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社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社

江观玉

月刊

1671-0282

jzyx@mail.hz.zj.cn

0571-87783951

310009

浙江省杭州市解放路88号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浙江大学承办。本刊主要面向中国从事急诊临床工作的医护人员,特别是中、高级急诊医学专业医师和从事急诊医学科研、管理人员。发行面覆盖全国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并与国际急诊医学界交流。杂志主要报道国内外急诊医学最新进展;设置的栏目有:论著、基础研究、临床研究、述评、经验交流、个案报道等。杂志多次荣获优秀期刊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重症感染抗菌治疗:认知误区与改进策略

    冯玮王选锭
    455-459页

    基于多组学技术的脓毒症机制研究进展

    林国东殷冰凌苏磊
    460-463页

    复苏中心建设与管理急诊专家共识

    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中国急诊专科医联体徐军...
    463-469页

    急性胰腺炎急诊诊治专家共识

    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上海市医学会急诊专科分会毛恩强潘曙明...
    470-479页

    感染性休克患者静动脉CO2含量差的主成分分析

    万茜茜刘瑞婷李媛媛翁利...
    480-4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提取感染性休克患者静动脉CO2含量差[C(v-a)CO2]的主成分(PC),比较这些主成分对[C(v-a)CO2]的数值的贡献程度.方法 回顾性纳入北京协和医院内科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在Swan-Ganz肺动脉漂浮导管的监测下分析容量负荷试验前后1 h内的所有成对动脉和混合静脉血气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提取C(v-a)CO2的主成分.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评估各主成分与C(v-a)CO2、心输出量之间的相关性.单因素分析28d存活组和病死组各主成分的差异.结果 104名感染性休克患者的504对血气分析纳入分析.患者的中位数年龄62(48,71)岁,男性59.6%(62/104).共有4个主成分,共解释总方差的77.7%.PC1包含PaO2,PvO2,SaO2 和 SvO2,PC2 包含 PHa 和 PHv,PC3 包含 Hb 和 Hct,PC4 包含 PaCO2 和 PvCO2.28 d 存活和病死组的PC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C4可较弱预测28 d病死率(AUROC 0.634,95%CI0.527~0.741,P=0.015).结论 在感染性休克患者中,动静脉[C(v-a)CO2]主要由氧合、pH、Hb、CO2分压差等四个维度的主成分构成,其中,静动脉CO2分压差[P(v-a)CO2]可以较弱地预测28 d病死率.

    感染性休克静动脉CO2含量差静动脉CO2分压差主成分分析休克容量负荷试验血气分析混合静脉

    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侵袭综合征临床特点分析

    马勇孙东月杜昌高伟波...
    485-4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侵袭综合征(invasive klebsiella pneumoniae liver abscess syndrome,IKPLAS)临床特征,并与普通细菌性肝脓肿(common pyogenic liver abscess,CPLA)进行对比.方法 收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11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因细菌性肝脓肿住院患者的社会人口学及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合并侵袭性感染及细菌病原学结果筛选出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侵袭综合征,与普通细菌性肝脓肿进行对比,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症状、既往病史、辅助检查、预后情况等指标.结果 纳入172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其中25例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侵袭综合征.相对CPLA组,IKPLAS组发热比例更低,糖尿病病史比例更高,单核细胞比例更低,降钙素原、尿素氮更高(均P<0.05),多个脓肿比例更高,血培养阳性率及培养出肺炎克雷伯菌均较高(均P<0.05).共有9例(5.2%)患者发生脓毒症休克,其中2例(1.2%)死亡,IKPLAS组入住ICU比例更高(P<0.05),但两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KPLAS组最常见的侵袭感染部位为肺(22/25),脑(9/25),眼(9/25).结论 IKPLAS相对CPLA临床特点有所差异,最常见的侵袭感染部位为肺,脑,眼.本研究中二者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于病原学为肺炎克雷伯菌的细菌性肝脓肿,需要仔细评估是否存在侵袭病灶并予以针对性局部治疗,以更好地改善患者预后.

    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侵袭综合征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侵袭病灶眼内炎预后病死率

    重症监护室手术部位切口感染患者预后危险因素分析

    张丽周杨黄曼
    490-4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重症监护室手术部位切口感染患者的预后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2014年7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期间在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滨江院区综合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诊断为切口感染的患者117例,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记录患者的基线资料、实验室检查、手术及相关治疗情况、分泌物培养病原菌类型.使用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采用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分析各变量的重要性,计算变量的权重以及模型的准确性.结果 单因素分析发现,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 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s Ⅱ,APACHE Ⅱ)、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itric peptide,NT-pro-BNP)、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CRRT天数、血管活性药物使用天数、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天数、多重耐药菌(multi-drug resistant organisms,MDROS)感染与患者预后不良相关.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APACHE Ⅱ评分(odds ratio,OR=1.112,95%confidential interval,CI:1.009~1.225,P<0.05)、PT(OR=1.348,95%CI:1.078~1.686,P<0.05)、CRRT天数(OR=1.358,95%CI:1.109~1.663,P<0.05)、MDROS 感染(OR=3.794,95%CI:1.084~13.281,P<0.05)是切口感染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示APACHE Ⅱ评分的曲线下面积最大,当APACHE Ⅱ评分为16.5分,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1.5%和65.9%,能较好地预测ICU切口感染患者的死亡结局.APACHE Ⅱ评分越高、PT值越大、CRRT治疗时间越长、MDROS感染提示患者预后越差,当APACHE Ⅱ评分>16.5分,CRRT天数>7.5 d,PT>17.05 s,切口多重耐药菌感染时患者的死亡风险显著增加.采用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分析各变量的重要性,显示多重耐药菌感染(权重0.389)、APACHE Ⅱ评分(权重0.228)、PT值(权重0.100)、CRRT天数(权重0.283),模型准确率85.0%,ROC拟合曲线下面积85%.结论 APACHE Ⅱ评分、PT延长、CRRT天数、多重耐药菌感染是影响ICU手术部位切口感染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这类高危人群应该早期识别并采取干预措施.

    切口感染重症监护室死亡预后危险因素多重耐药菌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对脓毒症患者血流感染的病原学诊断价值

    尹云玉丁雪峰王大庆葛颖...
    497-5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etagenomic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对脓毒症患者血流感染的病原学诊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至2023年8月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住院期间同时完善了血液mNGS及血培养检查的105例脓毒症病例,根据mNGS及血培养有无阳性结果将病例分为两组,阳性组及阴性组,分析了入组病例病原体分布情况、各组患者在临床特征等方面的差异,同时比较了 mNGS与血培养的诊断性能及一致性,评价mNGS对脓毒症患者血流感染的病原学诊断价值.结果 ①105份血样本中,mNGS有阳性结果的病例为61例(58.10%),血培养阳性结果的病例为32例(30.48%),mNGS的阳性率高于血培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NGS的准确率低于血培养.②阳性组患者的ESR、PCT及CRP的均数高于阴性组,脓毒性休克的比例大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28 d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NGS有利于脓毒症患者血流感染的病原学诊断和治疗.

    mNGS血培养脓毒症病原学诊断

    侵袭性肺曲霉菌病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分析

    黄坚李园园张呈呈曹斓馨...
    502-5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侵袭性肺曲霉菌病(IPA)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特征、危险因素及预后进行分析,旨在进一步提高临床医师对其认识及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收集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3.1-2021.10期间IPA住院患者的医疗电子病历资料,包括人口学信息、临床特征、生化指标、辅助检查、微生物数据以及预后指标等.患者分为IPA合并肺部感染和单纯性IPA两组,分析比较他们的临床特征、危险因素及预后情况.结果 共筛选出156例IPA患者,年龄(67.12±12.89)岁,男性69.20%,其中IPA合并肺部感染和单纯性IPA分别为86例(55.13%)和70例(44.87%).共分离出162株微生物,其中细菌、真菌、病毒占比分别是82.72%、7.41%和9.88%,其中混合有一种、两种以及3种及以上病原体占比分别50.00%、26.74%以及23.26%.多变量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机械通气(OR4.89,95%CI 2.23~10.70)和既往中性粒细胞缺乏(OR6.41,95%CI 1.33~30.93)为 IPA合并肺部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单纯性IPA相比,IPA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更易发展成脓毒性休克(69.80%vs.32.90%,P<0.05),总住院天数、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住院天数以及机械通气天数均显著延长[分别为:16.00(8.00,36.5)vs.13.50(7.00,20.50),11.50(6.00,31.25)vs.8.50(1.75,11.00),12.00(6.75,25.25)vs.8.00(2.00,10.00),P<0.05],28 d 病死率及住院病死率(分别为:55.80%vs.35.70%,64.00%vs.35.70%,P<0.05)也明显增高.结论 IPA合并肺部感染在IPA中占比超过半数,主要为细菌,其次为真菌和病毒.IPA合并肺部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机械通气及中性粒细胞缺乏,其预后较单纯性IPA更差,值得临床医师重视.

    侵袭性肺曲霉菌病侵袭性肺曲霉菌病合并肺部感染临床特征危险因素预后机械通气中性粒细胞缺乏回顾性研究

    二甲双胍对新冠感染患者病死率影响的meta分析

    王坤王淑雅刘银霜关丽娜...
    509-5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