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矿产保护与利用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矿产保护与利用
中国地质科学院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
矿产保护与利用

中国地质科学院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

冯安生

双月刊

1001-0076

kcbh@chinajournal.net.cn

0371-68632026 68632087

450006

郑州市陇海西路328号

矿产保护与利用/Journal Conserv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Mineral Resources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矿业综合类双月刊,1981年创刊,国内外公开发行,现由国土资源部矿产开发司指导,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主办,国家金属矿综合利用工程中心(北京)、国家非金属矿综合利用工程中心、中国选矿科技信息网及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协办;主要报道矿业管理研究和矿产资源综合利用、非金属矿深加工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微细粒矿物浮选综述:增大颗粒表观尺寸与减小气泡直径

    任浏祎肖丹丹覃文庆
    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微细粒矿物的浮选回收是世界性难题,增大颗粒表观直径与减小气泡尺寸为解决该难题的有效途径.论文综述了增大颗粒表观直径的四种方法:疏水絮凝浮选、载体浮选、选择性絮凝浮选和剪切絮凝浮选,详细阐述了其在矿物加工领域中的应用及机理,尤其是增大颗粒表观粒径过程中新药剂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应用领域.从减小气泡尺寸角度出发,以微纳米气泡在矿物加工领域的应用研究为落脚点,阐述了微纳米气泡现有的稳定性机理,为后续微纳米气泡稳定性机理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系统介绍了微纳米气泡在不同种类微细粒矿物浮选中的应用现状;从微纳米气泡与颗粒间界面作用机理出发,详细阐述了微纳米气泡在界面作用中的角色;举例介绍了微纳米气泡浮选设备的研究进展.提出微纳米气泡强化细粒浮选的机理需要进一步明确,基于微纳米气泡、矿浆精准可控的微纳米气泡浮选设备是微细粒矿物浮选的重要研究方向.

    微细粒矿物微纳米气泡浮选絮凝浮选柱界面作用

    微细粒锡石涡流强化浮选及CFD数值模拟研究

    葛昱谦李晓恒孙志新韩鑫定...
    16-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微细粒锡石矿物的浮选回收效果,采用基于湍流涡调控技术的新型涡流浮选装置对微细粒锡石(d50=16.45 μm)进行了浮选实验研究,考察了涡流发生器结构及矿浆循环量对微细粒锡石浮选的影响.通过涡流矿化管内部流场CFD数值模拟,分析了涡流矿化改善微细粒浮选效果的原因.浮选实验表明,使用矩形涡流发生器诱导方式且在循环量 0.6 m3/h(Re= 21 220)时锡石的回收率为 92.96%,精矿锡品位为 3.32%.在获得精矿锡品位几乎相同的情况下,回收率相较于光管提高了25.73 个百分点;CFD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内置矩形涡流发生器的矿化管内平均湍流耗散率和平均湍流动能最高,分别是光管的13.01 倍和 7.03 倍,碰撞概率从 1.07%提高到 2.32%,矩形涡流发生器能显著改善矿化管的湍流环境,增大了微细颗粒-气泡的碰撞概率,从而起到强化微细粒锡石浮选的作用.

    锡矿微细粒浮选涡流发生器数值模拟

    淀粉接枝丙烯酰胺与聚丙烯酰胺对高岭土动态絮凝差异的研究

    高博刘新辉姚雷袁雪...
    24-32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岭土等黏土矿的存在是煤泥水沉降效果差的主要原因,目前尚未有关于难沉降煤泥水动态絮凝过程的研究.相较于聚丙烯酰胺(PAM)合成单体的毒性,淀粉接枝丙烯酰胺(SAM)合成的单体可降解性好.为此,以高岭土为研究对象,系统对比了SAM与PAM对高岭土动态絮凝过程的影响.首先,考察了不同SAM与PAM用量下的沉降速度和絮凝效果.随后,通过聚焦光束反射测量(FBRM)和颗粒录影显微镜(PVM)技术研究了高岭土悬浮液在SAM和PAM作用下的不同粒级颗粒数量变化.沉降实验和FBRM-PVM测试结果表明,PAM能够形成更多的+100 μm大絮团,使得PAM具有更好的沉降效果;SAM形成的絮团更稳定,对细颗粒的絮凝效果更好.最后,通过FBRM获得的数据,基于Smoluchowski模型计算了PAM和SAM作用下高岭土的絮凝动力学参数,发现PAM作用下的絮凝指数明显高于SAM,同时-30 μm和 30~60 μm颗粒数量的动态变化主导了絮凝动力学中絮团的形成过程.总体而言,PAM可以形成更多的、松散的大絮团,有利于高岭土的快速沉降,但对微细颗粒絮凝效果不佳.相较于PAM,SAM独特的多链立体网状结构,有利于微细颗粒絮凝和形成稳定的絮团,从而避免选煤厂洗水系统中细泥的循环积聚.

    淀粉接枝共聚聚丙烯酰胺FBRM-PVM絮凝动力学高岭土

    阴阳离子组合捕收剂对微细粒赤铁矿与石英浮选分离的研究

    贾蕗繁罗溪梅王云帆宋振国...
    33-39页
    查看更多>>摘要:考察了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十二烷基硫酸钠(SLS)、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以及油酸钠(NaOL)四种阴离子捕收剂分别与阳离子捕收剂十二胺(DDA)组合对浮选分离微细粒(-18 μm)赤铁矿和石英的影响.单矿物实验表明,与单一DDA相比,四种阴离子捕收剂分别与DDA组合使用能够降低赤铁矿的浮选回收率,有利于减少赤铁矿的抑制剂用量.十二胺与阴离子捕收剂组合使用时,四种阴离子捕收剂对微细粒赤铁矿和石英分离效果为:SDS>NaOL>SLS/SDBS.其中,DDA+SDS组合捕收剂在一定质量比例条件下组合使用的效果最优,在最佳浮选条件下(pH=7,捕收剂用量为 20 mg/L,m(DDA)∶m(SDS)= 2∶1,抑制剂用量为 20 mg/L),泡沫产品中石英回收率达到 91.05%,赤铁矿回收率仅为 6.7%,有利于赤铁矿反浮选.人工混合矿物浮选实验结果表明,使用DDA+SDS组合捕收剂(m(DDA)∶m(SDS)=2∶1)获得精矿Fe品位为 45.7%、回收率为 87.0%,与单一DDA相比,分别提高了 1.7、18.6 百分点,有利于提高赤铁矿和石英的分离效果,DDA+SDS可作为微细粒赤铁矿和石英浮选分离的优良阴阳离子捕收剂.

    赤铁矿石英十二胺阴阳离子组合捕收剂浮选

    微细鳞片石墨纳米气泡浮选与传统浮选的对比研究

    李明娇南楠马芳源李湘微...
    40-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微细鳞片石墨资源将是未来利用的主要石墨资源,为了实现微细鳞片石墨高效回收,探究了纳米气泡对微细鳞片石墨浮选强化行为的影响.通过浮选动力学、激光粒度分析仪、Zeta电位仪以及接触角分析仪研究了纳米气泡浮选和传统浮选行为的差异.结果表明,纳米气泡比传统浮选提前 25 s完成微细鳞片石墨浮选.传统浮选精矿回收率和碳含量分别为 87.89%和 72.31%,纳米气泡浮选精矿回收率和碳含量分别为 92.91%和 73.40%,相比传统浮选精矿回收率高约 5 百分点,碳含量高约1 百分点.纳米气泡可以有效团聚微细鳞片石墨,增大其表观尺寸,改善浮选效果.纳米气泡可以回收传统浮选不能有效回收的 10 μm以下微细鳞片石墨,进而提高了回收率.纳米气泡浮选精矿表面接触角比传统浮选精矿表面接触角高 6.92°,有利于柴油在石墨表面的吸附,改善了石墨表面疏水性.纳米气泡降低了微细鳞片石墨颗粒间的静电斥力,有利于微细鳞片石墨疏水性团聚体的稳定结构,从而提高浮选概率.

    微细鳞片石墨纳米气泡粒度浮选行为

    纳米气泡的制备方法及其强化微细颗粒矿物浮选机理的研究进展

    王睿南楠马芳源李明娇...
    46-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综述了近年来纳米气泡的制备方法以及对矿物浮选行为影响的研究现状,包括体相纳米气泡的产生、界面纳米气泡的制备,总结了纳米气泡对微细颗粒浮选概率、颗粒表面性质差异以及颗粒回收粒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阐述了纳米气泡强化细颗粒浮选的机理,为纳米气泡浮选技术的基础研究和应用提供了研究方向.

    纳米气泡浮选微细颗粒机理

    气溶胶化丁基黄药强化黄铁矿浮选回收机理研究

    张帅王宇斌雷大士吴忠意...
    53-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分析气溶胶处理丁基黄药对黄铁矿浮选效果的影响规律及其机理,以气溶胶化丁基黄药为捕收剂,进行了黄铁矿单矿物浮选实验,采用电导率、红外光谱及XPS等手段对经气溶胶处理前后的丁基黄药作用的黄铁矿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气溶胶化丁基黄药可显著提高丁基黄药中的有效成分双黄药分子的含量以及黄铁矿的浮选效果,在丁基黄药质量浓度为15 mg/L时,黄铁矿的回收率为 57.20%,与未处理相比,黄铁矿回收率提高 16.47 百分点.气溶胶化处理丁基黄药可以提高溶液中的溶解氧浓度,溶解氧既可促进溶液中双黄药的生成,强化丁基黄药对黄铁矿的捕收效果,又可影响黄铁矿的氧化反应程度,使黄铁矿表面矿物组成发生变化,并且疏水性单质硫的比例增加了 7.61 百分点,有利于黄铁矿上浮.此外,由于气溶胶化丁基黄药在黄铁矿表面吸附量增大,黄铁矿表面所含疏水基团-C4H9 增多,提高了黄铁矿的疏水性.研究结果对气溶胶浮选技术在浮选领域应用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气溶胶化丁基黄药强化黄铁矿浮选

    羧甲基纤维素对磷灰石与白云石浮选分离的影响及机理研究

    范宛惠姬志杰杨帆周峰...
    6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磷灰石和白云石为研究对象,采用纯矿物浮选实验、红外光谱分析、Zeta电位分析等方法,探讨油酸钠体系中羧甲基纤维素(CMC)对两种矿物浮选分离的影响及作用机理.实验结果表明:油酸钠为捕收剂用量 100 mg/L,在无抑制剂CMC时,白云石和磷灰石的回收率均在 90%以上;而CMC质量浓度 5 mg/L时,白云石与磷灰石的回收率分别为 4.72%、95.52%,实现了白云石与磷灰石的高效分离.机理分析表明:油酸钠在磷灰石和白云石表面主要以物理吸附为主,而CMC可能与白云石表面的Mg2+"桥接",阻碍了油酸钠在白云石表面的吸附,且其阻碍油酸钠在磷灰石表面吸附的能力很小,因此CMC对白云石具有较强的选择性抑制作用;在油酸钠体系中,随着CMC质量浓度的增大,磷灰石表面电位发生轻微负偏移,而白云石表面电位出现大幅负移,说明CMC能阻止油酸钠在白云石表面的吸附,却不影响油酸钠在磷灰石表面的吸附,因此能达到选择性抑制白云石浮选的效果.

    磷灰石白云石浮选CMC抑制

    改性黑药类捕收剂强化浮选玉龙铅锌矿中伴生银的无碱工艺研究

    江锋何帅唐鸿鹄吴永安...
    67-7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玉龙铅锌矿浮选过程中伴生银矿物回收率不高等问题,进行了新型捕收剂下无碱铅银浮选工艺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磨矿细度为-74 μm占 65%时,抑制剂采用亚硫酸钠与硫酸锌,捕收剂采用改性黑药类捕收剂CY-1,可实现无碱条件下铅银精矿中银回收率的显著提升.闭路实验获得了含Pb 52.05%、Ag 4 866 g/t的铅银精矿,铅、银回收率分别为 91.76%和84.43%.与乙硫氮+丁铵黑药为组合捕收剂时的高碱工艺相比,铅、银回收率分别提高了 2.5 和 6 百分点.该工艺消除了浮选过程中石灰对银矿物的抑制,有助于强化铅锌矿伴生稀贵金属的综合回收,提升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

    浮选铅锌矿伴生金属无碱工艺捕收剂

    卤代改性月桂酸捕收剂WN-01对氟碳铈矿的捕收性能研究

    池汝安王楠郭文达张臻悦...
    74-8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氟碳铈矿浮选所用羟肟酸类捕收剂价格高、用量大、毒性强、难降解且起泡性较弱等问题,研发了一种新型卤代改性月桂酸捕收剂WN-01 用于氟碳铈矿浮选提纯.实验结果表明,相比改性前的月桂酸,月桂酸卤代改性捕收剂WN-01 取得的最佳粗精矿REO品位和回收率可分别提高 4.45 百分点和 36.86 百分点.改性脂肪酸捕收剂WN-01 浮选氟碳铈矿的适宜条件为矿浆pH为 8.5,矿浆温度为 30℃,捕收剂用量为 150 mg/L,抑制剂水玻璃用量为 120 mg/L.在该条件下,REO品位为 26.57%的氟碳铈矿经 1 次粗选 3 次精选 2 次扫选开路浮选,可得到REO品位为 49.18%、回收率为 80.72%的浮选精矿.产品鉴定结果表明,浮选精矿主要成分为氟碳铈矿,含极少量萤石,浮选尾矿主要是石英和硅灰石,改性脂肪酸捕收剂WN-01表现出了优异的捕收性能和选择性,可替代羟肟酸类捕收剂,实现氟碳铈矿绿色、高效浮选.

    改性脂肪酸捕收剂氟碳铈矿浮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