内外城市社区韧性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杨柯查妍
    110-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冠疫情暴发,社区韧性建设成为规划等学科领域研究的重要议题.鉴于目前社区韧性评价研究尚未完善,文章从社区韧性内涵、评价类型及维度三方面梳理了国内外城乡规划及相关学科有关社区韧性评价的研究成果,优化社区韧性评价体系与建成环境间的衔接性,提出社区韧性建设需向事前预防转型,完善灾害风险源;关注智慧技术对韧性水平的影响;注重空间规划干预下建成环境的韧性提升.

    社区韧性韧性评价防灾建成环境

    基于社区公共空间的绿色社区营造设计探讨——以2021年全国高等院校"绿色建筑设计"技能大赛获奖方案为例

    聂璐王逸佳欧阳子晗何志华...
    113-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公租房社区是为社会人员提供长期的住所.在建成一段时间过后,由于基础设施的不完善、生活服务设施的缺失与周围环境的简陋,居住体验会下降.本方案从社区公共空间的绿色化营造入手,主要提供对于社区公共绿地、社区活动空间的改造与新建来为居民提供符合当今时代生活节奏需求、绿色低碳的社区.

    社区公共空间绿色建筑公租房改造

    疫情防控背景下医疗服务资源空间分布特征研究——以长春市中心城区为例

    李冰心曹姝颖张琦琦
    116-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1年全球仍遭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影响,给公共卫生防控带来了挑战.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医疗卫生设施专项规划的崛起已势在必行.文章基于长春市中心城区综合医院、专科医院、诊所这三种医疗服务资源的兴趣点(POI)、路网数据、建设用地数据等,运用ArcGIS软件分别从空间分布密度和时间可达性服务强度来分析医疗服务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以此促进医疗服务资源空间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医疗服务资源空间分布可达性中心城区

    国内外共享街道理念研究综述

    阳松霖刘欣
    119-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早期我国城市规划被西方功能主义思想主导,街道规划主要服务于机动车通行,导致现阶段我国城市发展面临着许多问题待解决.随着城市的发展,街道已无法满足人们的出行和生活需求,因此通过借鉴西方城市规划设计经验,阐述共享街道发展和起源、国内外研究和应用,指出国内外城市发展的共同点,分析国内共享街道的适应现状,评估共享街道在我国的应用前景,希望为未来我国城市街道设计提供新思路.

    共享街道街道空间生活性街道城市更新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