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矿床地质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矿床地质
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
矿床地质

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

毛景文

双月刊

0258-7106

minerald@vip.163.com

010-68327284,68999546

100037

北京西城区百万庄路26号

矿床地质/Journal Mineral Deposit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专业学术性刊物。刊载矿床地质基础理论、矿床地质特征及有关的岩石学、矿物学、区域地质学、成矿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质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新技术新方法、问题讨论、消息报道等。读者对象为从事矿床地质勘察、矿山开发等工作的生产、科研人员和高校相关专业的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滇东北羊场磷矿床成因与找矿前景

    胡清华周骞夏建峰黄太平...
    1127-1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云南镇雄县羊场磷矿经地勘工作测算确认为大型隐伏磷矿床,已探获资源量27亿t,远景资源量超百亿t.磷矿体赋存于寒武系梅树村组碳酸盐岩-泥质碎屑岩沉积建造中部的一套含磷岩系中,岩性以磷质岩和磷块岩为主,少量含磷灰质白云岩和含磷硅质白云岩.矿体产状与地层产状一致,呈层状、似层状展布于近东西向延伸的宽阔羊场箱状背斜两翼.钻探数据表明:矿体平均厚度达34 m,磷(w(P2O5))平均品位达24.3%,埋深450~1500 m;矿石主要矿物氟磷灰石(胶磷矿)形成于陆表海海底封闭或半封闭的还原环境,在海水氧化还原界面附近析出;成矿过程包括生物化学沉积,成岩以及物理富集3个阶段.已有研究表明,该磷矿形成于上扬子西南缘的滇东被动陆缘昭通陆棚半封闭的浅水台地相中,磷矿层的形成受古构造、沉积环境及岩相古地理条件控制,地层与构造控矿明显.在"成磷盆地-聚磷沉积相-磷矿层"的磷矿找矿思想指引下,综合成矿地质背景、矿床成因、控矿因素和区域成矿地质条件,笔者认为羊场磷矿所在的镇雄-威信地区,因与羊场相似的沉积相和地层层序,找矿前景巨大.文章为该区早寒武世海相沉积型磷矿的找矿提供理论依据与对比线索.

    磷块岩矿体羊场背斜梅树村组羊场磷矿镇雄-威信

    三维地震和重力在思茅盆地固体钾盐勘探中的应用

    苗忠英郑绵平黄元溢严加永...
    1149-1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钾盐是中国紧缺的战略性矿产资源,思茅盆地是实现国内固体钾盐找矿突破最现实的区域之一.然而,复杂的构造条件及岩盐特殊的理化性质制约了找矿突破.为探索有效的找矿方法,笔者首次将三维地震应用到钾盐找矿实践中,同时开展了重力等其他地球物理方法综合勘查,研究结果表明:①三维地震数据处理需重点关注低频面波的压制;②三维地震属性中的瞬时振幅、道积分、Prg*CIP在识别2000 m以深的盐体边界方面有独特的优势,据此预测顶面埋深1700~2800 m、面积为4.28 km2的盐体已被MK-3井钻探证实;③在山区应用地震探测钾盐尚处于探索阶段,数据采集、处理、解释方面还需要不断积累资料和经验;④重力探测钾盐的理论基础可靠,浅层盐体赋存区全部存在重力负异常;⑤第四系、新近系等与盐体密度相近的地质体、地层形态变化或断层也可引起重力负异常,此时须进一步结合其他地球物理手段和地质规律方可判断负异常区内的含矿性.三维地震和重力是以往思茅盆地内钾盐找矿实践中应用效果较好的两种物探手段,由于地球物理资料的多解性以及不同技术手段成本的差异性,在今后的找矿实践中可综合基础地质、矿床地质、探测效果及效率、经济性等因素使用.

    地震勘探重力勘探地球物理钾盐思茅盆地

    斑岩型锡矿与赋矿次火山岩的关系:来自玻利维亚锡矿带Llallagua锡矿床年代学证据

    王嘉旭宋以龙赵盼捞张璐...
    1164-1174,后插1-后插3页
    查看更多>>摘要:玻利维亚锡矿带是全球最重要的锡多金属成矿带之一,与其他地区锡矿普遍与花岗岩密切相关不同,该带锡矿区内并无花岗岩出露,锡矿体主要赋存于次火山岩中,因此锡矿与次火山岩的成因关系是长期备受关注的重要科学问题.Llallagua斑岩型锡矿位于玻利维亚锡多金属成矿带中部地区,是全球最大的锡矿之一.已有研究根据区内流纹质斑岩形成时代明显早于锡成矿时代,认为锡矿与区内赋矿次火山岩无关.然而,Llallagua锡矿体主要呈脉状产于英安斑岩中,而目前英安斑岩与锡矿的时间关系尚不清楚.文章在详细野外地质观察的基础上,选取与锡矿空间关系密切的英安斑岩开展系统的年代学研究,并系统梳理了整个玻利维亚锡矿带内岩浆活动和锡成矿时空格架及二者的关系.结果表明,2件英安斑岩样品锆石LA-ICP-MS U-Pb年龄为(21.8±0.1)Ma和(21.3±0.3)Ma,与前人获得锡矿脉中独居石U-Pb年龄(23.4±2.2)Ma以及锡石U-Pb年龄(24.0±5.1)Ma在误差范围内基本一致,表明锡矿与赋矿次火山岩具有密切的时间关系.考虑到锡矿体呈脉状产出于英安斑岩内以及英安斑岩本身分异程度较弱,文章认为英安斑岩并非锡矿的成矿岩体,推测深部存在与英安斑岩同期隐伏的锡矿成矿岩体.此外,整个成矿带成岩内成矿年龄系统梳理显示,区域上斑岩型锡矿和赋矿次火山岩亦基本同时形成,整个玻利维亚锡矿带的岩浆作用和锡成矿时代可以分成2个阶段:三叠纪至侏罗纪和晚渐新世至中新世.其中,三叠纪至侏罗纪锡矿主要分布在玻利维亚锡多金属成矿带的北部地区,而晚渐新世至中新世锡矿在整个带内均有分布并且具有从北向南逐渐变年轻的趋势.

    次火山岩成矿年龄Llallagua锡矿玻利维亚锡矿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