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哀牢山金矿带位于三江特提斯造山带的东南部,发育有一系列大型-超大型造山型金矿床,并广泛发育碳质物,但碳质物在金矿成矿过程中的作用还尚不明确.为了确定碳质物在金矿化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本研究以哀牢山金矿带镇沅超大型造山型金矿发现的不同种类的碳质物和共生黄铁矿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岩相学、拉曼光谱、傅里叶红外光谱、碳同位素和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镇沅金矿中有 3 类碳质物:CM1、CM2 和CM3.CM1 呈深灰色不规则形态,拉曼光谱分析显示CM1 具有低强度、宽的 D1 带和高强度、窄的 G峰,D2 峰较明显,计算显示其形成温度为 172~200℃,低于成矿温度(250~330℃).此外,傅里叶红外分析结果表明CM1 石墨化程度低,含较少的CH键和C=O键,表明其未经历热液蚀变.碳同位素分析显示CM1 样品的δ13C值为-26.46‰~-26.89‰.与CM1 空间上共生的黄铁矿(Py1)呈草莓状分布于碳质板岩中,LA-ICP-MS结果表明Py1 的Co、Ni、Zn、Mo、Te元素含量高;CM2 呈灰色细长沥青状,拉曼光谱分析显示CM2 的D1 峰和G峰较CM1 更为尖锐,面积近似,且D2 峰的光谱分峰程度很低,计算显示其形成温度为 358~463℃,高于成矿温度.傅里叶红外分析结果显示,CM2 石墨化程度高,在 2925 cm-1 和 1705 cm-1处有明显的谱峰,含有较多的CH2+CH3、C=O和C=C键.CM3 呈灰色细小颗粒状,拉曼光谱分析显示CM3 的光谱特征与CM1 的相似,但CM3 的D2 峰具有独立的峰段,计算显示其形成温度为 258~322℃,与成矿温度一致.碳同位素分析显示CM3 的δ13C值为-9.09‰~-14.12‰.与CM3 空间上共生的黄铁矿(Py2)呈自形分布于含金石英脉中,LA-ICP-MS结果表明Py2 的As、Au元素含量高.综合以上结果,笔者认为CM1 来源于有机质,形成于碳质板岩的早期成岩阶段,属于变质成因,与其共生的Py1 形成于成岩期,属于沉积成因的黄铁矿.CM2 的形成温度高于成矿温度,也为变质成因.CM3 源于成矿流体,形成于围岩中的含铁矿物和成矿流体发生反应,属于热液成因,而Py2 与CM3 从流体中同时沉淀.其中CM1 和CM3 在金矿化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CM1 作为还原剂能够有效和成矿流体中金的硫氢络合物发生水岩反应促使金的沉淀,而CM3 在硫化过程中和Py2 共同沉淀导致成矿流体中H2S的大量消耗,进一步破坏了金的硫氢络合物稳定性,导致金沉淀和再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