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抗感染药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抗感染药学
抗感染药学

丁龙其

季刊

1672-7878

kgryx@126.com

0512-62766009

215006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通园路368号(大森商务楼209A室)

抗感染药学/Journal Anti-Infection Pharmacy
查看更多>>《抗感染药学》为季刊, 季末 25 日出版, 大 16 开, 80页, 邮发代号: 28-194。单价:9.80/册。国内外公发行。《抗感染药学》是江苏省卫生厅主管、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主办的抗感染药学学术期刊。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672-7878/CN 32-1726R。《抗感染药学》主要刊登药学与抗感染药学领域的基础理论、科研设计、生产工艺、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国内外的药学进展和抗感染药学的理论与实践等方面的学术论文。办刊宗旨: 创新、存真、求精、服务。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以提高为主,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以实践为主。着重报道具有综合性、基础性、实用性的科技成果和先进经验。本刊特点: 集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知识性、可读性为一体, 重在实用、兼顾提高。1 征稿范围 国内外抗感染药物药学进展、科研成果与理论、中药与天然药物、生化药物、药物分析、药物制剂、药理毒理; 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相互作用、合理用药、不良反应、药物代谢动力学; 抗感染药物经济学、药事管理、新药介绍、药学信息。2 栏目设置 综述与论坛 报道抗感染药物的研究热点和前沿领域进行总结、评述、并结合作者在本领域的工作发表见解。 实验研究 报道抗感染药物各具有原创性的研究成果。 内容可涉及中、西药的合成、制剂、药理、毒理、临床药物试验、药物敏感性实验, 药物质量分析、鉴定、含量测定及改进方法的探讨等。 研究生论文 报道研究生在读时各类药物及抗感染药物具有原创性的阶段性的研究成果。 药物与临床 报道抗感染类药物应用于各科疾病的药物疗效评价。 合理用药 报道对临床抗感染用药的合理性、配伍问题分析; 药物使用时的稳定性问题分析; 临床医师和临床药师讨论处方的合理性问题等。 药物不良反应 报道按照药物说明书使用后出现的个体反应, 探讨分析抗感染药物对各组织器官的不良反应等。 药物经济学 报道抗感染药物在临床各科的治疗中, 药物产生疗效时的费用的分析等。 经验交流 报道工作中的新发现, 经验改进等。 药事管理 报道药学领域中的科学管理, 药事法规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槐定碱对心脏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张明发沈雅琴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槐定碱对心脏具有正性肌力、负性频率、负性兴奋和负性传导作用,可使心肌自律性在低浓度时下降、高浓度时上升.其正性肌力作用的机制系增大L-型钙电流和上调SERCA2a表达是通过促进心肌细胞内的肌浆网钙大量释放所致.而负性自律性产生的机制主要与延长心电过早复极(ERP)和缩小ERP的离散性与消除折返激动有关.因此,槐定碱能防治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还具有抗氧化、抗炎、促进前列腺环素L和抑制血栓素A2合成的作用,也能防治心肌缺血、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引起的心肌损伤.文中综述槐定碱对心脏的药理作用文献,并对其研究进展做了分析.

    槐定碱药理作用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肌缺血

    克拉霉素缓释片中克拉霉素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含量测定的方法学考察

    徐新闻
    7-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克拉霉素缓释片中克拉霉素的含量测定方法,并考察其方法学的实用性.方法:采用Hypersil BDSC18色谱柱(200 mm×4.6 mm,5 μm)为固定相,流动相为乙腈-0.067 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40∶ 60),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10nm,柱温为25℃;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克拉霉素缓释片中克拉霉素的含量.结果:克拉霉素浓度在0.17~0.65 m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8),平均RSD为0.89%,回收率为99.50%;4批克拉霉素缓释片中的平均含量为96.87%.结论:在克拉霉素缓释片质量控制检测中,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克拉霉素的含量,其操作快速、简便,可适用于克拉霉素缓释片的含量测定.

    克拉霉素缓释片质量控制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儿科输液门诊中糖皮质激素的使用与安全性分析

    颜颖慧桂环黄艳王凤娇...
    1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医院儿科输液门诊静脉用糖皮质激素(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注射用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的使用状况与安全性,为临床儿童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抽取医院门诊30 d静脉用糖皮质激素输液处方18 029张,分析其静脉用糖皮质激素药物使用的临床诊断、患者信息及治疗用药指征的相关性与用药的合理性.结果:抽取的30 d静脉用糖皮质激素处方18 029张,占月均输液处方(32 714张)的55.11%,其中80%以上处方为呼吸系统疾病用药;静脉用糖皮质激素的品种选择、剂量、给药途径基本符合治疗原则,但仍存在缺少循证证据支持应用激素治疗的情况,尤其是氢化可的松在上呼吸道疾病和感染性疾病中单纯以退热为目的的使用.结论:儿科门诊输液中静脉用糖皮质激素的使用仍不够规范,使用激素类药物退热的情况较为普遍,短期使用应警惕皮疹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静脉用糖皮质激素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氢化可的松琥珀酸儿童用药用药指征

    150例儿童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咽拭子涂片细菌培养结果及其耐药性分析

    刘道彦刘杰龚培尧蒋新华...
    16-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儿童患者咽拭子标本涂片镜检与细菌培养结果,分析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20年3月期间医院上呼吸道感染门诊患儿咽拭子标本150例资料,分析其咽拭子标本的采集、涂片、染色、镜检情况是否合格,并比较这些标本中细菌培养鉴定及其药敏试验结果对合理用药的影响.结果:150例患儿咽拭子经涂片、革兰染色、镜检,被判定为合格标本者73例(48.67%)和不合格标本77例(51.33%);合格标本按咽拭子涂片镜检标准(A、B、C、D)分级,其中A和B级培养致病菌(是指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阳性率分别为75.00%和63.64%;不合格标本中(分级为C和D级)培养致病菌阳性率分别为16.67%和1.89%;咽拭子细菌培养阳性标本56例中,检出产ESBLs大肠埃希菌23例(其中多重耐药6例)、肺炎克雷伯菌29例(其中多重耐药10例)和其他细菌4例;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的耐药率均大于90%,而对利福霉素的敏感率均大于80%.结论:咽拭子采样标本合格与否是保障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准确的前提;临床应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治疗,以减少耐药菌的产生,确保其治疗的有效性.

    咽拭子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耐药药敏试验上呼吸道感染

    抗菌药物信息化闭环管理对减少医院耐药菌感染的产生及其检出的影响

    王向阳刘红月马红超
    20-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抗菌药物信息化闭环管理前后对减少医院耐药菌感染的产生及其检出的影响.方法:抽取2019年7月-12月间医院骨外科收治的120例患者(抗菌药物信息化闭环管理后)病历资料,另抽取2019年1月-6月间医院骨外科收治的120例患者(抗菌药物信息化闭环管理前)病历资料;比较与分析其抗菌药物信息化闭环管理前后医院感染耐药菌的感染率、病原菌感染部位的分布以及致病菌的检出结果.结果:闭环管理后检出的耐药菌主要为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RPA)、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菌)、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其总感染率低于闭环管理前(4.80% vs 18.33%,P<0.05);闭环管理前后耐药菌最易感染部位均为呼吸系统,实施信息化闭环管理后呼吸、血液、泌尿等系统及各种导管耐药菌感染率均明显低于闭环管理前(P<0.05),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率也明显减弱(P<0.05).结论:耐药菌感染主要致病菌以CRAB、CRKP最为常见;感染部位主要以伤口、呼吸系统最为多见;抗菌药物信息化闭环管理的实施有效减少医院耐药菌感染的发生.

    抗菌药物信息化闭环管理耐药菌

    某院静脉用药配制中心医嘱用药不合理的原因分析及其改进措施

    丁盼盼韩莉莉马姝丽
    24-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医院静脉用药配制中心(PIVAS)医嘱用药不合理的原因及其改进措施.方法:分别抽取2016年前三季度344 952张、339478张、319 756张用药医嘱,统计与分析各季度登记在册的不合理医嘱发生的原因;通过品管圈对不合理医嘱的要因展开“5W1H”调查分析,并针对不合理医嘱产生的原因提出改进措施.结果:2016年第1、2、3季度用药医嘱中,不合理医嘱分别为137张、136张和79张,主要原因为溶媒选用不当、录入错误、药物浓度不当、用量选用不当;其相应的改进措施主要为加强重点药品、超说明书用药、成品复核流程、规范流程管理及奖惩制度、完善自动审核系统的干预;通过采取有效措施,不合理医嘱由14.25张/周降至3.25张/周.结论:通过对不合理医嘱要因的有效干预,提高了患者静脉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静脉用药配制中心儿童用药不合理医嘱干预

    102例胸外科手术患者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分析

    何星龙
    28-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医院胸外科手术患者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其药敏试验结果,为胸外科术后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患者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抽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间胸外科收治的手术治疗后并发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患者102例资料,分析其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其对抗菌药物药敏试验结果.结果:102例血流感染患者标本中,检出102株肺炎克雷伯菌;肺炎克雷伯菌在不同胸外科手术中,其中胃癌根治术、气管切开术及胸腔穿刺术的血流感染率分别为33.33%、21.57%和16.67%;血流感染主要发生在男性患者占61.76%,而其年龄≥60周岁占比为60.78%,有放/化疗史的患者占比为36.27%,微创手术占比为30.39%,开胸手术占比高达69.61%,合并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占比分别为23.53%和29.41%;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为100.00%,而对呋喃妥因、头孢唑林、阿莫西林、复方磺胺甲噁唑等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较高,但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较弱;其对阿米卡星、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均为敏感,而对庆大霉素、头孢吡肟、哌拉西林、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头孢西丁、替加环素、环丙沙星等抗菌药物的敏感率均高于80.00%.结论:胃癌根治术、气管切开术、胸腔穿刺术后患者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发生率较高,尤其是年龄大于60周岁、有放/化疗史、伴有糖尿病或高血压、男性患者术后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发生率较高,治愈率较低,其病死率大于10.00%;临床应根据其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敏感率较高的抗菌药物治疗,以确保患者术后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治疗的有效性.

    肺炎克雷伯菌胸外科手术血流感染临床特征抗菌药物

    某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2019年1236份医嘱用药不合理原因分析及其解决措施

    徐俐伟秦媛媛唐秋月赵飞燕...
    3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医嘱用药的合理性以及不合理的原因.方法:抽取2019年PIVAS接收的静脉用药医嘱107 541份,应用Excel 2003版统计学软件分析其用药的合理性并找出不合理的原因及解决措施.结果:107 541份用药医嘱中,审核出1 236份不合理医嘱,其用药的不合理率为1.15%;不合理用药涉及的主要科室有普外科、风湿科、肿瘤内科,不合理用药原因涉及间隔液、给药剂量、给药频次、溶媒选择、配伍禁忌等,其中1 042份医嘱做出修改,其医嘱的修改率为84.30%.结论:PIVAS药师通过审核临床各病区提交的用药医嘱,能及时发现医嘱用药的不合理性,并及时与临床相关人员沟通,有效降低了住院患者静脉用药医嘱的不合理率,体现处方前置审核的意义,确保了患者安全合理用药.

    PIVAS不合理医嘱医嘱用药解决措施

    某院消化科门诊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现状及其处方用药情况分析

    刘秀平张茜
    37-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医院消化内科门诊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现状及其处方用药情况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抽取医院2019年10月份消化内科门诊患者用药处方3 595张,分析其Hp感染患者的年龄、性别和Hp感染用药方案等的合理性.结果:抽取的3 595张消化内科门诊患者处方中,用于被确诊为Hp感染患者94例涉及127张处方(3.53%);Hp感染患者年龄主要分布在30~50岁(48例,占51.06%)之间;性别分布以女性患者居多(65例,占69.15%);88例(93.62%)患者接受了抗Hp感染治疗,且采用了“四联”治疗用药方案,以雷贝拉唑、枸橼酸铋钾、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使用率为最高(48.86%).结论:医院门诊抗Hp感染药物的使用属基本符合“Hp感染处理共识”,但也存在一些不合理用药现象.

    幽门螺杆菌感染感染现状合理用药联合用药

    某院重症医学科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与多药耐药菌产生的相关性分析

    曹书俊
    42-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重症医学科(ICU)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与多药耐药菌产生的相关性.方法:抽取医院2019年7月-2020年6月间ICU收治的重症患者113例临床资料,分析其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给药途径、用药频度、药物利用指数和联合用药),并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其使用情况与多药耐药菌产生的相关性.结果:113例重症患者中,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为主,用药频度与药物利用指数最高的为头孢唑林;3种以上抗菌药物联合使用率高于单一用药和两药联用(P<0.05);其中多药耐药菌感染发生率为35.40%;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用药种类多于2种、长时间用药均是导致多药耐药菌产生的影响因素(OR>1,P< 0.05).结论:抗菌药物联合用药种类的增多及长时间用药均与多药耐药菌产生之间存在相关性,也是导致多药耐药菌产生的影响因素;临床应减少联合用药、缩短用药时间,以迟缓多药耐药菌的产生,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重症医学科抗菌药物多药耐药菌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