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社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社

江观玉

月刊

1671-0282

jzyx@mail.hz.zj.cn

0571-87783951

310009

浙江省杭州市解放路88号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浙江大学承办。本刊主要面向中国从事急诊临床工作的医护人员,特别是中、高级急诊医学专业医师和从事急诊医学科研、管理人员。发行面覆盖全国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并与国际急诊医学界交流。杂志主要报道国内外急诊医学最新进展;设置的栏目有:论著、基础研究、临床研究、述评、经验交流、个案报道等。杂志多次荣获优秀期刊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急性心源性肺水肿低氧性呼吸衰竭的氧疗:NPPV与HFNC之优选?

    张新超
    863-867页

    急性暴发性心肌炎的诊治进展

    洪莹晖王彤
    868-875页

    心肺脑复苏指南演变与技术革新的综合探析

    史晓朋赵香梅杨蕾许丽君...
    876-882页

    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的综合管理中若干问题的思考

    孙琳万本杰宋娟娟邓颖...
    883-890页

    中国蛇伤救治指南

    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国家急诊质控中心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急诊医学分会...
    891-906页

    吸入一氧化氮治疗在急危重症中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北京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北京医师协会急救医学专科医师分会北京中医药大学脓毒症研究所...
    907-920页

    精神专科医院急诊科建设与管理专家共识(2023 版)

    精神专科医院急诊科建设与管理共识专家组邵阳徐一峰
    921-925页

    体外膜肺氧合辅助心肺复苏启动和终止的时间特征分析

    张华忠陈旭锋张忠满梅勇...
    926-9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分析体外膜肺氧合辅助心肺复苏(extracorpore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ECPR)启动和终止的时间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体外生命支持中心2015年4月至2023年10月收治的ECPR患者的资料,以90 d存活/死亡、院内心脏骤停/院外心脏骤停(out-of-hospital/in-hospital cardiac arrest,IHCA/OHCA)比例、日间/夜晚时段启动、是否程序性终止进行分组,比较年龄、性别、查尔森合并症指数、院际联动、初始心律、ECPR初始血气pH和乳酸值、无灌流时间、心脏骤停至ECMO(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转流时间(CA-Pump On时间)、ECPR启动/终止和ECMO治疗时间、90d存活率等的差异.结果 200例ECPR患者纳入分析,心源性病因占70.5%,男性多于女性,90d存活68例(34.0%),其中61例(89.7%)神经功能预后良好.90 d存活组的无灌流时间显著低于死亡组,ECPR初始血气pH值高、乳酸值低,且IHCA和初始可电击心律的比例高.OHCA组的无灌流时间显著高于IHCA组,ECPR初始血气pH值低、乳酸值高,77.4%为非程序性终止,90 d存活率16.1%.(4)各时间段均有ECPR启动,IHCA-ECPR随机启动,OHCA-ECPR凌晨启动少,启动时间对ECPR结局无明显影响.有75.5%的ECPR在日间时段终止ECMO,56.8%的死亡病例发生在ECPR后的3 d内,程序性终止组有19.0%的患者因综合因素死亡.结论 对IHCA、初始可电击心律和无灌流时间短的患者实施ECPR具有潜在高获益.ECPR启动时间无规律且对结局无影响,死亡事件易发生在ECPR启动后的早期,ECPR终止时间多集中在日间工作时段,应加强全天候ECPR团队的建设.

    体外膜肺氧合辅助心肺复苏启动和终止时间特征回顾性分析

    凝血/纤溶改变对成人体外心肺复苏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预测价值研究

    王淦楠张刚张忠满李伟...
    933-9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凝血/纤溶改变对成人体外心肺复苏(extracorpore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ECPR)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纳入2018年1月至2023年4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接受ECPR治疗的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CA),体外膜肺氧合建立后立即采集静脉血,测定血小板计数(platelet,PLT)及凝血功能相关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和 D-二聚体(D-dimer,D-D),评价各指标对神经功能不良预后(CPC评分3~5分)的预测价值.结果 研究共纳入133例患者,预后不良患者96例,占72.2%.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PLT、Fib水平显著降低,PT、APTT显著延长(均P<0.05).ECPR 患者 PT(HR=1.87,95%CI:1.17~2.99,P=0.009)、APTT(HR=1.95,95%CI:1.26~3.00,P=0.003)和 D-D(HR=5.18,95%CI:2.06~13.03,P<0.001)高水平组神经功能不良预后风险显著高于低水平组.PLT(HR=0.55,95%CI:0.35~0.84,P=0.007)高水平组神经功能不良预后风险显著低于低水平组.结论 ECPR患者凝血/纤溶改变可作为预测神经功能预后不良的有效手段.

    心肺复苏体外膜肺氧合凝血紊乱预后

    体外膜肺氧合患者早期营养现状及预后分析

    丁涛李伟朱轶张忠满...
    939-9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早期能量摄入量及启动早期肠内营养对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在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监护病房接受ECMO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总结ECMO患者早期能量摄入情况,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及限制性立方样条(restricted cubic splines,RCS)分析明确ECMO患者早期能量摄入量与预后之间的具体关系,依据RCS分析结果选定截断值将患者分为能量欠缺组和能量丰富组,并以是否启动早期肠内营养(early enteral nutrition,EEN)将患者分为EEN组和非EEN组,比较能量欠缺组和能量丰富组以及EEN组和非EEN组间的临床结局之间的差异.结果 能量欠缺组及能量丰富组、EEN组及非EEN组的年龄、性别lj、BMI、原发疾病、ECMO模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能量欠缺组的生存率明显低于能量丰富组[43.2%(19/44)vs.66.0%(31/47),P=0.029];Kaplan-Meier 生存分析提示能量欠缺组的 28 d 生存率明显低于能量丰富组,且死亡风险是能量丰富组的2.595倍(P=0.004).EEN组的日均能量摄入量[kcal/(kg·d)]高于非 EEN 组(P<0.05),且生存率明显高于非 EEN 组[66.1%(41/62)vs.31.0%(9/29),P=0.002];Kaplan-Meier生存分析提示非EEN组的28 d生存率明显小于EEN组,且死亡风险是EEN组的2.981倍(P<0.001).结论 ECMO患者中普遍存在能量摄入不足,ECMO患者的能量摄入在16.94 kcal/(kg·d)以上时对预后是保护性因素,EEN有助于提高ECMO患者早期能量摄入量及改善预后.

    体外膜肺氧合肠内营养早期肠内营养肠外营养限制性立方样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