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调查不同冷藏温度下日本刀角瓢虫Serangium japanicum成虫生物学特性及F1代的生长发育,明确日本刀角瓢虫成虫最适冷藏温度.[方法]将日本刀角瓢虫成虫置于不同低温(7,10,13和16℃),贮藏10 d时测定其存活率、单雌产卵量、寿命和对烟粉虱Bemisia tabaci 4龄若虫的日捕食量,以及日本刀角瓢虫F1代存活率和发育历期;qRT-PCR测定日本刀角瓢虫成虫体内热激蛋白基因Hsp70和Hsp90的相对表达量.[结果]日 本刀角瓢虫成虫在16℃低温贮藏10 d时,其存活率、雌雄成虫寿命、单雌产卵量和日捕食量以及F1代存活率均与贮藏在26℃的对照无显著差异(存活率:99%vs 100%;雌成虫寿命:110.65 d vs 106.87 d;雄成虫寿命:123.12 d vs 108.79 d;单雌产卵量:399.19粒vs422.63粒;日捕食量:34.70头vs 31.95头;F1代存活率:80.39%vs 94.12%);但其F1代发育历期与对照相比显著缩短(17.33 d vs 18.89 d).7℃贮藏10 d时,日本刀角瓢虫成虫全部死亡;10℃贮藏时,其存活率、单雌产卵量和F1代存活率受到显著影响;13℃贮藏10 d时单雌产卵量受到显著影响.各贮藏低温均能诱导日本刀角瓢虫Hsp70和Hsp90的表达量上调,且温度越低,相对表达量越高;10℃处理组成虫体内Hsp70和Hsp90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对照的7.06和2.33倍.[结论]综合以上研究结果,日本刀角瓢虫最适冷藏温度为16℃,热激蛋白Hsp70和Hsp90可能在日本刀角瓢虫成虫响应低温胁迫时发挥了保护作用.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推测中国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向北方扩散的路径和北方地区的传播来源.[方法]本研究对橘小实蝇15个地理种群的144个样本的mtDNA CO Ⅰ序列进行测定;依据mtDNA COⅠ序列利用相关软件对橘小实蝇不同地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等进行分析.[结果]在橘小实蝇144个样本的mtDNA CO Ⅰ序列中获得了 75个单倍型,其中单倍型H_7为7个地理种群所共享,北方地理种群与原发生地区种群间存在共享单倍型,绝大部分为种群独享单倍型.15个橘小实蝇地理种群总体表现出高水平的核苷酸多样性(Pi=0.02076)和单倍型多样性(Hd=0.99413),不同橘小实蝇地理种群间遗传分化较大.系统进化树显示,橘小实蝇各地理种群中的单倍型分布格局较为混杂,未形成明显的系统地理结构;系统进化树分为2支,湖北武汉、重庆北碚、福建福州、湖南衡阳、江苏南京、海南海口、河北保定、河南郑州、广东广州的地理种群聚为一支,海南三亚、广西南宁、云南丽江、湖南邵阳、山东泰安、山东临沂的地理种群聚为一支,北方新发生地理种群在两个分支中均有分布.橘小实蝇整体错配分析结果显示为单峰,表明橘小实蝇有过大规模的种群扩张.[结论]橘小实蝇可能以海南、广西和广东为地理源头向中部地区扩散,再从湖南、江苏等地向北方地区扩散.根据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和单倍型分析,推测广西、广东和湖南为橘小实蝇北方地理种群较为有影响力的地理源头,海南海口地区与北方地区有着频繁的果品贸易往来,从而导致橘小实蝇随着运输扩散至北方地区.
查看更多>>摘要:计算机模拟昆虫的种群数量动态变化对于昆虫种群预测和害虫治理十分重要.本文介绍以年龄-龄期两性生命表(age-stage,two-sex life table)为基础,利用计算机模拟预测昆虫的种群动态、种群捕食、寄生和取食的波动、害虫防治时机以及模拟的变异性.利用年龄-龄期两性生命表软件(程式)TWOSEX-MSChart与捕食率软件CONSUME-MSChart分析生命表与捕食率数据,再将分析结果用模拟软件TIMING-MSChart模拟预测种群增长过程中龄期结构以及捕食能力、寄生能力和取食能力的变化.依据种群动态可以预测害虫危害、天敌捕食、寄生蜂寄生能力,再用这些数据确定杀虫剂的施药时机和施药次数,预测生物防治中天敌释放的适当时机、释放数量和释放次数等;同时还可以依据生命表的变异性,利用 自我重复取样(bootstrap)技术得到的2.5和97.5百分位(percentiles)或其他百分位的生命表预测种群增长的不确定性.借助基于两性生命表理论的计算机模拟可以预测害虫种群增长以及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的最佳时期,以达到经济有效的害虫综合治理,并为农业可持续性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