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矿产综合利用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矿产综合利用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
矿产综合利用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

陈炳炎

双月刊

1000-6532

kczl@chinajournal.net.cn

028-85592322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二环路南三段五号

矿产综合利用/Journal Multipurpose Utilization of Mineral Resources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科委批准,由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主办的矿业科技期刊,1980年创刊。1992-2000年 连续三届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主要报道矿产资源的工艺矿物学研究、综合评价、综合利用矿产资源的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药剂研究及成果介绍,为保护和合理利用我国的矿产资源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天然多孔矿物材料的环境属性及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张旭王雅静张小伟赵志强...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这是一篇陶瓷及复合材料领域的论文.天然多孔矿物具有孔道结构、表面效应、环境水合效应、离子交换特性和良好的吸附能力等环境属性,对地球的生态环境具有良好的协调性,并能应用于农业肥料、土壤改良、饲料养殖等多个农业生产方面.基于天然多孔矿物及其矿物材料的环境属性,开发其在农业生产和农业生态环境的特殊功能应该得到研究者的重视.天然多孔矿物自净化功能是大自然赋予地球生物生存发展的一种潜在功能,其资源特性和环境属性非常适合于我国土壤修复和绿色农业生产的应用条件,具有重要的研究和经济意义.

    陶瓷及复合材料多孔矿物矿物材料农业应用环境属性

    凹凸棒石/纳米铁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及对亚甲基蓝废水的处理

    贺广喜朱霞萍王虹赵平...
    8-15,22页
    查看更多>>摘要:这是一篇陶瓷及复合材料领域的论文.亚甲基蓝(MB)是工业染料废水中的典型污染物,不经处理任意排放会给水体带来非常大的危害.本文通过对凹凸棒石灼烧、有机超声改性和原位负载纳米铁制备了凹凸棒石/纳米铁复合材料(DDBAC/ATP/nZVI).得到了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凹凸棒石原土经300 ℃焙烧1.5 h后加入20mmol/100g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DDBAC),超声20 min,然后用液相还原法负载纳米铁,铁土比为1∶3、KBH4浓度为0.25 mol/L、反应时间为3 h.XRD、IR、SEM、BET、XPS等表征证实了DDBAC和纳米铁成功负载到凹凸棒石表面.复合材料对亚甲基蓝的较大吸附去除量为114.94 mg/g,60d内应用性能稳定.

    陶瓷及复合材料凹凸棒石纳米铁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亚甲基蓝

    Al2O3修饰液改性多孔陶瓷的制备及材料性能研究

    狄娜刘波许圆圆
    16-22页
    查看更多>>摘要:这是一篇陶瓷及复合材料领域的论文.为了提高粉煤灰基多孔陶瓷材料的性能,利用A12O3修饰液对样品进行表面处理,并对其开展物理、力学性能、吸附效果和微观实验.结果表明:烧结温度越高,多孔陶瓷的气孔率与吸水率越小,强度和表观密度越大,在1100℃的温度条件下,多孔结构烧结成型的效果较佳;当修饰液的浓度从0增至50mol/L,多孔陶瓷的饱和吸附率增加了 4.5倍左右,同时密实度和强度也显著提高;氧化铝修饰液的表面改性效应对钙长石晶体的形成起到促进作用,使得孔陶瓷的强度与吸附性能显著提升.

    陶瓷及复合材料多孔陶瓷粉煤灰Al2O3修饰液吸附性能微观结构

    磷石膏热处理制备免烧建材

    李明东付得进勾碧波王家伟...
    23-29页
    查看更多>>摘要:这是一篇陶瓷及复合材料领域的论文.磷石膏排放量大,利用率低,资源化利用迫在眉睫.该研究以磷石膏为原料,经过激发预处理的磷石膏在不同温度下热处理,研究热处理温度对磷石膏的物相和微观结构,以及将其制备成免烧建材样品后的抗压强度、物相、微观结构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二水石膏晶体结晶度增加,晶型发生转变,经过80℃热处理后的二水石膏晶粒致密,并且部分转变为半水石膏,由半水石膏水化重结晶生成的二水石膏对空隙进行填充,形成了结构致密,晶体相互粘合的内部微观结构,大大提高了免烧建材的抗压强度.免烧样品(磷石膏与水泥质量比为4∶1)养护7d和28d抗压强度达到36.45 MPa和38.12 MPa,并且浸水24 h的样品仍能保持21.03 MPa的抗压强度.

    陶瓷及复合材料磷石膏热处理抗压强度高掺量

    碱激发粉煤灰矿渣胶凝材料的流变性能

    李莎莎李刘蓓吴伟冯虎...
    30-35页
    查看更多>>摘要:这是一篇陶瓷及复合材料领域的论文.为了研究碱激发粉煤灰矿渣胶凝体系在早期的流变特性,制备了不同粉煤灰和矿粉质量比以及碱激发剂含量的复合浆体,并且分别采用了微型坍落度筒和Brookfield DV3T流变仪测试其流动性和流变性,最后用等温量热仪测试了各组配比下浆体的水化放热速率.结果表明:当FA/GGBS比为3∶7时,碱激发剂NaOH含量为4%的浆体在所有配合比中流动度为较低.随着粉煤灰质量比和NaOH摩尔质量的升高,碱激发粉煤灰矿渣胶凝体系的流动度均有所上升,且屈服应力和塑性黏度有所下降.粉煤灰掺量的升高使得早期水化速率有所下降,而碱激发剂含量的增加则提高了水化放热峰值速率.

    陶瓷及复合材料碱激发粉煤灰矿渣胶凝材料流动度流变性能触变性水化放热速率

    玄武岩纤维对煤矸石混凝土抗扭性能的影响

    吴艳丽王丹净
    36-40页
    查看更多>>摘要:这是一篇陶瓷及复合材料领域的论文.为了提高煤矸石混凝土构件的材料力学性能,采用玄武岩纤维对混凝土进行改性.运用经验公式预测了4种玄武岩纤维掺量下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利用有限元软件对煤矸石混凝土构件进行扭转数值模拟,并据此提出了极限承载力的经验公式.结果表明:由经验公式得到的煤矸石混凝土弹性模量预测值与实测结果的误差较小;通过数值计算得到的玄武岩纤维改性煤矸石混凝土构件的扭转曲线符合相关实验的实测结果;在煤矸石水泥砂浆中掺入玄武岩纤维可以显著提升煤矸石骨料之间的黏结性能,进而加强煤矸石混凝土构件的抗扭性能.

    陶瓷及复合材料煤矸石混凝土受扭构件玄武岩纤维有限元极限扭矩

    磷矿渣改性水泥基充填料的渗透性能及其微观结构

    付洋韩亮陈泰霖
    4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这是一篇陶瓷及复合材料领域的论文.采用碱激发混合法制备了4种不同磷矿渣掺量的水泥基充填料,对养护过程中的改性充填料开展渗透率、核磁共振(NMR)与电子显微镜扫描(SEM)实验.结果表明:随磷矿渣掺量增加,水泥基充填料试件的抗压强度呈现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渗透率呈现先减后增的非线性变化趋势,且两者均在4%时达到极值;经过养护1~28d的充填料试件弛豫时间(T2)分布曲线均为双峰分布,代表小孔隙的峰占比超过80%,代表大孔隙的峰占比随养护时间增加而逐渐降低;根据SEM图像可以看出一定掺量的磷矿渣能够促进水化反应的发生,使得材料的孔隙显著减少;磷矿渣为4%时,水泥基充填料的密实度较好,抗渗性能和强度达到较佳,据此可以确定磷矿渣改性水泥基充填料的较佳掺量是4%.

    陶瓷及复合材料充填料磷矿渣强度渗透系数微观结构

    不同掺量铁尾矿对3D打印混凝土胶凝材料性能的影响

    张彬秦毅
    46-5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这是一篇陶瓷及复合材料领域的论文.本文研究了掺铁尾矿3D打印胶凝材料的力学性能、流变性和微观结构性能,结果表明:尾矿的粒径较小,可以作为3D打印材料的骨料,在3D打印过程中可以顺利通过输送胶凝材料的管道.随着铁尾矿掺量的不断增大,3D打印胶凝材料的剪切黏度的变化规律呈现出先减小后稳定的趋势,剪切应力的变化规律却呈现出不断增大的趋势,随着层间间隔时间不断增大,3D打印胶凝材料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均呈现下降的变化趋势,但是在层间间隔时间在20~30 min之间时,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下降幅度较为平缓;随着层间间隔时间不断增大,3D打印胶凝材料的层间粘结强度均呈现下降的变化趋势.铁尾矿掺量为30%的3D打印胶凝材料在水化90 d后,经过XRD衍射实验得到胶凝材料的物质成分主要有石英、钙矾石、方解石、钠长石、钙钛矿、Ca2SiO4和水化硅酸钙等七种物质.

    陶瓷及复合材料铁尾矿3D打印胶凝材料力学性能流变性微观结构性能

    铁尾矿混凝土抗硫酸盐腐蚀性能和微观结构特征

    苗青常剑孙博一
    52-58页
    查看更多>>摘要:这是一篇陶瓷及复合材料领域的论文.本文研究了硫酸钠溶液腐蚀铁尾矿混凝土的力学特性和耐久性,分析了不同铁尾矿掺量、腐蚀循环次数、硫酸钠溶液浓度对其力学性质和耐久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铁尾矿掺量为30%、腐蚀循环次数为60次和硫酸钠浓度为5%时,混凝土各项性能指标达到较佳状态.随着铁尾矿掺量的不断增大,混凝土的抗氯离子侵蚀性能和抗冻性能越好,水化反应放热量却不断减小,而混凝土的孔隙率和总进汞体积变化规律均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在同一铁尾矿掺量条件下,经腐蚀作用后混凝土主峰幅值的变化规律呈现出不断增大的趋势;而在同一硫酸钠溶液浓度条件下,经腐蚀作用后混凝土主峰幅值的变化规律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

    陶瓷及复合材料铁尾矿混凝土质量损失率水化反应孔隙率总进汞体积

    硅藻土沥青混凝土流变性和红外光谱

    许翊张印
    59-6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这是一篇陶瓷及复合材料领域的论文.为了研究硅藻土掺量对沥青混合料的物理性质、流变性能以及路用性能的影响,开展了不同硅藻土掺量作用下的沥青混合料基本物理实验、流变实验、高温稳定性和低温抗裂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硅藻土掺量为30%时,沥青混合料的软化点、锥入度和延度达到极大值,以及在硅藻土掺量为40%时,沥青混合料的针入度达到极大值,而延度的变化规律却呈现出不断增大的趋势.而温度为170 ℃作为沥青混合料的制备温度以及选取硅藻土掺量为30%作为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能较优值.同时,掺加硅藻土可以有效地提升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但过量掺入硅藻土会弱化其高温性能.随着硅藻土掺量不断增大,沥青混凝土红外光谱中部分特征峰峰值的变化规律呈现出不断减小的趋势,且在沥青混凝土老化过程中,其内部的轻质组分受到高温的影响,发生了挥发现象,但是随着硅藻土掺量的不断增大,沥青混凝土老化后的轻质组分对应的特征峰峰值变化幅度却不大.

    陶瓷及复合材料硅藻土掺量物理性质流变性能路用性能红外光谱特征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