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课程·教材·教法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课程·教材·教法
课程·教材·教法

徐岩 魏国栋

月刊

1000-0186

010-58758977 58758975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7号院1号楼

课程·教材·教法/Journal Curriculum,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初、中等教育专业刊物。其宗旨是推动中小学课程。教材和教法的理论研究,总结和交流改革中小学课程及各科教材教法的经验,探讨教学理论与教学规律。主要内容有:课程教学研究、教学改革、教学方法、国内外教育改革动态、教材建设、师范院校课程设置等。读者对象为广大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工作者及师范院校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统编教材建构国家形象的三重维度与实践进路

    袁永强刘艺琨
    55-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统编教材作为集中体现国家意志和利益的重要载体,承载着建构国家形象的使命,能够展示国家的多维度形象、维护社会的稳定性存续,进而消解个体的存在性焦虑.由于国家形象的要素和结构极为丰富且复杂,这就要求统编教材建构国家形象,要对国家要素进行系统化和逻辑化呈现,从"可信、可爱、可敬"等维度对国家形象进行立体化塑造和表达.在实践过程中,统编教材需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精准提炼国家形象的思想内核,以明确叙事立场;丰富教材的内容体系,生动诠释国家形象的多维实践,以明确叙事逻辑;探索教材的开发使用,立体化传递国家形象的多维结构,以形成叙事视角;实现教材的体系建构,推动塑造国家形象的有序衔接,以建构叙事框架.统编教材借此可以向学生展现并传递真实、全面且立体的国家形象,引导其形成稳定的国家认同.

    统编教材国家形象可信可爱可敬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修订的三个着力点

    王本华
    64-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初中语文统编教材已经完成修订,并正式进入课堂.在"守正创新、稳中求进"的总原则指导下,修订教材究竟在哪些方面体现"创新""求进",这是广大教师特别关心也应该在教学中予以关注的.本次教材修订有三个主要着力点:一是调整选文、完善导语、主题教育设计等,以追求"以文化人"的育人价值;二是为活动探究单元扩容、增设"阅读综合实践"新栏目、强调"语言运用"基础等,以落实课程标准新精神和新理念;三是对语言表述、局部细节打磨优化、加工润色,以回应教育教学实际.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教材修订以文化人稳中求进打磨优化

    统编教材道德叙事的内在逻辑与发展路向——以统编语文教材为例

    罗燕
    72-78页
    查看更多>>摘要:道德叙事契合学生道德形成过程的叙事性思维,是一种深层次的意义建构.统编教材道德叙事是教材对嵌入其中的知识进行叙事化处理,以此实现教化育人的价值旨归.统编语文教材从多方面进行了叙事探索:在道德叙事关怀上,重视道德共同体的构建;在道德叙事思维上,注重内在叙事的铺陈;在道德形象建构上,注重多元化道德榜样的形塑.统编教材道德叙事遵循了以社会主流价值为纲、以学科本质属性为根、以个体道德成长为本的内在逻辑.面向未来,实现统编教材的道德价值,须在传统与现代的连接中展开道德叙事,在价值传递与学科规律的互动中保持育人自省,在客观表征与主观建构的统一中实现道德教化.

    统编教材道德叙事道德价值道德教育

    重论"预设—生成"的课堂模式——以语文教学为例

    程翔
    79-86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古代关于生成教学有着深刻的理论阐述与丰富的实践经验.长期以来学界对生成教学的研究存在遗憾,若想弥补遗憾,应认识到:不能否定课堂教学的有序性;课堂的封闭性是一个客观存在;课堂的稳定性、可控性不能被颠覆;"生成"不是对预设的超越,更不是改变,而是学生对学习目标自主、曲折的达成;课堂是可控的,可预期的,不存在变动不居的课堂.生成教学指的是教师不给学生奉送答案,而是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达成,把"知其所以然"的权利交给学生,从而实现"三个转变".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学生体验、参与、出错、纠错、内化、生成,从而构成"预设—生成"课堂模式全流程.

    预设生成常态教学语文课堂

    "走读思政":内涵、特征及价值意蕴

    李臣之汝凡
    87-93页
    查看更多>>摘要:"走读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举措,是调动学生身心的活动课程,也是立德润心的跨学科综合课程,具有具身性、在地性和开放性的特征."走读思政"对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具有独特价值,能够提升学生的道德成长水平,增强核心素养培育的自主性;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和谐发展,提升核心素养培育的实效性;遵循规律发展学生的道德理解,强化核心素养培育的导向性.

    "走读思政"思政课程课程思政立德树人德育

    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实验教学研究

    邵光华蒲艺航
    94-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学实验是科学实验的一种,理解数学实验的本质内涵、认识数学实验的价值意蕴、把握数学实验的类别特征有助于更好地开展数学实验教学.小学数学实验具有基础性、系统性、育人性和探索性特点,对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有着重要作用.小学数学实验根据实验目的和活动形式可以划分为不同类型,不同类型数学实验可以采取不同教学形式.小学数学实验教学应在遵循实验基本范式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小学数学实验教学模式,在兼顾小学数学实验多样性的同时重视探究性实验和设计类实验.不论哪类实验教学都要强调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数学实验实验分类实验特征教学策略

    义务教育数学新课标中的"提出问题":意涵解析与教育应对

    陈婷谢升梅
    102-108,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生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与表现.在我国加快培养创新人才的战略背景下,"提出问题"在义务教育数学新课标中的呈现量以及信息量均为历史最高,成为数学课程改革的焦点.在内涵维度上,新课标回归"提出问题"能力本源,将其视为序列认知活动,并期许了培养高水平问题提出者的教育目标.在价值维度上,新课标坚持素养与创新导向,既建立"提出问题"与数学核心素养的结构关联,又把握"提出问题"是创新思维发端的时代定位.在操作维度上,新课标呈现"提出问题"的实践指导,既建构"提出问题"教学路径又主张"提出问题"的跨域融合.为落实上述理念,教科书中应设计多样真实情境,开发多类型"提出问题"栏目;教学中推进"提出问题"能力培养与数学核心素养发展协同并进;需要建构"提出问题"能力评价指标,开展"提出问题"教学与考试评价.

    数学新课标提出问题教育应对

    数学教科书弧度制引入的必要性与合理性探析

    康玥媛王光明史宁中
    109-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弧度制的引入满足了角度与长度测量单位以及角度量单位进制统一化的双重需求,满足了数学内在一致性的需求,符合数学史发展的逻辑,并与数学的简洁性原则相契合,是其在数学和自然科学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必然结果.教科书在引入弧度制时应着重强调统一的度量单位和进制的重要性,以及其在数学领域及其他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价值,并且凸显数学内在一致性的需求,与历史发展逻辑一致,与数学的简洁性原则相契合.教科书编写应体现时代性要求,适当融入数智时代相关内容背景信息,数智赋能拓展弧度制课程资源.

    数学教科书弧度制必要性合理性简洁性

    从知识到思维:教学衔接的进阶思考

    徐瑞璟李春密
    115-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的颁布以及"重在协同,系统设计"原则的提出,初、高中教学衔接问题倍受重视.学生在跨越学段时面临认知结构零散和思维发展障碍等现实困境,需要教育研究人员重新认识和思考教学衔接问题.基于多种教育学理论,学生水平的发展可梳理归纳为知识、认知、思维、表征四个层面,结合研究对象、认识方式、思维路径、问题解决的进阶,可建构教学衔接的KCTR理论框架,实现多个层面的有效教学衔接,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不同学段的一体化.

    教学衔接知识结构认知结构思维发展问题表征

    我国科技新成就融入课堂教学的探讨

    杜明荣魏靖尧
    123-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科技事业蓬勃发展,新成就层出不穷.及时有效地将科技新成就融入中小学课堂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是聚焦科技强国时代使命、实现课堂育人价值旨归、落实核心素养培育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科技新成就融入课堂教学面临相关素材分散、教师专项素养不足、教学实践偏离等问题.为此,可从整合科技成就素材、提升教师专项素养、创新教学实践策略等方面改善科技新成就融入课堂教学的现状,为一线教学提供参考.

    科技新成就课堂教学立德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