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抗感染药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抗感染药学
抗感染药学

丁龙其

季刊

1672-7878

kgryx@126.com

0512-62766009

215006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通园路368号(大森商务楼209A室)

抗感染药学/Journal Anti-Infection Pharmacy
查看更多>>《抗感染药学》为季刊, 季末 25 日出版, 大 16 开, 80页, 邮发代号: 28-194。单价:9.80/册。国内外公发行。《抗感染药学》是江苏省卫生厅主管、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主办的抗感染药学学术期刊。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672-7878/CN 32-1726R。《抗感染药学》主要刊登药学与抗感染药学领域的基础理论、科研设计、生产工艺、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国内外的药学进展和抗感染药学的理论与实践等方面的学术论文。办刊宗旨: 创新、存真、求精、服务。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以提高为主,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以实践为主。着重报道具有综合性、基础性、实用性的科技成果和先进经验。本刊特点: 集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知识性、可读性为一体, 重在实用、兼顾提高。1 征稿范围 国内外抗感染药物药学进展、科研成果与理论、中药与天然药物、生化药物、药物分析、药物制剂、药理毒理; 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相互作用、合理用药、不良反应、药物代谢动力学; 抗感染药物经济学、药事管理、新药介绍、药学信息。2 栏目设置 综述与论坛 报道抗感染药物的研究热点和前沿领域进行总结、评述、并结合作者在本领域的工作发表见解。 实验研究 报道抗感染药物各具有原创性的研究成果。 内容可涉及中、西药的合成、制剂、药理、毒理、临床药物试验、药物敏感性实验, 药物质量分析、鉴定、含量测定及改进方法的探讨等。 研究生论文 报道研究生在读时各类药物及抗感染药物具有原创性的阶段性的研究成果。 药物与临床 报道抗感染类药物应用于各科疾病的药物疗效评价。 合理用药 报道对临床抗感染用药的合理性、配伍问题分析; 药物使用时的稳定性问题分析; 临床医师和临床药师讨论处方的合理性问题等。 药物不良反应 报道按照药物说明书使用后出现的个体反应, 探讨分析抗感染药物对各组织器官的不良反应等。 药物经济学 报道抗感染药物在临床各科的治疗中, 药物产生疗效时的费用的分析等。 经验交流 报道工作中的新发现, 经验改进等。 药事管理 报道药学领域中的科学管理, 药事法规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临床药师参与的1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与药学监护

    李敏
    1698-1701,17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临床药师参与的1例隐球菌性脑膜炎(cryptococcal meningitis,CM)患者的临床治疗与药学监护,为该类患者的临床救治提供参考.方法 与结果:患者入院第2天出现神志模糊、烦躁不安、意识障碍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症状表现,且脑脊液墨汁涂片示有真菌孢子生长,怀疑为CM,临床药师会诊后,建议给予两性霉素B、氟康唑、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抗感染治疗和甘露醇降颅内压,同时开展药学监护;在此期间,根据患者的症状表现和检查结果,结合相关文献资料,临床药师建议医生对两性霉素B、氟康唑、甘露醇的用法用量进行实时调整;第5天,脑脊液的宏基因组二代测序结果显示格特隐球菌阳性,遂确诊为CM,不久患者好转.结论:CM作为较为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不仅存在快速诊断的困难,还要在治疗期间根据患者病情实时调整治疗方案,而临床药师的参与可以充分发挥其药学专业特点,协助临床医生制定更加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促进患者的康复.

    隐球菌性脑膜炎格特隐球菌药学监护临床药师

    某院骨科关节置换术患者不同抗菌药物预防性给药方案的成本-效果分析

    赵均炎乔进石禹张月月...
    1702-17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医院骨科髋关节与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不同抗菌药物预防性给药方案的成本-效果情况,为该类患者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4月南通大学附属南通第三医院收治的114例髋关节与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抗菌药物预防性给药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甲组、乙组和丙组,每组38例;甲组患者术前0.5~1 h时给予头孢唑林(2g,q12h),总疗程≤48h;乙组患者的用药方案与甲组相同,但总疗程>48h;丙组患者术前0.5~1 h时给予头孢曲松(2 g,q12h),总疗程>48 h;比较3组患者的术后感染发生率、最高体温、术后体温复常时间、住院时间、抗菌药物费用等指标.结果:3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感染;3组患者术后在最高体温和体温复常时间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住院时间和抗菌药物方面,均存在甲组>乙组>丙组的情况,且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成本-效果比较结果显示,甲组患者的抗菌药物预防性给药方案具有最大的成本-效果优势(P<0.05).结论:对于髓关节与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按照指导原则术前0.5~1 h给予第1代头孢菌素头孢唑林且总疗程≤48h,具有最大的成本-效果优势,不仅可以有效预防术后感染的发生,还可以最大程度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

    抗菌药物成本-效果髋关节置换膝关节置换感染预防

    苏州地区142例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吴雪华钱峰许炜璐朱月萍...
    1707-1711,17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苏州地区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2月14日-3月10日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142例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者,统计患者的资料包括基础情况、临床表现、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和实验室检查情况等,采用SPSS 28.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采用Spearman法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42例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者的临床表现呈现多样化,其中咳嗽77例(占54.23%),咳痰50例(占35.21%),发热49例(占34.51%),咽痛咽干43例(占30.28%);患者的临床分型与年龄段呈正相关(p=0.315,P=0.001,P<0.05),提示年龄越大,感染奥密克戎变异株后临床分型越严重;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者中,99.30%采用中医中药治疗,其中仅有1例未采用中医中药治疗;其症状好转约在(2.59±2.38)d,症状消失约在(8.17±3.11)d,住院周期约为(13.18±2.79)d.结论:与其他变异株比较,苏州地区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咳嗽,咳痰,发热,咽痛咽干等)存在共性;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者的临床分型与年龄段分布呈正相关,完成疫苗全程接种和加强接种,以及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可减少变异株的传播以挽救患者的生命.

    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临床特征

    4种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方法的检测效能和梅毒特异性抗体阳性检出率与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滴度的相关性分析

    马丽玲徐俊驰朱启泰
    1712-17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4种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Tp)抗体检测方法的检测效能,分析Tp特异性抗体阳性检出率与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olulized red unheated serum test,TRUST)滴度的相关性,为临床梅毒的早期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对180例疑似梅毒的受试者血清样本均进行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repone-ma Pallidum particle agglutination test,TPPA)、TRUST、梅毒胶体金试验(colloidal gold test for syphilis,SYP),其中90例受试者样本还进行了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CLIA)检测,以TPPA法为金标准将90例TPPA阳性患者设为梅毒组,90例阴性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4种方法的临床检测效能;进一步根据TRUST滴度将梅毒组90例患者分为高滴度组(≥1∶8)和低滴度组(<1∶8),采用Tp免疫印迹实验(westernblot,WB)检测 Tp 血清免疫球蛋白 G(immunoglobulin G,IgG)、免疫球蛋白 M(immunoglobulin M,IgM)(TP-47、TP-45、TP-17、TP-15)的阳性表达情况,分析其与TRUST滴度间的相关性.结果:SYP法检测Tp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8.89%、96.67%,CLIA法检测Tp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00%、91.11%,TRUST法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33%、96.67%,SYP法、CLIA法的临床检测效能与TPPA法经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RUST法的检测效能明显低于TPPA法(P<0.01),且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均显著低于SYP法和CLIA法(P<0.05);此外,TP-47、TP-45、TP-17、TP-15 IgG 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 IgM(P<0.01),且 TRUST 高滴度组中 TP-45、TP-17IgM和TP-47、TP-45、TP-17、TP-15IgG的阳性率显著高于低滴度组(P<0.05).结论:TRUST法检测Tp时容易发生漏检,检测效能明显弱于SYP法和CLIA法,临床上可使用SYP法或CLIA法初筛,TRUST法复测并报告滴度的策略;WB法检测梅毒特异性IgG、IgM的阳性率与TRUST滴度呈正相关,可为判断病程进展、观测疗效提供参考.

    梅毒螺旋体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与病原学诊断技术联用对疑难菌阴肺结核患者的诊断价值及其安全性评估

    吴海燕张建平
    1717-17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percutaneous needle biopsy,PCNB)与病原学诊断技术联用对疑难菌阴肺结核患者的诊断价值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于苏州第五人民医院肺科住院治疗的141例疑似肺结核或已诊断菌阴肺结核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CT引导下PCNB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病原学结果及肺穿刺并发症;以最终诊断肺结核为金标准,分别统计3种常规检测方法即肺组织病理、分子生物学技术即基因专家系统(Gene Xpert)、结核分枝杆菌DNA(tubercle bacillus DNA,TB-DNA)诊断肺结核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比较Gene Xpert、宏基因组学二代测序技术(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诊断效能的差异.结果:以最终诊断肺结核为金标准,对141例患者肺结核的检测效能由高到低的诊断技术分别为Gene Xpert、肺组织病理、TB-DNA,经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478,P<0.05);18例患者同时行肺组织标本X-pert、mNGS检测,2种方法的诊断结果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8,P>0.05);行CT引导下PCNB患者术后出现气胸27例(占19.15%),出血10例(占7.09%).结论: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是诊断疑难菌阴肺结核的重要手段,其临床诊断价值高,并发症少且轻;在组织标本有限时,可优先选择Gene X-pert,其次为病理,不推荐采用TB-DNA;mNGS因与Gene X-pert的检测效能无明显差异且价格昂贵,不推荐常规开展.

    肺结核经皮肺穿刺活检组织病理诊断价值

    HIV感染/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后免疫功能重建情况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廖彦慧李炜张智聪谢志娟...
    1722-17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后免疫功能重建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21年1月安远县人民医院收治的205例HIV感染/AI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抗病毒治疗,比较治疗前及治疗3、6、9、12个月的CD4+T细胞水平,分析患者治疗12个月后免疫功能重建的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免疫功能重建的危险因素.结果:患者治疗3、6、9、12个月的CD4+T细胞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其中治疗6、9、12个月时的CD4+T细胞水平均高于治疗3个月时(P<0.05),治疗9、12个月时的CD4+T细胞水平高于治疗6个月时(P<0.05),治疗12个月时CD4+T细胞水平高于治疗9个月时(P<0.05);将治疗12个月后CD4+T细胞增长数>100个/p.L患者纳入免疫重建良好组,增长数≤100个/μL者纳入免疫重建不良组,免疫重建不良组患者中男性、WHO IV期、初治年龄≥50岁、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8.0 mg/L、依从性不佳、初始耐药、合并结核或真菌感染的构成比高于良好组(P<0.05),而基线CD4+T细胞≥100 个/μL、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计数≥4.0×109/L、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35 g/L 的构成比低于良好组(P<0.05);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WHO Ⅳ期、初治年龄≥50岁、CRP≥8.0 mg/L、依从性不佳、初始耐药、合并结核或真菌感染是免疫功能重建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HIV感染/AIDS患者经抗病毒治疗后仍会出现免疫功能重建不良,临床需重视其相关因素即WHO分期、初治年龄、CRP水平、患者依从性、是否初始耐药、是否合并结核或真菌感染、基线CD4+T细胞、WBC、Alb水平等.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免疫功能重建影响因素抗病毒治疗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产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患者出现病亡的危险因素分析

    彭智翔杨勇陈坤山徐国平...
    1727-17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eurosurgery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患者呼吸道感染产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ase-producing Klebsiella pneumoniae,CPKP)患者的预后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5月联勤保障部队庐山康复疗养中心NICU收治的93例呼吸道感染CPKP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医院调查问卷采集所有患者的性别、年龄、ICU入住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并发感染等资料,统计呼吸道感染CPKP患者的预后情况,对影响CPKP患者存活率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以单因素分析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为自变量,以NICU呼吸道感染CPKP患者预后死亡与存活为因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NICU呼吸道感染CPKP患者存活率的影响因素.结果:93例NICU呼吸道感染CPKP患者预后情况为死亡23例,存活70例,存活率为75.27%;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ICU入住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存在基础疾病、使用替加环素与NICU呼吸道感染CPKP患者的病亡具有相关性(P<0.05),其中年龄>70岁、ICU入住时间>14d、呼吸机使用时间>48 h、存在基础疾病、使用替加环素是患者病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影响NICU呼吸道感染CPKP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较多,包括年龄、ICU入住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等,可据此采取有效防治措施来改善其预后,从而提高存活率.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呼吸道感染产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菌病亡危险因素

    13例铁及其化合物粉尘肺沉着病患者的临床特征与预后分析

    蒋欣宇周蜜宋丹萍
    1731-17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铁及其化合物粉尘肺沉着病患者的临床特征与预后,以及其临床症状、高千伏胸片变化,探讨该病的预后与防治.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0年12月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苏州地区新诊断铁及其化合物粉尘肺沉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接触年限、工种、临床表现和气管镜检查结果,比较分析其临床资料并随访1年.结果:13例患者中,主诉间断胸闷8例(占61.54%),活动后胸闷12例(占92.31%),咳嗽、咳痰3例(占23.08%),胸部隐痛1例(占7.69%);1年后仅4例患者的复查CT结果显示肺部阴影变淡,其余均未见明显变化,建议其继续动态随访影像学检查.结论:铁及其化合物粉尘肺沉着病患者的呼吸道症状轻,其脱离粉尘后呼吸道症状可进一步好转,特征影像减少甚至消失,预后良好.

    铁及其化合物粉尘肺沉着病临床特征转归

    术前安罗替尼与多西他赛及顺铂联合化疗方案对局部中晚期食管癌患者手术的影响(附5例病例的疗效与文献分析)

    周宁詹嘉铭李海甲王伟华...
    1734-17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术前安罗替尼与多西他赛、顺铂联合化疗方案的疗效及其对局部中晚期食管癌患者手术的影响.方法:采用术前安罗替尼与多西他赛、顺铂联合的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5例病理被确诊为可手术切除或有潜在手术切除可能的局部中晚期食管鳞癌患者,考察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食管癌根治术中出血、术中并发症及术后病理缓解情况.结果:5例患者经安罗替尼与多西他赛、顺铂联用方案治疗2个疗程后,经评估治疗耐受性较好,其中2例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2例有轻度胃肠道反应,1例患者出现Ⅲ级骨髓抑制,但经治疗后好转,吞咽梗阻感均有改善;患者于新辅助治疗停止4周后均行食管癌根治术(R0切除),术程顺利,手术时间为3.5~4 h,5例患者均未输血,无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经过2周期用药治疗后均达到部分缓解(partial remission,PR),术后2例患者病理学评估为1级,3例患者为2级.结论:术前采用安罗替尼与多西他赛、顺铂联合化疗方案用于治疗局部中晚期食管癌患者,可提高其辅助治疗的耐受性和延长其生存期.

    食管癌安罗替尼多西他赛顺铂治疗效果文献分析

    高流量湿化氧疗对食管癌患者根治术后临床各指标与并发症改善的影响

    沈育美徐塑凯王潇梵段善州...
    1737-17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high-flow nasal oxygen therapy,HFNO)及鼻导管吸氧(nasal oxygen breath,NOB)对食管癌患者根治术后并发低氧血症的改善效果,探究不同吸氧方式对术后患者临床各指标及并发症改善的影响,分析HFNO替代传统氧疗在食管癌术后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00例接受食管癌根治术后并发低氧血症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吸氧方式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2组(HFNO组及NOB组),每组50例;考察吸氧后每组患者不同时期的动脉血气指标及感染指标测得结果的变化情况,以及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HFNO组患者HFNO后氧合指数即动脉血氧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2)/吸入气氧浓度(fractional concentration of inspired oxygen,FiO2)值明显优于NOB组(P<0.05),氧疗6h后的PaCO2水平低于NOB组(P<0.05),氧疗3 d后的CRP、PCT和NEUT计数水平低于NOB组(P<0.05),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低于NOB组(P<0.05).结论:HFNO患者吸氧后疗效优于NOB患者,有效改善了食管癌根治术后并发低氧血症患者的PaO2/FiO2和感染指标值,降低了其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高流量湿化氧疗食管癌根治术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