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建筑与文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张跃明

月刊

1672-4909

chinaacsc@qq.com

025-84468007

100010

南京市玄武区胜利村路50号1栋3D

建筑与文化/Journal Architecture & Culture
查看更多>>《建筑与文化》杂志于2004年3月1日正式创刊,是由中国出版集团主管、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主办的集权威性、批判性、专业性、可读性、知识性于一体的专业性期刊,是中国第一份建筑与文化类专业刊物,国家一级刊物,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会刊,中国出版集团重点刊物。国内统一刊号:CN11-5058/Z,国际标准:ISSN 1672-4909,邮发代号:28-377。 杂志在各级政府、开发商、院校和设计所的支持下,经过多次改版,已经成为与国际接轨的建筑、文化界的主流媒体。杂志以探索建筑的文化脉络 、挖掘文化的建筑精神 、弘扬中华民族建筑文化 、增进中外建筑文化交流为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环境正义对中国社区更新实践的影响

    葛梦婷陈乃光陈铭泽孙源...
    122-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环境正义是近年来国内外社区更新研究所关注的热点话题.环境正义以侧重人文关怀与批判性思考的定性研究法为基础,提倡在设计中实现空间公平与资源公平.环境正义是连接建成环境、社会环境、民生民意的纽带,在我国有极大发展潜力.文章立足于对环境正义的含义、应用以及重要性的论述,总结了其在社区更新中的理论框架.同时,文章又通过剖析两个以社区更新研究实现环境正义的案例,尝试归纳了基于环境正义的社区更新研究步骤,希望借此呼吁社会各界关注环境公平问题,并启发中国社区更新领域环境正义的未来发展.

    环境正义设计公平社区更新定性研究法设计实践研究

    全龄社区适老化更新的国际实践及其启示

    郑文晖
    126-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老年人在全龄社区中居家养老已成为主流养老模式.从"就地养老"及"代际融合"理念出发,通过解析国外全龄社区适老化更新的规划理念、更新实践及实施保障经验,为我国全龄社区建设提供借鉴.

    全龄社区适老化更新国际实践

    基于历史街区整体性保护视角下"缓冲区"概念和理论研究

    王园金承协马芳芳张宇...
    129-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缓冲区"作为遗产保护领域的重要概念,对遗产的保护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同时缓冲区也是历史街区整体性保护的有机组成部分.文章系统梳理了"缓冲区"有关概念和保护理论的国内外发展情况,分析其理论的局限性,同时通过研究缓冲区设定原则、优劣势和重要意义,提出整体性原则下历史街区保护和再开发建议.本研究进一步梳理和完善了缓冲区研究的理论基础,同时对历史街区整体性的保护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缓冲区历史街区整体性保护再开发

    浙江省小城镇空间环境更新的演进与辨析

    苗丽婷祝立雄王竹周从越...
    132-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我国城乡发展的工作重点之一是推进城乡协调均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在此背景下,小城镇空间环境更新成为新时期重要的建设内容.回溯过去二十多年的整治历程和技术手法,在浙江省政府的主导和支持下,小城镇空间环境品质获得大幅提升,但仍存在改造性破坏、失衡化赋能、短效型管理的问题.随着地方财政紧缩和建设重点转移,依靠大规模财政投入的整治更新工作已难以为继,因此文章提出未来小城镇空间环境建设应在"精细化"的更新导向下,突出小城镇的地域文化特征,通过"微改造"缓解资源要素有限的压力,并将建设后的运维作为长期工作重点,实现小城镇空间环境的可持续性特色发展.

    小城镇空间环境更新环境综合整治美丽城镇

    PPP模式下武汉市工业遗产保护模式的探讨

    胡珊张雨
    136-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时代的特殊性赋予工业遗产独特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但当下武汉市以政府主导的保护模式,存在着不能充分发挥工业遗产价值和加重财政压力、资源无法合理利用等问题.武汉市作为八大工业城市之一,有着众多的工业遗产,蕴藏着珍贵的历史价值.文章从武汉市出发,结合PPP模式的评述,多方位地探讨武汉市工业遗产发展的可行性和优越性,以相关案例,从政府角度、社会资本角度提出相关建议.

    武汉市工业遗产PPP模式可行性优越性

    公共生活与工业遗产的互动逻辑——以烟台为例

    王骏常明月王晓迪邱瑛...
    139-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作为公共生活最活跃的地点之一,公共空间的使用感受一直以来备受关注.由于我国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促使公众对城市空间的高品质要求愈发强烈.城市工业遗产在保护与再利用后形成的公共空间也成为了营造城市高品质公共空间的内容之一,面对烟台工业遗产亟须保护与利用的现状以及对抗记忆遗忘和社会认同等诸多现实问题,从公共生活的视角提出了一系列转型条件和转型策略,"公共"本就是社会的共同利益,城市公共空间内的工业遗产更新是共享遗产.通过功能、文化、意识和参与的转型,达到对工业遗产的空间、文化和经济的共享,组成了某种方式的公共生活,同时为工业遗产带去了第二次生命,为烟台在后续的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的过程中提供新的关注点,以及对公共生活与工业遗产互动的关注.

    公共生活工业遗产互动工业转型遗产共享烟台

    工业化情景下的历史街区微更新——以扬州仁丰里历史街区小剧场为例

    胡向磊王乙茜金旭涛
    142-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历史街区更新已是城市常态化行为,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新型工业化建造方式不仅是实现绿色建造、响应"双碳"政策的有效措施,而且为历史街区提供新的技术支撑,达到良性互动、同步发展的效果.为进一步研究新型工业化技术在传统历史街区活态化保护中的运用,文章介绍扬州仁丰里历史街区小剧场设计实践,基于微织补策略阐述装配式技术在小剧场功能、空间和细节创新中的应用,探讨"织补"修复理念与工业化技术双驱动的解决方式,希冀能为未来智能化建筑设计提供参考与帮助.

    历史文化街区仁丰里微织补装配式建筑

    基于城市触媒理论的工业废弃地更新策略研究——以邯郸市园博园为例

    白梅周洋
    145-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工业废弃用地作为城市用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对场所更新与修复有促进作用,还对推动城市活力修复、城市职能转变具有正面催化作用.文章基于城市触媒理论,通过对邯郸市园博园进行实地调研,试图从区位潜力、文化潜力及空间潜力三个方面阐述城市废弃工业用地所具有的触媒潜质,并结合案例,探究城市工业废弃用地的更新策略与方法.

    城市触媒城市工业废弃地邯郸市园博园案例分析

    微改造背景下城市街区环境视觉设计研究——以"萧山·运河九章"为例

    林曦范靖
    148-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目的为将环境视觉设计作为一种系统性的设计方法,创意性地介入城市街区微改造中,塑造富有文化特色的城市街区情境.在研究微改造背景下的环境视觉设计内涵的基础上,思考归纳其价值、功能及策略,并结合实践项目总结出适合"萧山运河九章"街区微改造的建设策略并进行设计应用呈现.在城市街区微改造背景下,环境视觉设计以其系统性、图形性、延展性、艺术性等特征,运用视觉化的方式明确设计主题,并通过环境衍生设计在空间中加以体现,最终形成别样的城市视觉景观.

    微改造环境视觉设计城市街区环境图形

    基于城市修补理念的工业遗产改造优化研究——以南京国家领军人才创业园为例

    杨雪蕾郭梓豪
    151-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城市的发展,工业遗产改造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热点.现阶段我国工业遗产的改造模式已经初见成果,形成了一批多样化的改造空间,文章通过将城市修补的理念与工业遗产改造相结合,提出几点优化策略,并以南京国家领军人才创业园为例,进行改造优化的研究,借此为今后工业遗产改造研究提供参考.

    城市修补工业遗产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