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昆虫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昆虫学报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昆虫学会
昆虫学报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昆虫学会

黄大卫

月刊

0454-6296

kcxb@ioz.ac.cn

010-64807173

100101

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5号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昆虫学报/Journal Acta Entomologica Sinic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昆虫学领域学术性刊物。反映我国昆虫学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和科学实验技术的水平和进展。发表有关昆虫系统发育学、昆虫病理学、形态学、生理学、生态学、药剂毒理学、昆虫分子生物学,以及农、林、牧及医害虫和益虫方面的研究论文、简报和综述。办刊宗旨:传播报道昆虫学研究最新成果和动态,推动国内外昆虫学界学术交流,发展我国的昆虫学事业,为国家的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斜纹夜蛾谷胱甘肽S-转移酶SlGSTS4对拟除虫菊酯和有机磷类杀虫剂代谢和抗氧化活性

    刘泽政王佳音袁迎秋徐莉...
    1173-11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谷胱甘肽S-转移酶SlGSTS4在拟除虫菊酯和有机磷类杀虫剂抗性中的作用.[方法]构建pET-26b(+)/SlGSTs4表达载体,将其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中异源表达,获得SlGSTS4重组蛋白,测定其对模式底物1-氯-2,4-二硝基苯(1-chlom-2,4-dinitrobenzene,CDNB)的米氏常数(Km)和最大反应速度(Vmax);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UPLC)测定重组蛋白SlGSTS4和表达SlGSTS4的大肠杆菌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氰戊菊酯、高效氯氰菊酯和功夫菊酯)和有机磷类杀虫剂(毒死蜱和辛硫磷)的代谢率,并通过滤纸片抑菌圈试验测定SlGSTS4在过氧化氢异丙苯胁迫下的抗氧化活性.[结果]重组蛋白 SlGSTS4 对 CDNB 的 Vmax和 Km 值分别为(13.8±2.3)nmol/(min·mg)和(1.66±0.1)mmol/L.UPLC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SlGSTS4重组蛋白仅对功夫菊酯有一定的代谢率(4.9%),而对氰戊菊酯、高效氯氰菊酯、辛硫磷和毒死蜱无代谢活性;转化SlGSTS4的大肠杆菌对氰戊菊酯、高效氯氰菊酯、功夫菊酯、毒死蜱和辛硫磷的代谢残留量峰面积均无明显变化,并且可以显著降低抑菌圈直径.[结论]SlGSTS4对拟除虫菊酯和有机磷类杀虫剂无直接代谢活性,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活性.本研究结果丰富了对斜纹夜蛾GSTs Sigma家族基因的功能认知,有助于阐明SlGSTS4在斜纹夜蛾对拟除虫菊酯和有机磷类杀虫剂抗性中的功能.

    斜纹夜蛾SlGSTS4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有机磷类杀虫剂代谢活性抗氧化活性

    RagA缺失果蝇的构建及表型分析

    傅媛媛沈苏林孟国强刘倩倩...
    1182-1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Rag GTPase是真核生物中高度保守的Ras家族蛋白,在调节雷帕霉素靶点复合体1(mechanic target of rapamycin complex 1,mTORC1)活性和自噬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了研究Rag GTPase的生理功能,本研究构建了 RagA基因编码区缺失的突变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对其表型进行分析.[方法]将靶向RagA基因的gRNA表达质粒导入表达Cas9蛋白的黑腹果蝇中,随后通过PCR方法筛选获得RagA编码区缺失的RagA突变黑腹果蝇;利用遗传杂交的方法对腹果蝇RagA突变体的生殖及存活情况进行分析;利用FLP-FRT系统分别在脂肪体和雌性卵巢中诱导产生RagA突变的细胞克隆,分别分析RagA突变细胞生长和自噬水平的改变.[结果]利用CRISPR-cas9结合显微注射技术成功敲除RagA基因;RagA突变导致黑腹果蝇在胚胎期死亡,在细胞水平上使细胞生长明显降低、细胞内LAMP1和Rab7标记的自噬溶酶体堆积.[结论]本研究验证了 RagA基因调节细胞代谢的功能,为进一步利用RagA突变果蝇研究RagA基因在发育中的功能分析和机制解析奠定基础.

    果蝇自噬Ras家族蛋白RagGTPase基因敲除

    美洲大蠊粪便中微生物的分离和鉴定及其抗菌活性分析

    官婷婷许文慧肖光帅杨大松...
    1190-11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粪便中具有抗菌活性的真菌和放线菌,为抗菌药物的开发提供微生物来源.[方法]利用稀释涂布法与选择培养法,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县美洲大蠊养殖场收集的美洲大蠊成虫粪便中分离纯化放线菌和真菌;采用牛津杯琼脂扩散法检测菌株代谢产物对6种病原细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aureus)、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和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的抗菌活性;通过16S rDNA和ITS rDNA基因测序鉴定抗菌活性菌株,并利用邻接法构建抗菌活性菌株系统发育树.[结果]从美洲大蠊成虫粪便中分离出真菌17株,放线菌19株.共有6株真菌和12株放线菌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抗菌活性,其中真菌EPAF15-EPAF17及放线菌EPAA12和EPAA17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表现出较为广谱的抗菌活性.系统发育分析显示,具有抗菌活性的真菌隶属于镰刀菌属Fusarium、生丝毕赤酵母属Hyphopichia和丝孢酵母属Trichosporon;具有抗菌活性的放线菌隶属于链霉属Streptomyces.[结论]美洲大蠊成虫粪便中具有种类丰富的可培养微生物,其中的抗菌活性真菌和放线菌的发现不仅能作为进一步深入挖掘新型抗菌活性天然药物的重要微生物储备资源,也为特境微生物资源的充分利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美洲大蠊粪便真菌放线菌抗菌活性分子鉴定系统发育

    亚致死浓度呋虫胺处理荻草谷网蚜对异色瓢虫捕食功能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费芍丹刘永刚孙佳聪任兴平...
    1200-12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析亚致死浓度呋虫胺处理蚜虫对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捕食功能及生长发育的影响,为害虫天敌的保护和利用及小麦蚜虫的有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浸叶法以亚致死浓度(LC20和LC30)呋虫胺处理荻草谷网蚜 Sitobion miscanthi 3龄若蚜后,饲喂异色瓢虫各龄期幼虫,观察统计异色瓢虫捕食量Na、瞬时攻击率a、处理时间Th、日最大捕食量Na-max、捕食效能a/Th以及各发育阶段历期.[结果]异色瓢虫幼虫对荻草谷网蚜3龄若蚜的捕食拟合Holling氏圆盘方程.与对照组(异色瓢虫幼虫捕食未接触呋虫胺的荻草谷网蚜3龄若蚜)相比,饲喂LC20和LC30浓度呋虫胺处理的荻草谷网蚜3龄若蚜,异色瓢虫幼虫对荻草谷网蚜的处理时间Th延长,瞬时攻击率a、日最大捕食量Na-max和捕食效能a/Th均降低.其中捕食效能a/Th受LC20和LC30浓度呋虫胺影响最显著的是异色瓢虫1龄幼虫,比对照组分别降低了 24.03%和50.48%;其搜寻效应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且异色瓢虫各龄幼虫历期延长.随着呋虫胺浓度的增加,药蚜对异色瓢虫捕食功能和生长发育的抑制作用也增大.[结论]取食亚致死浓度呋虫胺处理的荻草谷网蚜3龄若蚜,异色瓢虫的捕食功能和生长发育受到抑制.在进行农药喷施作业时,应尽可能选择在捕食效能最高且受农药影响较小的异色瓢虫4龄幼虫盛发期,可以在有效防控蚜虫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农药的影响,从而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天敌.

    异色瓢虫呋虫胺亚致死效应捕食功能生长发育

    中华按蚊化学感受蛋白3基因AsCSP3在丙烯菊酯驱避作用中的功能

    何成银周灵徐欧周佳佳...
    1209-12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克隆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化学感受蛋白3(chemosensory protein 3,CSP3)基因AsCSP3,分析该基因在丙烯菊酯驱避作用中的功能.[方法]采用RT-PCR方法克隆AsCSP3的全长cDNA序列;qRT-PCR检测AsCSP3在拟除虫菊酯抗性和敏感中华按蚊的4龄幼虫、早期雌蛹、晚期雌蛹、新羽化雌成蚊、羽化后第1,3,6和9天雌成蚊等不同发育阶段,3日龄雌成蚊触角、去掉触角的头部、去掉足的胸、腹和足等不同组织中的表达量以及0.05%丙烯菊酯熏蒸拟除虫菊酯抗性3日龄雌成蚊后不同时间的表达量;运用荧光竞争结合实验测定AsCSP3重组蛋白与丙烯菊酯、溴氰菊酯和氯菊酯的结合能力;利用CRISPR/Cas9介导的敲入技术突变AsCSP3,比较研究丙烯菊酯和溴氰菊酯对AsCSP3突变体和野生型中华按蚊的驱避作用.[结果]克隆了中华按蚊AsCSP3的全长cDNA序列,编码183个氨基酸,具有化学感受蛋白典型的保守半胱氨酸位点.AsCSP3在晚期雌蛹和新羽化雌成蚊中表达量高.AsCSP3主要在3日龄雌成蚊触角和足中表达,在抗性中华按蚊3日龄雌成蚊足中的表达量显著低于敏感中华按蚊中的,而在抗性中华按蚊触角和去除触角的头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敏感中华按蚊的;AsCSP3的表达量在丙烯菊酯诱导后2 h开始显著下调,直至24 h表达量仍然显著低于未处理的对照组的.AsCSP3重组蛋白能够结合溴氰菊酯和丙烯菊酯,而不能结合氯菊酯.AsCSP3的突变不影响中华按蚊的生长、发育、生殖力和吸血行为,也不影响溴氰菊酯的接触驱避作用,但削弱了丙烯菊酯的空间驱避作用,导致野生型中华按蚊在3 min时间内的起飞次数和飞行时间分别比AsCSP3突变体高出1.77和1.97倍.[结论]AsCSP3与丙烯菊酯的空间驱避作用可能存在潜在关联.

    中华按蚊化学感受蛋白拟除虫菊酯丙烯菊酯CRISPR/Cas9空间驱避

    基于年龄-龄期两性生命表分析阿维菌素对松褐天牛肿腿蜂的亚致死效应

    李飞何树林周操陈再炎...
    1221-1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阿维菌素是林业系统中常用的杀虫剂之一.该研究旨在探究阿维菌素对天敌昆虫——松褐天牛肿腿蜂Sclerodermus alternatusi的亚致死效应.[方法]采用微量点滴法,测定阿维菌素对松褐天牛肿腿蜂成蜂的毒力,并用亚致死剂量LD10(3.20 ×10-5 μg/头)和LD30(8.86 × 10-5 μg/头)阿维菌素处理松褐天牛肿腿蜂雌成蜂,测定其F1代的发育历期、繁殖力、存活率及雌、雄成蜂寿命等参数的变化,并组建年龄-龄期两性生命表.[结果]与空白对照(未做任何处理)相比,LD10和LD30剂量阿维菌素处理均能显著缩短松褐天牛肿腿蜂雄成蜂寿命,但对卵、幼虫及蛹的历期无显著影响,但LD10剂量阿维菌素处理还显著延长了松褐天牛肿腿蜂雌成蜂寿命.同时,LD10和LD30剂量阿维菌素处理下松褐天牛肿腿蜂F1代雌成蜂的平均单雌产卵量较空白对照组分别升高了 24.70%和64.56%.此外,F1代种群参数结果表明,LD10和LD30剂量阿维菌素处理使松褐天牛肿腿蜂平均世代周期(T)均显著延长,分别较空白对照组增加了 7.01%和4.38%,但是对内禀增长率(r)与周限增长率(λ)无显著影响;LD10剂量阿维菌素处理后松褐天牛肿腿蜂净增殖率(R0)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增加.[结论]亚致死剂量的阿维菌素会抑制松褐天牛肿腿蜂后代的存活率,同时也能显著促进后代雌成蜂繁殖力,对后代种群增长无显著影响,阿维菌素是一个不影响天敌种群存活的较为理想的林业害虫防治药剂.

    松褐天牛肿腿蜂阿维菌素亚致死效应年龄-龄期两性生命表繁殖力

    意大利蜜蜂不同日龄工蜂对啶氧菌酯胁迫的生化和生理响应

    段辛乐姚涣靖王如意王梨竹...
    1229-12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啶氧菌酯是蜜蜂常接触到的杀菌剂,其对蜜蜂工蜂健康的影响常被忽视.研究明确啶氧菌酯胁迫对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不同日龄工蜂的影响,为蜜蜂健康养殖和授粉安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啶氧菌酯田间推荐浓度(113,150,225和281 mg/L)分别连续暴露处理意大利蜜蜂1,8和21日龄工蜂7 d,测定各浓度处理组不同日龄工蜂存活率,测定保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及解毒酶羧酸酯酶(carboxylesterase,CarE),谷胱甘肽 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和细胞色素 P450 单加氧酶(cytochrome P450 monooxygenase,CYP450)活性;利用RT-qPCR检测营养相关基因胰岛素样肽(insulin-like peptides,ILP)基因(ILP1和ILP2)和卵黄原蛋白(Vitellogenin)基因以及免疫相关基因蜂蛾抗菌肽(Abaecin)基因、蜜蜂抗菌肽(Apidaecin)基因、防卫素(Defensin1)基因和膜翅抗菌肽(Hymenoptaecin)基因的表达量.[结果]113,150,225和281 mg/L啶氧菌酯连续处理与对照组比可显著降低意大利蜜蜂1和21日龄工蜂的存活率.113,150和225 mg/L啶氧菌酯处理使1和8日龄工蜂CAT和CYP450活性比对照组增加,使SOD,CarE和GST活性随处理浓度的增加而下降,比对照组诱导21日龄工蜂CAT,SOD和GST活性抑制CarE活性.啶氧菌酯各处理组1和21日龄工蜂ILP1和ILP2表达量比对照组均下调,而1和8日龄工蜂的Vitellogenin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啶氧菌酯可显著提高1日龄工蜂Apidaecin和Hymenoptaecin的表达量,但抑制8日龄工蜂Apidaecin和Hymenoptaecin的表达量,同时225和281 mg/L啶氧菌酯可显著抑制21日龄工蜂Abaecin,Apidaecin,Defensin1和Hymenoptaecin的表达量.[结论]田间推荐使用浓度的啶氧菌酯对意大利蜜蜂不同日龄工蜂具有显著的毒性,对工蜂的存活、酶活性、营养代谢和免疫能力产生胁迫,增加工蜂的生存压力,进而危害蜂群的健康.

    意大利蜜蜂工蜂啶氧菌酯存活率酶活性营养免疫

    甘肃酒泉地区十二种蝗虫雄性外生殖器比较研究

    王兴铎郑成卓董子信刘恒亮...
    1239-12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了准确鉴定甘肃酒泉地区草地蝗虫种类,明确蝗虫雄性外生殖器在分类中的关键特征及指标.[方法]通过解剖比较研究了采自甘肃酒泉草地的12种蝗虫成虫雄性外生殖器结构,分属3科7属,具体为:斑腿蝗科(Catantopidae)稻蝗属Oxya中华稻蝗Oxya chinensis和无齿稻蝗O.adentata;斑翅蝗科(Oedipodidae)小车蝗属Oedaleus红胫小车蝗Oedaleus manjius和黄胫小车蝗 O.infernalis,尖翅蝗属 Epacromius 大垫尖翅蝗 Epacromius coerulipes 和小垫尖翅蝗 E.tergestinus tergestinus,束颈蝗属 Sphingonotus 宁夏束颈蝗 Sphingonotus ningsianus 和盐池束颈蝗 S.yenchihensis,胫刺蝗属 Compsorhipis 大胫刺蝗 Compsorhipis davidiana;网翅蝗科(Arcypteridae)雏蝗属 Chorthippus华北雏蝗 Chorthippus brunneus huabeiensis 和白纹雏蝗 C.albonemus,异爪蝗属 Euchorthippus 素色异爪蝗Euchorthippus unicolor,并对雄性外生殖器的8项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斑腿蝗科稻蝗属阳具基背片桥狭,且无锚状突,阳具复合体色带连片较宽,其余10种蝗虫阳具基背片桥宽,均具锚状突,阳具复合体色带连片较窄;斑翅蝗科阳具复合体阳茎基瓣宽圆形,而网翅蝗科阳具复合体阳茎基瓣为钩状;冠突的形状在各属之间变化显著.12种蝗虫雄性外生殖器8项指标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特征值大于1.00的有2个主成分,即第1主成分和第2主成分;第1主成分的主要组分包括锚状突外侧间距、后突外侧间距、锚状突内侧间距、锚状突高、两锚状突间距和桥宽,第2主成分的主组分为阳具复合体长宽比,两者总贡献率为78.27%.[结论]蝗虫的雄性外生殖器在科、属、种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可以用雄性外生殖器准确区分酒泉地区12种草地蝗虫;区分这12种蝗虫时,锚状突的相对位置、后突间距、桥宽和阳具复合体的大小是主要指标.

    直翅目蝗总科蝗虫分类形态雄性外生殖器主成分分析

    基于Local-Global-VIT细粒度分类算法的蝴蝶识别

    李建祥李小林王荣张元孜...
    1251-12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准确鉴别蝴蝶种类,动态观测蝴蝶群落多样性变化对生境质量评估、生态环境恢复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现有蝴蝶识别方法仅依靠整体特征,忽略了局部特征导致识别生态图像能力不足的问题,本研究旨在开发一种Local-Global-VIT细粒度分类算法的蝴蝶识别方法.[方法]本研究以5科200种共计25 279张蝴蝶图像为识别对象,采用多种数据增强方法扩充图像数据;通过视觉Transformer(vision transformer,VIT)层级结构及自注意力机制逐层选择局部令牌并保留至最后一层学习蝴蝶局部判别部位信息;聚合高层全局令牌消除复杂背景干扰;通过对比损失拉大类间距提高区分度.除此之外,使用合理的学习率调整策略和迁移学习方法,优化了模型收敛过程,在不增加参数量的情况下提高了性能.[结果]Local-Global-VIT算法在大规模细粒度公开数据集Butterfly-200上识别准确率达91.20%,较改进前提升了 1.15%,比最优的一般害虫识别算法EfficientNet_b0和细粒度分类算法TransFG准确率分别高了 1.83%和0.64%,F1分值分别提高了1.89%和0.88%.[结论]Local-Global-VIT算法以细粒度识别方式有效解决了蝴蝶类内差异大、类间差异小的分类难题,能准确地识别蝴蝶种类,有助于高效评估生境质量.

    蝴蝶图像识别细粒度分类visiontransformer局部令牌选择全局令牌聚合

    基于性别操控的昆虫不育技术研究进展

    彭威欧阳湘琴文雯赵语佳...
    1262-1274页
    查看更多>>摘要:昆虫不育技术(sterile insect technique,SIT)是一种通过释放经辐射不育的雄性至野外与野生雌性交配从而产生不能孵化后代的害虫防治技术.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如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的不断发展,基于性别操控的昆虫不育技术如精确引导昆虫不育技术(precision-guided SIT,pgSIT)、昆虫不相容技术和昆虫不育技术相结合(incompatible insect technique and sterile insect technique,IIT-SIT)以及昆虫性比扭转(sex ratio distortion,SRD)已成功应用于多种农业害虫和媒介昆虫的防控.本文综述了 pgSIT,IIT-SIT和SRD的研究现状,并对这些基于性别操控的昆虫不育技术的优缺点进行了讨论.介绍了细菌和病毒介导的杀雄分子机制及其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潜力,以期为靶向昆虫性别的害虫不育防治技术提供理论支持.

    昆虫不育技术昆虫不相容技术精确引导昆虫不育技术性比扭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