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抗感染药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抗感染药学
抗感染药学

丁龙其

季刊

1672-7878

kgryx@126.com

0512-62766009

215006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通园路368号(大森商务楼209A室)

抗感染药学/Journal Anti-Infection Pharmacy
查看更多>>《抗感染药学》为季刊, 季末 25 日出版, 大 16 开, 80页, 邮发代号: 28-194。单价:9.80/册。国内外公发行。《抗感染药学》是江苏省卫生厅主管、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主办的抗感染药学学术期刊。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672-7878/CN 32-1726R。《抗感染药学》主要刊登药学与抗感染药学领域的基础理论、科研设计、生产工艺、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国内外的药学进展和抗感染药学的理论与实践等方面的学术论文。办刊宗旨: 创新、存真、求精、服务。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以提高为主,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以实践为主。着重报道具有综合性、基础性、实用性的科技成果和先进经验。本刊特点: 集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知识性、可读性为一体, 重在实用、兼顾提高。1 征稿范围 国内外抗感染药物药学进展、科研成果与理论、中药与天然药物、生化药物、药物分析、药物制剂、药理毒理; 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相互作用、合理用药、不良反应、药物代谢动力学; 抗感染药物经济学、药事管理、新药介绍、药学信息。2 栏目设置 综述与论坛 报道抗感染药物的研究热点和前沿领域进行总结、评述、并结合作者在本领域的工作发表见解。 实验研究 报道抗感染药物各具有原创性的研究成果。 内容可涉及中、西药的合成、制剂、药理、毒理、临床药物试验、药物敏感性实验, 药物质量分析、鉴定、含量测定及改进方法的探讨等。 研究生论文 报道研究生在读时各类药物及抗感染药物具有原创性的阶段性的研究成果。 药物与临床 报道抗感染类药物应用于各科疾病的药物疗效评价。 合理用药 报道对临床抗感染用药的合理性、配伍问题分析; 药物使用时的稳定性问题分析; 临床医师和临床药师讨论处方的合理性问题等。 药物不良反应 报道按照药物说明书使用后出现的个体反应, 探讨分析抗感染药物对各组织器官的不良反应等。 药物经济学 报道抗感染药物在临床各科的治疗中, 药物产生疗效时的费用的分析等。 经验交流 报道工作中的新发现, 经验改进等。 药事管理 报道药学领域中的科学管理, 药事法规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低蛋白血症对重症患者抗菌药物剂量调整的研究进展

    王银辉范菁林彬
    773-777页
    查看更多>>摘要:低蛋白血症是ICU重症患者常见的病理状态,其对药物(尤其是具有较高血浆蛋白结合率的抗菌药物)体内药动学(pharmacokinetics,PK)/药效学(pharmacodynamics,PD)指标影响较大,这会极大地影响药物的临床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而积极开展治疗药物监测是较好的应对策略.对此,笔者综述了低蛋白血症对重症患者抗菌药物体内PK/PD的影响,并对相关影响做了分析.

    低蛋白血症抗菌药物剂量调整药动学/药效学

    肝硬化患者并发门静脉血栓的临床诊治研究进展

    陈帆王银玲朱莉朱传武...
    777-782页
    查看更多>>摘要:门静脉血栓(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是肝硬化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生通常较为隐匿.PVT的发生可能使肝硬化患者的腹水症状更严重,而PVT的成功治疗可以降低肝硬化患者曲张静脉的压力,这都预示着PVT对肝硬化患者的发展和转归有着重要的影响.为此,笔者从肝硬化患者并发PVT的危险因素、PVT对肝硬化疾病进展的影响,以及PVT的诊断和治疗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相关情况进行了分析.

    门静脉血栓肝硬化临床诊治研究进展

    厚朴酚抗肿瘤药理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张明发沈雅琴
    783-787页
    查看更多>>摘要:厚朴酚具有较强的抗肿瘤作用,对白血病细胞、淋巴瘤细胞、肉瘤细胞、皮肤癌细胞、乳腺癌细胞、宫颈癌细胞、前列腺癌细胞、鼻咽癌细胞等均具有抑制作用.针对不同的肿瘤细胞,厚朴酚的抗肿瘤机制有所不同,其中主要的作用通路有:(1)抑制Ⅰ型去乙酰化酶的表达和酶活性,上调DR5表达,激活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umor necrosis factor-related apoptosis inducing ligand,TRAIL)信号通路;(2)调控 TGF-β1/p38 MAPK/Hippo 信号通路;(3)调控BMP7/TGF-β1/p53信号通路;等等.该文综述了厚朴酚的抗肿瘤作用及其药理机制,并对相关研究进行了评述.

    厚朴酚抗肿瘤作用药理机制研究进展

    某中医院11213张门急诊抗菌药物处方的不合理情况分析

    公雯
    788-7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医院门急诊抗菌药物处方的点评结果和不合理用药的原因类型,为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医院合理用药系统,抽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南京市江宁中医院门急诊抗菌药物处方11213张作为研究资料,依据相关权威资料对抗菌药物处方进行合理用药点评,分析点评结果和不合理用药的原因类型,并提出了相应对策.结果:点评结果显示,11 213张门急诊抗菌药物处方中有不合理处方1 518张(不合理率为13.54%),其中以急诊外科(314张,占20.69%)、急诊内科(263张,占17.33%)、门诊儿科(152张,占10.01%)和门诊妇科(107张,占7.05%)的不合理处方最多;不合理原因类型以临床诊断书写不全(646张,占41.25%)、联合用药不适宜(303张,占19.35%)和无适应证用药(242张,占15.45%)为主.结论:医院门急诊在抗菌药物使用方面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情况,医院行政部门应当对主要科室加强管理,定期开展处方点评,以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合理用药

    某基层医院357例Ⅱ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使用情况分析

    罗国义刘杰
    792-7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医院Ⅱ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使用情况,为促进医院外科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1年11月重庆市双桥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医院收治的357例Ⅱ类切口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和分析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品种选择、给药时机和用药疗程.结果:357例Ⅱ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品种主要为头孢菌素类(267例,占74.79%),其中以第1代的头孢唑林(89例)和第2代的头孢呋辛(114例)为主;在给药时机方面,以术前0.5~1 h为主(276例,占77.31%);在用药疗程方面,维持时间≤24 h的仅27例(占7.56%),>24~72 h的有145例(占40.62%).结论:医院Ⅱ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在品种选择、给药时机和用药疗程方面均存在较大的不合理使用情况,医院管理部门应当对临床医生护士加强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其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水平.

    Ⅱ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围术期预防性使用

    药学干预对化疗患者预防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的合理性和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影响

    陆伟王志彬
    795-7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药学干预对化疗患者预防使用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s,PPIs)的合理性和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影响,为临床PPIs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1月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肿瘤科收治的未进行药学干预的925例肿瘤患者作为非药学干预组,另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11月医院肿瘤科收治的进行药学干预的480例肿瘤患者作为药学干预组,分析和比较2组患者PPIs的预防使用情况,以及PPIs所致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药学干预组患者PPIs的预防性使用率低于非药学干预组(78.33%vs84.76%,P<0.05),但2组患者的不合理用药发生率和PPIs致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经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师通过药学干预可以减少肿瘤患者PPIs的预防性使用,但对其预防性使用的合理性和不良反应的发生影响不大.

    质子泵抑制剂药学干预化疗患者胃肠道不良反应预防性使用

    某院儿科早产患儿并发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史洋溢焦书丽
    799-8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医院儿科早产患儿并发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情况,为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1年8月绵阳市中心医院儿科收治的86例并发血流感染的早产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儿血标本中病原菌的分布与主要病原菌的耐药特点.结果:86例并发血流感染的早产患儿血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9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57株(占58.16%,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革兰阳性菌39株(占39.80%,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和真菌2株(占2.04%);药敏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均为0.00%,对头孢哌酮.舒巴坦钠、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亦较低(≤20.00%);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的耐药率均为0.00%,对环丙沙星的药率亦较低(<30.00%).结论:医院儿科早产患儿并发血流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真菌较为少见,主要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普遍较强,临床在治疗时应尽量根据病原菌的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以确保患者治疗的有效性.

    早产儿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耐药特点

    某院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切口引流液标本中病原菌的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刘磊磊
    803-8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医院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oral and maxillofacial space infection,OMSI)患者切口引流液标本中病原菌的分布与耐药特点,为临床早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1年8月焦作市中站区许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96例OMS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切口引流液标本中病原菌的分布与耐药情况.结果:96例OMSI患者切口引流液标本中共分离出病原菌108株,其中革兰阳性菌73株(占67.60%,以星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31株(占28.70%,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和真菌4株(占3.70%);药敏结果显示,星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的耐药率均为0.00%,对环丙沙星、呋喃妥因的耐药率亦较低(<30.00%);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均为0.00%,对头孢哌酮-舒巴坦钠、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亦较低(<20.00%).结论:患者发生OMSI的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阳性菌,其耐药性较强,临床在选用抗菌药物时应结合病原菌的耐药情况,以避免或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病原菌分布耐药特征

    某院2016年—2020年耐多药结核病患者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情况分析

    胡月红黄炳旭
    806-8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医院耐多药结核病(multi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MDR-TB)患者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的耐药情况,为MDR-TB患者的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6年-2020年医院收治的193例对利福平和异烟肼明确耐药的MDR-TB患者的病历资料,统计和分析所检出MTB对链霉素(streptomycin,SM)、乙胺丁 醇(ethambutol,EMB)、对氨基水杨酸(para-aminosalicylic acid,PAS)、阿米卡星(amika-cin,AK)、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LFX)、丙硫异烟胺(protionamide,TH1321)、莫西沙星(moxifloxacin,MFX)和卷曲霉素(capromycin,CPM)8种抗结核药物的耐药情况与其历年的变迁,以及MDR-TB患者中广泛耐药结核病(extensively 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XDR-TB)的发生情况.结果:193例对利福平和异烟肼明确耐药的MDR-TB 患者中,对8种抗结核药物均敏感的有40例(占20.72%),对1种抗结核药物耐药的有59例(占30.57%),同时对2种抗结核药物耐药的有38例(占19.69%),同时对3种抗结核药物耐药的有19例(占9.84%),同时对3种以上抗结核药物耐药的共有37例(占19.17%);5年间,MTB对SM、PAS和CPM的耐药率呈整体下降趋势,而对EMB和MFX的耐药率整体呈上升趋势,并且对PAS、AK、TH1321和CPM的耐药率始终较低(≤30.00%);MTB在LFX与MFX、AK与CPM之间呈现高度的双向交叉耐药;193例MDR-TB患者中有pre-XDR-TB患者51例(占26.42%),有XDR-TB患者24例(占12.44%).结论:MDR-TB患者中所检出MTB以对利福平和异烟肼外的3种及以下抗结核药物同时耐药为主,且在部分药物间呈现高度的双向交叉耐药,临床在治疗MDR-TB患者时应尽可能全面地考察MTB的耐药特点,以提高救治的成功率.

    耐多药结核病结核分枝杆菌广泛耐药结核病耐药特点

    某院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的使用现状分析

    刘敏
    811-8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医院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的使用现状和合理用药情况,为完善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管理和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医院信息系统,选取2019年1月1日—6月30 日暨南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收治的使用了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的6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和分析患者的感染类型、科室分布和转归情况,以及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的用药频度(defined daily doses,DDDs)、药物利用指数(drug utilization index,DUI)和合理用药情况.结果:61例使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的患者中,患者感染类型主要为肺部感染(39例,占63.93%),其科室分布主要集中于ICU(24例,占39.34%)、内二科(18例,占29.51%)和内一科(10例,占16.39%);在转归方面,好转的有32例(占52.46%),未好转的有21例(占34.43%),还有死亡的6例(占9.84%);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使用方面,涉及的5个科室的DUI值均大于1,其中ICU和内一科的DUI值最大(均为1.37);而在用量方面,ICU和内二科的用量最多,分别为508 g和247 g;在药物的管理和合理使用方面,主要存在适应证不适宜、无专档登记(或登记不及时)和无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会诊单(或登记不及时)的情况.结论:临床各科室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的管理和合理使用方面仍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合理情况,医院应加强多部门协同,开展相关专项工作,严格规范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的使用,以提升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这类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管理和合理使用水平.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药物利用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