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社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社

江观玉

月刊

1671-0282

jzyx@mail.hz.zj.cn

0571-87783951

310009

浙江省杭州市解放路88号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浙江大学承办。本刊主要面向中国从事急诊临床工作的医护人员,特别是中、高级急诊医学专业医师和从事急诊医学科研、管理人员。发行面覆盖全国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并与国际急诊医学界交流。杂志主要报道国内外急诊医学最新进展;设置的栏目有:论著、基础研究、临床研究、述评、经验交流、个案报道等。杂志多次荣获优秀期刊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脑卒中院前急救智能平台管理及应用评价

    张军根王建岗杨逢露唐春福...
    1725-1728页

    不同溶栓药物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疗效比较

    高峰郭亚红王旭磊张盼...
    1729-1732页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的Meta分析

    鲍航行王一丹简杰坤
    1732-1737页

    急诊成人体外心肺复苏患者出院存活相关因素分析

    陈鹏远姚晓月杨旻斐周光居...
    1738-17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总结体外心肺复苏患者的临床特点并分析其出院存活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急诊中心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共54例体外心肺复苏患者数据,根据其出院30 d内存活状态,分为出院存活组与死亡组.采用Kaplan 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应用COX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出院存活的相关因素.结果 (1)本次研究共纳入54例体外心肺复苏患者,出院存活17例(31.5%),其中神经功能预后良好患者为10例(58.8%),死亡37例(68.5%);(2)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第一目击者行CPR、建立下肢灌注管、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恢复ROSC、pH指标正常及初始瞳孔大小存在对光反射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更长(P<0.05);(3)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不同ECMO机器维持时间、低灌注时间、初始瞳孔大小、APACHE Ⅱ评分的患者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APACHE Ⅱ评分、初始瞳孔及IABP是急诊ECPR患者出院存活的独立影响因素;(5)模型一致性指数为0.921.结论 该生存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准确性,医护人员可以利用APACHE Ⅱ评分及入院初始瞳孔大小,作为辅助判断患者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结合病情及时开展IABP治疗,以提高患者出院存活率.

    心脏骤停体外心肺复苏急诊存活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肺电阻抗断层成像对重症患者拔管失败的预测价值

    笪伟牛明玥朱甜甜王晓波...
    1743-17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有创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MV)的重症患者在脱机拔管阶段的肺电阻抗断层成像(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EIT)的变化特点,评估EIT预测重症患者拔管失败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顺序收集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mergency intensive care unit,EICU)行有创MV并进行自主呼吸试验(spontaneous breathing trial,SBT)患者的临床资料.监测并记录患者压力支持通气时、SBT通过后拔管后2 h和拔管后6hEIT的数值.根据患者拔管后48 h内是否重新插管,分为拔管成功组和拔管失败组.对两组EIT的数值进行组间相同时间点的比较,并将EIT的数值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分析压力支持通气时、SBT通过后拔管后2h和拔管后6hEIT对拔管失败的预测能力.结果 共纳入研究患者110例,其中52例患者拔管失败.拔管失败组的患者比拔管成功组的患者在拔管前、拔管后具有更小的可用通气面积(surface available for ventilation,SAV),而且全肺非均质(global inhomogeneity index,GI)指数较高(P<0.001).两组间的通气延迟区域(the regional ventilation delay,RVD)和通气中心(the center of ventilation,COV)没有差异.结论 EIT的结果是重症患者拔管失败的有效的预测指标,并适合进行临床应用.

    机械通气拔管失败肺电阻抗断层成像自主呼吸试验

    老年房颤患者高功率、短时程消融技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

    张先林李金龙路桥徐文慧...
    1748-17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房颤患者应用高功率、短时程消融技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随机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住院本科的老年房颤患者接受高功率、短时程导管消融54例(观察组),同期接受常规的低功率、长时程消融组54例(对照组),比较两组射线量、消融时间、盐水灌注量、肺静脉单圈隔离率、手术并发症等.术后随访1年,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等.结果 观察组射线量、消融时间、盐水灌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51.30±14.71)mGy vs.(77.77±13.97)mGy,(57.98±16.95)min vs.(82.19±16.78)min,(1284.31±212.07)mL vs.(1783.33±242.25)mL,P<0.01].两组肺静脉单圈隔离率类似,两组均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对照组有17例房颤复发,高于观察组(9例复发),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2).KM曲线分析观察组比对照组窦性心律维持时间更长(Log Rank P=0.043).结论 老年房颤患者运用高功率、短时程射频消融能显著缩短消融时间,降低术中盐水灌注量及射线量,具有更长的窦性心律时间,是一种安全有效消融方式.

    心房颤动射频消融高功率短时程安全性有效性

    早期蛋白供给对重症老年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

    汪正权魏维张骏高金丹...
    1753-17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目前对于ICU老年患者的营养实施缺乏指南推荐意见,主要原因在于此领域内研究证据稀少.本研究旨在探究早期蛋白供给量对ICU老年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是一项多中心、整群随机对照试验(NEED研究)的事后分析,NEED研究旨在评估喂养流程对ICU患者营养实施和预后的影响.本研究计划纳入NEED研究中年龄≥ 70岁的高龄患者,入组后第3天仍未开始营养治疗、住ICU时长不足7 d以及主要结局指标缺失的患者被排除.本研究的主要结局指标是入组后28 d内病死率.根据早期蛋白供给量的三分位数,将患者分为Q1[<0.6 g/(kg d)],Q2[0.6~0.83 g/(kg·d)],Q3[≥ 0.83g/(kg·d)]3 组.使用对数秩检验(log-rank test)来比较28 d病死率的Kaplan-Meier生存曲线.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检测不同蛋白分组对患者28 d病死率的影响.同时依据是否存在高营养风险(mNUTRIC≥5分)以及是否合并急性肾功能损伤,对研究人群进行亚组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了789名高龄(≥70岁)患者,患者入ICU后第3~7 d内的平均蛋白量为0.69(0.53,0.91)g/(kg·d),Q1低蛋白组、Q2中等蛋白组、Q3高蛋白组的平均蛋白量分别为 0.46(0.36,0.53),0.69(0.63,0.76)以及 1.03(0.91,1.23)g/(kg·d).结果 显示,相比于高蛋白组,中等蛋白组与更低的28 d病死率相关,通过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对可能的混杂因素进行控制后,中等蛋白组与更低的28 d病死率之间的相关性仍然成立.在高营养风险亚组中(mNUTRIC≥5分),中等蛋白组与更低的28 d病死率之间显著相关.结论 通过本项大样本量的事后分析发现早期高蛋白供给对高龄ICU患者并无益处,相比于高蛋白组,中等量蛋白供给与更低的28 d病死率相关.本研究可为ICU老年患者早期蛋白供给最佳剂量提供理论依据,以及为临床实施提供参考.

    危重症老年患者蛋白补充临床预后高营养风险事后分析病死率Kaplan-Meier生存曲线

    急诊严重创伤患者输血流程优化的管理实践

    张屹狄建忠
    1760-17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开展急诊严重创伤患者输血流程优化的管理实践,并探究其应用效果.方法 基于严重创伤患者输血准备现状及原因分析,对就诊流程、职责分工、输血流程三方面进行优化,对比2022年7~8月间急诊收治的40名传统输血流程的严重创伤患者和2023年4月40例实施优化流程患者的急诊输血时间节点和治疗效果.通过成组t检验比较分析时间节点,x2检验比较优化前后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结果 (1)流程优化后,严重创伤患者平均急诊输血准备时间较传统流程明显缩短[(28.40±2.72)min vs.(64.83±11.57)min,P<0.01];(2)平均血标本送检时间由(20.83±7.88)min 缩短至(7.80±1.59)min,P<0.01;平均取血时间由(15.08±5.72)min 缩短至(8.10±2.30)min,P<0.01;(3)优化流程后,患者的抢救室滞留时间由(410.40±157.69)min降至(337.15±74.09)min,P<0.01;(4)流程优化后,抢救成功患者的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住院时长较传统明显缩短[(13.54±4.82)d vs.(16.61±6.08)d,P<0.05].结论 通过流程优化,进一步规范急诊严重创伤患者输血流程,可缩短各环节滞留时间,提高输血及救治效率.

    急诊严重创伤流程优化管理实践

    实验室指标对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病情进展的预测价值及模型建立

    杨琴琴姚家久段小霞马志琴...
    1764-1767页

    中日韩院外心搏骤停患者存活率Meta分析及比较

    孙虹高志伟周彧赵红梅...
    1768-177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