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社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社

江观玉

月刊

1671-0282

jzyx@mail.hz.zj.cn

0571-87783951

310009

浙江省杭州市解放路88号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浙江大学承办。本刊主要面向中国从事急诊临床工作的医护人员,特别是中、高级急诊医学专业医师和从事急诊医学科研、管理人员。发行面覆盖全国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并与国际急诊医学界交流。杂志主要报道国内外急诊医学最新进展;设置的栏目有:论著、基础研究、临床研究、述评、经验交流、个案报道等。杂志多次荣获优秀期刊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目标导向的精准脑复苏:现状与展望

    李欣麦聪
    1-5页

    心脏骤停救治现状及2023年研究热点

    兰超张强雷如意吕青...
    6-10页

    即时检测急诊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国家急诊医学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北京市急诊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
    11-19页

    院内急诊抢救室心脏骤停风险预测模型构建及验证

    李永凯李转运何小静李丹丹...
    20-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Logistic回归构建和验证院内急诊抢救室心脏骤停患者预测模型.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抢救室的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生命体征、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观察结局为患者在24 h内发生心脏骤停.按照7∶3的比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建模组和验证组.用LASSO回归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预测因素,并构建院内急诊抢救室患者发生心脏骤停的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校准曲线和临床决策曲线评估预测模型的价值.结果 共纳入784例急诊抢救室患者参与研究,发生心脏骤停患者384例.最终筛选出10个变量并构建心脏骤停风险预测模型:Logit(P)=-4.503+2.159×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odified early warning score,MEWS)评分+2.095 × 胸痛+1.670 × 腹痛+2.021 × 呕血+2.015 × 手脚湿冷+5.521 ×气管插管+0.388 ×静脉血乳酸-0.100×白蛋白+0.768 ×血K++0.001×D-二聚体.建模组 AUC 为 0.984(95%CI:0.976~0.993),验证组的 AUC 为 0.972(95%CI:0.951~0.993),该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校准度、区分度和临床应用价值.结论 基于MEWS评分、胸痛、腹痛、呕血、手脚湿冷、气管插管、静脉血乳酸、白蛋白、血K+和D-二聚体构建院内急诊抢救室心脏骤停预测模型,预测急诊抢救室患者发生心脏骤停的概率并及时调整治疗策略.

    心脏骤停急诊Nomogram图预测模型LASSO回归

    基于Utstein心源性和非心源性院外心脏骤停患者临床特征对比研究

    张威田思佳张露茜康旭琴...
    28-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院外心脏骤停(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OHCA)患者发病原因和不同病因下院前急救措施和复苏结局的差异,提高其抢救成功率.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北京急救中心接诊的所有OHCA患者资料,包括院前急救病历及医疗机构内抢救结果.比较心源性和非心源性心脏骤停患者的基本情况,采用非参数检验和卡方分析方法比较不同组别患者抢救措施和复苏结果的差异.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7 517例患者,心源性心脏骤停患者年龄较大,多伴有基础疾病(84.2%),且在家中发病为主.非心源性心脏骤停的原因包括疾病(85.1%)、创伤(2.9%)、自杀(5.0%)、交通事故(1.7%)及中毒(1.1%)等.在急救措施方面,急救医生到达现场后,对心源性患者采取抢救措施的比例较高(22.3%),包括心肺复苏、气管插管、除颤、吸氧、注射肾上腺素和使用其他药物均显著高于非心源性患者(均P<0.001).在临床结局方面,心源性与非心源性患者自主循环恢复(P=0.072)和24 h存活(P=0.093)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心源性心脏骤停是OHCA的主要原因,多伴有基础疾病,且年龄较大,以家中发病为主要临床特征,应继续加强院前急救心脏骤停综合救治措施,以提高OHCA抢救成功率.

    心脏骤停院前急救病因存活率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第五届编辑委员会名单

    32页

    院外心脏骤停复苏后实现心肺脑复苏患者特征分析探讨

    吴金山张晓凡姜琳
    33-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并探讨院外心脏骤停(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OHCA)实现心肺脑复苏(cardiac pulmonary cerebral resuscitation,CPCR)患者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无锡市急救中心直属分站2016年12月26日7:45至2022年8月26日7:45出诊OHCA患者的首份心电图、临床特点、院前急救措施及院内回访情况等资料.根据患者出院时的格拉斯哥匹斯堡脑功能分级,分为CPCR组(1~2级)和非CPCR组(3~5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在基本情况、复苏时间及复苏后生命体征的差异,探讨实现CPCR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出诊抢救OHCA 6 040例,实施院前抢救3 002例,第一时间心电图为可除颤心律185例,可除颤心律率为6.16%.院前存活293例,院前存活率为9.76%;存活出院170例,存活出院率为5.66%;最终实现CPCR 44例,占存活出院患者的25.88%.CPCR组和非CPCR组在有无第一目击者救治、可除颤心律占比、是否除颤、自主循环恢复(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后疼痛刺激反应、自主呼吸、对光反射、脉氧、血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PCR组在可除颤心律(75.00%vs.10.44%)、除颤(70.46%vs.9.24%)、ROSC 后有自主呼吸(86.36%vs.17.27%)及脉氧>92%且收缩压>90 mmHg(86.36%vs.39.76%)等占比明显高于非CPCR组.CPCR组和非CPCR组在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CA)至医生接诊时间、CA至首次除颤时间、CA至ROSC时间、CA至出院或院内死亡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院前复苏成功最终实现脑复苏的患者具有OHCA至首次医疗接触、首次医疗接触至ROSC时间短、ROSC后院前生命体征管理到位并伴有部分神经功能恢复、同时院内神经功能预后评估充分的特征.

    院外心脏骤停心肺脑复苏院前急救院前存活首次医疗接触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23年度特邀审稿人名单(以下名单按姓名汉语拼音排序)

    38页

    基因沉默诱导型环氧化酶协同高压氧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修复及细胞凋亡、自噬的影响

    潘强朱琳高勇朱军...
    39-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因沉默诱导型环氧化酶(cyclooxygenase-2,COX-2)联合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对脑出血大鼠神经细胞水肿、凋亡、自噬及神经功能修复影响.方法 SPF级成年雄性SD大鼠(n=96),立体定向下于尾状核注射凝血酶Ⅶ构建脑出血模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4组(n=24/组):对照组、HBO组、COX-2 RNAi组及联合组.构建靶向沉默COX-2基因表达的siRNA质粒.大鼠分组治疗后,每组再随机抽取4只大鼠用于每类项目检测.术后第1、7、14天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odified 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mNSS评分)评估.术后第7天,干/湿比重法检测脑组织含水量;Evans法检测血脑屏障通透性;Annexin V法及TUNEL法检测神经细胞凋亡率;RT-PCR法检测脑组织COX-2的mRNA表达水平;免疫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WB)检测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COX-2、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 4,AQP-4)、B 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 cell lymphoma/lewkmia,Bcl-2)、半胱天冬酶-3(Caspase-3)、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HIF-1α)、基质金属蛋白-2/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9,MMP-2/9)表达水平.采用SPSS软件对组间多样本行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 SD大鼠脑出血模型、质粒构建均获成功.术后第7、14天,与对照组比较,COX-2 RNAi、HBO、联合组mNss评分均明显降低(均P<0.01),以联合组效果最优(P<0.01).术后第7天,与对照组比较,各治疗组脑组织含水量、血脑屏障通透性均明显降低(均P<0.05),以联合组降低最明显(P<0.01).神经细胞凋亡率各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所下降(均P<0.05),以联合组下降最明显(P<0.01).COX-2 mRNA表达水平各治疗组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均P<0.01),以联合组沉默COX-2表达最明显(P<0.05).WB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各治疗组均能降低 Beclin-1、COX-2、AQP-4、Caspase-3、HIF-1α、MMP-2/9 蛋白表达(均P<0.05),而增加Bcl-2表达(均P<0.01),其中以联合组趋势最明显(P<0.01).结论 基因沉默COX-2协同高压氧可有效修复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脑屏障通透性,减轻脑水肿,抑制神经细胞凋亡、自噬有关.

    脑出血高压氧环氧化酶-2自噬凋亡

    探究脂肪乳在急性有机磷中毒中通过脂多糖/Toll样受体4通路发挥对心脏损伤的保护作用

    胡海燕王利分李刚
    47-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脂肪乳通过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TLR4)通路对急性有机磷中毒心脏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 50只SD大鼠饲养于浙江省人民医院动物实验室内,记录基础生命体征,给予有机磷农药90%敌敌畏(7mg/kg)腹腔注射染毒,随机分为对照组、脂肪乳组、标准组、脂肪乳治疗组、阻断组,每组10只.对照组染毒后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5 mL/kg);脂肪乳组染毒后尾静脉注射20%脂肪乳(5 mL/kg);标准组染毒后予阿托品(10 mg/kg)和解磷定(40 mg/kg)肌肉注射;脂肪乳治疗组在标准治疗组的基础增加尾静脉注射20%脂肪乳(5 mL/kg);阻断组在脂肪乳治疗组的基础增加尾静脉注射LPS/TLR4阻断剂(0.5mg/kg);4h后眼眶采血1mL检测全血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肌钙蛋白(troponin T,cTnT)、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HD);24h后取心脏,研磨后制作成单细胞悬液;HE染色观察心脏组织病理结构;ELISA检测血清中炎症细胞因子白介素(interleukin,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u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核因子 κ 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 B)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心脏悬液中LPS/TLR4表达量.单因素多水平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LSD-t法进一步进行组间两两比较.结果 大鼠有机磷中毒后,对照组Ach为最低[(137.40±73.67)U/L];血清的心肌损伤标志物 cTnT、LHD 最高[(185.30±10.52)μg/L、(539.50±25.01)U/L];心脏病理结构破裂最严重,炎症细胞因子IL-6、NF-κB、TNF-α表达最多.与对照组相比,脂肪乳组及标准治疗组Ach有所升高[脂肪乳组(306.31±66.01)U/L、脂肪乳治疗组(441.70±174.37)U/L],血清cTnT、LHD、炎症细胞因子IL-6、TNF-α、NF-κB下降,心脏病理情况改善,脂肪乳治疗组Ach明显上升[(536.4±229.38)U/L],cTnT、LHD、炎症细胞因子明显下降,心脏细胞表面的 LPS/TLR4 表达量少,阻断组 Ach 最高[(721.90±6.48)U/L],cTnT[(71.90±3.28)μg/L]、LHD[(275.20±11.03)U/L]表达最低,炎症细胞因子表达量最低,病理结果接近正常大鼠.结论 脂肪乳可以减轻急性有机磷中毒所致心脏损伤,并且通过LPS/TLR4通路在治疗过程中发挥保护作用.

    脂肪乳脂多糖/Toll样受体4急性有机磷中毒心脏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