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应用昆虫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应用昆虫学报
应用昆虫学报

戈峰

双月刊

0452-8255

entom@ioz.ac.cn

010-64807137

100101

北京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5号中科院动物所

应用昆虫学报/Journal Chinese Bulletin of Entom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通报类学术期刊。是生物学和植保领域的国家核心中文期刊,并入围中国期刊方阵“双百期刊”。以报道昆虫学研究和推广应用领域最新成果、交流新技术、新方法、普及基础知识、提高基础理论水平、促进学术交流为主要办刊宗旨。读者对象主要是从事昆虫学研究的科研人员、大专院校师生和技术推广和应用基层科技人员,以及昆虫爱好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沙糖橘上植绥螨种群动态变化及原因分析

    宋子伟郑苑张宝鑫李敦松...
    582-5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明确化学防治措施和果园杂草对沙糖橘Citrus reticulita Blanco上植绥螨种群动态变化的影响,为建立以利用捕食螨为主的柑橘病虫害综合防控体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21年4月至2023年12月,连续在同一个沙糖橘果园中开展了植绥螨的种群动态调查,分别在果树上和周围杂草上采取振落法采集捕食螨标本,室内进行玻片鉴定捕食螨种类,统计螨个体数量,分析植绥螨的种群结构和种群动态变化规律.[结果]沙糖橘上调查采集的捕食螨分别是江原钝绥螨Amblyseius eharai Amitai & Swirski、加州新小绥螨 Neoseiulus californicus(McGregor)、钝毛钝绥螨 A.obtuserellus Wainstein & Begljarov、尼氏真绥螨Euseius nicholsi(Ehara et Lee)、长刺新小绥螨N.longispinosus(Evans)和墨西哥似前锯绥螨Proprioseiopsis mexicanus Garman.墨西哥似前锯绥螨为杂草上优势种,真桑新小绥螨N.makuwa Ehara和冲绳肩绥螨Scapulaseius okinawanus Ehara仅在杂草上发现.加州新小绥螨和墨西哥似前锯绥螨在沙糖橘上和杂草上的种群动态变化相似,发生高峰期存在互补的现象.[结论]化学农药对沙糖橘上植绥螨的种群结构组成没有显著影响.自然状态下,沙糖橘园的植绥螨优势种类为加州新小绥螨和江原钝绥螨,两种捕食螨种群发生高峰时间段也不同.加州新小绥螨对化学农药的整体耐受度相较其它种类较高,田间使用高效氯氰菊酯会显著抑制柑橘上植绥螨的种群增长.杂草对于稳定果园中捕食螨种群具有积极作用,使用除草剂会间接破坏柑橘园中植绥螨种群的稳定性.

    植绥螨沙糖橘种群动态化学农药杂草

    西花蓟马对双尾新小绥螨捕食土耳其斯坦叶螨能力的影响

    胡恒笑母凯琴方晨唐思琼...
    594-6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探究在利用双尾新小绥螨Neoseiulus bicaudus Wainstein控害土耳其斯坦叶螨Tetranychus turkestani(Ugarov et Nikolskii)时,西花蓟马 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Perganda)的存在是否会对其捕食能力产生影响.[方法]以土耳其斯坦叶螨各个螨态(卵、幼螨、若螨、雌成螨)与西花蓟马Ⅰ龄若虫分别以20∶1、10∶1以及5∶1共存(以只有土耳其斯坦叶螨的处理为对照),评估双尾新小绥螨在西花蓟马Ⅰ龄若虫存在下对土耳其斯坦叶螨捕食能力的变化.[结果]西花蓟马的存在不会改变双尾新小绥螨对土耳其斯坦叶螨的功能反应类型,捕食螨对各处理中目标猎物的功能反应类型仍符合功能Ⅱ型.与对照相比,土耳其斯坦叶螨各螨态分别与西花蓟马5:1共存时,双尾新小绥螨对叶螨卵和幼螨的攻击系数(a)显著降低,处理时间(Th)显著减少、对叶螨若螨和雌成螨的处理时间(Th)显著增加(P<0.05).西花蓟马存在下,双尾新小绥螨对土耳其斯坦叶螨的取食率受到叶螨螨态的显著影响(P<0.05).取食偏好指数D值显示,随着土耳其斯坦叶螨密度以及西花蓟马存在比例的增大,双尾新小绥螨对叶螨卵的偏好增强,对雌成螨的偏好降低.[结论]土耳其斯坦叶螨与西花蓟马5:1共存时,西花蓟马的存在会影响双尾新小绥螨对土耳其斯坦叶螨的捕食能力.

    双尾新小绥螨功能反应非目标猎物生物防治

    短时高温胁迫对携带球孢白僵菌的巴氏新小绥螨的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刘明秀尼玛玉珍冯小天李宣良...
    606-6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价短时高温胁迫对携带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Vuillemin)的巴氏新小绥螨Neoseiulus barkeri(Hughes)的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明确短时高温环境下巴氏新小绥螨携带球孢白僵菌联合应用防控柑橘始叶螨Eotetranychus kankitus(Ehara)的可行性.[方法]测定35 ℃高温胁迫2、4和6 h后巴氏新小绥螨携带的球孢白僵菌Bb025菌株孢子的残留量,评价35 ℃高温胁迫4 h对携带球孢白僵菌的巴氏新小绥螨对柑橘始叶螨的捕食功能反应及其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35 ℃高温短时胁迫2、4和6h后,巴氏新小绥螨雌成螨携带的孢子数量和25 ℃不同处理时间处理后所携带的孢子数量无显著差异(x2=0.001,P=0.978).尽管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巴氏新小绥螨携带的孢子数量逐渐减少,但在6h仍能达到105个数量级.此外,携带球孢白僵菌的巴氏新小绥螨雌成螨在35 ℃高温胁迫4 h后对柑橘始叶螨若螨的捕食量与25 ℃处理时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其对柑橘始叶螨若螨的捕食潜能(a'/Th)小幅增加;但每日35 ℃高温胁迫4h下,携带球孢白僵菌的巴氏新小绥螨发育加快、产卵前期延长、产卵量和寿命降低.[结论]短时高温环境下,巴氏新小绥螨仍可携带大量的球孢白僵菌孢子,携带球孢白僵菌的巴氏新小绥螨对柑橘始叶螨具有较好的防控能力,但短时高温对携带球孢白僵菌的巴氏新小绥螨的生殖和寿命等方面存在不利影响.本研究结果对研发菌螨协同联合应用的可持续性综合防控柑橘害螨的策略具有一定指导的意义.

    球孢白僵菌巴氏新小绥螨高温胁迫捕食功能反应联合应用

    三种波长紫外线对椭圆食粉螨的防治效果比较

    孙文萱邹杨苗罡张锦楠...
    615-6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椭圆食粉螨Aleuroglyphus ovatus(Troupeau)是自然环境中最常见的储藏物害螨之一,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条件紫外线(Ultraviolet,UV)对于椭圆食粉螨的生理影响、卵孵化率和产卵量影响,以求为居家环境及储备粮仓除螨提供理论依据和防治新思路.[方法]使用不同波长紫外线UV-A(365 nm)、UV-B(308 nm)和UV-C(254 nm),功率均为15 W,分别处理各个发育历期(卵、幼螨、前若螨、后若螨、成螨)的椭圆食粉螨,统计其死亡率、卵孵化率、产卵量并对比昆虫卵黄原蛋白(Vitellogenin,Vg)基因表达量,最后使用 IBM SPSS Statistics 25.0 和 GraphPad Prism 9.5.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比较3种波长处理组的结果,UV-B的影响最大,照射180 min后,椭圆食粉螨各虫态死亡率均达100%.在时间方面,死亡率与照射时间呈正相关,即在相同距离下,照射时间越长,粉螨的死亡率越高.在紫外线短期辐射后,产卵量(除日产卵量外)和Vg基因表达量均显著提高或存在升高趋势(P<0.05).UV-C导致的椭圆食粉螨雌成螨生殖力提高最为显著(P<0.05),产卵量增加51.15%.[结论]3种波长的紫外线均对椭圆食粉螨的生长发育有抑制作用,且UV-B对螨的杀灭效果优于UV-A和UV-C.在不同应用场景中,可以使用UV-B辐射灯进行高效除螨.

    椭圆食粉螨紫外线半致死时间生殖力Vg

    四氯虫酰胺亚致死胁迫对胡瓜新小绥螨捕食效能的影响

    李亚迎刘明秀宋雪纯李士家...
    625-6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研究亚致死浓度四氯虫酰胺对胡瓜新小绥螨Neoseiulus cucumeris(Oudemans)捕食作用的影响,进而评价其对天敌捕食螨的安全性.[方法]在实验室内条件下,采用叶片残毒法和二次中毒法进行四氯虫酰胺对胡瓜新小绥螨雌成螨的毒力测定,并测定亚致死剂量(LC15、LC30)的四氯虫酰胺对胡瓜新小绥螨雌成螨取食柑橘始叶螨Eotetranychus kankitus(Ehara)的捕食量、捕食功能反应及捕食速率的影响.[结果]叶片残毒法和二次中毒法测定四氯虫酰胺对胡瓜新小绥螨的LC50分别为400.29和3.86×105 μg/mL.亚致死剂量的四氯虫酰胺处理下胡瓜新小绥螨对柑橘始叶螨各个螨态的功能反应类型均为Holling-Ⅱ,但其参数发生改变,其对叶螨的最大日捕食量降低,处理猎物的时间延长.此外,在亚致死剂量四氯虫酰胺胁迫下,胡瓜新小绥螨对柑橘始叶螨的捕食量和捕食速率均降低.[结论]四氯虫酰胺对胡瓜新小绥螨存在副作用,影响捕食螨的控害能力,与捕食螨联合使用时应间隔一定的安全期后再释放天敌捕食螨.

    胡瓜新小绥螨四氯虫酰胺亚致死效应捕食功能反应捕食速率

    四种防治白粉病药剂对加州新小绥螨的安全系数和捕食功能影响

    谭德龙王瑞郑锦荣王茹芳...
    634-6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明确乙嘧酚、戊唑醇、腈菌唑和吡唑醚菌酯4种防治白粉病药剂对加州新小绥螨Neoseiulus californicus(McGregor)的安全系数和捕食功能影响,为协同使用杀菌剂和天敌益螨提供基础依据.[方法]采用叶盘残毒法测定4种药剂对加州新小绥螨的急性毒性和安全系数,以及评估4种药剂处理后对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各螨态的直接捕食量、功能反应和寻找效应影响.[结果]4种药剂对加州新小绥螨的急性毒性均为低风险,安全系数依次为戊唑醇(>3 333.333)>乙嘧酚(>631.578)>腈菌唑(563.943)>吡唑醚菌酯(19.464).在田间最大推荐使用浓度下,4种药剂处理后加州新小绥螨对二斑叶螨各螨态的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 Ⅱ模型.乙嘧酚处理后加州新小绥螨对二斑叶螨各螨态的直接捕食量、捕食功能和寻找效应无影响,戊唑醇在较大猎物密度下降低了加州新小绥螨捕食二斑叶螨卵和前若螨量,腈菌唑降低了其捕食卵、前若螨和成螨量,吡唑醚菌酯降低了其捕食各螨态量.戊唑醇、腈菌唑和吡唑醚菌酯对加州新小绥螨的捕食功能产生消极影响,随着处理猎物时间的增加,最大捕食量和捕食能力均表现降低.其中,戊唑醇降低对二斑叶螨卵(21.21%)和前若螨(26.80%)的捕食能力,腈菌唑处理降低对二斑叶螨卵(27.89%)、前若螨(40.06%)和成螨(42.60%)的捕食能力,吡唑醚菌酯处理降低对二斑叶螨卵(30.90%)、幼螨(64.63%)、前若螨(65.26%)、后若螨(40.67%)和成螨(48.91%)的捕食能力.吡唑醚菌酯的寻找效应降低程度最大,其次是腈菌唑和戊唑醇.[结论]利用加州新小绥螨控制害螨需注意选择性使用防治白粉病杀菌剂,优先建议使用乙嘧酚,少用或注意使用戊唑醇和腈菌唑,慎用吡唑醚菌酯.

    加州新小绥螨病虫协同防治设施农业白粉病捕食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