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科技传播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科技传播
科技传播

祁书彦

半月刊

1674-6708

cpcst@126.com

010-64465953,64465945,57477851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86号

科技传播/Journal PUBLIC COMMUNICATION OF SCIENCE & TECHNOLOGY
查看更多>>《科技传播》杂志于2009年7月中旬创刊。具有较强的学术性、权威性和实用性,是值得信赖的优秀期刊,所发表的论文、文章在各单位均可用作调职、职称评定、升学、就业、以及奖学金评定的主要依据。本刊的发行对象主要为国家机关、学术研究机构、企事业单位的各级领导干部和职工,以及各大专院校的师生等。 《科技传播》以提高国家科技传播能力,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为办刊宗旨。坚持科技发展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科技发展为社会进步服务的原则。把科技传播与提高国家竞争力和综合国力,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紧密结合,使科技传播的成果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科技素质的提高。《科技传播》坚持研究性、权威性、指导性和实用性,注重文章的科学性和学术价值。从科技传播政策、科技传播实践、科技传播技术手段的发展等多个层面关注科技转播领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邻避"事件中的科学传播困境及其对策——基于内省模型的分析

    赵汗青
    85-87,9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社会发展与公众风险意识的增强,由公共设施或重大工程选址、建设引发的"邻避"事件不断增多.基于布赖恩·温的内省模型理论,分析对"邻避"事件中的科学传播困境,研究认为,"邻避"事件中的共谋猜疑、公众的防御心理以及传播渠道的风险放大效应,是影响科学传播效果的关键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应对思路.

    "邻避"事件科学传播内省模型风险沟通

    健康传播视域下我国媒体有关罕见病的报道内容研究

    曹亚萍季周宇顾彦君余羽霓...
    88-92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文本数据挖掘和信息内容编码,对医药经济报、人民网、科学网中有关罕见病的报道进行了话语内容分析,主要整理三家媒体在报道议题、内容类型特征、媒介叙事主体等方面的内容.研究发现:三家媒体的传播内容主要集中在罕见病治疗情况、罕见病政策和罕见病研究与发现等方面,其中罕见病政策是最重要模块;三家媒体的报道特征是注重新闻内容的积极性和教育性,以正面客观的报道内容为主但缺乏国际视野.为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文章认为新闻媒体报道内容应在现有的基础上合理分布内容主题、丰富报道角度、开拓国际视野.

    健康传播罕见病报道内容

    浅析新主流电视剧的青年形象建构

    王欣张玉容
    93-9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主流电视剧主动向年轻观众靠近,将意识形态话语软植入进生动的叙事和鲜活的人物形象,在价值引领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对青年群体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剧中塑造的青年形象容易引起观看电视剧的年轻观众的共鸣,并由此反观自身,引发对自身思想、行为、观念的思考.文章就新主流电视剧中青年形象的流变、特征和建构方法进行分析探究.

    新主流电视剧青年形象流变形象建构

    基于多模态话语分析网络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中的"文物回归"话题

    刘恒硕
    97-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网络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聚焦"文物回归"话题,将历史流失文物拟人化来激发广大观众对此类话题的关注.文章基于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从文化、语境、意义、形式和表达五大层面来分析该剧的传播内容和传播效果,以探讨"文物回归"话题在新媒体时代的传播路径.

    文物回归多模态话语网络短剧传播策略

    SPIS视角下城市创新宣传策略研究——以"淄博热"为例

    吴含
    100-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文本分析为研究方法,以"淄博旅游热"为典型个案,详细梳理淄博互联网出圈的原因和全过程,以SIPS模型为依据分析用户对城市宣传短视频的接受表现,试图考察新媒体环境下城市形象宣传内容的可行和可能,并提出城市传播的策略建议.

    SIPS淄博新媒体短视频

    乡村振兴战略下体育旅游传播的价值意蕴、困境及路径——基于湖北7个乡村的田野调查

    鲁艺
    104-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运用文献资料、田野调查、访谈法等方法,探索乡村体育旅游传播的经济、政治、文化价值意蕴.针对当前乡村体育旅游存在传播主体单一窄众、传播方式尚显简单、传播内容不够丰富、传播技术相对滞后的传播困境,提出乡村体育旅游传播路径改进建议:提升村民传播主体意识,构建多元传播平台;采用喜闻乐见传播方式,打造特色IP培育品牌;深入挖掘基层本土故事,共情传播唤起情感共鸣;以数字赋能体育旅游,推动数智乡村建设.

    乡村振兴体育旅游价值意蕴传播困境传播路径

    青年CG插画亚文化主流化转向的现实表征与主流进路

    薛世轩
    107-109,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青年CG插画亚文化在与主流价值的碰撞、磨合与互构中呈现出主流化转向趋势,并在此过程中表现出了独特的风格特征、情感融合与价值互构态势.新时代,推进青年CG插画亚文化与主流文化的同频共振,不仅要发挥主流文化的价值引领作用,同时也要激发青年CG插画亚文化自身的反哺作用,规制青年CG插画亚文化中可能存在的消极因素,明晰主流文化与青年CG插画亚文化在融合碰撞中展现的互动逻辑.

    青年亚文化CG插画主流化转向

    数字化背景下传统广电的转型创新实践与展望

    施钰麟任逸帆邓新荣黄万来...
    110-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广电网络集团响应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积极寻求转型创新方案,搭建智能推荐系统,强调本地化服务,紧跟时代潮流,强化平台交互体验.从实践经验及长远布局来看,传统广电可以进一步在提升媒资智能推荐性能、构建"广电+"多元业态、打造差异化内容和栏目、应用短视频播放形式、用户维系与价值挖潜上深耕,抓住数字化机遇,积极转型创新,以适应新的市场环境并保持竞争力.

    数字化广电文化数字化战略转型创新智能推荐

    网络迷因文化视域下剧集"破圈"传播研究

    李娜
    114-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复盘2023年暑期档,剧集市场呈现出"白热化"的竞争态势,众多"S+"级项目上新平台.激烈角逐中,《长相思第一季》《长风渡》《莲花楼》等剧集突破重围,成为收视率、话题讨论度和演员关注度遥遥领先的头部作品.剧集成功是多方面合力的结果,除内容的优质外,其引发的"破圈"传播现象也值得关注.文章以暑期档热播剧《莲花楼》为例,从迷因论角度剖析其热度发酵、突破受众圈层的传播过程和传播机制,并结合媒介文化的观点探讨背后的深层逻辑.

    电视剧圈层文化网络迷因媒介文化传播机制

    文旅局长对城市形象的具身传播——基于在场"可供性"的视角

    武小菲楚龙欢
    118-120,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互联网发展进入"下半场",短视频日益成为城市形象建构和传播的重要场域.在数字经济的推动下,文旅局长纷纷以短视频平台传播民族文化,助推文旅融合,不仅实现了优质的文化输出,也扩大了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当前,视觉文化日益受到重视,媒介可供性成为认知传播学的重要课题.以"在场"可供性作为研究视角,以文旅局长的具身行动为切口,探究人、技术和环境的互动关系如何支撑文旅短视频的生成与走红,并反思这种互动关系背后存在的隐忧.

    "在场"可供性文旅短视频城市形象具身传播