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昆虫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昆虫学报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昆虫学会
昆虫学报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昆虫学会

黄大卫

月刊

0454-6296

kcxb@ioz.ac.cn

010-64807173

100101

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5号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昆虫学报/Journal Acta Entomologica Sinic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昆虫学领域学术性刊物。反映我国昆虫学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和科学实验技术的水平和进展。发表有关昆虫系统发育学、昆虫病理学、形态学、生理学、生态学、药剂毒理学、昆虫分子生物学,以及农、林、牧及医害虫和益虫方面的研究论文、简报和综述。办刊宗旨:传播报道昆虫学研究最新成果和动态,推动国内外昆虫学界学术交流,发展我国的昆虫学事业,为国家的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植物叶部致瘿昆虫和螨类研究进展和展望

    温秀军朱君怡罗艳玲马绍坚...
    1543-1559页
    查看更多>>摘要:致瘿昆虫是一类能够引起寄生植物变态增殖后形成虫瘿的一类昆虫,全世界约有6目20科之多.致瘿昆虫寄生具有高度专一性,但可为害寄主多个部位,其中最为广泛、危害程度最重的是植物叶片,在全世界范围内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破坏了区域的生态平衡和生物链的稳定性.本文以瘿蚊科(Cecidomyiidae)、瘿蜂科(Cynipidae)、姬小蜂科(Eulophidae)、木虱总科(Psylloidea)、蚜总科(Aphidoidea)和瘿螨总科(Eriophyoidea)这6类叶部致瘿昆虫为对象,综述了植物叶瘿的简单结构与复杂结构;围绕三大假说阐述叶部虫瘿形态的多样性,更深层次地阐明虫瘿这一结构对于叶部致瘿昆虫的意义;以枣瘿蚊Dasineura jujubifolia为典例探讨叶瘿昆虫的危害特点,并从实践角度探讨其致害的原因.结合国内外对于叶部致瘿昆虫现已实行和有待发展的防治措施进行综合论述,包括化学防治、农业措施防治以及生物防治等3种主要措施.这6类叶部致瘿昆虫在为害方式、致瘿特点、世代完成方式等各有特点,虫瘿不同的结构组成与激素变化也分别相对应解释了营养假说、微环境假说以及天敌假说.根据目前有限的研究,将虫瘿的形成过程分为初期、成长期、成熟期和羽化期,对叶瘿昆虫通过分泌特定活性分子导致宿主植物糖类、蛋白质、脂质和生长激素等多方面发生变化的规律进行了详细讨论.叶部致瘿昆虫为害时间长、危害程度重和防治难度大的三大危害特点,介绍了在成虫羽化期前以化学防治为主,营林期间农业措施防治为辅的防治方法,与此同时,以自然天敌与生物制剂作为生物防治还有较大的发展前景.叶部致瘿昆虫在我国的研究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其特殊的为害方式表明了物种间协同进化的趋向,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叶部致瘿昆虫的综合防治具备重大的经济价值与现实意义.

    叶部致瘿昆虫虫瘿生物学特性昆虫-植物相互作用防治策略

    昆虫RNA m6 A甲基化修饰

    王慧敏周宇武雅曦杨美玲...
    1560-1571页
    查看更多>>摘要:N6-甲基腺苷(N6-methyladenosine,m6A)修饰是大多数真核生物mRNA和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ncRNA)上最丰富的内部修饰,通过影响RNA代谢参与多种生物学过程.m6A修饰自1974年首次被鉴定以来,至今已发现其能在转录后水平上调控RNA的可变剪接、翻译、出核、定位和稳定性等.关于昆虫RNA m6A甲基化修饰研究也屡见不鲜,但缺乏系统全面综述.本文综述了 m6A修饰元件的调控机制以及检测技术,总结了 m6A修饰在昆虫的神经发育和功能、生长发育、表型可塑性、性别决定以及应激反应等多种重要生物学过程中的功能,分析了当前研究存在的局限与有待进一步探索的方面,最后对m6A修饰在昆虫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做出展望.研究昆虫m6A修饰的作用机制和功能,不仅有助于培育经济性状良好、环境适应能力强和抗病害的经济型昆虫,也为植物抗病虫育种以及病虫害的有效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昆虫N6-甲基腺苷表观遗传修饰检测技术分子功能

    基于转录组学分析家蚕金属羧肽酶基因BmMCP18对BmNPV的抗性机制

    王倩茹王亚清沈诗桀耿琳烨...
    1572-15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家蚕Bombyx mori肠道特异表达的金属羧肽酶基因BmMCP18的功能及对外源病毒侵染的抵抗机制.[方法]构建敲除BmMCP18的家蚕BmMCP18KO(C18KO),对C18KO和对照组野生型家蚕(C18KOC)的5龄幼虫中肠以及感染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ombyx mori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BmNPV)的家蚕 BmMCP18KO(C18KOV)和对照野生型(C18KOCV)的 5 龄幼虫中肠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差异表达基因并进行GO功能注释和KEGG通路富集;利用qRT-PCR验证相关基因表达.[结果]与对照组C18KOC相比,C18KO有75个基因上调表达,303个基因下调表达.与对照组C18KOCV相比,C18KOV有96个基因上调表达,57个基因下调表达.C18KOC vs C18KO比较组差异表达基因显著富集的GO条目为细胞外空间、细胞表面、肽交联和突触靶标识别等.C18KOCV vs C18KOV比较组差异表达基因富集最显著的GO条目为跨膜转运蛋白活性.C18KO 5龄幼虫中肠转录组中免疫通路、碳水化合物和能量代谢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比C18KOC的显著下调,包括Toll和Imd通路及MAPK通路相关基因,而泛素介导的蛋白质水解通路相关基因表达比C18KOC的显著上调.C18KOV 5龄幼虫中肠转录组中的能量代谢基因的表达比C18KOCV的显著上调.qRT-PCR验证结果表明转录组数据可靠.[结论]BmMCP18的功能涉及家蚕中肠的细胞识别、免疫调节和能量代谢,可能是通过参与中肠细胞免疫反应、能量和物质供应,从而影响蚕体对外源病原侵染的抵抗能力.

    家蚕金属羧肽酶基因基因敲除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中肠转录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