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王凯

季刊

1008-9640

kfjyxb@126.com

0378-2115115

475004

河南省开封市东京大道中段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Kaife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
查看更多>>本刊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服务教育教学,促进学术繁荣,推动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宗旨;突出学术性、师范性和地域性的办刊特色。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试析中外乡土小说之差异

    贾宇琪
    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土小说"作为一个世界性的文学母题,在中外作家的笔下呈现出了多样的风格面貌.本文将结合具体的文学作品,对中外乡土小说创作中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乡土情感以及反现代性形式的不同进行比较,并进一步探究中外乡土小说差异的生成土壤及文化意义.

    乡土小说差异民族性现代性

    回儒孝论思想研究

    马玲杨志龙
    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与传统的儒学家不同,回儒关于"孝道"的思想极有特色.他们认为子女之爱与父母之爱是不对等的,孝就是要子女领会到这种不对等,并努力去敬养父母.孝与学更是关系密切,孝就是要认主、孝亲、体圣,其中事亲尤为重要.在此,回儒的孝道思想给予当代社会以重要启示.

    回儒

    基于新生活运动的甘肃妇女生活状态探究

    吴育泽
    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父权制度使得女性一直处于男权的压迫之下.近代以来虽有新女性思想传入,但"男尊女卑"等传统观念仍根深蒂固.1934年2月,以"礼义廉耻"为核心的新生活运动拉开帷幕.甘肃省新生活运动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开展的,妇女工作是其中比较活跃的领域.甘肃省新运促进会根据本省妇女生活实情,开展妇女教育、禁止缠足等活动.新生活运动推动了近代妇女解放思想在甘肃的传播,也一定程度改善了甘肃妇女的生活,但是一些措施脱离实际,最终效果还有待考量.

    新生活运动禁止缠足妇女社会地位

    浅议梁启超的"梁氏家风"

    常丹丹
    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留在历史记忆中的梁启超是一个身跨政、学两界的风云人物.他推动了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进程,著述宏多、名满天下.从梁启超写给子女的400余封家书中,我们窥见的梁公是一位和蔼温暖的慈父,以关爱之心照顾着子女;是一位颇具智慧的导师,以关切之心指导着子女;是自立自强的民族脊梁,以关怀之心抚育着子女."梁氏家风"成就了"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的奇迹.新时期研究"梁氏家教",对如今的教育仍具有重要意义.

    梁启超家风家教

    东汉末年宗室刘表家族的家学及门风初探

    张悦
    9-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东汉光武帝复宗室列侯之故国,使西汉的宗室在东汉能够继续拥有宗室的身份和权力.东汉对宗室的限制不及西汉严厉,但在给予宗室优厚经济特权的同时,能够位列公卿的宗室仍是少数.在这种情况下,如刘表这样生活无忧的宗室开始研习经书崇尚儒学以求入仕.后刘表任荆州刺史,创办了荆州学派、传费氏易,十分注重文化教育,并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家族独特的家学和门风.

    刘表宗室家学门风

    李煜词中的植物意象研究

    宋雨娟
    11-12,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李煜是五代时期十分重要的词作家,被誉为千古词帝.他的36首词作中,植物意象出现的频率高达39次,这使得对李煜词中的植物意象研究变得意义突显.本文立足李煜词中的植物形象,首先对李煜词中典型的植物意象进行分析,然后在第二部分深入分析这些植物意象的表现手法.

    李煜植物意象

    浅论李贺诗歌中的悲剧意识

    刘妮妮
    13-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李贺一生疾病缠身、生活困顿、功名不就、报负难展,他的诗词中处处充满了悲剧色彩,他习惯把自己的生命悲剧作为创作的表现对象,同时从敏锐哲人的视角去揭示蕴含于人类生命中关于苦难、享乐、死亡乃至永恒追求中的悲剧意识.

    李贺诗歌悲剧意识

    论朝鲜、日本诗话对黄庭坚诗歌理论的批判与接受

    李佳蔚
    15-16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古以来,朝鲜与日本同属东亚文化圈,深受汉文化影响.特别是在诗论方面,朝日两国接受了中国的诗歌理论,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本土化加工,形成了本国诗话.黄庭坚作为江西诗派的代表,其诗歌理论对朝日两国的诗话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本文以影响研究为主要研究方法,探究朝鲜、日本诗话对黄庭坚诗歌理论的批评与接受,进而探讨朝日两国接受差异的原因及对后世诗话产生的影响.

    黄庭坚朝鲜诗话日本诗话诗歌理论

    《伤逝》解读:涓生视角下的"爱情"

    黄海明傅红英
    17-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涓生的叙述中,涓生和子君在"爱情"中不对等的地位、不一致的同居理想以及接受无爱事实之后各自的不同选择,是《伤逝》爱情悲剧的三个成因.本文从这三个成因出发,剖析涓生是如何在这场"爱情"中将自身责任合理化的,并在此基础上探寻涓生忏悔的真实原因.

    《伤逝》涓生爱情

    试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中作者的治史观

    张维广王曙光
    20-21页
    查看更多>>摘要: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对研究近代中国史有着非凡的意义.史学界对鸦片战争的研究不可谓不多,但茅海建先生却给我们展现了不同的思维视角.在《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中,茅海建先生特别重视新史料的应用以及对以往旧史料的全新厘定,并且坚持以客观、严谨的态度看待鸦片战争,并提出治史要"以史为鉴",彰显史学致用的作用.

    《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鸦片战争新旧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