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抗感染药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抗感染药学
抗感染药学

丁龙其

季刊

1672-7878

kgryx@126.com

0512-62766009

215006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通园路368号(大森商务楼209A室)

抗感染药学/Journal Anti-Infection Pharmacy
查看更多>>《抗感染药学》为季刊, 季末 25 日出版, 大 16 开, 80页, 邮发代号: 28-194。单价:9.80/册。国内外公发行。《抗感染药学》是江苏省卫生厅主管、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主办的抗感染药学学术期刊。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672-7878/CN 32-1726R。《抗感染药学》主要刊登药学与抗感染药学领域的基础理论、科研设计、生产工艺、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国内外的药学进展和抗感染药学的理论与实践等方面的学术论文。办刊宗旨: 创新、存真、求精、服务。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以提高为主,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以实践为主。着重报道具有综合性、基础性、实用性的科技成果和先进经验。本刊特点: 集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知识性、可读性为一体, 重在实用、兼顾提高。1 征稿范围 国内外抗感染药物药学进展、科研成果与理论、中药与天然药物、生化药物、药物分析、药物制剂、药理毒理; 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相互作用、合理用药、不良反应、药物代谢动力学; 抗感染药物经济学、药事管理、新药介绍、药学信息。2 栏目设置 综述与论坛 报道抗感染药物的研究热点和前沿领域进行总结、评述、并结合作者在本领域的工作发表见解。 实验研究 报道抗感染药物各具有原创性的研究成果。 内容可涉及中、西药的合成、制剂、药理、毒理、临床药物试验、药物敏感性实验, 药物质量分析、鉴定、含量测定及改进方法的探讨等。 研究生论文 报道研究生在读时各类药物及抗感染药物具有原创性的阶段性的研究成果。 药物与临床 报道抗感染类药物应用于各科疾病的药物疗效评价。 合理用药 报道对临床抗感染用药的合理性、配伍问题分析; 药物使用时的稳定性问题分析; 临床医师和临床药师讨论处方的合理性问题等。 药物不良反应 报道按照药物说明书使用后出现的个体反应, 探讨分析抗感染药物对各组织器官的不良反应等。 药物经济学 报道抗感染药物在临床各科的治疗中, 药物产生疗效时的费用的分析等。 经验交流 报道工作中的新发现, 经验改进等。 药事管理 报道药学领域中的科学管理, 药事法规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214例梗阻性黄疸患者胆汁标本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影响

    刘晓莉
    1666-16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214例梗阻性黄疸患者胆汁标本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20年6月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214例梗阻性黄疸患者,取胆汁标本实施细菌培养、药敏试验;统计患者胆汁标本分离病原菌的构成比,分析主要革兰阴性菌、主要革兰阳性菌的耐药率及细菌培养、药敏试验实施前后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率的变化情况.结果:214份胆汁标本共分离出176株病原菌,阳性检出率为82.24%(176/214),其中革兰阴性菌137株(占77.84%),革兰阳性菌32株(占18.18%),真菌7株(占3.98%);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0.00%,大肠埃希菌对左氧氟沙星、氨曲南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78.26%、70.65%;肺炎克雷伯菌对氨曲南的耐药率较高为71.43%;屎肠球菌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的耐药率为0.00%,而对红霉素耐药率为100.00%;细菌培养、药敏试验实施后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率为93.93%(201/214)高于实施前为83.18%(178/214)(x2=12.192,P=0.001,P<0.05).结论:梗阻性黄疸患者胆汁中分布有多种病原菌,不同病原菌的耐药率有明显差异,参考细菌培养、药敏试验结果可指导临床科学选用抗菌药物,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率.

    细菌培养耐药性分析梗阻性黄疸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背景下医院隔离观察病房内感染性疾病患者的心理评估及干预对策

    李仲华王梅芬王杰曹策...
    1669-16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与评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医院隔离观察病房内感染性疾病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经心理干预后的改善情况及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11月转入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科隔离观察与治疗的126例患者病历,分析14d内来自COVID-19高风险区的流调情况、隔离观察期间发热、呼吸道症状,以及入院时按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比较患者入院时、入院1h和入院24 h的SAS评分值的变化情况,并做好心理访谈与疏导工作.结果:126例患者中,其中入院时焦虑患者74例(占57.94%),经心理访谈及疏导后SAS评分值明显低于入院时(P<0.05);不同性别、年龄以及是(否)有与COVID-19患者接触史的患者SAS评分值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按4月8日武汉解封日为截点,4月8日前期入院患者的焦虑程度明显重于后期(P<0.05);不同学历的患者SAS评分值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初级与中级、高级学历患者之间SAS评分值也均有显著差异(P<0.05);心理访谈疏导后,高学历者在短时间内SAS评分值明显低于低学历者(P<0.05).结论:COVID-19疫情期间,隔离病房患者易产生焦虑情绪,尤其是高学历患者,经心理访谈疏导后有效缓解了患者的焦虑情绪.

    新型冠状病毒隔离观察病房感染性疾病焦虑情绪心理干预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术后颅内感染对影响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的相关因素分析

    申凌娜
    1674-16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重度颅脑损伤(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STBI)患者术后颅内感染对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影响的相关因素,为指导临床制定和调整用药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取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2019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STBI患者术后颅内感染67例病历资料,分析万古霉素q12h治疗的第4次用药前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的变化情况,并据此分成达标组、未达标组;另外,对抽取病历中的患者基础资料,分析患者年龄、性别和血清白蛋白、血肌酐、合并症,以及按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量表(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等因素对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的影响,查找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未达标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ST-BI患者术后颅内感染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达标率为31.34%;达标组、未达标组患者年龄、血清白蛋白、血肌酐、APACHEⅡ评分值及合并症情况经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60岁、血清白蛋白<35 g/L、血肌酐≥112μmol/L、有合并症、APACHEⅡ评分值>17分与STBI术后颅内感染患者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未达标之间存在相关性(P<0.05),也是术后诱发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STBI患者术后颅内感染治疗用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达标率较低,其与患者年龄偏大、血清白蛋白低、血肌酐高、合并症多、APACHEⅡ评分值大有关,也是影响其血药谷浓度偏低的重要因素,临床应尽早明确其诱发原因,根据个体体征及实际需求合理调整用药方案,以确保其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

    重度颅脑损伤颅内感染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影响因素

    宁都地区2006年—2019年232例艾滋病患者的感染现状与特征分析及其干预措施

    温丽丽赖海平
    1677-16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宁都地区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的感染现状与病例特征,为本地区的艾滋病防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宁都县2006年—2019年收治的232例艾滋病感染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其感染现状、病例特征、随访情况以及采取的措施.结果:232例报告的艾滋病感染病例中,其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Ⅳ)感染124例、AIDS 108例,平均发病率为0.2071(‰),低于江西省平均水平(0.2900(‰));2014年—2019年AIDS感染病例增长较快,发病患者主要发生在20~50岁年龄段(占56.03%);男-女之比为4.27∶1;文化程度以初中及以下人群为主(占80.60%),婚姻状况中已婚占43.53%,未婚占30.17%,离婚或者丧偶占26.29%;职业分布以农民占比较高(占63.36%);户籍分布本区内占51.29%,外来人员占48.71%;传播途径绝大多数为性传播;随访情况显示跟踪随访病例216例其随访率为93.10%(216/232),16例失访;截至2020年9月末,72例患者死亡,其病死率为31.03%;2017年—2019年病死率呈现上升趋势(其中46例因AIDS原因死亡,25例因疾病或者自然死亡,1例因自杀死亡).结论:宁都地区近年来AIDS感染病例呈上升趋势,感染人群主要发生在男性和文化水平较低的人群,行政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外来人员的管理与监控,遏制AIDS的传播.

    艾滋病感染现状病例特征管理与监控

    某院40例注射用头孢曲松钠致患者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

    曾世全范艺胥金玲丁雨韫...
    1681-16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医院注射用头孢曲松钠致患者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s)发生的原因、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抽取勐腊县人民医院2016年1月—2020年12月上报的因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致不良反应病历报告40例,统计其患者性别、年龄和转归情况、不良反应累及的系统和器官等相关内容,分析与评价头孢曲松致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ADRs患者中女性患者40例(占57.50%),儿童和青少年20例(占50.00%);涉及的临床症状以皮肤及其附件反应为最常见(占70.00%),以上不良反应症状经治疗后均治愈或好转,无死亡病例.结论:临床在使用头孢曲松前,应严格按照说明书用药指征,即使患者皮试阴性者也要严格监测用药后的体征和症状,以确保其用药安全,应重视头孢曲松致ADRs的监测及上报工作.

    头孢曲松药物不良反应病历报告用药安全

    临床药师参与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细菌、真菌及非典型病原体血流感染治疗的药学实践

    张乃菊刘金春夏娟陈重...
    1685-16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临床药师在血液透析并发血流细菌感染、尿路真菌感染和肺部非典型病原体感染患者治疗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通过1例血液透析并发血流细菌感染、尿路真菌感染和肺部非典型病原体感染的患者,临床药师根据血液透析和药物的特点参与临床优化抗菌药物治疗方案的制定,根据患者肌酐清除率调整用药剂量并实施药学监护和出院带药的用药教育.结果:临床医师采纳药师建议,替考拉宁血药(谷)浓度达标,血培养与尿培养转阴,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下降;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改善、炎性指标下降且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临床药师参与治疗药物选择、剂量调整、药学监护和用药教育等,提高了其治疗效果,避免了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临床药师血液透析细菌感染治疗方案剂量调整

    临床药师参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临床治疗的药学监护

    张宇
    1689-1691,17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特征,以及治疗的药学监护过程.方法:通过对1例6岁患儿首诊以急性肾炎入院,后被确诊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导致其诊断与治疗延误;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在抗菌药物、抗病毒、护肝、糖皮质激素等药物的给药与否,以及给药时机、药物选择与不良反应等实施药学监护.结果:临床药师通过药学监护,协助临床调整用药方案,患儿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症状得到改善,病情好转出院.结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在药师积极主动参与临床查房并提供合理用药方案下,确保了其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发挥了药师专业特长,得到了临床的好评.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抗菌药物糖皮质激素药学监护

    某传染病医院重点监控药品管控措施及其效果评价

    董雁闵奇萍
    1692-16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价医院2019年—2021年8月重点监控药品管控措施及其效果,为促进重点药品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对重点监控药品采取一系列管理措施包括实行限量采购使用、开展处方和医嘱点评、公示使用不合规病区并约谈主任、限量或停用存在突出问题的药品;根据医院2019年5月发布的重点药品目录,统计2019年、2020年与2021年1月—8月重点药品相关收入指标,比较、分析重点药品管控前后重点药品用药金额、占比与增长情况,以及按类别排序及增长情况.结果:医院2020年重点药品收入1379.39万元,较2019年减少99.87万元,下降6.75%;2019年—2021年8月药占比逐渐下降,2021年1月—8月药占比较2019年下降3.19个百分点;2019年—2021年8月重点药品占药品收入比例先升高再降低,2021年1月—8月为11.27%与2019年的11.03%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20年重点药品用药金额较2019年下降TOP 3为排痰或黏痰溶解药(下降77.57%)、中药注射剂(下降42.32%)、质子泵抑制剂注射剂(下降31.74%);2020年重点药品用药金额较2019年增加TOP 3为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类(增长16.27%)、细胞生化辅助用药(增长11.84%)和中药口服制剂(增长4.61%);2021年1月—8月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类药物占重点药品收入的比例增加4.83个百分点,中药注射剂的用药金额由2019年的第2位降至第4位,其占重点药品收入的比例降低6.54个百分点.结论:2019年—2021年8月医院通过制定、调整重点药品目录,以及采取一系列得力的监控措施,根据监控结果进行有效的管理干预,重点药品收入占比得到控制,药占比持续下降,规范了临床用药行为.

    重点监控药品管控措施效果合理使用药占比

    通过质量控制提升药学服务能力的实践与应用

    胡和立刘竟韬叶旭辉孙莉颖...
    1696-16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质量控制管理在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s,PIVAS)工作中的应用实践,优化PIVAS工作流程,改善和提升药学服务能力.方法:收集整理2018年1月—6月和2019年1月—6月PIVAS不合理医嘱干预情况和输液调配情况,比较、分析质量控制改善前后PIVAS不合理医嘱干预成功率、调配差错率与临床满意度.结果:通过质控标准体系的建立、多部门医务工作者沟通的提升、质控数据的分析与改善等具体措施,PIVAS不合理医嘱数明显降低,医嘱干预成功率由87.31%上升至96.82%,调配差错率0.245‰降低至0.053‰,临床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在质量控制模式下,PIVAS工作质量得到改善,与临床沟通更加顺畅,保障了患者合理、安全、有效的用药,提升了药学服务能力.

    PIVAS药学服务全流程质量控制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隔离病房的构建及护理管理

    周红芬朱月萍
    1700-17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下隔离病房的构建及护理管理策略,为建立有效的疫情防控体系和提高护理管理质量提供参考.方法:参照国家颁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诊疗方案》及防控要求,结合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实际情况制定疫情防控措施及护理管理策略.结果: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2020年1月10日—2020年3月10日共收治新冠肺炎确诊患者87例,疑似病例3例,均已治愈出院;防控措施及护理工作有序开展,实现了医务人员零感染和危重患者零死亡.结论:迅速构建隔离病房及制订科学、合理的护理管理模式,不仅有助于应对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患者实施科学管理和精准治疗,而且能有效地预防院内感染和提高疗效.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房护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