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课程·教材·教法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课程·教材·教法
课程·教材·教法

徐岩 魏国栋

月刊

1000-0186

010-58758977 58758975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7号院1号楼

课程·教材·教法/Journal Curriculum,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初、中等教育专业刊物。其宗旨是推动中小学课程。教材和教法的理论研究,总结和交流改革中小学课程及各科教材教法的经验,探讨教学理论与教学规律。主要内容有:课程教学研究、教学改革、教学方法、国内外教育改革动态、教材建设、师范院校课程设置等。读者对象为广大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工作者及师范院校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语文课程的核心词"阅读理解"

    王荣生谢平
    84-92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21世纪初到现在的语文课程标准文本,都刻意遮蔽了语文课程的核心词"阅读理解"以及与它紧密相连的"阅读能力""学习阅读",这种遮蔽有较大弊端."阅读理解"是阅读的核心."阅读理解能力"有三重含义:一是统括解码能力、所必需的背景知识、阅读理解过程的心智活动这三个方面,二是专指解码能力,三是特指阅读理解过程的心智活动."阅读理解过程的心智活动"的实质就是运用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在解码能力和背景知识基本具备的前提下,阅读理解能力即阅读方法与阅读策略的运用能力.中小学生"学习阅读"的核心内容,一是在认字基础上的识词,达到流利阅读水平.二是阅读理解,学习并运用阅读理解的方法和策略,抓住关键词、关键语句,在上下文的联系中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意思.

    语文课程阅读理解阅读能力学习阅读课程内容

    语文课程中的审美教育:历史脉络、目标定位与实践策略

    李晶晶朱于国
    93-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纵观语文课程的历史发展进程,审美教育是从传统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逐渐成为语文课程的核心要素的.语文课程中的审美教育以语言文字审美为核心,其对象分别为方块汉字、汉语声韵与言语作品.它有着独特的目标定位,从低到高可分为四个层次:以感受美、体验美为基础目标,以欣赏美、评价美为发展目标,以发现美、表现美为进阶目标,以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为高阶目标.在新时代背景下,语文课程以高素质教师引领为关键,面向审美教育的中心——学生,以美育人润心,以文化人启智,循序渐进地开展丰富多样的审美实践活动,激发审美愉悦,注重个性创造,从而实现中华美育精神的弘扬与审美心灵的浸润.

    语文课程审美教育语言文字审美审美体验

    叙事学视域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统编语文教材中建构的内涵与理路

    吴艳梅张旭
    101-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统编语文教材是中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重要载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教材中的建构强调引导学生坚定五个认同,增进共同性是建构的基础和方向.教材采用语言与非语言相结合的叙述方式,叙述中华民族共同体"四个共同"的故事,以构成教材的核心内容."人文主题"加"语文要素"的主题单元叙事结构展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脉络,并以多模态呈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中华民族共同体符号.此外,统编语文教材中学习支架的搭建,体现了对学生主体地位的观照,助力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统编语文教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同性叙事学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综合培养的学理逻辑及实施

    吴波
    109-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如何综合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目前中学历史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综合培养先要厘清五个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逻辑关系,即以家国情怀素养为最高层次的素养培养目标,以历史解释素养为核心,以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素养为基础形成逻辑关系结构;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按照核心素养的逻辑关系规划核心素养综合培养的路径;在教学过程中要按照核心素养综合培养路径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

    统编三科教材中学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数学知识可视化的教学表征及设计理路

    尚晓青
    115-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一种知识传达方式,可视化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更加强化知识的形象展示,使其实践性得到增强,内涵变得丰富,为教学中科学知识向学科知识的转化提供了有效手段.在教学实践中,可视化首先需要借助外部媒体技术优化知识的呈现形式,然后利用其对知识背景、知识内容、知识形成过程以及学习效果等进行教学表征,进而丰富知识学习的意蕴.依据数学知识生成逻辑及其需求,课堂教学中的可视化设计可依次利用背景可视化、关系可视化、过程可视化和结果可视化四类活动,直观形象地强化知识来源、知识之间的结构关系以及其生成过程,增强学生的活动经验,促进其结构化知识的形成.

    知识可视化课堂教学教学表征

    大概念统摄的小学科学课程设计与实施探新

    徐晨来高翔
    122-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概念统摄的小学科学课程秉持基于关联主义的新课程观,创新科学课程结构生态;沿循基于意义建构活动的新知识观,深化对知识本身的理解;基于具身认知视角重构新学习观,科学落实核心素养目标.从提升核心素养的价值追求出发,"趣探科学"课程以"趣探科学"为核心,以共鸣、匹配、和谐、兼顾、融通为基础,囊括课程类型、学习方式、学习场域三个维度,分为基础型"趣·玩"课程、核心型"趣·探"课程和拓展型"趣·悟"课程三种结构形态,呼唤多维评价类型、多样评价方法、多元评价主体和多种评价场域构成的立体评价体系.实践表明,这一课程模型有助于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大概念核心素养小学科学课程实施

    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科书中科学论证内容分析与教学建议

    杨洪斌李高峰
    129-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学论证是科学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科书中分布着大量的科学论证内容.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科书具有如下特点:论证内容编写特色化,促进学生科学核心概念的形成;论证主题材料多样化,激发学生科学学习兴趣;论证技巧全面化,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论证训练方式主体化,丰富学生科学论证的路径.在进行科学论证教学时,可通过统筹论证内容、完善证据链条、强化论证过程、注重口头论证提高教科书中科学论证教学内容的实施水平.

    生物学教科书人教版科学论证特色化多样化

    戏剧教学法中具身学习的达成

    孙菲裴淼
    136-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戏剧教学法因其戏剧性要素的具身属性,成为近年来具身学习的研究热点之一.目前,对具身属性多从认知科学和教育学的角度展开研究,缺少戏剧视角,导致对戏剧性要素发挥具身作用的条件认识不足.戏剧教学法中的具身学习是指参与者以假装的游戏本能,依照活动的规则,在与可体认的情境的互动中,产生吻合或能导向教学目标的体验.戏剧教学法中具身学习的达成要满足三方面条件,即能将教学目标转换为激发互动的环境,设定能够复合多项教学需求的空间,选择难度相宜的教学工具.戏剧教学法在运用中要选择适切的教学目标,以问题和反馈促进活动体验的迁移,构建适宜协作学习的活动形态.

    戏剧教学法具身学习中小学艺术教育

    十年高考内容改革的主要成就、现实挑战与未来展望

    于涵蔺为民
    141-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2014年至2023年,高考内容改革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高考评价体系,加强价值引导、能力测评及考教衔接,旨在满足高校人才选拔需求,引导基础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当前,高考内容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面临选拔拔尖创新人才、促进教育公平、调控试题难度、加强考评衔接、保障试题质量等新挑战.未来高考内容改革要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综合施策,提高拔尖创新人才选拔效果、建立公平性保障机制、构建难度质量控制体系、构建一致性评价路径、提高各地选考科目命题能力,以高质量的改革成效更好地服务教育强国建设.

    教育强国高考内容改革高考评价体系考教衔接

    高考数学科面临的关键问题与解决路径

    赵轩翟嘉祺郭淑媛
    147-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学科在高考内容改革的实践过程中作出了许多积极的探索和改变,也在重视创新人才培养与选拔的新形势下面临一些新的挑战,需要继续对考查的形式、内容、方向等作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以保障改革目标的顺利实现.要持续更新命题理念,确定科学合理的考查目的;要持续创新试题设计,聚焦关键能力;要坚持对于数学思维的重点考查;要持续推进考试内容与结构的优化;要健全科学调控难度的机制.

    高考数学核心素养创新性科学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