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应用昆虫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应用昆虫学报
应用昆虫学报

戈峰

双月刊

0452-8255

entom@ioz.ac.cn

010-64807137

100101

北京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5号中科院动物所

应用昆虫学报/Journal Chinese Bulletin of Entom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通报类学术期刊。是生物学和植保领域的国家核心中文期刊,并入围中国期刊方阵“双百期刊”。以报道昆虫学研究和推广应用领域最新成果、交流新技术、新方法、普及基础知识、提高基础理论水平、促进学术交流为主要办刊宗旨。读者对象主要是从事昆虫学研究的科研人员、大专院校师生和技术推广和应用基层科技人员,以及昆虫爱好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番茄潜叶蛾对四唑虫酰胺的抗性选育及交互抗性研究

    朱雅婷张雅蒙郭晓君李娅...
    169-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明确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Meyrick)对四唑虫酰胺的抗药性发展趋势及对7种杀虫剂的交互抗性,为四唑虫酰胺的田间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浸叶法,在室内用四唑虫酰胺对番茄潜叶蛾进行抗性选育汰选,评估了抗性发展趋势并研究了交互抗性.[结果]在室内经过14代11次汰选后,获得了抗性倍数为18.67倍的番茄潜叶蛾四唑虫酰胺抗性品系.番茄潜叶蛾对四唑虫酰胺抗性现实遗传力h2为0.188 5,在致死率为50%-90%选择压力下,预计番茄潜叶蛾对四唑虫酰胺抗性增长10倍需要3.59-8.00代.番茄潜叶蛾抗四唑虫酰胺品系对茚虫威存在明显的交互抗性,抗性倍数为8.89;对甲维盐、苏云金芽孢杆菌(Bt)存在负交互抗性,抗性倍数分别为0.80和0.25;对氯虫苯甲酰胺、多杀菌素、毒死蜱和高效氯氟氰菊酯不存在交互抗性,抗性倍数分别为3.58、2.39、1.80和1.73.[结论]用四唑虫酰胺防治番茄潜叶蛾存在抗性风险,番茄潜叶蛾四唑虫酰胺抗性品系会与其他药剂产生交互抗性,以上结果可为田间科学使用四唑虫酰胺和合理轮换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番茄潜叶蛾四唑虫酰胺抗性选育交互抗性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九香虫水煎液抗肝癌成分及可能机制分析

    杨莎赵帅田莹蔡仁莲...
    177-1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探究九香虫Aspongopus chinensis水煎液治疗肝癌的成分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在前期测定的九香虫水煎液成分基础上,运用Pubchem、SwissTargetPrediction等数据库收集排名前50的化合物及其可能靶点,GeneCards、Drugbank、DisGeNET等数据库获取肝癌治疗的可能靶点,Cytoscape 3.9.0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网络与成分-靶点-通路网络,STRING、cytoHubba等构建PPI网络,Metascap进行KEGG与GO富集分析,得到治疗的关键通路,进而得到关键成分和靶点.[结果]九香虫水煎液可能通过腺苷等15种成分,作用于EGFR、MAPK1、CCND1等13个靶点,调控20条癌症相关通路发挥其对肝癌的重要治疗作用.[结论]九香虫水煎液可能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发挥治疗肝癌的作用.

    九香虫水煎液肝癌网络药理学作用机制

    甘南亚高山区步甲科昆虫群落的时序动态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杨静付作霖徐红霞李丹春...
    188-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甘南亚高山区步甲科昆虫群落特征和多样性的时序变化,分析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为甘南亚高山区生态动态监测及步甲科昆虫的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8-2019年采用巴氏诱罐法在6月上半月、6月下半月、7月上半月、7月下半月、8月上半月、8月下半月和9月上半月,共7个时间采集步甲,室内进行分类鉴定,分析甘南亚高山区步甲科昆虫群落的时序分布和多样性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共采集步甲科成虫2418头,经鉴定隶属16属33个种.青步甲属、通缘步甲属、斯步甲属、蜗步甲属和步甲属共同构成了该地区的优势类群;步甲科昆虫属水平物种数和多样性时序动态呈单峰型变化,均在7月下半月达到最高值.时序波动对步甲个体数、物种数、Shannon 多样性(H')和 Pielou均匀度(J)均具有显著影响(Q6,28=30.994;P<0.000;F6.28=111.250,P<0.05;Q6,28=30.994,P<0.000;Q6.28=30.994,P<0.001).步甲科昆虫群落与环境因子间RDA分析表明平均气温、地表温度和降雨量3个环境因子是影响步甲科昆虫群落时序动态分布主要因素,相对湿度次之.地表温度和平均气温是影响步甲优势类群的主要因素.[结论]步甲科昆虫群落的特征及多样性与时序变化均存在显著线性关系,温度是影响步甲科昆虫群落时序分布特征的最主要因素.

    步甲科甘南亚高山区多样性时序环境因子

    茶蚜龄期划分及各龄期形态特征的识别

    张方梅尤伟晨陈磊耿书宝...
    197-2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明确茶蚜Toxoptera aurantia虫龄鉴别特征,为准确、快速识别茶蚜龄期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利用体式显微镜分别对两翅型茶蚜各龄期若蚜和成蚜的体长、体宽、头壳宽、触角长度、腹管长度、尾片长度和后足胫节长度7项指标进行测量.[结果]无翅型和有翅型茶蚜的7个指标在各虫龄中均存在差异.不同龄期无翅型茶蚜体长、后足胫节长度和有翅型茶蚜后足胫节长度在不同龄期若蚜和成蚜间存在部分重叠或无,可用于鉴定茶蚜虫龄.此外,翅基发育程度可用于区分3和4龄若蚜,触角节数可用于区分1和2龄若蚜与其他龄期蚜虫,尾片的外部形态特征可用于区分若蚜和成蚜.[结论]无翅型茶蚜的龄期鉴定主要依据其体长和后足胫节长度,而有翅型茶蚜的龄期鉴定主要依据其后足胫节长度,同时结合胸部翅基发育、不同龄期触角节数及尾片形态等,可准确识别两翅型不同龄期的茶蚜.

    茶蚜虫龄翅型形态特征

    青海草原毛虫蛹期两种寄生天敌昆虫寄生率调查以及与寄主相互作用关系分析

    王海贞李宇宇张如意张剑霜...
    206-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天敌昆虫与寄主之间形成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正是自然界这种对立统一的关系维持着天敌昆虫与寄主种群的相对稳定.因此,生物防控不仅需要掌握害虫的发生规律和种群动态,而且还需研究天敌的种群动态以及害虫与天敌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在青海省玉树州共设6个调查样地,对青海草原毛虫Gynaephora qinghaiensis种群密度以及草原毛虫蛹期两种寄生天敌昆虫(三江源草原毛虫金小蜂Pteromalus sanjiangyuanicus和草毒蛾鬃堤寄蝇Chaetogena gynaephorae的自然寄生率进行为期5年的同步调查(2015-2019年),并对它们的自然寄生率与草原毛虫的种群密度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结果]青海草原毛虫的种群密度在1.0-78.4头/m2,三江源草原毛虫金小蜂自然寄生率在9.2%-25.0%,草毒蛾鬃堤寄蝇自然寄生率在0.7%-4.4%;三江源草原毛虫金小蜂对草原毛虫蛹具有偏雄性寄生特征;连续3年三江源草原毛虫金小蜂寄生率与下一年的青海草原毛虫种群密度之间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研究表明,三江源草原毛虫金小蜂对青海草原毛虫种群增长具有明显的抑制效应,适宜作为青海草原毛虫生物防控中的优势寄生天敌.研究青海草原毛虫寄生天敌昆虫与青海草原毛虫种群消长关系,为草原毛虫生物防控中寄生天敌昆虫的选择及其扩繁提供科学依据.

    草原毛虫寄生天敌寄生率相互作用关系

    青海祁连山区寄蝇科昆虫资源调查

    张雅惠李君健李月张百惠...
    217-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掌握我国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寄蝇科昆虫资源,明确青海祁连山区寄蝇科昆虫种类和区系分布格局.[方法]于2019-2021年,采用网捕法对寄蝇科昆虫进行采集,用比较形态法进行标本观察分类,进一步对青海祁连山区寄蝇科昆虫资源进行整合.[结果]共调查分类鉴定出寄蝇科昆虫109种,隶属于4亚科15族54属,包含1个中国新记录属:马寄蝇属Masistylum Brauer & Bergenstamm,1893,2 个中国新记录种:弓马寄蝇 Masistylum arcuatum(Mik,1864)、黄缟寄蝇 Onychogonia flaviceps(Zetterstedt,1838);54个种为青海新记录种;7个种为祁连山区优势种.区系分布格局显示,古北界+东洋界共有种与古北界特有种比例较高.[结论]青海祁连山国家公园的寄蝇科昆虫种类丰富,以植食性鳞翅目昆虫为宿主的寄蝇优势种明显,祁连山区寄蝇物种区系分布格局呈现出古北动物地理界青藏区的物种组成特征.

    青藏高原寄蝇优势种鉴定名录新记录

    棉蚜人工饲料配方筛选及蔗糖浓度优化研究

    张倩陆宴辉
    229-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棉蚜Aphis gossypii是一种重要的农业害虫,筛选并优化出适用于棉蚜饲养的人工饲料,有助于开展棉蚜生物学和生态学研究.[方法]在不同蚜虫人工饲料配方基础上,将饲料pH值和蔗糖浓度分别调整为7.6和25%,设计了以氨基酸、维生素、无机盐和蔗糖等为营养基础的5种人工饲料(配方Ⅰ、Ⅱ、Ⅲ、Ⅳ、Ⅴ).通过比较棉蚜成蚜在这5种饲料上的存活率和繁殖力,筛选出适合棉蚜饲养的最佳饲料配方.将最佳饲料配方蔗糖浓度调整为30%(配方Ⅵ),比较了棉蚜在蔗糖浓度25%和30%两个配方、棉花植株上的存活率、若蚜发育历期、产仔率、平均产蚜量和寿命,及不同棉蚜试验种群的生命表参数.[结果]取食配方V饲料的棉蚜成蚜存活率和产蚜量最高.棉蚜在配方V与配方Ⅵ人工饲料上均能完成世代发育,成蚜产仔率可达到100%.人工饲料配方Ⅴ、Ⅵ和棉花植株饲养的棉蚜寿命分别为15.39、13.52和20.29 d,平均产蚜量分别为16.99、16.85和26.73头,内禀增长率分别为0.24、0.23和0.29.[结论]综合所有参数比较及本着节约成本的原则,筛选的人工饲料配方V(含25%蔗糖)更适用于棉蚜饲养.

    棉蚜人工饲料棉花植株蔗糖生命表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