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抗感染药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抗感染药学
抗感染药学

丁龙其

季刊

1672-7878

kgryx@126.com

0512-62766009

215006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通园路368号(大森商务楼209A室)

抗感染药学/Journal Anti-Infection Pharmacy
查看更多>>《抗感染药学》为季刊, 季末 25 日出版, 大 16 开, 80页, 邮发代号: 28-194。单价:9.80/册。国内外公发行。《抗感染药学》是江苏省卫生厅主管、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主办的抗感染药学学术期刊。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672-7878/CN 32-1726R。《抗感染药学》主要刊登药学与抗感染药学领域的基础理论、科研设计、生产工艺、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国内外的药学进展和抗感染药学的理论与实践等方面的学术论文。办刊宗旨: 创新、存真、求精、服务。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以提高为主,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以实践为主。着重报道具有综合性、基础性、实用性的科技成果和先进经验。本刊特点: 集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知识性、可读性为一体, 重在实用、兼顾提高。1 征稿范围 国内外抗感染药物药学进展、科研成果与理论、中药与天然药物、生化药物、药物分析、药物制剂、药理毒理; 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相互作用、合理用药、不良反应、药物代谢动力学; 抗感染药物经济学、药事管理、新药介绍、药学信息。2 栏目设置 综述与论坛 报道抗感染药物的研究热点和前沿领域进行总结、评述、并结合作者在本领域的工作发表见解。 实验研究 报道抗感染药物各具有原创性的研究成果。 内容可涉及中、西药的合成、制剂、药理、毒理、临床药物试验、药物敏感性实验, 药物质量分析、鉴定、含量测定及改进方法的探讨等。 研究生论文 报道研究生在读时各类药物及抗感染药物具有原创性的阶段性的研究成果。 药物与临床 报道抗感染类药物应用于各科疾病的药物疗效评价。 合理用药 报道对临床抗感染用药的合理性、配伍问题分析; 药物使用时的稳定性问题分析; 临床医师和临床药师讨论处方的合理性问题等。 药物不良反应 报道按照药物说明书使用后出现的个体反应, 探讨分析抗感染药物对各组织器官的不良反应等。 药物经济学 报道抗感染药物在临床各科的治疗中, 药物产生疗效时的费用的分析等。 经验交流 报道工作中的新发现, 经验改进等。 药事管理 报道药学领域中的科学管理, 药事法规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某院2015年-2020年万古霉素治疗药物监测分析

    符祥俊肖坚王和芳劳行刚...
    737-7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回顾分析2015年-2020年海南省人民医院(下称"医院")开展万古霉素治疗药物监测的情况和变化趋势,为万古霉素的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医院收治的开展万古霉素治疗药物监测的患者,收集并分析患者的科室分布、血药谷浓度分布情况、急性肾损伤发生情况,以及24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24h)与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比值(AUC0~24h/MIC)的分布情况.结果:医院开展万古霉素治疗药物监测的患者和送检科室逐渐增多,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的总达标率为39.36%(581/1476),急性肾损伤的发生率为10.65%(59/554).83例多重耐药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开展了AUC0~24h/MIC监测,其总达标率为34.45%;当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为15~20 mg/L时,AUC0~24h/MIC达标率为95.00%.结论:医院万古霉素治疗药物监测的开展初步实现规范化和常态化,下一步计划规范MIC的检测,计算出更准确的AUC0~24h/MIC,以指导万古霉素的临床合理使用.

    万古霉素治疗药物监测血药谷浓度AUC0~24h/MIC

    某院首例胎儿弯曲菌致败血症患者临床治疗的药学监护

    薛颖妍刘英陈雪明
    741-7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胎儿弯曲菌致败血症患者的临床诊治与药学监护过程,为临床胎儿弯曲菌(Campylobacter Fetus,CF)感染的用药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医院收治的首例CF引起败血症的临床药学会诊与药学监护实践,分析临床治疗过程中抗感染治疗方案的调整、不良反反应的监护以及对健康宣教的可行性.结果:通过对CF患者的治疗、抗感染治疗方案的调整和药学监护过程,该患者最终各项指标均恢复正常,病情好转,准予出院.结论:临床药师只有不断提高药学和医学知识水平,深入临床全程参与患者的药物治疗,才能在药学服务过程中充分地展现自身的价值和作用.

    胎儿弯曲菌败血症药学会诊药学监护

    某院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口服药房应急管理策略的实践及其对策探究

    陶松刘玲魏筱华
    745-7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下口服药房应急管理策略的实践及其对策,以期进一步做好COVID-19疫情下药学人员的预防和防控工作,切实有效保障医院住院患者口服药品供应工作.方法:采用"头脑风暴"法,制定针对COVID-19感染防控应急管理策略并实施,普及COVID-19基础知识,开展医务人员防控知识培训,实施三级防护,正确处理医用废弃物;实行分级管理,物流配送人员在指定区域进行药品交接核对;病区护工相关人员应佩戴口罩,发帽、护目镜、手套等方可到口服药房取药区拿取住院患者医嘱和药品;药品配送车的消毒,以确保使用器械无感染风险;并建立COVID-19疫情下应急保障药品目录、应急保障药品调剂管理流程,开展互联网医院在线用药咨询服务.结果 与结论:医院口服药房为疑似、发热、确诊的COVID-19患者提供精准的药学服务,确保了应急管理策略的实施,为突发公共事件的事前预防、事发应对、事中处置和善后管理的落实起到积极作用.

    口服药房医院药学COVID-19管理策略疫情防控

    防治干预措施对降低老年肺结核患者乙胺吡嗪利福异烟片(Ⅱ)致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杨莉
    749-7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防治干预对降低老年肺结核患者乙胺吡嗪利福异烟片(Ⅱ)致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9年1月-2020年2月期间收治的老年肺结核患者68例病历资料,按干预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仅常规接受药物治疗,干预组患者则在药物治疗基础上接受防治干预管理,比较2组患者接受不同方式干预后的不良反应(胃肠系统、肝胆系统与皮肤损伤)发生率差异,以及对治疗的满意率.结果:干预组患者接受防治干预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治疗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接受乙胺吡嗪利福异烟片(Ⅱ)干预治疗的老年肺结核患者,对其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事前干预,有效降低了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确保了其治疗效果.

    老年肺结核不良反应防治干预满意率乙胺吡嗪利福异烟片(Ⅱ)

    基于闭环管理改造模式下的门诊药房管理系统对提高患者取药高峰时间段发药质量与缩短等候时间的影响

    王哲
    752-7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基于闭环管理改造模式下的门诊药房管理系统对提高患者取药高峰时间段发药质量,以及缩短等候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20年1月门诊药房实施闭环管理改造模式后(2020年1月-3月)门诊患者72例为实施后组,另选2019年10月-12月门诊患者63例为实施前组;调查与比较2组患者高峰时间段(9:40 am-11:40 am与15:10 pm-16:40 pm)内药房发药差错率、平均取药等候时间、处方合格率和患者对药学服务的满意度差异,分析其发生的原因与对策.结果:实施后组患者9:40 am-11:40am与15:10 pm-16:40 pm时间段内药房发药差错率均低于实施前组(P<0.05),平均取药等候时间均短于实施前组(P<0.01),处方合格率和患者对药学服务满意度均高于实施前组(P<0.05).结论:采用闭环管理改造模式的门诊药房系统可降低取药高峰时间段发药差错率、缩短患者取药等候时间,提高处方合格率和患者满意度.

    门诊药房闭环管理改造模式取药高峰时间段发药差错取药等候时间

    "五常法"在医院临床治疗室常用药品管理中的应用及其体会

    唐穗萍
    755-7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五常法"(即常整理、常整顿、常清扫、常清洁及常自律)在医院临床治疗室药品管理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以"五常法"为理论指导,并基于其应用原则对医院治疗室常用药品实施管理,分析其管理的成效及其体会.结果 与结论:剖析了"五常法"的应用理念和其在药品管理中的执行原则,阐述其应用过程,并针对其管理中的应用展开思考与探究,陈述了应用体会.

    药品管理五常法应用策略

    万古霉素不同给药方式对革兰阳性菌颅内感染患儿在静脉血与脑脊液中药物谷浓度及疗效的影响

    杜娆薛进王杭州桂环...
    758-7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万古霉素不同给药方式对革兰阳性菌颅内感染患儿在静脉血与脑脊液中药物谷浓度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确诊或拟诊为革兰阳性菌颅内感染的25例患儿资料,根据万古霉素给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单纯静脉给药组(n=13)、静脉-脑室联合给药组(n=8)和单纯脑室给药组(n=4);比较3组患儿静脉血与脑脊液中万古霉素谷浓度、总显效率与用药疗程.结果:单纯静脉给药组和静脉-脑室联合给药组患儿在静脉血中具有较高的万古霉素谷浓度,分别为(8.92±3.28)和(9.09±4.15)mg/L;静脉-脑室联合给药组和单纯脑室给药组患儿在脑脊液中具有较高的万古霉素谷浓度,分别为(57.27±40.91)和(88.54±40.61)mg/L.单纯静脉给药组、静脉-脑室联合给药组和单纯脑室给药组患儿的总显效率均较高,分别为84.62%、75.00%和100.00%.在用药疗程方面,单纯静脉给药组患儿疗程最长,为(46.46±12.59)d;而静脉-脑室联合给药组和单纯脑室给药组患儿的疗程较为接近.结论:单纯静脉给药较难使颅内感染患儿脑脊液中万古霉素谷浓度达到较满意的水平,而脑室给药可以较好提高脑脊液中万古霉素谷浓度水平,缩短用药疗程,但其改善程度受个体生理病理状况影响.

    万古霉素颅内感染静脉-脑室联合给药脑室给药药物谷浓度

    阿奇霉素与头孢噻肟钠联用对脑卒中后患者反复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免疫功能指标改善的影响

    靳振伟夏凤玲
    761-7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价阿奇霉素与头孢噻肟钠联用对脑卒中后患者反复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接受治疗的脑卒中后反复肺部感染患者100例病历资料,按用药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注射用头孢噻肟钠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注射用头孢噻肟与注射用阿奇霉素联用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临床症状(咳嗽咳痰、气急气喘和肺部啰音)复常时间的差异,以及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等血清炎症因子以及免疫功能(CD4、CD8、CD4/CD8)等指标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TNF-a、IL-6、CRP、PCT、CD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CD4、CD8、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症状(咳嗽咳痰、气急气喘和肺部啰音)复常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奇霉素与头孢噻肟联用于治疗脑卒中后患者反复肺部感染的疗效较为确切,有效改善了炎症指标,增强了其免疫能力,提高了其临床疗效.

    阿奇霉素头孢噻肟脑卒中反复肺部感染炎症因子T细胞亚群

    95例特重度烧伤患者治疗用万古霉素不同血药浓度对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的影响

    孙战旗
    765-7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特重度烧伤患者治疗用万古霉素不同血药浓度对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的影响,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12月-2020年5月收治的特重度烧伤患者95例临床资料,分析其万古霉素静脉滴注治疗后不同血药浓度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 .95例治疗用万古霉素患者中,血药浓度>20 mg,/L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10~20 mg/L与<10 mg/L(P<0.05),但不同血药浓度产生的临床疗效经组间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特重度烧伤患者万古霉素用药治疗后,监测其血药浓度以调整用药剂量,使其血药浓度维持在安全治疗窗区间,尽量减少个体差异对疗效的影响,从而确保其疗效和用药的安全性.

    特重度烧伤万古霉素血药浓度不同血药浓度临床疗效安全性

    替加环素与不同抗菌药物双联和三联用药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

    柯堃郭柳
    768-7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价替加环素与不同抗菌药物(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多黏菌素)双联和三联用药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肺炎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7年10月-2020年8月收治的MDR-AB肺炎患者106例病历资料,依据联合用药的不同将其分为二联组和三联组,每组53例;二联组患者给予注射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注射用替加环素联用治疗,三联组患者在二联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多黏菌素E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以及肺部阴影、哆音、体温、白细胞(WBC)计数等临床症状复常时间的差异以及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三联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高于二联组(94.34%vs 81.13%,P<0.05),治疗后临床症状(肺部阴影、哆音、体温、WBC计数)复常时间早于二联组(P<0.01);治疗前2组患者的血清CRP、PCT测得值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清CRP、PCT测得值均低于治疗前(P<0.05),三联组患者的血清CRP、PCT测得值低于二联组(P<0.01).结论:采用替加环素+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多黏菌素E治疗MDR-AB肺炎患者的疗效较为确切,有效改善了其炎症状态与临床症状,提高了临床疗效.

    多黏菌素E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替加环素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