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矿床地质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矿床地质
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
矿床地质

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

毛景文

双月刊

0258-7106

minerald@vip.163.com

010-68327284,68999546

100037

北京西城区百万庄路26号

矿床地质/Journal Mineral Deposit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专业学术性刊物。刊载矿床地质基础理论、矿床地质特征及有关的岩石学、矿物学、区域地质学、成矿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质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新技术新方法、问题讨论、消息报道等。读者对象为从事矿床地质勘察、矿山开发等工作的生产、科研人员和高校相关专业的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还原性矽卡岩型金矿床基本特征、研究现状及在中国前景

    刘军王晓彤何军成李铁刚...
    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还原性矽卡岩型金矿以独立金矿形式赋存于钙质沉积岩中,以金品位高(5~15 g/t)著称.目前,该类型金矿的总体研究程度较低,在成矿背景、还原性岩浆源区及成因、金高效富集机制等方面仍缺乏理解.笔者对该类型金矿的地质特征、时空分布规律、成矿机理、找矿标识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梳理,探讨了该类金矿的研究难点及其在中国的成矿潜力和找矿前景.还原性矽卡岩型金矿具有以下特征:①独特的Au-Bi-Te-As±Co元素组合,缺乏Cu等贱金属;②矽卡岩以钙铁辉石为主,其次为石榴子石;③成矿岩体属于还原性钛铁矿系列,包括辉长闪长岩、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等;④代表性低硫逸度的金属矿物,包括斜方砷铁矿、黑铋金矿、贫S的Te-Bi矿物.关键问题或薄弱环节主要有:①还原性岩浆存在温度、盐度、氧逸度、硫逸度、含水量、还原性组分类型及含量等多种属性,这些属性对还原性矽卡岩型金矿的形成有哪些影响?②Au可能以氯络合物、硫络合物、Bi-Te熔体、纳米絮状物等多种方式运移,还原性岩浆流体中Au的高效迁移及富集方式有哪些?③还原性成矿岩浆的氧化-还原性质有争议,部分学者认为岩浆始终为还原性,另一些学者认为母岩浆为氧化性,后期混入还原性物质;④存在深部W-Mo矿化、浅部Au-Sb-Bi矿化的金属元素分带现象,这种分带规律受哪些因素控制?总之,还原性矽卡岩型金矿在中国有着良好的成矿潜力和找矿前景,其中中国东部W/Sn成矿区(带)和Au成矿区(带)的叠加区域、西部还原性岩体分布区是该类金矿的有利勘探区.

    还原性岩浆矽卡岩金矿床岩浆成因成矿机制

    新疆巴楚小海子岩体铁钛成矿特征及资源利用前景

    李立兴陈懋弘李厚民杨成栋...
    29-4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疆巴楚小海子是近年来在塔里木大火成岩省探获的一个低品位-大吨位岩浆型钒钛磁铁矿床,其成岩成矿机制以及资源利用前景尚不清楚.文章针对小海子岩体 2 种含矿岩相橄榄辉长岩和橄榄辉石岩开展了地质地球化学研究.橄榄辉长岩相和橄榄辉石岩相虽然在空间上关系不明,但岩相学观察表明它们矿物组成的差异与矿物堆晶作用有关,且二者具有相似的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和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配分曲线,说明是同源岩浆演化的产物,橄榄石较低的Fo值(67.9~72.5)指示幔源母岩浆在深部岩浆房中发生了分异.小海子岩体和与相距约 45 km的瓦吉里塔格相比,岩石组成和地球化学组成相似,表明为同源岩浆成因,但后者矿物组成变化范围更大,指示瓦吉里塔格岩体在形成过程中经历了更高程度的分离结晶作用,这可能是造成瓦吉里塔格岩体比小海子岩体的w(TiO2)更高的原因.小海子岩体虽然w(TiO2)较低(3%~4%),但铁钛氧化物固溶体分离结构不发育,且矿物颗粒粗大,使得铁和钛选矿解离比中国其他地区的钒钛磁铁矿更为容易,因此钛资源利用前景巨大,笔者建议出台地方性的勘查技术规范,为这类铁钛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标准.

    钒钛磁铁矿镁铁-超镁铁质岩体资源利用前景小海子塔里木大火成岩省新疆

    云南哀牢山金矿带镇沅超大型造山型金矿床碳质物特征及其成矿意义

    武中洋孙晓明丁正鹏高显青...
    43-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哀牢山金矿带位于三江特提斯造山带的东南部,发育有一系列大型-超大型造山型金矿床,并广泛发育碳质物,但碳质物在金矿成矿过程中的作用还尚不明确.为了确定碳质物在金矿化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本研究以哀牢山金矿带镇沅超大型造山型金矿发现的不同种类的碳质物和共生黄铁矿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岩相学、拉曼光谱、傅里叶红外光谱、碳同位素和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镇沅金矿中有 3 类碳质物:CM1、CM2 和CM3.CM1 呈深灰色不规则形态,拉曼光谱分析显示CM1 具有低强度、宽的 D1 带和高强度、窄的 G峰,D2 峰较明显,计算显示其形成温度为 172~200℃,低于成矿温度(250~330℃).此外,傅里叶红外分析结果表明CM1 石墨化程度低,含较少的CH键和C=O键,表明其未经历热液蚀变.碳同位素分析显示CM1 样品的δ13C值为-26.46‰~-26.89‰.与CM1 空间上共生的黄铁矿(Py1)呈草莓状分布于碳质板岩中,LA-ICP-MS结果表明Py1 的Co、Ni、Zn、Mo、Te元素含量高;CM2 呈灰色细长沥青状,拉曼光谱分析显示CM2 的D1 峰和G峰较CM1 更为尖锐,面积近似,且D2 峰的光谱分峰程度很低,计算显示其形成温度为 358~463℃,高于成矿温度.傅里叶红外分析结果显示,CM2 石墨化程度高,在 2925 cm-1 和 1705 cm-1处有明显的谱峰,含有较多的CH2+CH3、C=O和C=C键.CM3 呈灰色细小颗粒状,拉曼光谱分析显示CM3 的光谱特征与CM1 的相似,但CM3 的D2 峰具有独立的峰段,计算显示其形成温度为 258~322℃,与成矿温度一致.碳同位素分析显示CM3 的δ13C值为-9.09‰~-14.12‰.与CM3 空间上共生的黄铁矿(Py2)呈自形分布于含金石英脉中,LA-ICP-MS结果表明Py2 的As、Au元素含量高.综合以上结果,笔者认为CM1 来源于有机质,形成于碳质板岩的早期成岩阶段,属于变质成因,与其共生的Py1 形成于成岩期,属于沉积成因的黄铁矿.CM2 的形成温度高于成矿温度,也为变质成因.CM3 源于成矿流体,形成于围岩中的含铁矿物和成矿流体发生反应,属于热液成因,而Py2 与CM3 从流体中同时沉淀.其中CM1 和CM3 在金矿化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CM1 作为还原剂能够有效和成矿流体中金的硫氢络合物发生水岩反应促使金的沉淀,而CM3 在硫化过程中和Py2 共同沉淀导致成矿流体中H2S的大量消耗,进一步破坏了金的硫氢络合物稳定性,导致金沉淀和再富集.

    造山型金矿碳质物拉曼光谱镇沅金矿哀牢山金矿带

    罗布泊盐湖区固体钾盐沉积特征、分布及成因探讨

    尹慧晶张华刘成林颜辉...
    60-7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对罗布泊盐湖区杂卤石、光卤石、钾盐镁矾等不同类型固体钾盐矿物特征、分布及成因进行了分析总结.杂卤石主要产于罗北凹地内部沉降区,以交代成因类型为主,代表了以硫酸盐型卤水为主体的罗布泊盐湖残余卤水钾镁富集到一定程度与石膏、钙芒硝发生水-盐反应的产物.光卤石沉积主要产于断陷带(近)地表,为深部氯化物型卤水经断裂向上运移至地表、与浅部卤水掺杂经蒸发浓缩而成.钾盐镁矾主要产于南小团地区,其形成可能与凹陷基底反转、罗北凹地高浓度卤水回灌有关.罗布泊盐湖区不同类型的固体钾盐沉积是构造-物源-气候 3 种成钾要素在特定时间窗下耦合的产物:在干旱气候条件下,构造活动一方面导致盆地地貌分异形成更加封闭的成钾次级凹地,为钾盐沉积提供可容纳空间;另一方面活化断裂为深部流体补给盐湖提供通道,为钾盐沉积提供不同类型的物质来源,改变盐湖卤水化学组成最终形成不同类型钾盐矿物.

    固体钾盐成钾条件盐湖罗布泊

    热液体系溶解度实验和热力学计算方法在成矿过程模拟中的应用

    杨颖王佳新张雪旎袁顺达...
    7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热液流体对金属元素的迁移、富集及沉淀成矿起着关键作用,定量刻画金属元素在热液成矿过程中的运移是矿床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以热力学理论为基础,通过开展溶解度实验,揭示金属元素在热液流体中的地球化学行为,是研究金属元素迁移、富集沉淀机制行之有效的重要手段.其中,基于钛合金反应釜开展不同物理化学条件下金属元素在热液流体中的溶解度实验,结合相关的热力学模拟,能够精确测定金属元素在热液流体中的溶解度、络合物配位数、气液两相中的分配系数及相关热力学参数,为定量模拟热液成矿过程提供重要的实验依据.文章归纳了近年来针对热液体系的实验矿床学方法,分析了各类实验方法与分析手段的优点与不足.重点介绍钛合金反应釜溶解度实验和热力学模拟计算方法,并结合该方法模拟钪矿床成矿的水岩反应过程,说明该方法在成矿过程模拟中的应用,最后阐述了其存在的问题,并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趋势提出了展望,以期推动该方法在战略性关键金属超常富集机制研究中的应用.

    溶解度热液流体热力学成矿过程模拟实验矿床学

    熔体包裹体分析技术进展

    蔡佳祺冯珮玲周伶俐陈伟军...
    86-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熔体包裹体是岩浆岩中矿物生长或结晶过程中捕获的少量硅酸盐熔体,成为地球深部过程的重要见证者.因此,有效识别其记录的岩浆演化信息显得十分重要.文章在前人对熔体包裹体研究的基础上,系统梳理其研究方法,总结了 5 步研究过程:①利用偏光显微镜,开展详细的岩相学观察以识别具有代表性的熔体包裹体类型;②为加热实验和成分分析制备样品;③利用高温热台,对熔体包裹体进行加热实验使其内部均一化,并测得捕获温度;④通过电子探针、二次离子探针、LA-ICP-MS、显微激光拉曼等技术对熔体包裹体中的主、微量元素、同位素以及挥发分组成进行分析测试;⑤熔体包裹体数据分析,与全岩成分和相关实验得出的流体成分进行对比.虽然熔体包裹体的研究经历了近百年的发展,但有效还原其代表的初始岩浆信息,仍然是当前研究的难点和热点.尤其是地球系统科学发展引发宜居地球深部过程的探讨,使得开展熔体包裹体分析新方法的探讨成为重中之重.

    熔体包裹体显微测温电子探针LA-ICP-MS二次离子探针综述

    瑶岗仙花岗质岩浆演化与两类钨矿化成因关系研究:黑云母和石榴子石矿物化学证据

    郭聪赵正刘战庆吴小辉...
    102-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瑶岗仙钨矿是南岭地区唯一一个石英脉型黑钨矿和矽卡岩型白钨矿均达大型规模的超大型矿床.两类钨矿体均产出于瑶岗仙复式花岗岩体的内外接触带,复式花岗岩体主要由中粒黑云母花岗岩和细粒二云母花岗岩组成,但多阶段岩浆演化与两类钨矿化关系问题一直存在较大争议.文章以瑶岗仙矿区中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与细粒二云母二长花岗岩中的黑云母和石榴子石为切入点,对比研究两阶段花岗质岩浆氧逸度、挥发分、结晶分异程度,探讨了岩浆演化对钨矿化成因的制约.结果显示,细粒二云母二长花岗岩相较于中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黑云母拥有更低的XMg值、更靠近Fe2+端员、更低的Ⅳ(F)和更高的log(f HF/f HCl)fluid值,指示其形成于还原性岩浆环境,且F含量更高,而后者更偏向氧化性,F含量偏低.两类花岗岩中的石榴子石均为岩浆成因的锰铝榴石,从中粒黑云母花岗岩至细粒二云母花岗岩,随着石榴子石中MnO含量的递增,CaO、FeO、MgO含量逐渐降低,Mn/(Mn+Fe)比值、Sc、Zn、Y、HREE含量随MgO降低而逐渐升高,表明细粒二云母二长花岗岩较中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演化程度更高,更有利于W的富集.石英脉型黑钨矿和矽卡岩型白钨矿成矿岩浆均具有低氧逸度和高F含量的特征,与细粒二云母二长花岗岩成岩环境一致.基于上述研究,结合矿区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钻探信息,笔者建立了瑶岗仙矿床深部勘查模型,圈定了大根垄深部石英脉型黑钨矿找矿靶区、杨梅岭深部云英岩型找矿靶区、和尚滩南东侧矽卡岩型白钨矿找矿靶区.

    黑云母石榴子石氧逸度挥发分结晶分异勘查模型瑶岗仙钨矿

    湖南界牌岭大型锡-萤石矿床勘查模型与深部找矿预测

    侯占德赵正许以明何以勤...
    128-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湖南界牌岭锡多金属矿床位于南岭成矿带中段,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以锡和萤石为主,伴生锂、铍、铌、钽、锌等重要资源的大型矿床.该矿床矿化元素多且规模大、矿化分带性强、成矿时代也较新(~90 Ma),使其在湘南钨多金属矿集区内独具特色.文章在详细的矿床地质工作基础上,对界牌岭不同矿化段的萤石和锡石进行了矿物学研究和微区原位微量元素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萤石由深到浅表现为明显的正Ce异常向负Ce异常、负Eu异常向正Eu异常转变,指示成矿流体向上运移过程中氧逸度逐渐升高.浅部矿体与深部花岗斑岩中萤石的稀土元素配分特征一致,指示两者均为深部富F花岗质岩浆的产物.相较于南岭地区云英岩型和石英脉型锡矿,界牌岭锡石中Nb-Ta含量偏低,但高于矽卡岩型锡矿,具有富Fe、贫W的特征,较低的Zr/Hf值(平均为 2.76).对比研究认为,界牌岭锡矿体仍处于该岩浆热液系统中-远端,推测其深部至隐伏岩体仍具较大找矿空间.结合前人研究,文章综合构建了界牌岭锡萤石矿床成矿模式,并提出了相应的勘查标识,圈定了界牌岭深部近花岗岩体矽卡岩型-云英岩型-石英细脉型锡(钨)铌钽矿、北北东向主断裂北段深部锡多金属矿、斑岩体内及深部接触带锡锂铌钽矿3个方向的找矿预测靶区.

    锡矿床矿物微量元素勘查模型找矿预测界牌岭

    江西会昌锡坑迳斑岩型锡矿床成矿系统发育特征与找矿模型

    邓迪赵正刘善宝李超...
    144-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锡坑迳矿田位于南岭成矿带东段与武夷山成矿带交会部位,以早白垩世连续的岩浆喷发-侵入活动与多类型锡多金属成矿作用为特色.矿田内围绕似斑状花岗岩和花岗斑岩发育了岩背斑岩型、淘锡坝和矿背隐爆层间裂隙带型、苦竹岽和凤凰岽云英岩-破碎带蚀变岩型等大中型锡矿床.这些矿床的矿化-蚀变特征可与玻利维亚锡矿带、银岩、维拉斯托和洋滨等国内外斑岩型锡矿床类比,又独具特色,是研究斑岩型锡成矿系统发育特征与找矿模型的理想区域.文章在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系统总结了锡坑迳矿田内各类锡多金属矿化组合特征和蚀变结构,并对岩背矿床和淘锡坝矿床锡石开展了电子探针和LA-ICP-MS原位微区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所有锡石样品均具有La、Pr、Gd和Tb的正异常、Ce与Eu的负异常、明显的Zr/Hf分馏和不规则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指示成矿热液早期阶段及锡石沉淀阶段经历了流体不相容.岩背锡石较淘锡坝锡石具有高的Ti/Zr和Ti/Sc比值,指示其更为靠近矿化中心.笔者研究认为,锡坑迳斑岩型锡成矿系统矿化类型包括细脉状、浸染状和细网脉状,围岩蚀变由早到晚、由成矿中心向外依次发育黄玉石英带、绿泥石-黄玉石英岩化带、绿泥石-绢云母化带和黏土化-碳酸盐化带.与斑岩型铜钼成矿系统相比,其成矿岩浆岩不仅有花岗斑岩,还有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矿体在斑岩、花岗岩及上覆火山岩中均有赋存.相较于玻利维亚斑岩型锡成矿带发育的大面积石英-电气石化,锡坑迳斑岩成矿系统更富F,蚀变矿物中出现了大量黄玉、萤石和白云母等.对比国内外典型锡矿床的矿化-蚀变结构和锡石矿物学特征,文章建立了锡坑迳式斑岩型锡成矿系统的找矿模型.

    斑岩型锡矿蚀变分带原位微量元素分析成矿系统锡坑迳矿田

    湘南柿竹园矿田云英岩型钨多金属成矿规律及成矿预测

    侯宇辰刘建平AHMAD Osama王浩...
    159-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湘南柿竹园矽卡岩型-云英岩型钨多金属矿田是中国最重要的钨多金属矿产资源基地之一.前人对该矿田的矽卡岩型成矿开展了系统的研究,而对矿田内云英岩型钨矿化研究薄弱,制约了矿田内成矿理论的认识和矿产勘查部署.通过野外调查,文章系统总结了矿田内云英岩型矿化样式、空间分布、矿化特征和控矿因素.研究显示柿竹园矿田内云英岩型矿体包含 4 种矿化样式:第一期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中云英岩型矿体、石英斑岩中云英岩型矿体、第二期黑云母花岗岩中云英岩型矿体和矽卡岩-网脉状云英岩复合型矿体.这 4 种样式的云英岩型钨多金属矿体是柿竹园矿田内不同阶段的花岗岩成矿的产物.白钨矿化学成分显示矽卡岩型矿化的白钨矿低Mo,而云英岩型矿化白钨矿富Mo,指示云英岩矿化较矽卡岩矿化具有更氧化的环境.柿竹园矿田矿化格局显示云英岩型矿化受矿田和矿床尺度的花岗岩体侵位前锋控制,矿田尺度表现为岩体由北东深部向南西浅部侵位,千里山岩体南部为岩体侵位的前锋,岩体南部发育较大规模的云英岩矿体;矿床尺度上,云英岩体的定位受控于花岗岩岩突的控制.此外,矿田菱形格状构造对岩突产出位置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也具有重要勘查指示意义.结合矿田控矿构造格局、不同期次岩浆岩对云英岩的控制及地球化学异常特征,笔者提出了大吉岭、柿竹园深部和柴山深部3 处云英岩型钨多金属矿找矿预测靶区.

    云英岩型钨多金属矿床矿化类型控矿因素成矿预测柿竹园矿田湘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