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矿产保护与利用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矿产保护与利用
中国地质科学院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
矿产保护与利用

中国地质科学院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

冯安生

双月刊

1001-0076

kcbh@chinajournal.net.cn

0371-68632026 68632087

450006

郑州市陇海西路328号

矿产保护与利用/Journal Conserv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Mineral Resources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矿业综合类双月刊,1981年创刊,国内外公开发行,现由国土资源部矿产开发司指导,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主办,国家金属矿综合利用工程中心(北京)、国家非金属矿综合利用工程中心、中国选矿科技信息网及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协办;主要报道矿业管理研究和矿产资源综合利用、非金属矿深加工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磷矿中磷灰石及脉石矿物浮选表面化学研究进展

    张覃卯松黄小芬陈傲傲...
    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磷矿是战略性关键矿产资源.中国磷矿储量位居世界第二位,主要类型为沉积型磷块岩.由于磷块岩是由外生作用形成、由隐晶质或显微隐晶质磷灰石及其它脉石矿物组成的堆积体,并且磷灰石与脉石矿物的表面润湿性、表面电性、表面吸附等表面性质相近,使得浮选分离难度大.浮选表面化学是磷矿浮选的重要理论基础,是实现不同矿物之间选择性分离的关键.综述了磷矿石中主要有用矿物磷灰石和主要脉石矿物白云石、石英的晶体化学特征,以及磷灰石与脉石矿物表面润湿性、表面电性、表面吸附等表面性质.讨论了不同浮选药剂作用下矿物表面润湿性的变化特征、矿物在水溶液中的双电层结构、矿物表面的活性位点与捕收剂作用的吸附构型.在此基础上,总结了难免离子对磷灰石与脉石矿物浮选行为的影响,为中低品位磷矿石的浮选分离提供理论支撑.

    磷灰石白云石石英浮选表面化学晶体化学特征表面性质难免离子

    微细粒矿物絮凝浮选研究进展

    吴宇张英李小康管侦皓...
    16-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为贫、细、杂,所以微细粒矿物的高效回收利用尤为重要.浮选作为主要分离技术,从流体动力学和表面化学两个变量分析了微细粒矿物浮选过程中的难点.微细粒矿物具有质量小、比表面积大、表面能高等特性,导致疏水性矿粒在浮选中沿着流体流线运动,与气泡的碰撞概率和附着概率低.絮凝浮选通过增加矿物颗粒的表观粒径,降低微细粒矿物因自身基本特性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微细粒矿物经济回收的重要方向.详细阐述了絮凝浮选理论进展和影响絮凝过程的主要因素,以及剪切絮凝和选择性絮凝浮选的技术进展;全面描述了无机絮凝剂、有机絮凝剂和微生物絮凝剂等的絮凝性能及在絮凝浮选中的应用,为深入了解絮凝浮选这一复杂的过程提供了借鉴.

    微细粒矿物絮凝浮选絮凝剂吸附机理

    微细粒矿物选择性絮凝理论与技术进展

    郭图悦谢海云晋艳玲李建娟...
    27-37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有大量难处理的微细粒矿产资源,选择性絮凝技术是提高微细粒矿物回收的有效途径之一.首先分析了微细粒矿物的性质及其难浮选的原因,其次阐述了选择性絮凝的相关理论研究进展,最后对目前常见的选择性高分子絮凝剂进行分类,并对絮凝剂和选择性絮凝分选工艺在微细粒矿物分选中的研究和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认为絮凝剂选择性较弱、成本偏高、会产生环境影响、絮凝设备缺乏等是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开发选择性强的新型絮凝剂、絮凝设备和絮凝工艺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微细粒矿物选择性絮凝絮凝剂絮凝理论分选工艺

    锌硫分离低碱浮选药剂研究进展

    刘承杰邵延海李金辉李睿...
    38-48页
    查看更多>>摘要:闪锌矿与黄铁矿在低碱条件下的浮选分离一直是选矿领域的热点与难点.传统的锌硫分离方法通常需要在添加石灰的高碱环境下进行,但是大量使用石灰会造成管道堵塞、后续金属矿物活化困难等问题,因此无碱或低碱条件下的锌硫分离浮选药剂的选择尤为重要.综述了锌硫分离浮选药剂的研究进展,介绍了低碱抑制剂(有机抑制剂、无机抑制剂和新型抑制剂)和低碱选择性捕收剂(黄药类、阳离子捕收剂、组合捕收剂和新型捕收剂)的种类以及它们的分选机理,总结了各类低碱浮选药剂的优缺点,并探讨了在低碱环境下分离闪锌矿和黄铁矿所用浮选药剂的研究方向.

    锌硫分离低碱度黄铁矿闪锌矿抑制剂捕收剂

    基于苯甲羟肟酸的三元组合捕收剂高效浮选白钨矿研究及分子动力学模拟

    代龙富刘建李达黄蓉...
    49-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羟肟酸是常见的白钨矿浮选捕收剂,由于其价格高、用量大导致浮选成本偏高.为实现白钨矿的低成本高效浮选,提出一种降本增效的白钨矿浮选三元组合捕收剂:苯甲羟肟酸(BHA)+R-苯甲酸(4-MBA)+辛基羟肟酸(OHA).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计算方法证实了该组合捕收剂在白钨矿浮选体系中存在协同作用;同时,通过实际矿石浮选实验,进一步验证了组合捕收剂对白钨矿有着良好的捕收性能.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表明,随着捕收剂种类的增加,白钨矿(112)表面水分子相对浓度也随之降低,矿物表面疏水性增强;当捕收剂体系为BHA+OHA+4-MBA的三元组合捕收剂时,白钨矿表面水分子相对浓度最低,表明该三元组合捕收剂间存在协同作用,使矿物表面表现出更强的疏水性.针对某复杂低品位白钨矿进行了浮选试验,结果表明,在BHA浮选白钨矿体系中加入BHA用量 11.11%的 4-MBA,有效提高了BHA对白钨矿的浮选效果,在保障回收率的同时,BHA用量约降低 40%;而BHA用量 2.22%的OHA与BHA组合后,白钨矿的浮选回收率约提高 20 百分点,同时改善了浮选泡沫层.在BHA+OHA+4-MBA的三元组合捕收剂体系中,综合了两种不同的协同作用效果,使钨粗精矿的品位与回收率均达到最佳值.在使用水玻璃与羧甲基纤维素(CMC)组合作为抑制剂,经一粗一扫三精的闭路浮选实验后得到WO3 品位为 28.55%、WO3 回收率为 72.04%的钨精矿;与现场使用苯甲羟肟酸单一捕收剂相比,钨精矿的品位与回收率分别提高了 3 百分点与 4 百分点左右,捕收剂用量降低了 37.5%.在提高白钨矿回收率的同时显著降低了浮选药剂成本,实现了白钨矿的高效回收.

    组合捕收剂白钨矿分子动力学模拟浮选苯甲羟肟酸

    基于苯甲羟肟酸的三元组合捕收剂浮选分离钛铁矿与橄榄石机理研究

    李金辉邵延海刘承杰李睿...
    57-6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钛铁矿与橄榄石表面金属位点性质高度相似而难以分离.采用三氯化铝(Al)、苯甲羟肟酸(BHA)、油酸钠(NaOL)组装新型三元组合捕收剂(ABN),用于浮选分离钛铁矿和橄榄石.单矿物浮选实验表明,在Al、BHA和NaOL的摩尔比为2∶3∶1、pH值=8 的条件下,钛铁矿回收率达 90.4%,橄榄石回收率为 25.9%.相比单一BHA,钛铁矿回收率提升了 58.17 百分点.表面Zeta电位测定和XPS分析表明,ABN在Ti(OH)、Fe(OH)位点发生化学吸附导致其表面电位正移了 47.32 mV,在橄榄石表面只有少量电性吸附.粉末接触角测量结果显示,ABN使钛铁矿与橄榄石的表面接触角差异由 1.01°提升至 20.41°.ABN在钛铁矿表面的选择性吸附,增大了其与橄榄石的润湿性差异,利于实现两种矿物的浮选分离.

    钛铁矿橄榄石浮选分离组合捕收剂

    镁离子强化水玻璃对石英抑制机理研究

    李智宇刘建高虎林郝佳美...
    63-73页
    查看更多>>摘要:氧化铅锌矿浮选中对于脉石矿物石英的抑制十分关键.在以十二胺为捕收剂的体系中,单独使用水玻璃对石英抑制效果较弱.因此,加强对作为脉石矿物石英的抑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单矿物浮选实验、吸附量测试、Zeta电位分析、XPS检测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Mg2+与水玻璃作为组合抑制剂对石英浮选行为的影响及其抑制机理.单矿物浮选实验结果表明Mg2+与水玻璃组合使用对石英起到了强烈抑制作用,在pH=9.7、水玻璃用量为 2×10-4 mol/L时,石英的回收率为 90.15%,而添加了 8×10-4 mol/L镁离子后石英的回收率仅为 3.15%.Zeta电位分析、吸附量测定表明,与水玻璃相比,在Mg-水玻璃的作用下吸附在石英表面的十二胺降低了 95%.XPS检测和浮选溶液化学表明,Mg2+与溶液中的SiO(OH)3-反应生成离子聚合物以弱物理吸附的方式吸附在石英表面,阻碍捕收剂十二胺的吸附,从而实现对石英的抑制.分子动力学模拟表明,镁离子强化了水玻璃的抑制作用,十二胺在石英表面的相对浓度降低.因此,Mg-水玻璃组合抑制剂对石英的抑制作用更强.

    石英Mg2+水玻璃组合抑制剂分子动力学模拟

    硫化—胺法浮选菱锌矿体系中两相和三相泡沫的性能研究

    李超罗溪梅齐琳萍宋振国...
    74-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硫化—胺法是氧化锌的主要选别方法之一,在工业生产中的指标较好,但存在浮选泡沫发黏、难消泡的问题.研究了硫化-胺法浮选菱锌矿体系中两相泡沫和三相泡沫的性能,考察了硫化钠用量、十二胺用量、矿物含量、矿物粒度、矿物种类等对泡沫稳定性的影响,并测试了不同矿物含量的矿浆黏度.结果表明,在采用硫化—胺法浮选菱锌矿时,加入硫化钠能够提高两相和三相泡沫的稳定性.不同粒度的矿物颗粒对泡沫稳定性影响不同,加入-74+37 μm粒级的菱锌矿和石英颗粒均能够降低泡沫稳定性,而加入-37 μm粒级的菱锌矿和石英颗粒均能够提高泡沫稳定性,-18 μm的石英颗粒影响尤为明显.当十二胺与微细粒级石英共同存在时,浮选泡沫尤为稳定.加入石英颗粒后的三相泡沫半衰期均高于菱锌矿,这是由于石英矿浆的黏度高于菱锌矿,因而泡沫液膜的Marangoni效应增强,导致排液速率变慢,泡沫液膜变薄速率下降,泡沫稳定性更强.

    硫化—胺浮选法十二胺菱锌矿硫化钠石英泡沫半衰期

    普朗铜矿粗颗粒水力浮选实验研究

    罗选旭封东霞童雄熊宇农...
    8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云南普朗斑岩型铜矿难磨难选的特点,在分析矿石性质的基础上进行粗颗粒水力浮选实验.矿石中的铜主要以黄铜矿形式赋存,钼主要以辉钼矿形式赋存,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及钠/钙长石.采用HydroFloat水力浮选机对粗颗粒铜钼矿进行混合浮选,达到抛尾目的,减少后续磨矿能耗.HydroFloat水力浮选机在传统流化床的基础上引入气泡,通过复合力场使粗颗粒悬浮后随气泡上升达到分选目的.经水力浮选后,可从铜品位 0.39%和含钼 0.009%的原矿浮选得到铜品位为 0.73%、回收率为 95.84%,钼品位为 0.016%、回收率为 92.05%的铜钼混合粗精矿,抛尾率可达 48.80%.

    斑岩型铜矿粗颗粒水力浮选铜钼混合粗精矿

    江西省某尾矿回收锂云母实验研究

    吕昊子王成行李强胡真...
    89-9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江西省某尾矿开展了工艺矿物学与回收锂云母选矿实验研究,明确了样品的主要元素与矿物组成,以及Li2O的元素赋存状态;考察了磨矿、脱泥、十二胺、调整剂GY503、水玻璃用量等因素对浮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样品Li2O品位为0.276%,主要有价矿物为锂云母(锂白云母).浮选实验发现,脱泥有利于提高Li2O浮选效率,原矿适宜的磨矿细度为-0.074 mm粒级占 60%,浮选粗选十二胺、GY503、水玻璃的最佳用量分别为 200 g/t、2 000 g/t和 500 g/t,通过"一次粗选一次扫选两次精选"的浮选闭路流程,可获得Li2O品位和回收率分别为 1.46%和 82.81%的锂云母精矿;对锂云母浮选精矿进一步开展了磁选提质实验,获得了Li2O品位和回收率分别为 2.02%和 40.71%的磁选精矿,实现了该低品位锂云母资源的有效利用.

    锂云母浮选磁选尾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