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抗感染药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抗感染药学
抗感染药学

丁龙其

季刊

1672-7878

kgryx@126.com

0512-62766009

215006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通园路368号(大森商务楼209A室)

抗感染药学/Journal Anti-Infection Pharmacy
查看更多>>《抗感染药学》为季刊, 季末 25 日出版, 大 16 开, 80页, 邮发代号: 28-194。单价:9.80/册。国内外公发行。《抗感染药学》是江苏省卫生厅主管、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主办的抗感染药学学术期刊。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672-7878/CN 32-1726R。《抗感染药学》主要刊登药学与抗感染药学领域的基础理论、科研设计、生产工艺、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国内外的药学进展和抗感染药学的理论与实践等方面的学术论文。办刊宗旨: 创新、存真、求精、服务。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以提高为主,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以实践为主。着重报道具有综合性、基础性、实用性的科技成果和先进经验。本刊特点: 集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知识性、可读性为一体, 重在实用、兼顾提高。1 征稿范围 国内外抗感染药物药学进展、科研成果与理论、中药与天然药物、生化药物、药物分析、药物制剂、药理毒理; 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相互作用、合理用药、不良反应、药物代谢动力学; 抗感染药物经济学、药事管理、新药介绍、药学信息。2 栏目设置 综述与论坛 报道抗感染药物的研究热点和前沿领域进行总结、评述、并结合作者在本领域的工作发表见解。 实验研究 报道抗感染药物各具有原创性的研究成果。 内容可涉及中、西药的合成、制剂、药理、毒理、临床药物试验、药物敏感性实验, 药物质量分析、鉴定、含量测定及改进方法的探讨等。 研究生论文 报道研究生在读时各类药物及抗感染药物具有原创性的阶段性的研究成果。 药物与临床 报道抗感染类药物应用于各科疾病的药物疗效评价。 合理用药 报道对临床抗感染用药的合理性、配伍问题分析; 药物使用时的稳定性问题分析; 临床医师和临床药师讨论处方的合理性问题等。 药物不良反应 报道按照药物说明书使用后出现的个体反应, 探讨分析抗感染药物对各组织器官的不良反应等。 药物经济学 报道抗感染药物在临床各科的治疗中, 药物产生疗效时的费用的分析等。 经验交流 报道工作中的新发现, 经验改进等。 药事管理 报道药学领域中的科学管理, 药事法规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剖宫产产妇术中新生儿断脐后抗菌药物的使用对降低切口感染和产褥感染发生率的影响

    徐秀英
    771-7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剖宫产产妇术中新生儿断脐后抗菌药物的使用对降低切口感染和产褥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剖宫产产妇220例病历资料,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10例;对照组产妇剖宫产术后仅给予抗菌药物预防感染用药,观察组产妇在剖宫产术中新生儿断脐后给予抗菌药物预防感染用药,比较2组产妇不同用药时间切口感染、产褥感染发生率,以及治疗后C反应蛋白(CRP)、血浆降钙素原(PCT)值与切口愈合情况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产妇用药后感染发生率(未出现感染病例)低于对照组(0.00% vs 5.45%,P< 0.05);治疗后CRP、PCT测得值均低于对照组(P< 0.05);切口愈合Ⅰ期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Ⅲ期占比低于对照组(P<0.05),切口愈合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剖宫产术中新生儿断脐后给予抗菌药物预防感染用药,有利于更好地控制产妇机体炎症水平、形成组织内防御机制,减少了切口感染和产褥感染的发生,且患者的临床表现及预后更好.

    剖宫产切口感染产褥感染抗菌药物

    缬沙坦与硝苯地平联用对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的疗效及其对血清炎症因子改善的影响

    闫文博朱慧琪刘真真杜佳...
    774-7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价缬沙坦与硝苯地平联用对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的疗效及其对血清炎症因子改善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9年10月间医院收治的84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在降糖治疗基础上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缬沙坦胶囊;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总有效率,以及治疗前后2组患者血清中一氧化氮(NO)、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血管内皮因子水平与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同型半胱氨酸(Hcy)等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5.24% vs 80.95%,P<0.05);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中vWF水平高于治疗前(P< 0.05),而VEGF和NO水平则低于治疗前(P<0.05),但观察组患者的改善幅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中的IL-6、CRP和Hcy等指标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降幅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缬沙坦与硝苯地平联用对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的疗效较为确切,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降低血清中炎症因子的水平.

    缬沙坦硝苯地平高血压,糖尿病炎症因子血管内皮功能

    《抗感染药学》稿约

    前插1-前插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